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亚里士多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士多德思想的成长与结构》,(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第163 —176 页;
E。策勒尔:《古希腊哲学史纲》,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09 —211 页。
    第十四章文艺思想亚里士多德没有完整的文学艺术理论,这方面的作品留下
来的不多。但不管他研究的有多么不完善,他在分析文艺思想方面比其他早期的
思想家还是前进了一步,他的关于这方面的思想是很有影响的。
    1 修辞学对于生活在民主制下的希腊人来说,说话的艺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
义,修辞学因此而诞生,并成为当时一门重要学科。亚里士多德在这个领域给我
们留下《修辞学》和《亚历山大修辞学》两部著作。亚里士多德不是修辞学学科
的创始人,但他将修辞学包括在他所讲授的各门科学之内,他的有关著作使这门
学科系统化、规范化。在希腊、罗马,他的著作被当作演讲手册使用。
    修辞学,正如其名,是分析公开演讲的艺术。修辞学的范围及其与哲学的关
系是柏拉图在一些对话录中争论的话题。柏拉图不承认修辞学是一门科学,他把
它归为技艺。亚里士多德把它看成是一门近似辩证法的艺术论,是伦理学和政治
学的补充。前2 卷论述或然性证明,说在争论中令人信服的就是“劝说”的艺术,
并对善于辞令的演说艺术作了介绍。第3 卷是一篇单独的论文,论述演说的形式、
措辞、风格和编排,并从而导致对美学特性的探讨。在他看来,修辞学是在任何
特定的主题上把握劝告人们的方法的能力,即说服他人的工具。他说修辞学是对
话的一种,对话的方式是问答,雄辩者以连续的言辞将其技巧发挥在三个主要的
讨论题目上:政治、法律、典仪。
    修辞学包括三个分支:1。咨询者的雄辩术,指明未来的祸福;2。辩护人的雄
辩术,说明过去事实的合法或者不合法;3。证明的雄辩术,目的是要证明当前存
在的事物是高尚的还是卑劣的。雄辩术的要素有三个,即劝说的材料(论证、性
格、激情)、方法和词项与论证的排列。
    要想说服人,必须遵守三原则:1。要有众所周知的东西做根据;2。在技巧上
必须让相反的论断听起来也有道理;3。说服的动机和目的是达到真理和正义。
    修辞学讨论说明的方法,如何在争论中欺骗对手,如何阻止对方以同样的方
式对待你。还讨论了交易的绝招,公开演说以获得胜利的各种方式。
    亚里士多德指出雄辩家的风格应该是清楚、明白且适当的。对题目及对象来
说,好的风格不应该是太夸大,不应该华而不实,也不应该太普遍、俗气。如何
达到这些目的,如何恰当的使用明喻和隐喻,如何避免使用不正确的语言、散文
韵字及时间的控制等问题,他也都进行了讨论①。
    2 诗学①参见易杰雄主编:《世界十大思想家》,余纪元撰《亚里士多德》,
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59 —160 页;G。罗伊德:《亚里士多德思想的
成长与结构》,(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第177 —178 页。
    《修辞学》的第3 卷,由有效的公开演讲中设定了一些有关散文实作的规则,
论述演讲的形式、探讨美学问题,这就是他的《诗学》。这是亚里士多德关于文
艺理论的主要著作。
    《诗学》篇幅不大,流传下来的本子不太完整。《诗学》是西方第一部较系
统地论述文艺理论和文艺评论的著作,在文艺理论史和美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一向被西方学者奉为金科玉律。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诗学》是一篇最重要的
美学论文,也是迄至前世纪末叶一切美学概念的依据。”②亚里士多德从艺术的
本质出发,认为艺术就是再现或模仿。“史诗、悲剧诗、喜剧诗、酒神颂以及大
部分管箫乐和竖琴乐实际上都是模仿”。
    (《诗学》)艺术模仿是再现人类生活,尤其是人类行为。人类行为有不同
的特征,“这种差异把喜剧和悲剧区分开来;喜剧总是模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坏的
人,悲剧总是模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好的人”。《诗学》模仿有三种方式,即按照
事物本来的样子(自然)去模仿,按照事物为人们所说所想的样子(神话传说)
去模仿,按照事物应该有的样子去模仿。
    其中最后一种是最好的。真正的艺术正是按照事物的内在本性而把它们理想
化。由此,亚里士多德引申出一个与柏拉图截然相反的论点。柏拉图用他的理念
论,改造了古希腊久已流行的模仿说,在他看来,理念世界是惟一的真实存在,
现实世界只是对理念世界的不完全的模仿,而艺术世界又是对现实世界的不完全
的模仿。因此,艺术只是“模本的模本”、“影子的影子”,比作为“模本”的
现实世界更加不真实,甚至是虚幻的。这样一来,柏拉图就否定了文艺的真实性,
否定了文艺的作用,这是他要把诗人赶出城邦的理由之一。亚里士多德认为,艺
术不仅是真实的,而且比现实世界更为真实,他说:“诗人之能事不在于叙述已
发生的事实,而在于叙述或然或必然发生的事情。历史学家与诗人之区别,不在
于一者用韵语,一者用散文……真正的区别,在于史家叙述已发生的史实,诗人
则叙述可能发生的事情。因此,诗比历史更有哲理,更为重要。因为诗偏于叙述
一般,历史则偏于叙述个别。”①诗所模仿的不是对象的外形,而是其本质和发
展方向。这样就可以使我们更深入地去理解和感染那些被模仿的对象。还有,诗
模仿比一般更好、更崇高的对象,给人树立榜样,鼓舞人积极向上,鼓励人奋勇
前进,力量是大的,所以它比现实世界更真实。
    亚里士多德的这个思想,表明他认为艺术不仅仅是模仿自然,而且要超越自
然。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不是简单地再现生活,而是比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典型、更理想。
    因此,模仿不是用艺术形式简单地再现事物的感性现象;相反,它必须表现
事物内在的真实。艺术有权利也有责任把事物理想化。比如音乐服务,亚里士多
德认为有四重目的:娱乐、道德教育、养性、净化。每一种艺术都可有其中的任
何一个方面,但仅仅是娱乐就显得不够,娱乐不是最终目的。然而其他三种效果
只是当艺术作品体现并说明了艺术普遍②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论文集》、人
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124 页。
    ①参见缪朗山:《西方文艺理论史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第65页。
    有效性的特殊规律时才产生。
    关于净化,被说成是怜悯和恐惧情绪的解脱,它在关于悲剧的定义中说成是
悲剧的效果。这是要从一种伦理学和美学的意义上去理解的;当这种解脱伴随着
一种快感时,这些怜悯和恐惧情绪就得到补偿和缓解。亚里士多德是从当时的医
学中获得感情净化这一概念的,并把它应用于自己的理论。他对诗的看法在很大
程度上也来自智者①的理论,特别是高尔吉亚②提出的修辞学理论。但亚里士多
德并不是跟在智者派后面亦步亦趋,而是远远超过了他们。智者派对外邦民族习
俗的观察,是想动摇把本民族的习俗视为绝对正确的信念;亚里士多德是把历史
和人类学的事实作为知识来研究。他远远超出智者派的理论,对艺术理论的研究
也比柏拉图更富建设性。
    3 悲剧《诗学》的大部分篇章是研究悲剧的。“悲剧是对严肃的完整的具有
一定长度的行为的模仿。它的语言带有若干附属的装饰品,各种装饰分别在作品
的各个部分出现。它的形式是戏剧性的,而不是叙述式的。
    它通过引起怜悯和恐惧来完成对这两类情感的净化作用“。(《诗学》)
    亚里士多德研究悲剧的方法与在生物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著作中所
用的方法相同,常以具体例子印证所论问题。《诗学》中充满了希腊悲剧的引句。
他对悲剧的分析具有高度抽象性和技巧性,他的目的显然不只是描述当时所表演
的那些,更重要的是他要使好的悲剧观念永远有效。他了解其他作者的观点,他
自己的几个主要论点不只是对希腊悲剧的直接观察与经验而形成,而且还与柏拉
图理论有相反意见有关。同时,他的诗学观点也与其哲学思想、伦理思想有紧密
联系。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是一种行动的表象,是严肃的,本身有一定的吸引力,
完整成体系,语言上是装饰性的,不是旁白式的,透过怜悯与恐惧的表象使情绪
得以升华。他把悲剧分成六大要素:剧情、性格、思想(它们是所表现的对象的
因素)、语言、歌曲(它们是表现手段中的因素)、形象(它是表现方式中的因
素)。六大要素中,剧情是最重要的,占据主导地位。因为悲剧所模仿的乃是生
活的悲欢,是体现悲欢的行为。有了情节才变得“完整”和统一,通过情节起到
净化作用。他说:“悲剧对情感起作用的主要途径是其情节部分,即发现和突转。”
    (《诗学》)剧情围绕中心人物,即他后来所谓的“悲剧英雄”展开的。
    悲剧英雄是指像俄狄浦斯①这一类本来声名显赫后来陷于厄运的人。他在①
智者派,公元前5 世纪中叶到前4 世纪之间以传授知识为职业的古希腊哲学家们
的称号。
    ②高尔吉亚(公元前483 —前375 )古希腊智者派哲学家、政治家,曾提出
三个命题:1。什么也不存在,什么也没有;2。即使存在着什么,那也是不可认识
的;3。即使是可以认识的,也还是不能够把认识了的东西传达给别人。在论证这
些命题时,表现出他的极端相对主义和怀疑论观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