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亚里士多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3。即使是可以认识的,也还是不能够把认识了的东西传达给别人。在论证这
些命题时,表现出他的极端相对主义和怀疑论观点。著作有《论不存在或论自然
》,现已失传。
    ①俄狄浦斯,一译奥狄浦斯。希腊神话中底比斯国王拉伊俄斯的儿子。因神
曾预言他将杀父娶母,出生后就被其父弃在山崖。被牧人所救,由科林斯国王收
养。长大后,想逃避杀父娶母的命运,却在无意中杀死亲父。后因除去怪物斯芬
克斯,被底比斯人拥为新王,并娶前王之妻即生母伊俄卡斯达为妻,生子女四人。
    德性和善上并不出类拔萃,而他之所以陷于厄运也不是因为他为非作歹,而
是由于他犯了错误。(《诗学》)悲剧的主人公地位高贵、春风得意,他的“错
误”是在不知道的情况下杀了生父并跟生母结了婚,后来事情暴露出来,于是出
现了“突转”,俄狄浦斯的母亲自杀,他刺瞎了自己的双眼并从忒拜流放出去。
由于这种有机的统一性和所蕴含的情绪,情节才能打动观众的感情,使观众产生
了恐惧与怜悯之情,使他们惊心动魄。最后,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的作用正在
于“通过引起怜悯与恐惧来净化这两类情感”。(《诗学》)“净化”在宗教意
义上是“净罪”,在医学意义上是“宣泄”。亚里士多德以此词来比喻涤净心中
的痛苦情绪,从而获得快感。当然,如把悲剧的作用只归于此,那就未免有点偏
狭了。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不仅是叙述已发生的事实,而且也叙述即将发生的事
;不仅指在知觉到的情形下将发生的事,而且也指在期待中可发生的事。悲剧一
方面可以说表现的既不是过去的事件,另一方面也不是自己的胡乱幻想,而是事
件的理想系列,即可能发生的事件。这就使亚里士多德提出诗与历史的区别,二
者之不同不因一是用韵,一是用散文。即使将希罗多德①以韵文写出,它仍然是
历史。其真正的不同是历史处理的是已发生的事实,诗则是处理将发生的事。历
史处理单独事实,诗则为普遍事件。故诗比历史更严肃且富哲理性。这是亚里士
多德的观点,对否,大家可以讨论。在生活中,任何事件都是受机会及偶然性影
响的,但诗人可以而且应该表现事件的理想状态。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对诗的看
法是完全不同的。柏拉图对诗的看法极其不佳,诗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只是对
理念世界模仿的模仿,是不真实的;亚里士多德则将柏拉图常用的特殊与普遍的
不同性之说用来说明诗人所表述的不是特殊,而是普遍,将特殊事件当作表现人
类活动的一种工具和引喻。
    亚里士多德强调悲剧是动作而不是角色的表述。它“不是人的表述,而是动
作与生活,幸福及不幸福的表述,因为幸福是一种行为”。(《诗学》)动作在
悲剧中不是为了对角色的研究,悲剧的整体统一性是在剧情上行为的统一性,不
是角色的统一性。在剧情的统一性上,他提出两本荷马史诗——《奥德赛》和《
伊利亚特》为具体例子。这两本诗是有关行动的,以行动构成整个剧情。荷马未
企图将其主角阿喀琉斯①或奥德后来全国瘟疫流行,神示须除去杀死前王的罪人
才能消灾。他追究原因,始知自己实已杀父娶母。伊俄卡斯达闻讯自缢,他也在
悲愤中刺瞎双目,流浪而死。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霞。克勒斯根据他的故事写了
悲剧《俄狄浦斯王》。
    ①希罗多德(公元前484 —前425 ),古希腊历史学家。在西方史学中有
“历史之父”之称。因反对哈利卡纳苏城僭主,被放逐到萨摩斯岛。曾游历埃及、
巴比伦、黑海北岸等地,并长期寄居雅典和南意大利的条利城。著有《历史》
(即《希腊波斯战争史》),以记载希波战争为主,也叙述希腊、波斯、埃及与
西亚各国的历史、地理和风俗习惯,内容丰富,描写生动,是研究西方古代史的
重要资料,但杂有许多神话传说,不尽可信。
    ①阿喀琉斯,又译阿基里斯。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出生时被母亲海洋女神忒
提斯握住脚踵(脚后跟)倒浸在冥河水中,因此除没有浸水的踵部外,任何武器
都不能伤害他的身体。荷马史诗《伊利亚特》描写他在特洛伊战争中英勇无敌,
击毙特洛伊主将赫克托耳,使希腊联军转败为胜。后被敌人用箭射中脚踵而死。
    因此有成语“阿喀琉斯的脚踵”,意即致命弱点或薄弱环节。
    修斯②的整个个人历史写进去。
    悲剧是行为表述,行为表述是有吸引力,本身是完整的,这些在《诗学》第
7 章有详细的解释。行为应该是整体性的。它必须有开头、过程和结局。开头的
事件不一定是其他事件的结果,但却是其他事所引起的。
    相反,结局是来自他事之结尾,而不会再有其他的结果。好的剧情不应该在
混乱中开始与结束,应该形成一整体。更甚者,此剧情应有一定长度,如自然界
的组织那样,每一种生物都有一定的大小,美丽的生物是不能太大,亦不能太小
的。剧情也是一样,必有一定长度、而且是容易使人记忆的长度。
    亚里士多德仔细地说明了各种剧情及其制作方式。剧情有“简单”
    及“复杂”两种,后者较高级。他举了一个剧情发展的例子,一个角色发现
了被忽略的事物而发生“命运逆转”,这一定要根据剧情的基本结构来发展,同
时也是已发生事物的必然或可能的结果,而且应该把“发现”与“逆转”结合起
来,使之成为最有效的剧情。
    他又分析了各种命运逆转或转变的形态,它们形成剧情的高潮。如恶人的运
气由坏转好,或好转坏;当剧情表现了一个在德性上或正义上不卓越的人忍受着
不是因为自己的邪恶,而是因为错误或不完善的性格而引起的坏运时,悲剧最好
到此结束,因为它已能产生怜悯及恐惧感了。
    亚里士多德这个想法是什么意思呢?首先,不完美与邪恶不同,遭遇不幸的
人应该是好人,虽比平常人要好,但也是个不完美的人。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中,
常讲德性与恶性,他允许勇敢的人有时会做出懦弱的行为,这并非是恶性。不完
美有时是指因无知而造成的错误判断,有时是指感觉或性情的缺乏。亚里士多德
在说明“缺少自信”时亦曾企图解释一个人如何在一般情况下知道什么是对的,
但一到特殊情况下却做了错事。这都是可以理解的。他说,理想的悲剧是:不幸
并不是偶然事件,不幸是直接或间接发生在某人身上的不完美的结果;这种结果
是不值得,至少是不应该的,因为只有不该有的不幸才会引起人们的同情。
    对悲剧的另几个要素,亚里士多德也都分别加以论述。“形象”是表现方式
中的因素,作用是引导人们欣赏,与诗学没有关系,当然运用的好坏能直接影响
剧情的效果。语言、歌曲是表现手法上的因素,他曾用几章的篇幅加以讨论。性
格与思想是仅次于剧情的重要因素,直接反映对象。思想通过剧中人来证实与否
认某种东西,表示作者的意见及情绪。性格由表演者来显示,扮演者应深刻领会
角色的思想和内心。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怜悯与恐惧使情绪得以升华。“升华”,
在医学上有技术性的意义,亚里士多德在生物学中也经常使用,他曾谈到治病就
是要将体内引起疾病的杂质升华或气化。此词还用在宗教上,指的是由一种“激
情”的情况回复到正常状态,或一种②奥德修斯,又译俄底修斯。希腊神话中的
英雄,罗马神话中称为尤利西斯。在特洛伊战争中献木马计——把一批精兵埋伏
在一匹大木马腹内,放在城外,佯作退兵。特洛伊人以为希腊军已撤,把木马移
到城内。
    夜间伏兵跳出,打开城门,伏在城外的希腊兵一拥而入,攻下特洛伊城。战
后回国途中,在海上飘流10年。
    历尽种种艰险,先后制服独脚巨神波占斐摩斯、女巫喀尔刻等,又向先知忒
瑞西阿斯问路,始得重归故乡。
    当时其妻珀涅罗珀正苦于无法摆脱各地求婚者的纠缠,他于是乔装乞丐,把
求婚者全部射死,最后阖家团聚。荷马史诗《奥德赛》即是以他在战后的经历为
题材而写的。
    被神所拥有的情况及一般性之净化仪式。在诗学中,他曾举出一个例子:俄
瑞斯忒斯①在谋杀了克吕泰墨斯特拉之后的净化仪式。当亚里士多德谈到悲剧能
使怜悯及恐惧情绪升华时,无疑的他是受此词的其他用法的影响。除了疾病,情
绪或感觉本身不必是坏的。情绪是自然产生的,如一个人受到称赞,会有一种愉
快的感觉,从而产生好的情绪;如受到指责,会有另一种情绪产生。我们从某些
易激动的人身上看到的那种强烈情绪。如怜悯之情,恐惧之感,过度的热心等,
实际上在任何人身上都存在,都发生过。亚里士多德认为多余的情绪应解除,这
种解除不但能从欣赏悲剧中得以实现,而且也可以从听音乐等活动中实现。他说,
悲剧在某种意义上有治疗的功能,它能使多余的情绪得到解除,使之恢复到自然
状态,同时愉悦感会相伴而来;而音乐就像一种“治疗,驱除了病源,使其升华”。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和悲剧观,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后人对其也有不少评论。
    G。罗伊德在《亚里士多德思想的成长与结构》中说:“亚里士多德对诗的讨
论是枯燥的、分析的,而且有着明显的缺点。他的分析有时像是虚伪的,像他以
剧中人之道德性格来分辨喜剧及悲剧,或命运的转变是最好的剧情。他的许多观
念是他将伊底帕斯传说当作其理想的主要模式,但这一个剧本在一些方面来说不
是标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