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教学说的思想体系-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此可知所谓自性涅?者,不是灭于生死,令得涅?,而是证生死体空,即是涅?。既生死之即涅?,即不见有生死,不见有涅?,不舍生死,不得涅?。然而不见之见,乃为真见,不舍之舍乃为真舍,不得之得乃为实得。般若之于自性涅?也,证见如此。
  既证自性涅?者,即得无住涅?了。所以者何?一切凡夫迷著生死。一切声闻怖畏生死,耽著涅?。大乘菩萨知生死之即涅?,即不迷著于生死,同时也不怖畏于生死。不迷著生死者,便能直趋涅?了。然而他也不怖畏生死,即亦不著住涅?了。既不迷著生死,故不杂染心受于生死。既不著住涅?,故能大悲利物长劫出入生死,而无厌无倦。地藏菩萨曰: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又说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大悲大愿故摄受一切有情以为自体。亦由大智大力,故能知生死苦恼之性空,处火宅而清凉,履洪涛巨浪如坦途了。证空原为入有,入有始能度生。普度一切有情,方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泯空有一自他,悲智双运。而般若之无得,与大悲精进之躬行,实践无量功德和合一味,始能超凡俗,越二乘,以成佛果,为斯伟大无上的成就,乃为究竟。
  佛法常喻生死洪流如苦海。有情沉溺生死,头出头没而不得出离,是为住苦海中而不能出的人。二乘厌背生死勤求出离,既得出离更不敢回顾苦海亦舍苦海中一切众生,这是能出而不能入的人。大心之士,自既得度悲愍度生,如善泅水者,能入能出,出而复入,佛学要求,实在于此。
  佛法的思想体系大略如是,更总结如次:
  1。佛法否认神权,而主张业力,否认主宰而建立缘生,故它是无神无我的业感缘起论。
  2。业感缘起是通于三世不断不常的相续长流,此相续长流是每个有情自他差别各成系统的。
  3。业感缘起以惑→业→苦的公式相续下去,它是杂染,是流转。
  4。杂染流转是可厌逆的,因而有情的归宿,是修习圣道,还灭涅?。涅?不是断灭,它只断除杂染,而为向真实净善的成就。
  5。声闻独觉的还灭,出世而不能入世,成就一己,不能成就众生。最伟大的成就是菩萨乘,悲智双运,不住生死,不住涅?。出世更能入世,普度一切有情,才是佛法的最终极果。
  6。出世而能入世的无住涅?,依于自性涅?而建立,自性涅?依于一切法自性空而建立,一切法空依缘起缘生而建立。由此可知,缘生无我贯穿于整个佛法。二乘由缘生通达人空无我,证得解脱。大乘由缘生通达法空无我,证得菩提。迷此缘生无我则成杂染缘生,成于流转。觉此缘生无我,即拔除杂染,成就菩提涅?。菩提涅?,一面在息灭杂染缘起,另一面即建立了清净缘起,尤其是大乘的清净缘起,是广大无量永无休息的。它以厌逆生死始,以本无生死终。以求证涅?始,以无住涅?终。以息灭缘起始,以永无穷尽的清净缘起终。这便是佛法的整个思想。


  编后:王恩洋(1897—1964),字化中,四川南充人。1919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师从梁漱冥先生研习印度哲学。1922年至南京金陵刻经处随欧阳竟无先生学习佛学。1927年返回四川,创立龟山书房,聚众讲学。1942年于四川内江圣水寺创办东方文教研究院,发行《东方文教丛刊》丛书和《文教丛刊》杂志。1957年在北京中国佛学院教书。1961年因病返回成都。1964年于成都逝世。生前内外学兼通,佛学精于法相唯识,撰有各种内外学著述100余本(篇),为我国当代著名的佛教学者。本文系王恩洋先生于1957年在中国佛学院撰写的《佛学概论》中一章。全文由王赐庸先生提供,黄夏年整理,特此鸣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