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说慈禧 作者:隋丽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懿嫔调经丸:香附一两童便炙、苍术一两、赤苓一两、川芎三钱、乌药一两、黄柏三钱酒炒、泽兰一两、丹皮八钱、当归八钱共为细末,水发为丸,绿豆大,每服二钱,白开水空心送服。
  这份药方,经当代中医评议,主要是养血调经、行气活血、止痛散淤。足以证明慈禧年轻时患有痛经等妇科疾病。后经不断调治,慈禧“湿饮渐开,胀痛稍减”,坚持诊治,“诸症皆好”,月经不调之病得以痊愈。
  咸丰五年六月,慈禧怀孕,咸丰六年三月二十三日(1856年4月27日)生下皇子载淳。从慈禧怀孕到生产,皇帝及后宫所有的人,都对此保持高度关注。因为这是咸丰帝的长子,也是皇帝迄今为止的唯一继承人。咸丰帝兴奋不已,挥笔写下了“庶慰在天六年望,更钦率土万斯人”。
  《懿妃遇喜大阿哥》档案内页
  咸丰帝高兴之余,更是重奖有功人员。首先,将西直门内新街口二条胡同路北的官房一所赏给慈禧的母亲;其次,慈禧的地位也由此发生了急遽变化。《清皇室四谱》载:“(慈禧)六年三月生皇子,是为穆宗(同治帝)。旋诏晋懿妃,十二月行册封礼。七年十二月晋懿贵妃。” 
第二讲 荣为贵妃(3)
  咸丰皇帝《谕后妃》
  由此可见,因为慈禧诞育了咸丰帝的唯一皇子,她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后宫五级的嫔,而为四级的妃,而为三级的贵妃。因咸丰帝没有设皇贵妃,所以她已经跃居后宫第二位,仅次于皇后。这一年她二十四岁。
  第三,要驾驭皇帝。由于生下了皇子载淳,慈禧位置一越而成为宫中第二,仅次于皇后。按照一般女人的思路与生活轨迹,此时就可以享受这显赫的荣誉,等待儿子继承皇位,做太后。可慈禧不这样想。她不认为她宫中的地位可以高枕无忧,毕竟她当时只有二十四岁。专制体制所赋予皇帝的权力是无所不在的,生杀予夺是他的权力,顺治帝不高兴即可废皇后,而贵妃的立与废应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情。慈禧要稳固宫中的位置,就必须驾驭皇帝。皇帝是人,他不可避免也有各种各样的习性与缺点,只是看慈禧是不是能充分掌握对手的特性,并加以利用。
  慈禧有一项后宫嫔妃们无人能抵的能力——能读写汉文,这在当时的满族妇女中是极其可贵的。因为满族妇女与汉族妇女一样,不能入学,文化知识的获取的途径十分单一。因此,慈禧是宫中嫔妃中的既能掌握满语又能读写汉语的“双语”模范。
  慈禧绘花鸟画慈禧很有天分,在
圆明园居住时,“因日习书画以自娱,故后能草书,又能画兰竹”。
  恽毓鼎《崇陵传信录》载:“西后入宫时,夏日单衣,方校书卷,文宗(咸丰帝)见而幸之。”
  炎炎的夏日,她单衣伏案,校读书卷,不能不说对读书有极高的兴趣,同时说明慈禧知书识字。至于她掌握汉文的程度,从她垂帘听政后要求罢免恭亲王奕䜣的上谕中可见一斑。
  我们节录上谕部分文字:
  “种种情形等弊,嗣(似)此重情,何以能办公事!查办虽无实据,是(事)出有因,究属暧昧知(之),难以悬揣。恭亲王从议政以来,妄自尊大,诸多狂傲,以(倚)仗爵高权重,目无君上。看朕冲龄,诸多狭致(挟制),往往谙(暗)始(使)离间,不可细问。”
  慈禧所起草的共计三百余字上谕中,错别字竟高达十二个,语句亦不甚通顺,足以证明其运用文字的能力不高。咸丰帝逃避现实,寄情声色,对于国事穷于应付。由于慈禧能读写汉文,有些奏章就让慈禧代阅。“时时披览各省章奏,通晓大事”。在披览奏章的时候,慈禧逐渐通晓了国家大事。
  咸丰帝为了省力气,有些奏章,就改为口头谕示,命慈禧代笔。好在内阁呈送御览的奏疏,绝大部分属于报告性或对各省督抚重大事件的指示意见,一般皇帝的朱批是“知道了”、“依议”等简单的字,对慈禧来说不是难事。
  《崇陵传信录》载:“时洪杨乱炽,军书旁午,帝有宵旰劳瘁,以后书法端腴,常命其代笔批答奏章,然胥帝口授,后仅司朱而已。”
  至于军机处奏折则关系军国大事,咸丰帝必须朱批具体指示方略,要皇帝亲自动手。但依慈禧的机敏与聪慧,很快就对朝政运作、君臣分际,了然于胸。这为她以后的执政打下了坚实基础。当第二次鸦片战争向纵深发展的时候,英法联军突破了清军道道防线并攻陷天津后,北京门户洞开,天子之都暴露于侵略军的炮火之下,如何应对这百年未有的变局,是考验一个统治者是否具有雄才大略的关键时刻。我们不妨对比一下咸丰帝与慈禧的表现。
  《崇陵传信录》记载:“英法联军突破了清军道道防线并攻陷天津这日,正逢咸丰帝在圆明园的天地一家春与后妃共宴。酒至一半,军机处奏报:英、法联军已陷天津。咸丰帝痛哭不止,皇后钮祜禄氏与诸嫔妃哭成一团,只有慈禧一人走向前来对痛哭不已的皇帝建议:‘事危急,环泣何益。恭亲王素明决,乞上召筹应会之策。’”巨变面前,咸丰帝的懦弱、无主见暴露无遗,在他痛哭与束手无策之间、在寻求逃避国家巨变的危难时刻,慈禧却有着与咸丰帝截然不同的表现,冷静、沉着、敢作敢为。 
第二讲 荣为贵妃(4)
  慈禧在不露声色、谈笑风生间将至高无上的皇帝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成为后宫中仅次于皇后钮祜禄氏的第二位重量级人物。然而,与忠厚、质朴的皇后截然不同的是,慈禧对于前殿男人间权势之争夺、大局之掌控有着更为敏锐的感觉和判断,她不断地将在后宫与嫔妃争斗的经验渗透到太和殿那属于男人一统天下的世界中。
  慈禧,有着自己所独具的能力,那就是洞悉人性、工于心计、个人至上、临危不惧、敢作敢为,这正是专制帝王所应具备的素质。 
第三讲 暗争皇权(1)
  慈禧在咸丰帝疏于朝政的时候,帮助皇帝批阅奏章,甚至有时以她的建议和主张影响皇帝的决策,这一违反祖制和家法的行为,必然引起朝中拥有实权的军机大臣和御前大臣的不满。在中国社会里,女人干政向来被视为“牝鸡之晨”——母鸡啼鸣;家有不宁(“牝鸡无晨。牝鸡之晨,唯家之索”。牝鸡即母鸡,这句话的大意是:母鸡不必为早晨打鸣。如果母鸡为早晨而打鸣,那么这个家就要败落。这里是以母鸡比作女性,是说女性不应代替男子主事,否则就会使事情弄糟。女人不能参与国事,否则就会祸乱国家)。在这个男人主宰的世界里,女人的社会活动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被容忍的行为,其结果必然遭到来自男性权力世界的绞杀。在那个男人至上的社会中,在那个为争夺权力而血肉横飞的世界里,慈禧能够走上男人独霸的政治舞台吗?她将面对怎样的血腥挑战才能踏着男人的脊背,爬向权力的巅峰?
  一
  自咸丰二年,慈禧选秀入宫,无论是调经生子,还是帮助皇帝批阅奏章,她的种种努力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享有权力带来的尊严和快乐。当她由嫔一步步升为贵妃的时候,当她帮助咸丰帝朱批奏疏的时候,她才真正领略了至高无上的权力能使千万人或喜或忧的魔力。
  中国历史上大凡女人掌政,常常是因为:
  (1)皇帝无力处理朝政;
  如唐高宗因患有眩晕之症,目不能视,因此委托武则天来处理朝政,时人称为“二圣”。
  (2)皇帝死后,即位的皇帝冲龄(幼小的年龄),母后辅政。如辽圣宗即位时年龄太小,母亲萧太后辅政(萧绰,953—1009,契丹名燕燕,辽朝皇太后,著名女政治家,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她是辽大臣萧思温的女儿,聪慧、美丽,有谋断。景宗即位时体弱多病,由她来辅佐。她选用贤德,励精图治,使衰落的辽朝呈现出全新的景象。983年,年幼的圣宗耶律隆绪即皇帝位,年仅三十岁的萧太后执政,在圣宗年间,辽朝君臣一心,使辽朝进入鼎盛,这与萧太后是分不开的。萧太后不仅治国有方,还用兵有道,在景宗时,宋朝大军逼近北京。她指挥三军,赏罚分明,任用“
战神”耶律休哥为大将,为辽朝在高梁河之战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辽朝历代皇帝都对萧太后评价极高。1009年,太后去世,时年五十七岁。圣宗以天子之礼安葬萧太后,并表彰她对辽朝作出的伟大贡献)。由于聪明干练,知人善任,帮助辽圣宗成就了辽的强大。慈禧有这样的机会吗?
  二
  从表面来看,慈禧似乎暂时没有这样的机会与可能。虽然她拥有咸丰帝唯一的儿子载淳,且儿子年龄尚小,但咸丰帝诞育皇儿的时候只有二十六岁,正值青壮年,尽管从咸丰六年(1856)皇帝就“身倦体弱”,不时卧病,身体绝不能用硕健来形容,可也能正常处理朝政。依据常理,没有特殊的情况出现,慈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具有参政、议政的机会,更不具备走向权力巅峰的条件。
  咸丰皇帝便服像然而,慈禧比谁都清楚她的丈夫——咸丰帝是身处忧患,无所作为,却风流成性的天子。
  说咸丰帝身处忧患,是因为他在位的十一年里,没有一天是平安无事的,内忧外患无一日不在。
  田黄石“咸丰御览之宝”
  咸丰帝即位不久,咸丰元年(1851)元月就爆发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虽然他竭尽全力地镇压,可太平军却一路攻城掠地,并在南京建立了太平天国。要不是太平军出现内讧,咸丰帝还真难获得喘息的机会。正在咸丰帝镇压太平天国之时,英、法两国于咸丰六年(1856)再次对华宣战,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步步升级,它时时掣肘着年轻皇帝的对外决策,使他陷于无所适从的境地。
  说咸丰帝无所作为,是因为他没有迎接挑战的勇气,也不具备力挽狂澜的能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