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官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一会儿,朱高炽的目光才重新聚焦,却没有落在王贤身上,而是投入了幽深的虚空,仿佛自言自语道:“还都南京刻不容缓了。”

王贤闻言,不禁暗叹一声,心说皇上已经让还都的念头给弄魔怔了。其实朱高炽一登基,就有还都南京的念头,只是因为迁都一次的花费何止千万,彼时的朝廷根本负担不起。加之还有更多迫在眉睫的事情千头万绪,急需解决,才不得不压住而已。

随后几年中,皇帝数次想要提起此事,都被内阁大学士以社稷初定,禁不起再度折腾给劝住了。然而随着皇帝的龙体每况愈下,尤其是两次中风之后,这个念头已经变得越加强烈,已经要压都压不住了。

对还都南京之事,当年王贤和太子意见一致,都不希望迁都北京。但如今,他的态度却发生了变化……

见皇帝又旧事重提,王贤只好轻咳一声,提醒道:“皇上,此时迁都,岂不是平白助涨了蒙古人的气焰?整个北方都会陷入危机的。”

“哎,朕也不过是随口说说……”朱高炽这才回过神来,自嘲地笑笑道:“朕不过是随口说说,你不必放在心上。”说着看向王贤,迟疑一下道:“说到哪了?”

“皇上方才问为臣,要不要救河套。”王贤轻声道:“为臣回皇上,河套必救。”

“嗯……”朱高炽点点头道:“朕也是这个意思,河套必救,而且这洪熙朝的头一战,许胜不许败。”

“是。”王贤认同地颔首,这一仗一旦失利,皇帝好容易建立起来的权威将轰然倒塌,那些在改革中利益受损的王公贵族,必然会趁机反扑,把洪熙改革的局面砸个稀巴烂!

“所以朕不放心别人去。”朱高炽深深地望着王贤道:“只能让你来统兵才行。”

“这……”王贤稍一沉吟,便接受了皇帝的任命道:“为臣遵旨。”

“好!”朱高炽没想到王贤接受得这么痛快,还以为要费一番口舌,才能劝他接受这个差事呢……毕竟以王贤今时今日的地位和处境,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才是最符合他利益的选择。皇帝忍不住调笑一句道:“看来你把那位红颜知己很是放在心上啊。”

“皇上说笑了。”王贤却正色道:“为臣愿意率兵出征河套,非是为了私情私利,而是纯粹为了江山社稷考虑。”

“呵呵……是朕失言了。”朱高炽笑着摆下手道:“朕现在就是这样,有时候说话不太着调,你不要放在心上。”

“臣惶恐。”王贤低下头,轻声道。

“你预计需要多少军队?”朱高炽突然又急促地咳嗽起来,脸上的灰败之色愈加明显,一旁太监赶忙给皇帝奉上汤药。皇帝喝了几口,才压下咳嗽,又用糖水漱了漱口,拿白巾擦擦嘴。

“皇上,要不改日再议吧?”待皇帝平复下来,王贤轻声道。

“不必,军情不等人啊。”朱高炽摆摆手,回到正题道:“你需要多少军队?”

“军队自然是多多益善。”王贤沉声答道:“我大明历次北伐,没有一次兵力少于十万。这次亦然,步骑十万以上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十万,太多了……”朱高炽眉头紧皱道:“这几年国库虽然有些积余,但用钱的地方更多,不能一仗就打光了家底。”朱高炽对国库的状况了若指掌,很清楚大明朝如今虽然能负担起十万大军的远征,但谁也不能保证这种大战会如期结束,一旦战事迁延,花费会成倍增长,很可能将是朝廷不能承受的。

而且朱高炽一心想要还都南京,自然不想把本钱都用在打仗上……

“最少也要八万,五万骑兵,三万步兵。”王贤叹了口气,只能退一步。

“朕可以给你五万骑兵。”朱高炽沉吟许久,方点头道:“三万步兵的话,出兵草原应该用不到吧?”

“步兵要用来押运粮草辎重。”王贤轻声解释道:“战线一旦深入草原,补给线将十分漫长,必须要重兵保护。”

“是这样啊……”朱高炽寻思好一会,试探着问道:“那要是不深入草原呢?把鞑靼人撵出河套,让他们不敢再来也就成了。”

“陛下,鞑靼人狼子成性,赶跑了来年还会回来。不把他们打残了,打怕了,是没用的。”王贤却沉声道:“请问皇上,是年年出兵河套来得划算,还是一次保十年平安划算?”

“当然是后者了……”朱高炽被王贤说服了,又担心地问道:“那,八万大军要多久才能班师?”

“这,为臣没法回答皇上。”王贤缓缓摇头道:“战场瞬息万变,尤其是蒙古人来去如风,一旦让他们逃入草原深处,甚至逃入大漠,恐怕年内也不得收兵了。”

“哎呀……”朱高炽用帕子擦擦额头的汗水,苦着脸道:“仲德,千万不要拖过今年!入冬之前一定要收兵啊!不然……”皇帝本来想说,不然朕可供不起了,但又觉着这样说太不体面,便改口道:“不然到时天寒地冻,不知要冻死多少将士。”

“臣明白。”王贤点点头,面容坚毅道:“不过皇上也不必太过忧心,男儿马革裹尸,死得其所!”

“哎,你答应朕入冬前一定要班师回朝,不然朕不能出这个兵。”朱高炽却一定要王贤做这个保证。

“好吧,臣答应。”王贤只好点头道:“入冬前班师。”

“好好好。”朱高炽这才放下心来,咳嗽两声道:“你赶紧做好出兵的准备,半月后,朕亲去郊外为大军饯行。”

“臣遵旨。”王贤起身,施礼告退。

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责任

王贤回到镇国公府,吴为、柳升等人早就焦急地等在那里。看到公爷回来,众人赶忙起身相迎,迫不及待地问道:“公爷,怎么样?”

“进屋再说。”王贤示意众人随自己入内,坐定后方缓缓道:“圣意是,命我带八万兵马增援河套。不过还没有在朝堂上决议……”

王贤这两年说话愈发谨慎,但一众手下却不会把他最后一句话当真,只要王贤想挂帅出征,那些文官还敢反对不成?

“公爷,俺自告奋勇,愿为先锋!”柳升摩拳擦掌道。

“少不了仰仗侯爷!”王贤笑着对柳升道。

“公爷,侯爷不能离京,少了四卫营坐镇京城,我们会后方不稳的!”吴为却皱眉道。

“诶,小吴,没有四卫营的精骑,公爷此去胜算会小很多!”柳升看着吴为,倚老卖老地笑道:“至于京城,就算没有四卫营,凭他们那几块料,还能翻起多大的浪来不成?”

“如今我们已是众矢之的,做什么事都要首先保证不会出乱子!”吴为眉头皱得更紧道:“就不能给他们一丝机会!”

“你小心过头了……”柳升哈哈大笑道:“公爷率大军出征在外,京里的皇帝大臣,小心翼翼哄着公爷还来不及,岂敢在这时候乱来?就不怕公爷一气之下,反他娘的?”

“哎,侯爷……”吴为还要再说,却见王贤一抬手,他只好打住话头。

“侯爷说的有道理,我们如今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尽全力赢得这场战争,而不是窝里斗。”王贤沉声说道:“京城这边就随他去吧,我相信皇上顾全大局的……”

“公爷,赢得战争和控制京城并不冲突啊……”吴为苦口婆心地道。

“好了,你不用操心京城的事情了。”王贤却面无表情道:“我准备任命你为行军司马,把精力都用在筹备出征上吧。”

“啊?”吴为错愕得半晌说不出话来。王贤但凡外出,都会把老巢交给他来镇守,多年以来从无例外。这次却要让他一起出征,分明是认为他不适合再坐镇后方了!

厅中众人都神色凝重,就连柳升也不敢开口说话,所有人定定地看着王贤和吴为,暗暗猜测着这一变动到底意味着什么。

“……”好一会儿工夫,吴为才回过神来道:“属下多谢公爷信赖。”顿一顿,他忍不住涩声道:“只是不知这次,公爷派谁镇守京城?”

“京城自有皇上坐镇,我何须画蛇添足?”王贤依旧面无表情道:“让帅辉在京城居中联络一下,也就够了。”

吴为仍不死心赶忙看向柳升等人,暗示他们快帮自己说话。

“公爷……”柳升等人连忙硬着头皮群劝道:“人无伤虎意,虎有害人心。吴大人还是留在京城替咱们看家吧!”

“不行!”王贤却不容商量道:“非但吴为,锦衣卫的骨干也要随军出征。”说着他提高声调道:“此战许胜不许败,而且必须要一战打出十年的太平,否则本公就是华夏的罪人,只能以死向天下谢罪了!”

“是……”众人赶忙沉声应道。

别听他们应得齐整,王贤却知道这帮家伙心里不以为然。只好叹了口气,苦口婆心道:“永乐朝、洪武朝,乃至建文朝,我大明对蒙古人都是处于绝对优势。但凡王师所到之处,蒙古人无不望风披靡、远遁千里。所以他们六七十年来,从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才有了我汉人一个甲子的风光岁月。”

在场众人都是经历过永乐朝,乃至洪武朝的,胸中自然洋溢着身为汉人的骄傲和自信,他们已经很难想象,前朝百姓在蒙古铁骑的肆虐下,战战兢兢、自甘下贱的凄凉状态了。但王贤很清楚,眼下这种昂扬自信的民族状态是何等可贵,那是用几代人和鞑虏的浴血奋战才培养起来的!

王贤有强烈的责任感,必须要保护这种大国骄民的自信,让汉人永立在这片华夏热土上,永远不用向任何人低头!

至少,绝对不能让大国的自信、民族的骄傲,折在自己手上……

“不管先帝和咱们有多大仇、多大怨,都不能否认永乐朝是让我们汉人扬眉吐气的一段辉煌时光!”王贤说着,目光缓缓扫过厅中众人,神情严峻道:“无论如何,是我们终结了永乐朝,保卫社稷,继续打击鞑虏的责任,就责无旁贷地落在了我们的肩上!”

王贤的情绪感染了众人,众人的神情严峻了许多,再不是方才的心口不一……

“这些年,老百姓为什么会把我骂成奸臣?”王贤显然对自己在民间的风评十分了解,也并不讳言道:“除了有人往我身上泼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