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官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吧,小人错了,臣累了,殿下和公公去爬山吧。”王贤已经被他整得没了脾气,只好有气无力地认错。

李公公这才放过他,和朱瞻基去爬山了,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王贤无奈摇头。

“军师别介意,”朱瞻基的贴身太监陈芜得了马上疮,趴在大车上不能骑马,自然也没跟着,安慰王贤道:“李公公在潜邸时名叫保儿,保的就是太孙这个麟儿。太孙殿下从小就是他看着长起来的,两人感情自然非同一般,”说着叹口气道:“也不知是不是这个原因,李公公就不太喜欢太孙殿下对军师言听计从。”

“原来是这么回事儿。”王贤笑笑道,心中暗骂,老东西还我小黑!

过擒胡山七天,到了广武镇,这里是洪武五年,岐阳王李文忠北征时的囤粮基地。当年遗下的城堡,经过永乐八年那次北伐的修缮,基本完好无损。这里也将是这次北伐的囤粮基地,从后方运来的粮草中,二十五万石左右由三万辆武刚车运送,随军队进军。其余的将集中囤积在此处,作为返程之用,这样可以为大军极大的减轻负担。

而且从过了广武镇后,大军的行军速度慢了下来,经常上午行军,中午之后休息,甚至还会在途中休息一至数天,让军队恢复体力、养精蓄锐。因为从这时起,就正式深入瓦剌人的腹地,战斗随时有可能打响!

然而到了五月二十三,明军抵达饮马河,却仍未与蒙军相遇。到了五月二十六,天气突然炎热起来,王贤一问吴为,才知道竟然到了夏至日!从立春日离京出发,竟一直走到了夏至!

‘万里长征也不过如此吧……’王贤立在饮马河边,心中飘过一丝无聊的念头,三个月来的艰苦历程,已经深深地改变了他,将他身上的那些庸俗市侩统统都磨砺掉,露出一个男人本来的坚韧和勇气。回过神来,他嘶声问道:“没有再减员吧?”

“又有三个弟兄去了……”吴为轻声道。

“唉……”王贤叹口气道:“破百了……”

“长途跋涉,疲劳和疾病,这都是没办法的事,加上天又热了,恐怕往后减员还得更多。”吴为叹口气道。

“不管怎么说,战士应该战死沙场,现在却倒在行军路上,”王贤黯然道:“是我的失职。”

“大人这话私下说说也就罢了,若是传出去,让别的将军听到,怕是要生气的。”吴为苦笑道:“我打听过了,别的部队,一万人里死二百,就已经烧高香了,甚至还有过五百的。”说着叹口气道:“加上民夫,几千人死在行军路上,这牺牲可真够大的。”

“也不知何时才能见到瓦剌人……”王贤点点头,郁郁道:“就连我这种和平爱好者,都天天盼着能打一仗也好啊!”

就在王贤感叹,瓦剌人不知都躲到哪里时,朱棣和他的将军们,也在眉头紧锁,犯愁同一件事情……现在大军已经深入瓦剌腹地,却并未遇到过任何抵抗。朱棣不是轻敌冒进的邱福,自然意识到这本身就极不寻常。

“这说明,马哈木要么在集中力量,准备在某个地方和我们决一死战;要么带着部族逃回大西北了。”安远伯柳升沉声道。

“嗯。”朱棣点点头,下令道:“把博罗布哈请来。”

不一会儿,一个瓦剌贵族被带进皇帐,跪地向皇帝请安。他的部族是朱棣沙城阅兵之后,来投降大明的五个瓦剌部族之一,因其来的最早,而且是把全族都带来了,朱棣很是高兴,命其随军出征,以备顾问。

“博罗布哈,朕来问你,马哈木有没有撤回大西北的可能?”朱棣沉声问道。

通译把皇帝的话传给博罗布哈,又把后者的话翻译给皇帝听:“他说,不可能的,在他来弃暗投明之前,马哈木已经传檄各部,说要与大明战到最后一人,绝不会丢成吉思汗的脸!”

博罗布哈又补充一句,忽兰忽失温传说是成吉思汗的皇陵所在……

“这么说,他不可能逃回大西北?”朱棣眼前一亮道。

“大话已经出口,要是不打一仗就逃,他还有什么威信可言?”

“不错。”朱棣深以为然,沉声下令道:“传令斥候营,把所有的探马都放出去,将搜索范围扩大到百里!”

俗话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仅仅两天后的六月初三,前军的都督刘江传来汇报说,前锋已经抵打康哈里海,无意之间发现了瓦剌军队,他立刻发动进攻,将全军击溃,并抓到了俘虏,据俘虏交代,马哈木就在此去百里的忽兰忽失温,且毫无准备!

得到消息,皇帝身边的文臣武将都十分兴奋,他们已经走了太远的路,实在不想再毫无意义地走下去了,哪怕是要战,就战个痛快吧!

然而朱棣在这个消息后,却不喜反忧,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对于马哈木就在眼前,他是相信的。但要说大军这都深入草原几个月了,马哈木他们还是毫无防备,打死他都是不信的。

最后朱棣判断,瓦剌军队已经做好了决战准备,正等着明军一头撞上去,所以下令军队不可轻动!

将领们得令后,全都十分沮丧,但是谁敢质疑皇帝的决断?更不要说违背圣旨了。可出人意料的是,没过多久,朱棣又变卦了,下令大军即刻开拔,立即兼程前进,将领们自然十分高兴,却又不明就里,不知道皇帝为何会下这一前一后,两道自相矛盾的圣旨!

第三百二十一章开战!

朱棣的战争经验何其丰富?他何尝不知从种种迹象看,瓦剌军队是在有意识的诱敌深入,而前锋部队打败的敌军,很明显是马哈木故意放出来的诱饵,如果继续深入,必然会遭到严阵以待的瓦剌大军的伏击!就像五年前邱福那次……

这时候最理智的办法,无疑是在此地等待马哈木前来决战,但这又是最不聪明的。因为大明军队已经离开国境四千里,距离最近的后勤基地也有八百里,全军所带的粮食就那么多,还要留下足够返回广武镇的口粮,时间十分紧张,根本容不得拖延——这种情况下,找到敌人的主力速战速决才是正办!

帮皇帝下定决心的,是后方快马加鞭送来的急报,数日前一场雷击,引着了粮仓,虽然抢救及时,但仍有半数粮草被焚毁,都督谭青已经畏罪自杀……

闻听此信,朱棣如遭五雷轰顶,满心都是要杀人的念头。这样不仅从广武镇调粮的希望破灭了,大军返程路上的供给,都要成大问题!

短暂的惊慌之后,无比坚毅的皇帝陛下,迅速稳定心神,沉声下令封锁消息,泄露者杀无赦,然后下令后方沿途的堡垒一面严防死守,不能再出现意外,一面紧急调粮、供应前线。

“老夏,你说说,我们的粮草,会不会出现无以为继?”朱棣眉头紧锁道:“国内已经收完夏粮了吧?”

“回皇上,已经收完了,如果一切顺利,应该不会无以为继。”夏元吉字斟句酌道:“把各个堡垒的粮食匀一匀,返程的路上,让将士们吃个七八成饱,还是可以的。”

“嗯。”朱棣缓缓点头,有老成持重的夏元吉谋划着,看来情况还不算太糟糕。但是这一把火,已经彻底烧光了他犹豫的本钱,要么退兵,要么进兵,现在必须下决断了!

现在,知情者唯有夏元吉和几位大学士,朱棣没有把广武镇的事情,告诉他的将军们,自然也不会再召集他们来商量,一切都要圣心独裁了,所有的后果,也将由他一个人承担!

小半个时辰后,朱棣下定了决心,便有了第二道圣旨!

以他的性格,进军几乎是必然的。就像当年他敢以一城之兵,挑战拥有二百万大军的朱允炆一样,对这个赌徒来说,大军劳师远征四个月,就这样无功而返,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

“陛下,假若蒙古人知道我们后方出了问题,只要大踏步退后,便可等到我们粮尽退兵,到时候衔尾而追,我军的损失将难以估量!”杨荣不得不提醒道。

“马哈木全军收缩,连斥候都不敢派出来,上哪去知道我们后方的情况。”朱棣决心一下,便刚硬如铁道:“既然他已经在前面摆好了鸿门宴,朕焉有不赴会之理?!”说着冷冷一笑道:“何况,朕也有自己的杀手锏!”

“是……”身为秘书的职责已经尽到,见皇帝心意已决,杨荣便起草诏令,下发各军:

‘目标前方百里,忽兰忽失温,决一死战!’

忽兰忽失温的高山上,瓦剌太师马哈木,得到了明军迎面而来的消息,面上非但没有恐惧,反而满是喜悦,他看着两个弟弟太平和博罗,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我为明朝皇帝选择的坟场,按照汉人的说法,风水还不错吧?”

两个弟弟笑着点头,也是一脸的得意,由不得他们不得意,正是在他们的周密策划之下,瓦剌大军保存了实力,并集结了部落最为强大的三万骑兵,在忽兰忽失温以逸待劳,等候明军的到来……原本他可以召集到六万之众,但是一来战场就这么大,三万骑兵便已经饱和;二来他也不想让答里巴在这种场合露脸,便让他带着博尔济吉特部的一万骑兵,在侧翼威胁明军。还有就是,在明军强大的压力下,一些个胆小的家伙逃之夭夭,还有些竟干脆投敌……

好吧,不想这些糟心事儿。马哈木之所以挑选忽兰忽失温为战场,因为这里有成吉思汗的在天之灵,因为瓦剌已经退无可退,再退就只能回大西北了。更因为这里的地势多山,有利于隐藏部队。而且最重要的一点,一旦明军抵达预定战场,大军从山上俯冲而下,便会形成无可阻挡的滚滚铁流,明军的任何阵型,都会被冲个稀巴烂。阵型一乱,明军有多少人都没有用,在骁勇的蒙古骑兵面前,全都是待宰的羔羊!

马哈木不愧是一代枭雄,明军一踏入漠北起,就落入他的算计中,坚壁清野、诱敌深入、居高而下、一举荡平,整个战术一气呵成,现在猎物已经入彀,胜利就在眼前!他要在这成吉思汗长眠之地,击败不可一世的明朝皇帝,一雪蒙古人几十年来的耻辱!而他马哈木,也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