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前期政治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是国人中的平民的不满和愤怒,谴责之声四起,可谓民怨沸腾。厉王认为 

  这是对自己的诽谤,命令卫国的神巫监视国人,禁止他们说话,违令者处以 

  死刑。国人忍无可忍,遂于公元前841年发动暴动,攻入王宫。厉王从镐京 

  仓皇出逃,逃到汾水旁的彘邑 (今山西霍县),出奔期间,诸侯推共伯和的 

  君代行天子事。“共和行政”14年,厉王的彘去世,太子静继位是为周宣王。 

       周厉王时国人暴动,不仅动摇的周王残暴的统治,而且也有力地打击了 

  奴隶制。暴动期间,奴隶大批逃亡,使周初以来所实行的奴隶集体耕种公田 

  的制度难以维持,大量公田荒芜。西周奴隶主逐渐改变剥削方式——不再驱 

  使奴隶集体耕作,而是把土地分成小块,交给奴隶自己耕作,周王收取一定 

  量的实物,这种剥削方式实际上已包含了封建剥削的因素。西周奴隶制的危 

  机到来了。 

       周围的一些方国部落看到周朝的衰落,遂加强对周王的反抗和进攻。周 

  宣王曾命召虎征东南的淮夷,命方叔伐南方的荆楚,自己亲征徐戎,又命兮 

  伯吉父北伐猃狁。这些战役都取得了胜利,后世史家称为“宣王中兴”。然 

  而,这些战争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使周王室元气大伤。尤其宣王晚年,由 

                                                                                 ① 

  于连年用兵,精疲力竭,为了补充兵源和财政收入,曾经“料民于太原”。 

   “料民”就是调查户口。宣王料民赋役,必然激起奴隶和平民的反对;同时 

  查出隐藏在奴隶主内部的户口,又必然侵犯部分贵族们的利益,激化统治阶 



① 《诗经·小雅·北山》。 

① 《国语·周语上》。 


… Page 97…

级内部的矛盾。周王朝已面临全面崩溃的危险。 

     宣王死后,继位的幽王是历史上一个有名的暴君,由于他以“善谀好利” 

的虢石父为卿,不但王室内阶级矛盾加剧,而且各地诸侯也不再来朝聘。连 

年的旱灾,致使人民死亡无数。这时幽王又废掉申后和太子宜臼,改立宠姬 

褒姒为后,以褒姒所生子伯服为太子。申后的父亲申候,便以替申后和太子 

伸冤为名,联合犬戎和吕、鄫等国,引兵攻打镐京。结果,幽王兵败,就犬 

戎杀死于骊山下,西周灭亡。 

     幽王死后,申侯等拥立太子宜臼为天子,是为周平王。由于首都镐京残 

破,又处在犬戎兵力控制之下,平王于公元前770年东迁洛邑 (今河南洛阳 

西),史称“东周”。 

     (5)西周政治思想 

     ①西周早期周公的政治思想。周人同样信奉上帝,周公言论中就不包含 

丝毫怀疑上帝绝对权威的内容。同殷代一样,周公将王权与神权相结合,假 

借天的命令或意志行事,使百姓接受周的王权统治。不过,出于推翻商朝的 

政治需要,周公曾提出“惟命不于常”的观点,对上帝至上论在继承的基础 

上做了重要的修正和补充。他认为:上帝所赐予的大命不是固定不变的;天 

之所以不再保护殷王,是由于殷王纣胡作非为不听上天教诲,甚至欺骗上帝; 

天命不于常,并不是说天不关心由谁掌政,而是说天要根据情况更换当权者, 

依据德“求民主”;周所以为天选中取代商,是因周有德。上述思想清楚地 

表明,周天子依然是上帝的化身,只有周天子知天命,周统治者推行的依旧 

是神权政治。周公的宗教理论,既保存了上帝,又解释了朝代更替;既重视 

了神权,又提出面向现实,注重人事。从而满足了神人两方面的要求。 

     由于宗法制与分封制是周代政治的外在形式,因此周人就顺应这种政治 

需要,以尊宗敬祖的思想使宗法制与分封制从民众的内在精神层面得到认 

同,找到根据。因为尊宗敬祖正是宗法制与分封制的本质核心。周公宣称: 

文王、武王的神灵在天,在帝左右,时时监视一切,世人应尊之敬之,就是 

这种思想的流露。这种伦理思想使宗法制与分封制的贯彻执行得以畅通。 

     周公特别强调“德”对于王政举足轻重的作用。他认为:有德则上可得 

天之助,下可得民之和,二者兼具,便能为王,且历年不败。“明德”是周 

公发布的一系列诰命的思想支柱。而“慎罚”则为德的主要内容之一。“明 

德慎罚”即以“德”为本,以“罚”为补,是周公政治思想中很重要的一个 

方面。 

     周公基于历代王朝兴衰的经验,还提出了保民、建业以及守业的思想。 

历史的巨变显示了作为社会振荡主体即劳苦大众的巨大力量,周公深刻认识 

到王权的巩固不能仅仅简单地依靠神明,而必须以保民措施,获得民众的拥 

护。保民主要是强调一种治民的态度。《大诰》中周公反复说明建业的艰难, 

鼓励人为建业而勇于牺牲一切。周公告诫人们在建业后,仍要有危机意识, 

并指出守业更难。在《无逸》及《立政》两书中,周公对如何守业的问题作 

了详细论述,他一再强调要了解民情,慎行政治等。 

     ②西周中后期的主要政治思想。继周公之后,祭公谋父阐发了关于德与 

兵之关系的政治思想。面对尚武好斗而王道衰微的周穆王,作为卿士的祭公 

谋父为了阻止穆王对外族的征伐,论述了德与兵的关系。他说:“先王耀德 

不观兵”。这就是说,先王重视德化,不轻动干戈。不过,这并不是说他反 

对用兵,相反,他的主张是先德而后兵。即“修意”、“修言”及“修文”、 


… Page 98…

   “修德”等文的办法不行,再动用兵刑。这与周公德主刑辅的思想是一脉相 

  承的。祭公谋父还强调,如果非用兵不可,那就一定要有准备,合“时”而 

   “动”,不能耽误农时;另外对荒僻偏远之地也不易兴师动众。这种政治思 

  想不是凭空而生的,它适应了穆王时疆域猛增,极需守成而非拓展的社会形 

  势的需要。 

       周厉王时,芮伯之后芮良夫反对王的“专利”政策,提出了王不可专利 

  的主张。他说:“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天地百物,皆 

                                                                                    ① 

  将取焉,胡可专也。”。“匹夫专利,犹谓之盗,王而行之,其归鲜矣!” 

  其大意昭示了芮良夫关于天地自然之利人人皆可享用的政治观点,以及王如 

  违背在自然财富面前权利平等的原则,就必然导致大难乃致自身毁灭的深刻 

  思想。芮良夫还第一次对“王”作出抽象概括,将“王”视为一个政治范畴。 

  他指出王应为民广开财路,使百姓都有获利的机会。这样,就给王的存在价 

  值提供了一个更为普遍的标准。他认为:每个统治者集团只有依据这种标准 

  进行一番自我反省,自我评判才能得以存在和发展。 

       除此之外,西周末期已经出现了民之大事在农,以及政治、军事应服从 

  经济等光辉思想的萌芽。这是对传统思想——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直接 

  挑战。发出这一挑战信号的就是周宣王时的卿士虢文公。他讲:“夫民之大 

  事在农,上帝之粢盛于是乎出,民之蕃庶于是乎生,事之供给于是乎在,和 

                                                                     ② 

  协辑睦于是乎兴,财用蕃殖于是乎始,敦庞纯固于是乎成。”大意为:农业 

  是一切社会活动赖以存在的基础,是社会繁荣昌盛的保证。这样,虢文公实 

  际上也就为王政指明了方向——重视农业生产、保障农业生产,不能轻易弃 

  农动武。 

       最早预测到周室灭亡的是周幽王的太史伯阳父,后人称作史伯。他作出 

  此判断的重要理论依据就是关于“和”与“同”的思想。他认为:政治上的 

   “和”就是指君臣应互相配合,取长补短,而要做到“和”,帝王就必须“择 

  臣取谏工而讲以多物”,即善纳臣谏;“和”本意是指各种不同事物的配合 

  与协调,与“和”相反的“同”则专指事物的封闭性、单一性,“同”的政 

  治表现就是拒谏饰非、独断专行;“和”、“同”作为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 

  态度,其政治后果自然相去甚远,王“和”而纳谏必能巩固统治,若拒“明 

  德”之臣,听阿谀奉承之词,则王权难保,所谓“同则不继”。基于上述观 

  点,史伯断言幽王“拒和而取同”,周室必亡。历史事实不但证明了史伯论 

  断的正确性,同时也显示出其政治思想的科学价值。当然,在专制政治的条 

  件下,纳谏还只能以一种道德的存在形式处在政治的从属地位,而不能通过 

  制度化的过程从根本上改变专制政治的性质。这一点,恐怕就不能奢望古人 

  史伯去认知了。 



① 《国语·周语上》。 

② 《国语·周语上》。 


… Page 99…

                             七、古代前期希腊政治史 



                             1。爱琴世界两大文明时代 



       所谓“爱琴世界”,是指整个古代前期受到当时地中海文化影响的东部 

  地中海诸国家。爱琴世界所在的东地中海地区是欧洲最早进入文明的区域。 

       希腊作为爱琴世界的一员,曾经以克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