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书屋2005-08-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粹德国正竭尽全力在斯大林格勒与苏联红军作殊死拼搏,根本无力顾及其他地方。希特勒出兵北非,本来就只是为了援助陷入困境的墨索里尼,那里对德国并不重要。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曾经对以“火炬行动”取代在欧洲大陆开辟第二战场提出异议,说希特勒不会为了北非而从苏联战场抽走一兵一卒。当然,将军们懂军事,但是不懂政治,而最后决定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军人们只能服从政治家。
  1944年6月的诺曼底登陆,无疑是美、英等西方盟国对纳粹德国打得最辉煌的一仗,所“克”的德军比“火炬行动”时的对手要强大很多。但是,就是这一仗的德国军队,也远远不能和苏联战场上的德军相比。林先生文章说二战后期“西线德军还保存着完整力量,拥有数千辆坦克、数千架飞机、数万门火炮的两百多万人的成建制部队还在”。真是天外奇谈。事实是,从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动用五百五十万大军(拿破仑当年进攻俄国大军的十倍!)进攻苏联开始,他用于与苏联作战的兵力一直保持在五百万以上,最高时达到六百二十万,始终占德国总兵力的三分之二或者更多。而且,由于到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为止欧洲大陆上整整四年“西线无战事”,德国精锐部队全部投入了苏联战场,留在西欧、北欧、东南欧广大地区充当“占领军”的只是“二流”部队,就连防守英吉利海峡、后来成为盟军诺曼底登陆对手的部队也是这样。林先生说的那样一支“完整力量”在哪里?
  战后美国军事当局曾经组织一些纳粹将领为战史研究提供资料,曾任德军西线司令部作战部长的齐默尔曼中将便承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实际上西线军队中所有强壮的士兵和补给都不断地被运到东线去了,结果西线的兵力和战术部署完全成了东拼西凑的大杂烩。可以十分坦率地说,那里的指挥官、部队以及装备都是二流的。从1943年起,西线军队的基本力量只是一些用陈旧武器装备起来的超龄士兵。”所谓“大西洋壁垒”,大部分火炮,乃至地雷,甚至铁丝网,都是从齐格弗里德防线(SiegfriedLine)拆下运过来的。而那条防线是二战开始前德国准备对捷克、波兰动武的时候,为防备法国履行与捷、波两国签订的条约从西面进攻,沿莱茵河修建的,但始终没有使用过。
  西线德军总司令长期由隆德施泰特担任。他出身普鲁士军人世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东线与沙皇俄国作战,这时已经年近古稀,是德军一位“元老”级人物。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的时候他是两个集团军司令官中的一个,负责南路进攻。1940年德国进攻法国,他是主力部队A集团军的司令官,指挥了从阿登山地突破对方防线的最主要的军事行动。1941年希特勒以北、中、南三个集团军进攻苏联,他指挥南方集团军。那年11月他因为反对希特勒的冬季作战计划而退役,不过第二年7月又重披战袍,出任已整整两年无战事的西线德军总司令。有趣的是执行希特勒冬季作战计划打了败仗的北、中两路德军指挥官李勃和博克,这时反而都不得不引咎退役。到1944年6月盟军诺曼底登陆时,他又过了将近两年太平日子,可以说是一员“福将”。这两年德军在苏联战场的失利全都与他无关,所以他是德国军队里惟一从未打过败仗的元帅。附带说说,博克便是那位在望远镜里看到了克里姆林宫红星的德军元帅。
  隆德施泰特防守的地区,在大西洋方面有长达一千七百海里的海岸线,在地中海方面还有三百海里,他的部队却只有五十个师。而且这些部队中一半是新组建尚在训练的新兵师,或者在苏联战场受到重创,撤下来进行休整、补充的师。最让这位老元帅生气的是,一俟这些部队整编、补充完毕,就又开赴苏联战场。所以齐默尔曼中将说:“我们的战斗序列有相当的迷惑性,它常常给人以拥有许多师的假象,实际上都是些空架子。”为此隆德施泰特一再要求希特勒派兵增援,并且要派“真正的作战部队”。但是希特勒哪里还有“真正的作战部队”可派?后来虽然勉强补充了九个师,但那都是把原来非战斗人员重新编组拼凑而成的。尤其可笑的是,其中还有六十个所谓“东方志愿兵营”,主要由原来的苏联战俘组成。纳粹德国当然不指望用他们和苏联打仗,但居然还认为他们愿意和美英等西方国家作战。林先生文章中说的“数千辆坦克,数千架飞机,数万门火炮”也都没有从梦境开到现实世界的西线战场上来,所以那里的德军一些“装甲师”实际上只是“装甲步兵师”。
  1944年6月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时,西线德国海军只有很少的巡逻艇和鱼雷艇,连小型军舰也没有,更谈不上大型军舰了。尤其糟糕的是,英吉利海峡很浅,潜水艇无法活动。这样一来,西线德军实际上成了一支完全没有海军,且“少了一只胳膊”的军队。飞机少,汽油不足,这里德国空军的实力与美英空军相比约为一比五十,差距悬殊,不得不把全部飞机从沿海地区撤回巴黎附近。显然,那已经不是为了打仗,而是为了避免被消灭。诺曼底战役盟军使用了上千架滑翔机运送伞兵,如果德国还保持哪怕从前一半的空军力量,这些无动力飞行器也会成为它练习射击的“靶机”。这时,在欧洲包括德国本土在内,制空权已经完全掌握在盟军手里。除物质上的劣势以外,这时的德国更有飞行员所缺乏的致命弱点,那就是,不列颠空战中它损失的飞行员就比英国多,因为空战在英国上空进行,被击落的英国飞行员跳伞后都落到自己的土地上,很快便可归队重新参加战斗,被击落的德国飞行员就都进了俘虏营。后来德国飞行员虽然基本上补充过来了,但在苏联战场遭到更大损失,这一次就再没能恢复。一战、二战德国空军都涌现过不少“王牌飞行员”,而且从击落敌机数字看,德国“王牌飞行员”要远远超出英法等国的“王牌飞行员”。但是到1944年,德国空军在飞行员素质上的优势也已经不存在了。
  这时德军新兵师也早已比不上战争初期的同类部队。一方面,希特勒已经把征兵年龄上延到六十岁,下移到十六岁,新兵可以说是老的老,少的少,惟独缺少青壮年。而且,训练时间短,只有六至八周。1982年圣诞节我是在哈茨山里一个德国朋友家度过的,那位朋友便曾经是一个“娃娃兵”。他说自己当年很倒霉,因为是被法军俘虏的,那时法军很穷,俘虏营生活很差,要是做美军的俘虏就好了,生活比在德国军营还好。在德国,第一批知道世界上还有一种名叫“可口可乐”的软饮料的人,便是被美军俘虏的德国兵。应该承认,当年美军对被俘虏的德军确实很讲人道,甚至可以说很优待,但这就与它后来在朝鲜、越南、阿富汗以及伊拉克对待战俘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另一方面,这些部队的军官许多竟是伤残者,装假肢的人并不罕见。就连预备部队参谋长、1944年7月20日刺杀希特勒的“主犯”斯陶芬贝格,也是在战争中受了重伤的人,他左眼完全失明,右手被炸掉,左手也失去两个手指。听起来也许有一点像是说笑话,这时西线德军的第七十师竟然是由患胃病、需要特殊饮食的人组成的;还有一个营,完全由患耳疾的人组成。从治疗或者安排生活角度看那自然比较方便,但打起仗来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有一段防线由于地形复杂,被认为不大可能被盟军选为主要攻击点,派驻的竟是以自行车为交通工具的第三十机动旅。——不过这些部队后来在与盟军作战时仍然打得十分顽强。
  到1943年底,“元首”派了已是败军之将的隆美尔前来参与西线指挥。三年前进攻法国的时候,他还只是隆德施泰特手下一个坦克师长。1944年初隆德施泰特的部队被分成两个集团军,分别由隆美尔和布拉斯科维茨指挥;隆美尔指挥的B集团军负责从荷兰到布列塔尼半岛以南卢瓦河地区,布拉斯科维茨指挥的G集团军负责比斯开湾和法国南面的地中海地区。后来盟军登陆全部都在隆美尔的防区内。
  尽管苏联一再催促西方盟国开辟第二战场,美英两国也早在1942年就曾答应过年内开辟第二战场,后来推到1943年,但他们还是以种种理由拖到1944年6月才在诺曼底登陆。这时苏联红军早已转入大反攻,并且在库尔斯克坦克大会战及其他几个战役中消灭了敌人大量的有生力量。别忘了,希特勒把他一半装甲部队投入了库尔斯克战役,战败后他的装甲力量就再也没有恢复过来。这时斯大林已经不再提西方盟国开辟第二战场的事,因为即使他们继续按兵不动,苏联红军也能完成彻底消灭法西斯的任务。尽管直到今天西方不少人仍然坚持说当年迟迟不开辟第二战场有充足的理由,但是齐默尔曼等德国将领早就承认:“如果1943年在西线任何地方发生大规模进攻,德国确实没有足够的部队应付。”
  从这些历史事实人们不难看出,1944年美军所“克”的德军已经是“强弩之末”。然而,就连这样的德军,美军“克”得也相当吃力,并不像林先生说的那么威风,一路“穷追猛打”到德奥边界。登陆以后半年盟军才打到德国西部边界,而且1944年12月德军还在比利时南部阿登地区反扑过一次,打得美英军队十分狼狈,其中美军有两万多人被围困后投降。丘吉尔为此打电报向斯大林求援,要求苏联红军在东线发动一次大规模进攻,以减轻西线盟军的压力。斯大林当即命令红军一百五十个师于1945年1月23日发动一次大规模攻势,迫使希特勒从阿登地区撤走包括党卫军第六装甲集团军在内的很大一部分兵力,前往东线支援。由四个装甲师和五个步兵师组成的党卫军第六装甲集团军,是阿登地区德军(总兵力九个装甲师,十四个步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