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书屋2005-08-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援。由四个装甲师和五个步兵师组成的党卫军第六装甲集团军,是阿登地区德军(总兵力九个装甲师,十四个步兵师)的绝对主力,把它调走以后,如果巴顿将军还不能尽显“英雄本色”,好莱坞电影大师们还能拍出《巴顿将军》那样为他树碑立传的电影吗?
  德国装甲部队在东线已经一再败在苏联红军手下,如果说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它还“但有招架之功,更无还手之力”的话,那在库尔斯克坦克大会战以后就连“招架之功”也没有了。然而在1944年的美军面前,德国装甲部队仍然“瘦死的骆驼比马还大”,因为美军主力坦克只是一种诨名“谢尔曼将军”的中型坦克,那远不是德军“虎式”重型坦克的对手,甚至也不是德军“豹式”中型坦克的对手。面对德军装甲部队,美军“地面一道火墙”是“推”不过来的,它是靠了空中那道“火墙”才“克”住这只“瘦死的骆驼”。美军真正的“杀手锏”是狂轰滥炸(二战期间有一个专门名字,叫“carpetbombing”,即地毯式轰炸)。西线德军坦克大量是被美军飞机炸毁而不是被美军坦克击毁的。美军能够使用这一“杀手锏”,与它强大的经济实力有关。而且二战以后还一直都在使用,在朝鲜战场、越南战场、科索沃战场乃至伊拉克战场,人们都可以看到美国空军狂轰滥炸的场面。当然其技术是更加先进了,从轰炸机发展到了巡航导弹。也许应该提醒人们注意的是,这一“杀手锏”在朝鲜战场和越南战场并不那么有效。例如,美国在地图上只是小小一块的越南投下的炸弹竟超过五百万吨,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它在太平洋战场、北非战场、欧洲战场所投炸弹总量的三倍还多,而那并没能让越南人民屈服。
  林先生提出:“二战最理想进程是这样的……当1940年德军占领全欧洲时,美军就应该参战,单挑德军,而苏联可以腾出手来,单挑日军。”只要对二战进程中各方军力消长情况有一点起码的了解,就不难看出林先生这个说法是多么荒谬。当年美国人可没有林先生这么“勇敢”,不要说“单挑德军”了,就是配合一下苏联,分散一点它进攻苏联的兵力,美国(还有英国)也是不敢的。战争头一年是苏联最困难的时候,1942年5月莫洛托夫曾经飞到伦敦,接着又飞到华盛顿,要求美英两国在欧洲大陆开辟第二战场,引走德军四十个师(那只占当时苏联战场德军一百八十多个师中的一小部分),但丘吉尔和罗斯福都强调困难而避免作明确答复。历史事实是他们把开辟第二战场从1942年推迟到1943年,然后又推迟到1944年6月。就这样,他们对付已经是“强弩之末”的德军仍然那么吃力。在德军气势正旺的二战初期让美军“单挑德军”,并且把它作为“二战最理想进程”,恐怕只有林先生才能想得出来,对于那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则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事。
  苏联红军1945年8月9日开始进攻日本“关东军”,15日日本政府就宣布无条件投降。连同在朝鲜半岛的部队在内的七十五万日军败得那么快,似乎难以想象。这时的苏军“克”起日军来,确实显得非常容易。但是,如果因此就认为应该像林先生提出的那样,让苏军在二战初期“单挑日军”,就又错了。
  从军事行动本身看,这时苏联红军除人数占优势(一百五十七万),是日军两倍还多以外,更重要的是武器装备上的优势。苏联动用的坦克和重炮,是日军完全无力抵抗的。根据美国国防部的资料,整个二战期间各主要交战国生产的坦克数量是(各种类型都包括在内):美国六万零九百七十三辆,苏联五万四千五百辆,英国二万三千二百零二辆,德国一万九千九百二十六辆,意大利四千六百辆,日本二千四百六十四辆。在这些国家里,只有德国和苏联生产了重型坦克。日本不但生产的坦克最少,而且装甲、火力都差得多。实际上在亚洲和太平洋战场从来没有发生过在欧洲和北非那样的坦克战,日本的坦克只用于对付步兵。当苏联把它对德国也显示出优势的装甲部队和炮兵转而对付日本的时候,那优势自然就太明显了。
  但是,苏联红军在装甲部队和炮兵上的优势,并不是二战开始时就有的。根据战争期间随军采访的苏联《真理报》记者波列伏依写的战地报道可知,当苏联红军发起大反攻进入乌克兰、白俄罗斯西部边境的时候,草丛里仍然可以看到战争开始时扔在那里的大量坦克,它们都已锈成一堆废铁。红军士兵告诉他:“我们那些坦克可真不怎么样,别看跑得挺快,可是过于单薄,太不顶事,用枪弹就能打穿它们。”又指着被打坏的德国坦克让记者看,“个头大,车身又坚固,就是中口径炮弹也休想把它的装甲打穿”。但是,苏联很快就在这方面赶上来了,仅仅过了几个月,在德军向莫斯科前进的路上,已经遇到苏联第一批T—34坦克。德国人说那是1941年“最吓人的装甲车”,在有些地方它简直是直接冲进德军炮兵阵地,从大炮上压过去的。然而,T—34还只是中型坦克,后来苏联又生产出了更厉害的ИC-2重型坦克。
  到1942年春天,苏联在坦克、飞机的数量与质量上都已经缩小了与德军的差距,但就大炮而言差距仍然明显。这时德军在苏联战场有五万七千门,苏联红军只有四千九百门(另有两万门小口径迫击炮)。不过到这年冬季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时候,苏联生产出了被士兵们亲昵地称为“卡秋莎”的多管火箭炮。到出兵东北的时候,红军步兵手里的主要武器已经是冲锋枪,而日军还是“三八大盖”。林先生说:“从纯军事学角度看,美、英、苏、德军的单兵素质均不如日军。”不知道这个认识是从哪里得来的。从单兵军事技术看,最能说明问题的大概是射击。而二战最好的狙击手都出在苏联红军里。从单兵装备看,日军比美、英、苏、德军都差,首先枪支就不如别人。日军表现突出的只有一点,就是“武士道精神”。但那种精神能吓倒美国兵,却不能吓倒抗击侵略者的中国军民。德军上将布鲁门特里特战后为美国写军史材料时承认:德国许多高级将领“既不了解俄国人,也不了解俄国士兵”。“东方人和西方人很不一样。东方人更能吃苦……俄国妇女身体强壮,干起活来像男人一样。”“俄国士兵在夜战和森林战中表现出高超的技能,他们喜欢白刃战。”
  美国对二战最重要的贡献,其实是作为同盟国的“兵工厂”,或者它自己说的“Arsenalof Democracy”(民主的兵工厂),在物资上给了各国巨大支援。在德国中学历史教科书里,有一张表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几个主要参战国军备生产情况(单位:亿美元,以1944年价格计算):1939年 1941年 1943年1944年美国 645 375410英国 1065 111110苏联 3385 139165德国 3460 138166日本20 4960美国生产的军用物资,很大一部分按照“租借法案”支援了同盟国。从1941年3月到1946年9月,按照这个法案给同盟国提供的援助(叫做“Lend…LeaseAID”)共达四百八十六亿美元,其中最大部分(近三百一十四亿美元,占总数的百分之六十四点六)给了英国和英联邦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以及印度),近一百一十三亿美元(占百分之二十三点二五)给了苏联,约三十二点三亿美元(占百分之六点六五)给了法国,还有大约十五点六亿美元(占百分之三点二二)给了中国。如果没有美国这三百多亿美元军事物资的援助,英国即使有丘吉尔那样意志坚强的领导人,要坚持下来恐怕也不大容易。近一百一十三亿美元援助对于苏联,当然也是一个不小数字。不过与英国相比苏联的情况还是有区别的,因为它自己的军备生产也已达到十分可观的规模,基本上与对手德国持平,而且从飞机、坦克、火炮的性能与质量看都毫不逊色,所以它所依靠的主要还是自己的力量。这可以参见美国国防部的资料。二战期间交战双方军用飞机(各种类型)的产量是:美国三十万三千七百一十三架,英国十二万一千五百九十四架(其中相当部分是在加拿大生产的),苏联十五万八千二百二十架,德国十一万九千八百七十一架,日本七万六千三百二十架。
  第二次世界大战把苏联的军事工业“逼”上了一个新台阶,不但反映在数量上,而且也表现在性能与质量上。战后的苏联乃至现在的俄罗斯能够成为一个武器出口大国,与此有很大关系。在军事工业被“逼”上新台阶的同时,苏联的整个重工业也被“逼”上了新台阶。苏联是一个资源大国,有上“台阶”的条件,而这恰恰是德国、日本所不具备的,是它们一个致命弱点。当然从根本上说,它们的失败验证的还是那句老话:“多行不义必自毙”。
  注释:〔1〕《汉书·韩安国传》。

  正月剃头妨舅舅

  
  ? 犀 泽
  旧时民俗禁忌甚多,“正月里不许剃头”即为一例。夏历第一个月里,任凭男孩毛发疯长,却丝毫不能侵犯,否则对舅舅不利。“正月里剃头,死舅舅。”多吓人的一份责任,舅舅的安危全系于外甥的头顶之物。直至夏历二月初二,男孩才有了剃头的自由。
  外甥的头发因何与舅舅的性命有了瓜葛﹖实在费思索。社会学家考证人类是从母权社会一步一个跟头斗才到父权社会的。在女人说了算的母系氏族社会,娘家人的重要代表——舅舅,自然不可小觑。
  民国二十四年版的《掖县志》卷二《风俗》揭出了习俗的谜底:“闻诸乡老谈前清下剃发之诏于顺治四年正月实行,明朝体制一变,民间以剃发之故思及旧君,故曰‘思旧’。相沿既久,遂误作‘死舅’。”正月不剃头,原是“思旧”。正月为一年之始,有如一日之晨。正月一个月不剃头,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