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祖纲目-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永得无为。到解脱岸。言讫。腾空而去。太子喜曰。天人之中。惟此为胜。我当决定修学是道。太子年十九。自知出家时至。诣王言曰。父王恩爱集会。必有别离。惟愿听我出家学道。一切众生爱别离苦。皆使解脱。王流泪曰。汝今宜息此意。国未有嗣。而便委我。曾不怀顾。太子遂还。时有相师白王。太子今不出家。过七日已。必得转轮王位。王即往告太子。我闻阿私陀说。汝必不乐处世。惟愿为我生一子。然后不复相违。太子答曰。如敕。即以左手指其妃腹。耶输陀罗便觉有娠。二月七日。净居天人。白太子曰。无量劫来修行。今正成熟。太子曰。如汝等语。但内外严卫。欲去无从。诸天白言。我等自设方便。即以神力。悉令熟卧。至于后夜。诸天充满虚空。同声白言。今者正是出家时。太子往至车匿所。语之曰。汝为我牵揵陟来。犍陟太子所乘马名。车匿泣曰。后夜之中。欲何所之。太子曰。我今欲为一切众生。降伏烦恼。汝不应违我。车匿号哭。欲令王宫觉知。以天神力。昏卧如故。于是诸天捧马四足。并接车匿。帝释执盖。从北门出。其门无声自开。太子又曰。我若不断八苦。终不还宫。我若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转法轮。终不还与父王相见。我若不尽恩爱之情。终不还见波阇波提及耶输陀罗。行至天晓。已三繇旬。诸天便没不现。太子至闲静林。即便下马。抚犍陟背而言。所难为事。汝作已毕。又语车匿。世人富贵。竞随奉事。我舍国来。惟汝一人。独能随我。甚为希有。我今既至。汝与犍陟。俱可还宫。车匿悲不自胜。犍陟屈膝舐足。泪落如雨。太子即就车匿。取七宝剑。自剃须发。而发愿言。愿共一切。断除烦恼。及诸习障。净居天又化猎师。身服袈裟。太子喜曰。汝所著衣。是寂静服。我今以此宝衣与汝。贸易吾服。此衣为欲摄救一切众生。断其烦恼。答言善哉。遂脱宝衣贸之。太子前行。车匿即还。太子入檀特山修道。始于阿罗逻迦蓝处三年。复至郁头蓝弗处三年。又至象头山。于尼连河侧。静坐思惟。宜六年苦行。以度众生。天献麻米。净心守戒。或日一食。或七日一食。不避风雨。不起经行。鹊巢粪污。亦不弃去。

  (癸未)释迦牟尼佛示现成道

  佛示六年苦行。自念。非正解脱。我当受食而后成佛。即沐浴于尼连河。天为偃树。挽之而出。时彼林外。有二牧牛女。一名难陀。二名波罗。见地中生千叶莲花。上有乳糜。取奉菩萨。即便受食。复念过去诸佛。以草为座。成无上道。帝释因化凡人。执净软草。菩萨问。汝何名。答名吉祥。菩萨喜曰。我破不吉。以成吉祥。即便受草。向菩提树下。而取正觉。菩萨坐阎浮树下。四十八日。观察思惟。眉间白毫。光蔽魔宫。魔王波旬恐惧。召会诸魔。及道未成。当往乱之。长子商主泣谏。不听。乃率众作难。悉现可怖可欲诸境。时菩萨身心寂然不动。以指按地。地大震。魔闻怖惧。还归本宫。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

  ○释迦牟尼佛示现说法

  佛自二月八日成道。九日至二十九日。为寂场智。入三世悉皆平等。其身充满一切世间。其音普顺十方国土。有无量无边法身大士。普贤文殊观音弥勒等。及宿世根熟。天龙八部。一时围绕。如云笼月。尔时世尊现毗卢遮那身。说大方广佛华严经。三七日满。二月三十日。从菩提场座起。诣波罗柰国。行至阿阇波罗水侧。日暮止宿。入定。风雨大至。有大龙王。名目真邻陀。以其大身。七重围绕。龙有七头。罗覆佛上。以为障蔽。至三月六日。四七日满。雨止出定。龙王化作年少婆罗门。稽首问讯。受三归五戒。诸旁生中。最先见佛。三月七日。受提谓长者食。三月八日。至鹿野苑。初世尊成道。观树思惟。一切众生。处五浊世。三毒所覆。薄福钝根。无有智慧。云何能解我所得法。今我若转法轮。彼必不信。生诽谤心。当堕恶道。受无量苦。我宁不说。入于涅槃。时大梵天王。心怀忧恼。众生长夜。沉没生死。今当往请转大法轮。欲界六天亦同劝请。世尊默然受之。遂以五时设教。第一华严时。第二鹿苑时。第三方等时。第四般若时。第五法华涅槃时○世尊至鹿野苑。憍陈如摩诃那摩跋波阿舍婆阇跋陀罗阇五人。见佛心大欢喜。求佛出家。佛为说法。成阿罗汉。于是世间始有三宝。如来是佛宝。四谛是法宝。阿罗汉是僧宝○有长者子。名曰耶舍。中夜睡觉。见诸妓女不净。生厌离心。于不净中生净想。忽见空中光明。寻光而去。趣鹿野苑。佛为说法。成阿罗汉。天明耶舍父为寻子故迹。至佛所。佛受三归。为最初优婆塞。又耶舍朋类五十人。共诣佛所。俱成沙门○迦毗罗国。有婆罗门子。名富楼那。具解韦陀等论。与佛同日生。本性厌离世间。见佛出家。即与朋友三十人。往雪山专心学道。获四禅五通。以天眼。遥见世尊在鹿野苑说法。遂共三十人。来到佛所。求佛度脱。说法人中。最为第一○南天竺有婆罗门。姓大迦旃延。第二子名那罗陀。其父令习韦陀诸论。不久通解。长兄忌之。欲害其命。父令往阿私陀仙人处。洞解诸论。得四禅五通。仙人命终。那罗陀贪世利养。不信三宝。有伊罗钵龙王商佉龙王。为夜叉金齐言。彼城先有一偈云。在于何自在。染著名为染。彼云何清净。云何得痴名。痴人何故迷。云何名智人。何会别离已。名曰尽因缘。龙王至那罗陀仙所。问此偈义。不能解了。那罗陀乃诣佛。佛为开解。说种种法。生大欢喜。遂求出家。因其种族本姓。名大迦旃延。论议第一○摩竭提国。有优楼频螺迦叶。兄弟三人。学古仙道。王臣归信。佛诣彼住处。现诸神通。种种调伏。先度优楼频螺迦叶。及五百弟子。又度那提迦叶迦阇迦叶。各有二百五十弟子。俱证阿罗汉。有一外甥。螺髻梵志。名优波斯那。在阿修罗山。共二百五十弟子。修学仙道。亦投佛出家。成阿罗汉。王舍城频婆娑罗王。见三迦叶为佛弟子。叹曰。呜呼。如来有大神力。智慧深远。不可思议。乃能伏如此之人。以为弟子。佛为说法。得法眼净。王敕诸臣。于竹园起诸堂舍。请佛及僧。住彼竹园。诸王见佛。频婆娑罗为首。诸僧伽蓝竹园为始○王舍城有二婆罗门。具大智慧。一名舍利弗。一名目揵连。各有一百弟子。往诣竹园。佛为说法。成阿罗汉。舍利弗智慧第一。目犍连神通第一○摩竭提国。有婆罗门。名曰迦叶。具大智慧。诵四韦陀论。日夜勤求无上道法。旋复出家。修杜多行。会空中有神。告曰。佛已出世。请往师之。迦叶便趣竹园。佛知其当来。躬自往迎。到多子塔前相逢。迦叶合掌言曰。世尊实是一切种智。实是慈悲济众生。实是一切所归依。即五体投地。而白佛言。世尊。是我大师。我是弟子。如是三说。佛言如是。迦叶。我是汝师。汝我弟子。若人实非一切种智。而欲受汝为弟子者。头裂为七分。复为说法。成阿罗汉。以此迦叶有大威德。天人所重。故名大迦叶○净饭王闻佛得道。已经六年。思欲一见。令梵志优陀夷。请佛还国。优陀夷见佛。为诸天释梵归化。亦愿为沙门。佛为说法。得罗汉道。即遣优陀夷。先现神变。发起道心。于是神足飞行。经游虚空。往到本国。现十八变。报言。却后七日。佛当来降。王出四十里。迎佛。见佛大喜。选宗族五百人为沙门。侍佛左右。斛饭王二子。一名摩诃男。一名阿那律。摩诃男言。诸释多出家。而我一门独无。当一人营家。一人出家。那律以家事烦碎。遂与释种跋提。各白其母。恳求出家。过七日。释子等八人。出迦毗罗城。脱其宝衣象马。付所使优波离令还。优波离思惟。人身难得。佛法难值。诸尊贵者。皆弃世荣。我身卑贱。何所贪乐。即以宝衣等。悬著树上。遂便共至佛所。白言。我父母已许。愿听出家。乞先度优波离。以除我等憍慢心故。于是世尊。先度优波离。次度那律等○世尊从弟阿难。以成道日生。故名阿难。(此云欢喜)举国欣庆。又名庆喜。八岁出家。弟子中多闻第一。年三十一。佛命给侍左右。阿难言。愿如来与我三愿。一者不受如来故衣。二者不随如来受别请。三者听我出入无时。佛言善哉。具足智慧。预见讥嫌。何以故。若有人言汝为衣食。奉给如来。是故不受故衣。不随别请。出入有时。则不能广利诸部。故求出入无时。我为阿难。开是三事○佛子罗睺罗。年已九岁。佛遣目连。往迦毗罗城。白父及耶输陀罗。放罗睺罗出家。修习圣道。目连受命到彼。以种种方便晓输。耶输不听。时佛起化人。空中告言。耶输陀罗。汝颇忆念往古世时。誓愿事不。我当尔时为菩萨道。以五百银钱。从汝买得五茎莲花。上定光佛。时汝求我。世世所生。共为夫妻。我不欲受。即语汝言。我为菩萨。累劫行愿一切布施。不逆人意。汝能尔者。听为我妻。汝立誓言。世世所生国城妻子。及与我身。随君施与。誓无悔心。而今何故爱惜罗睺。不令出家学圣道也。耶输闻已。霍然还识宿业因缘。事事明了。知昨所见。爱子之情。自然消歇。时净饭王。即集国中豪族。各遣一子。有五十人。随从出家。佛使阿难剃头。舍利弗为其和尚。目连为阿阇梨。授十戒法。便为沙弥○舍卫国王波斯匿。有一大臣。名须达多。家巨富。赈贫乏。时号孤给独。因欲为儿娶妇。躬往王舍城中大臣护弥家。既到已。见其家内。大张供具。须达多问故。答言。请佛及僧。问云何名佛。云何名僧。护弥具告所以。须达多闻之。毛发俱竦。寻到佛所。见佛相好。过于护弥所说。心大欢喜。佛为说法。成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