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事师五十颂释 索达吉堪布译-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且此续的注释《明灯论》中说:即使是造了杀父亲、杀母亲、杀罗汉、恶心害佛身以及舍弃正法死后立即堕入地狱的五无间罪以及本颂中等字所包括的近五无间罪和四根本罪的人,但依靠上师的恩德而得受圆满次第深法修持也可成佛。然而,最初恭敬依止承侍上师,通过闻思了达了诸法的深义,之后反以不屑一顾的口吻说:现在这个人还有什么用呢?以此侮辱上师,对于存心诽谤上师的此类人,甚至与之共处、以财物受用取悦的人,即便修行也不得成就,更何况说其本人呢?”此论中已明显地指出了诽谤上师的罪业比舍法与无间罪还严重。因此,续部中三番五次地强调说:此等恶行是掠夺一切悉地、令受恶趣可怖的痛苦之根源。对此,我们务必要特别谨慎。
平日里,我们要遵循总的因果规律而奉行,尤其是对于经续中所说的轻侮诋毁上师及扰乱上师心的深重罪业之报应的意义应当深深思维,从而对诽谤上师、扰乱师心的过患产生毛骨耸然的畏惧感,以及对由因生果的道理获得稳固的定解。如果这两者只是停留在口头上,那么警惕这些恶行的谨慎也就成了空言虚语。对于轻蔑上师等罪过满不在乎,并将守护戒律抛置一旁,虽然口口声声地说修道,也只能是开启恶趣之门而已。值得提醒的是,我们必须要以护持所承诺的誓言与戒律为基础而修道。《金刚藏第十四品》中云:“何人诽谤阿阇黎,彼纵舍弃愦闹眠,千劫之中勤修持,诸续殊胜之修法,亦成修行地狱因。”《胜乐根本续第一品》中亦云:“精进入定修行者,应当恒时护誓言,失毁誓言虽得受,坛城灌顶不成就。”
庚四、彼等之摄义:
是故一切精勤者,永远亦莫恶言谤,
智慧高超不炫耀,贤德金刚阿阇黎。
恶心恶语诽谤上师的过患极其严重,因此所有的弟子应当尽心尽力争取做到何时何地永远不诽谤智慧超群、广大贤善功德含而不露的金刚上师。这是以大慈大悲心谆谆教诲总的弟子,尤其是一门心思地勤求方方面面的最深法门而不晓依止善知识方式的诸位学人。不仅个人不能诽谤自己的金刚上师,即使是其他人诽谤时鼎力相助,如前所说,也会成为自己成就的一大障碍。因此,随时随地均要断除诽谤上师。《大幻化网第一品》中云:“诽谤金刚阿阇黎,甚至梦中亦勿见,何人诽谤上师尊,遭受一切邪魔擒,作诸恶劣残暴事,智者应当恒远离。”
戊二(恭敬之方式)分八:一、供养供品;二、视为佛陀;三、依教奉行;四、如何对待上师之物品及眷属;五、临时的一切行为;六、身语承侍之差别;七、断除我慢;八、不能自作主张。
庚一(供养供品)分四:一、为清净不恭敬之过而供养;二、供养所拥有之一切;三、如是而为之合理性;四、守护三誓言之方式。
辛一、为清净不恭敬之过而供养:
称心如意之供品,恭敬奉献上师尊,
依此今后不遭受,瘟疫病等诸损害。
假如曾经肆无忌惮地轻辱过上师,则以万分恭敬之心供养美味神馐,并且将自己最合心意的供品敬献上师。如是而行,前面所说的瘟疫等一切损害不会再度出现。《吉祥胜续大疏》以及《四百五十坛城仪轨释》中对于轻毁上师的恢复方法都有论述。
辛二、供养所拥有之一切:
于自誓言阿阇黎,难施儿子与妻子,
自之生命亦恒献,何况不定之受用?
关于自之誓言上师,有些人说是赐予自己誓言的上师,有些人说是守护自己誓言的对境上师,虽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此处依照《吉祥胜续大疏》中所说:“所谓恒时守护自之誓言,自己之殊胜本尊身语意之金刚即自己之誓言。”现德瓦大师也说是指自己的本尊瑜伽。看作与自己殊胜本尊的身语意无二无别的上师就是自己的誓言阿阇黎。为了令上师欢喜,甚至难以施舍的妻子、儿子以及自己的生命也毫不吝惜地供养,更何况说动摇的受用、无常的财产那些身外之物呢?《桑巴札第二观察续一品》中云:“自之妻子女,仆人及姐妹,顶礼而供养,自之诸财物,智者献上师,今后我甘愿,供您作仆人,如是而呈白。”
辛三、如是而为之合理性:
若想:那么,包括供养自己作仆人在内,如是令上师欢喜,其原因何在呢? 
无数俱胝劫之中,亦难证得佛陀果,
于诸具足精进者,上师即生亦赐予。
无数俱胝劫中亦难获得的正等正觉果位,金刚乘的上师在即生中就能赐予,因此,有必要令上师心生欢喜。如是圆满正等觉果位赐予何人呢?赐予那些勇猛精进、极有毅力的殊胜有缘众生。懈怠懒散者未能成就菩提,完全是弟子自身的过患所致。“亦赐予”中的“亦”是说,既然佛果都能赐予,那么于此生中给予所有共同的悉地更是不言而喻了。
辛四、守护三誓言之方式:
恒时护己之誓言,恒时供养诸善逝,
恒时亦供上师尊,上师等同一切佛,
欲求无尽果位者,自之稍许悦意物,
至极珍爱物品间,悉皆供养上师尊,
供养上师即等同,恒时供养一切佛。
供养上师乃福田,积累资粮成佛果。
自己的殊胜本尊之身语意的瑜伽修法即是誓言,对此应当恒时守护。所谓的恒时,现德瓦大师解释为安住于无尽的善法与所护持的戒律中,如如不动。为了圆满资粮,应当恒时于金刚萨埵等一切善逝前供养遍布虚空界琳琅满目的内外供品。同样,也要敬献上师。因为上师是与诸佛相同的福田。“亦供”中的亦字是说凡供养诸如来的供品同样也要供养上师。概括而言,以如前所说的曼茶、内外所有供品以及一切财物,恒常供养上师。《金刚藏第四品》中亦云:“具慧金刚之弟子,倘若欲求诸安乐,当以信解心供养。若心中想未供养,或已承诺未供养,则定投生饿鬼界,以及地狱毁自己。”无尽果位是指获得如虚空般无有穷尽的法身果位。诚心希求此果位的弟子从自己稍微合意直至特别珍爱的物品之间尽己所有均供养上师。上师为了断除弟子的贪爱之心也应当欣然纳受。《桑布札第二观察一品》中云:“尽己所有喜爱物,以无贪求之净心,悉皆供养上师尊,上师亦具大悲心,为遣弟子之贪执,以利彼心而接纳。”
如是而行之功德:恒时供养上师等同恒时供养一切佛陀,圆满福德资粮,通过不断积累资粮,尚可迅速获得正等觉果位的殊胜悉地,至于其它的成就更不必说了。当然,修行者所希求获得的成就,从无因以及不符之因中不可能产生,而必须依赖于相同之因。所谓的相同之因即是多积资粮,而资粮也只有依止上师才能轻而易举地圆满。所以说,金刚上师是积累资粮的殊胜福田。《五次第论加持品》中云:“舍弃一切供养后,唯一供养上师尊,令彼生喜将获得,遍知殊胜之智慧。供养至高无上者,上师金刚萨埵尊,彼者有何未积福?有何未修之苦行?”
本颂中从“是故一切精勤者”到“积累资粮成佛果”之间除了第六偈颂以外均是选自《吉祥胜续第二品》,第一颂与第五颂则出自《金刚帷幕续第十三品》。
己二(视为佛陀)分二:一、视为佛陀;二、于师身影等亦禁止不敬。
庚一、 视为佛陀:
具有慈悲慷慨施,戒忍功德之弟子,
上师与佛金刚持,切莫观为异体也。
上师作为积累福德的福田,等同诸佛,因此,所有合格的弟子决不能将金刚上师与金刚持佛观为二体,应当将上师视为金刚持佛。合格的弟子即具足下述功德的弟子:具备大乘根本的慈悲心;无有自私自利的执著而将身体、受用以及一切善根回向诸有情,即具慷慨博施的美德;守护自己曾受过的一切清规戒律,纤尘不染;对于众生的邪行以及苦行无有厌烦感,能忍辱负重。弟子将上师视为佛陀的道理在诸多续部中均有宣说。《密集续第十七品》中说:“于赐予一切出有坏善逝之身语意金刚秘密之密集灌顶的阿阇黎,一切如来与一切菩萨如是观待,善男子,一切善逝与所有菩萨亦当视其为菩提心金刚。何以故?上师与菩提心无二无别。”这里是以密集金刚灌顶为例,实际上,其它续部的灌顶也包括在内,上师方面只是提到了灌顶上师,实际已包括了其他的金刚上师。菩提心金刚是金刚持佛的异名。则乐瓦尊者所造的《密集续释》中云:“所谓二者无有别,意为菩提心金刚之法身中出现报身并示现化身相,于肉眼无法见到之时,显现彼之身体而净除他众之业障等。”诸如在当今时代人们无法直接现见佛陀,此时,诸佛示现为金刚上师的身相而普利无边有情。现德瓦大师在《密集续注释》中说:将上师视为佛陀的目的即是为了使弟子对上师与金刚持佛生起同样的信心,使自身本为金刚持佛的佛慢坚定不移以及无勤积累资粮从而速得成就。金刚持佛为了饶益普天下的众生而化现为平凡的身相即显示上师相。《金刚帷幕续第十五品》中云:“所谓金刚萨埵者,示现金刚上师相,念利一切诸众生,现为平凡之身相。”
应当将上师看作五部佛,如此能增上功德智慧,制止审视过患的心理,如果经常从具有何等的功德方面来观察上师,便可成为自己圆满成就之因;倘若总是从微不足道的过失着眼而观察,那无疑会成为成就的一大障碍。《金刚藏庄严续第十四品》中云:“恒时敬师之弟子,如此观待上师尊,上师等同一切佛,彼者恒为金刚持,善逝如来宝生佛,彼尊智慧广如海,如摩尼珠施珍宝,受持彼之诸功德,一切过患皆不思,若取功德获悉地,察过失毁悉地因。”《大幻化网》中也有相同的说明。经常如此思维上师的功德,便能有效地制止审察过患的心念。如果出现观察过患的妄念,则应当忏前戒后。心里反反复复地忆念上师显而易见的功德,这是对上师生起信心最行之有效的甚深方便。
将上师的身体观为具有殊胜功德之自性,《金刚空行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