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教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增进心理健康的三个基本途径
    美国《人类行为百科全书》指出:“促进人类心理健康的活动,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
会三方面的内容。生理方面是指从受孕期到老年的各阶段的人体脑神经系统的保护和预防
损伤的各种卫生保健服务事项。心理方面是指自幼到老各发展阶段的心理需要获得满足和
情绪困扰减低到最低限度。社会方面是指社会环境、社会制度和社会组织各方面功能的强
依上述,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也大致有三:
(一)生理方面的主要途径
1.实施优生政策,避免先天性有害生理影响,保证良好分娩过程。
2.儿童期营养的保证,以消除生理和心理上的紧张与压力。
3.提供免疫和其他医疗措施,以预防感染性疾病。
4.加强体育运动,以增强体质。
5.合理的休息和娱乐,以消除疲劳,调节情绪。
(二)心理方面的途径
1.在婴幼儿期给予充分的母爱和关怀,提供友爱、温暖、鼓励的养育氛围。
2.进行必要的社会行为训练,发展儿童的探索精神以及活动能力。
3.提供科学的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和训练。
4.对心理压力,给予充分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5.培养乐观、积极、幽默与爱的情绪,善于控制和调节不良情绪。
6.发展人际关系的能力,提高对人生各转折期的适应能力。
7.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哲学。
(三)社会方面的途径    ,
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社会方面,对于个人和家庭而言,远比前两者要难以控制。因
为社会方面的工作必须依社会组织及其制度而定。社会方面的心理卫生工作包括减少社会

第四章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
压力,提供每一公民健全生活环境的各项措施,如足够的娱乐设施;住宅的改造;嗜酒、
烟瘾及药物依赖的控制;性病的防止;建立社区组织方案,健全医疗保健机构,构成社区
心理卫生网络等等。
    以上三方面途径构成了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有机整体,只有三者的协调发展才能获
得良好的效果。首先,必须是大众本身有正确的认识并努力实行;其次,有关计划应通过
各种卫生保健设施和心理卫生组织机构来付之实施,并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和有关服务机构
广为宣传和强化;第三,在社区发展计划中,尤其要对社会面的预防工作负责,在政府的
支持和民众的配合下,实行综合治理。
第二节  正常与异常心理的区分标准与原则
第一单元  对心理异常的一般理解
    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心理异常有种种理解,这些理解不能说是不对的,但也不能说是
完善的,粗略地归纳有以下几种:
    首先,从统计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某种确定心理现象常模的偏离。例如智商在
70以下是智力缺陷,属于异常范围。    ·
    另外,有人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对某一文化常模的分离。由于不同
文化背景下对行为的标准不同,在某一文化下是异常的行为,在另一文化下却属于正常的
行为,这一观点被称之为“文化相对论”,例如在某些文化中,精神病性症状“幻觉”被认
为是与神交流信息的方式。以前曾经对同性恋持强烈反对的态度,被认为是异常心理,现
如今,学术界却对这种现象越来越宽容。
    还有人从社会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对社会准则的破坏。任何带来威胁的破坏性
行为,无论是对于身体的、政治的、经济的破坏,触犯了社会准则,如果有明确的动机,
就是犯罪;如果没有任何理由,动机不明确,就被认为是异常。
    更有人从精神医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古怪无效的观念或行为,例如幻觉、错觉、
性欲倒错这些古怪的心理行为,以及妄想、强迫观念等无效的观念,都属于心理异常。
    最后有人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看做是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根据个体的
言语信息(诉说为情绪低落,或紧张不安)或非言语信息(面部表情,形体表现),推断个
体有着和以前不一样或者和别人不一样的感受,即为心理异常的表现。
第二单元  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标准
    较之于如皮温、血压等躯体生理活动,人的心理活动是非常复杂的,心理活动的正常
与异常之间的差别是相对的,往往难于找到一条截然的分界线,并且,由于心理异常表现
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条件、主观经验、当时心理状态以及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
对于心理正常与异常,人们很难找出一个统一公认的判别标准。
    李心天(1991)对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提出如下判别标准:
?第四章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
压力,提供每一公民健全生活环境的各项措施,如足够的娱乐设施;住宅的改造;嗜酒、
烟瘾及药物依赖的控制;性病的防止;建立社区组织方案,健全医疗保健机构,构成社区
心理卫生网络等等。
    以上三方面途径构成了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有机整体,只有三者的协调发展才能获
得良好的效果。首先,必须是大众本身有正确的认识并努力实行;其次,有关计划应通过
各种卫生保健设施和心理卫生组织机构来付之实施,并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和有关服务机构
广为宣传和强化;第三,在社区发展计划中,尤其要对社会面的预防工作负责,在政府的
支持和民众的配合下,实行综合治理。
第二节  正常与异常心理的区分标准与原则
第一单元  对心理异常的一般理解
    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心理异常有种种理解,这些理解不能说是不对的,但也不能说是
完善的,粗略地归纳有以下几种:
    首先,从统计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某种确定心理现象常模的偏离。例如智商在
70以下是智力缺陷,属于异常范围。    ·
    另外,有人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对某一文化常模的分离。由于不同
文化背景下对行为的标准不同,在某一文化下是异常的行为,在另一文化下却属于正常的
行为,这一观点被称之为“文化相对论”,例如在某些文化中,精神病性症状“幻觉”被认
为是与神交流信息的方式。以前曾经对同性恋持强烈反对的态度,被认为是异常心理,现
如今,学术界却对这种现象越来越宽容。
    还有人从社会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对社会准则的破坏。任何带来威胁的破坏性
行为,无论是对于身体的、政治的、经济的破坏,触犯了社会准则,如果有明确的动机,
就是犯罪;如果没有任何理由,动机不明确,就被认为是异常。
    更有人从精神医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古怪无效的观念或行为,例如幻觉、错觉、
性欲倒错这些古怪的心理行为,以及妄想、强迫观念等无效的观念,都属于心理异常。
    最后有人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看做是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根据个体的
言语信息(诉说为情绪低落,或紧张不安)或非言语信息(面部表情,形体表现),推断个
体有着和以前不一样或者和别人不一样的感受,即为心理异常的表现。
第二单元  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标准
    较之于如皮温、血压等躯体生理活动,人的心理活动是非常复杂的,心理活动的正常
与异常之间的差别是相对的,往往难于找到一条截然的分界线,并且,由于心理异常表现
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条件、主观经验、当时心理状态以及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
对于心理正常与异常,人们很难找出一个统一公认的判别标准。
    李心天(1991)对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提出如下判别标准: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Jb理咨询师
    1.医学标准
    这种标准是将心理障碍当作躯体疾病一样看待。根据一个人身上表现的某种心理现象
或行为,便可以找到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的根据,在此基础上认定此人有精神疾病或
心理疾患。其心理表现则被视为疾病的症状,其产生原因则归结为脑功能失调。这一标准
为临床医师们广泛采用。他们深信心理障碍病人的脑部应有病理过程存在。有些目前未能
发现明显病理改变的心理障碍,可能在将来会发现更精细的分子水平上的变化,认为这种
病理变化的存在才是心理正常与异常划分的可靠根据。医学标准使心理障碍纳入了医学范
畴,对心理障碍学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这种标准也比较客观,十分重视物理、化学检查
和心理生理测定,许多医学的概念现在仍为心理障碍学所采用。
  2.统计学标准    :::    ·    、
  在普通人群中,对于人们的心理特征进行测量的结果常常显示常态分布,其中的大多
数人属于心理正常范围·,而远离中间的两端则被视为“异常”。因此决定一个人的心理正常
或异常,就以其心理特征偏离平均值的程度来决定。显然这里“心理异常”是相对的,它
是一个连续的变量。偏离平均值的程度越大,则越不正常。所谓正常与异常的界限是人为
划定的,以统计数据为依据。这与许多心理测验方法的判定是相同的。
    统计学标准提供了心理特征的数量资料,比较客观,也便于比较,操作也简便易行,
因此,受到很多人欢迎。但这种标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例如,·智力超常或有非凡创
造力的人在人群中是极少数,但很少被人认为是病态。再者,有些心理特征和行为也不一
定成常态分布,而且心理测量的内容同样受社会文化制约。所以,·统计学标准也不是普遍
适用的。    ·
    3.内省经验标准    。
    这里的内省经验指两个方面,其一是指病人的主观体验,即病人自己觉得有焦虑、抑
郁或说不出明显原因的不舒适感,或自己觉得不能适当地控制自己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