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谈艺录-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つ辏饫镌擞眯薮堑姆闯氖址ǎ啡菝挥兄赋隼矗质遣蛔愦ΑW詈螅剖档摹白允ァ保壬赋霰居凇赌丫贰翱窦彩挤⒅颉薄<词强窦驳牟。皇堑呒病S帧暗呒仓鳎颊咭獠焕郑笔咏┪裕啡菀鳌白愿呦停帧倍加搿白允ァ辈缓稀V赋鍪啡葑⒌拇泶Α4诱饫锟闯銮壬宰⒔庋芯康纳钊胗胂钢隆
  《谈艺录》读本(一一)理趣诗解
  《鹤林玉露》卷八曰①:“杜少陵绝句云:‘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上两句见两间莫非生意,下两句见万物莫不适性。大抵古人好诗,在人如何看,在人把做甚么用。如‘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野色更无山隔断,天光直与水相通’;‘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等句。只把做景物看,亦可不把做景物看。”魏鹤山《黄太史集序》曰②:“山谷晚岁诗,所得尤深。以草木文章,发帝机杼,按指《雨丝》诗。以花竹和气,验人安乐。”按指《斌老病起游东园》诗。明王鍪《震泽长语》卷下③《文章》门曰:“‘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人与物偕,有吾与点也之趣。‘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又若与物俱化。谓此翁不知道,殆未可也。”清尤侗《艮斋杂说》卷二亦曰:“杜诗云:‘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邵尧夫诗云:‘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④子美非知道者,何与尧夫之言若有合也。予为集一联云:‘水流云在,月到风来。’对此景象,可以目击道存矣。”(229页)      ①《鹤林玉露》:十六卷,宋罗大经撰。
  ②魏鹤山:宋魏了翁,筑室白鹤山下,学者称鹤山先生。
  ③王鍪:有《震泽长语》二卷,分经诗、文章等。
  ④邵尧夫:邵雍字,宋理学家。
  这一则讲理趣诗。如杜甫《绝句》,“或谓此诗与儿童之属对何异。余曰:不然。上两句见两问其非生意,下两句见万物莫不适性。于此而涵咏之,体认之,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乎?”(《鹤称玉露》)这里指出,对杜甫的《绝句》,看出其中含有道理,这个道理即“见两间(天地间)莫非生意,万物莫不适性”。这个道理含蓄在景物中,所以是理趣诗。又如杜甫《江亭》,借“水流”缓缓和“云在”,联系“心不竞”“意俱迟”,结合景物来表达心意。还如石曼卿《题章氏园亭》诗:“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从“禽对语”里悟出“乐意相关”,从“树交花”里悟出“生香不断”,这也是结合景物来说明情趣。再像“野色更无山隔断,天光直与水相通。”写出作者对景物的感受,野色无边,水天一色。魏了翁讲黄庭坚的诗,称《雨丝》诗:“烟云杳霭合中稀,雾雨空蒙密更微。园客茧丝抽万绪,蛛蝥网面罩群飞。风光错综天经眼,草木文章帝杼机。原染朝霞成五色,为君王补坐朝衣。”这是用雨丝可以使草木开花,成为草木文章,代替天帝的杼机,转为君王的朝衣。这就是就景物发挥理论。又《斌老(黄斌老)病起游东园》:“主人心安乐,花竹有和气。时从物外赏,自瓮酒中味。”从花竹的和气里,体会人心的安乐。从景物中联系人的心情,像《论语·先进》里曾点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这是说,杜甫从自然景物中有体会,跟曾点的说法相似,曾点说得到孔子的赞许。宋理学家邵雍的“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对自然景物也有体会,说明跟杜甫的理趣诗有一致处。这里在形式上有两种:“迟日江山丽”一首只写景物的美好,跟“月到天心处”一致,不写作者的体会,作者的体会含蓄在诗中不写出来。一种是“水流心不竞”,作者的体会写出来了。
  《谈艺录》读本(一二)理趣和理语解
  (1)
  常建之“潭影空人心”,少陵之“水流心不竞”,太白之“水与心俱闲”,均现心境于物态之中,即目有契,着语无多,可资“理趣”之例。香山《对小潭寄远上人》云:“小潭澄见底,闲客坐开襟。借问不流水,何如无念心。彼惟清且浅,此乃寂而深。是义谁能答,明朝问道林”;意亦相似,而涉唇吻,落思维,只是“理语”耳。(547页)
  这一则讲“理趣”和“理语”的分别,常建《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看到山光、潭影,体会到“悦鸟性”、“空人心”,即自然界的风光适于鸟类的生活,使人忘掉各种烦恼,这种道理,结合景物来写,写得比较含蓄。只说“悦鸟性”,不说适于鸟类的生活。只说“空人心”,不说使人忘掉各种烦恼。杜甫《江亭》:“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李白的“水与心俱闲”,也都一样。看见水缓缓流,云停着不流走,就产生“心不竞”“意俱迟”的感觉。看到“水”的悠闲,产生悠闲的心意。这都是结合景物来透露一点心情,不讲道理,道理含蓄着不点明,所以是“理趣”。白居易的诗,写了景物,不是透露一点心情,是把道理都讲出来了,讲水的“清且浅”,比心的“寂而深”,把水的“不流”,比心的“无念”,这样一讲,就是“理语”而不是“理趣”了。
  (2)
  余尝细按沈氏著述①,乃知“理趣”之说,始发于乾隆三年为虞山释律然《息影斋诗钞》所撰序,按《归愚文钞》中未收。略曰:“诗贵有禅理禅趣,不贵有禅语。王右丞诗②:‘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韦苏州诗③:‘经声在深竹,高斋空掩扉’;‘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柳仪曹诗④:‘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山花落幽户,中有忘机客’。皆能悟入上乘。宋人精禅学者,孰如苏子瞻⑤;然赠三朵花云:‘两手欲遮瓶里雀,四条深怕井中蛇’。意尽句中,言外索然矣。”乾隆九年沈作《说诗晬语》⑥,卷下云:“杜诗:‘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俱入理趣。邵子则云:‘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以理语成诗矣。正右丞诗不用禅语,时得禅理。东坡则云:‘两手’云云。言外有余味耶。”乾隆二十二年冬选《国朝诗别裁》,《凡例》云:“诗不能离理,然贵有理趣,不贵下理语”云云,分剖明白,语意周匝。乾隆三十六年冬,纪晓岚批点《瀛奎律髓》⑦,卷四十七《释梵类》有卢纶、郑谷两作,纪批皆言:“诗宜参禅味,不宜作禅语”;与沈说同。随园故持别调,适见其未尝以虚心听、公心辩耳⑧。本归愚之例,推而稍广。则张说之之“澄江明月内,应是色成空”;《江中诵经》。太白之“花将色不染,心与水俱闲”;常建之“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朱湾之“水将空合色,云与我无心。”《九日登青山》。皆有当于理趣之目。而王摩诘之“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按归愚谓摩诘不用禅语,未确。如《寄胡居士》、《谒操禅师》、《游方丈寺》诸诗皆无当风雅,《愚公谷》三首更落魔道,几类皎然矣。孟浩然之“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刘中山之“法为因缘立,心从次第修”;一作香山诗。白香山之“言下忠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顾逋翁之“定中观有漏,言外证无声”;李嘉祐扩之“禅心起忍辱,梵语问多罗”;卢纶之“空门不易启,初地本无程”;曹松之“有为嫌假佛,无境是真机”;则只是理语而已。(223—224页)      ①沈氏:沈德潜,字归愚。著有《说诗晬语》、《唐诗别裁》等书。
  ②王右丞: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
  ③韦苏州:韦应物,曾做苏州刺史。
  ④柳仪曹:柳宗元,字子厚。
  ⑤苏子瞻:苏轼字。
  ⑥《说诗晬语》二卷,沈潜德论诗之作。
  ⑦纪晓岚:纪昀字。《瀛奎律髓》四十九卷,元代方回编,选唐宋五七言近体诗加批语。
  ⑧随园:袁枚《随园诗话》卷三:“或曰:‘诗无理语,予谓不然。’”见《谈艺录》222页。钱先生指出袁枚说的“理语”,只是格言,与“理趣”不同。
  这则讲“理趣”,“理趣”与“理语”不同。理语是在诗中说理,是抽象的;“理趣”是通过形象来表达含蓄的道理,是趣味的,是诗的。钱先生考证沈德潜讲理趣之说,始于乾隆三年的一篇序文,指出“诗贵有禅理禅趣,不贵有禅语。”即诗贵有理趣,不贵有理语。接下来举出具体例句:王维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是写诗人的游览,走到水尽疑无路处,可以坐着看云的起时,是写景物,不是说理,但其中含有理,即到走不通时,不必失望悲观,可以静观事物的变化。又:“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即在松风吹、山月照时,不必感到孤独寂寞,正可以解带弹琴,领略幽静的趣味,说明幽静的可喜。又韦应物诗:“经声在深竹,高斋空掩扉。”念经声在深竹,指斋外有竹林,念经时没有人听,只有声在竹林中。高斋空掩扉,没有人来,写出隐居的幽静境界。又:“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写山中水石相激作雷声,这里含有两物本是静的,相激会发巨响的道理。柳宗元诗:“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这里写月亮,写泉声鸟声,还写山中的幽静的境界。又:“山花落幽户,中有忘机客。”人忘掉机心,才能看到山花飘落到幽静的门上。这些诗句,都从景物中悟出一种道理或情境来,所以是理趣,不是理语,是诗,不是说理。苏轼《三朵花》序称房州有异人,常戴三朵花,郡人因以三朵花名之。诗称:“两手欲遮瓶里雀,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