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2-儒门事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余行。次日,头痛诸病仍存。医者不识,复以辛温之剂解之,加之卧于暖炕,强食葱、醋汤,图获一汗。岂知种种 
客热,叠发并作,目黄斑生,潮热血泄,大喘大满,后虽有承气下之者,已无及矣!至今议者 
纷纷,终不知热药之过,往往独归罪于承气汤。用承气汤者,不知其病已危,犹复用药,学 
经不明故也,良可罪也。然议者不归罪于酒症丸者,亦可责也。夫瘟证在 
表不可下,况巴豆之丸乎!巴豆不已,况复发以辛温之剂乎!必有仲尼,方明冶长之非罪,微生高之非直。终 
不肯以数年之功,苦读《内经》,但随众好恶,为之毁誉。若此者,皆妄议者也。不真知其 
理,遽加毁誉,君子之所不取。 
以予论之,凡伤寒之气有六禁。初病之时,甚似中酒伤食者,禁 
大下之,一禁也;当汗之时,宜详时之寒暑,用衾衣之浓薄,禁沐浴之火炕重被、热粥燔针 
,二禁也;当汗之时,宜详解脉之迟数,用辛凉之剂,禁妄用热药,三禁也;当下之时,宜 
审详证下之药,禁巴豆、银粉丸方,四禁也;远来之病患,禁车载马驮,五禁也;大汗之后 
,禁杂食嗜欲,忧思作劳,六禁也。故凡有此者,宜清房凉榻,使不受客热之邪;明窗皓室, 
使易见斑出黄生之变。病者喜食凉,则从其凉;喜食温,则从其温。清之而勿扰,休之而勿 
劳。可辛温则辛温解之,可辛凉则辛凉解之。所察甚微,无拘彼此。欲水之人,慎勿禁水。 
但饮之后,频与按摩其腹,则心下自动。若按摩其中脘,久则必痛。病患获痛,复若有水结 
,则不敢按矣。止当禁而不禁者,轻者危,重则死;不当禁而禁者,亦然。今之士大夫,多 
为俗论。先锢其心,虽有正论,不得而入矣。昔陆象先尝云∶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 
耳!余亦曰∶正气本不乱,庸医扰之为剧耳! 

卷一
疟非脾寒及鬼神辩四
属性:夫疟,犹酷疟之疟也。以夏伤酷暑而成 疟也,又有 
气之积也。多在左胁之下,状如覆杯,是为 疟,犹 
夏伤于暑而为疟,何后世之医者,皆以脾寒治之?世医既不知邪热蓄积之深为寒战,遂为寒 
战所惑;又不悟邪热入而后出于表,发为燥渴,遂为交争所惑。相传以姜、附、硫黄、平胃、 
异功散、交解饮子治之,百千之中,幸其一效。执以为是,至使父子兄弟相传。及其疟之甚 
者,则归之祟怪,岂可不大笑耶?《内经》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何世俗之愚而难化 
也?又或因夏日饮冷过常,伤食生硬、瓜果、梨枣之属,指为食疟,此又非也。岂知《内经》之论则 
不然。夏伤于暑,遇秋之风,因劳而汗,玄府受风,复遇凄怆之水,风闭而不出,舍于肠胃之外,与 
荣卫并行,昼行于阳,夜行于阴。邪热浅,则连日而作;邪热深,则间日而作;并入于里则 
热;并入于表则寒。若此而论,了不干于脾。 
后世论药,如此之差误也。以时言之,治平之 
时,常疟病少;扰攘之时,常疟病多。治平之时,虽用砒石、辰砂,有毒之药治之,亦能取 
效。缘治平之时,其民夷静,故虽以热攻热,亦少后患。至于扰攘之时,其民劳苦,不可遽用 
大毒、大热之药。若以热攻热,热甚则转为吐血、泄血、痈疽、疮疡、呕吐之疾。盖扰攘之 
时,政令烦乱,徭役纷冗,朝戈暮戟,略无少暇,内火与外火俱动,在侯伯官吏尤甚,岂可与夷静之 
人,同法而治哉?余亲见泰和六年丙寅,征南师旅大举,至明年军回。是岁瘴疠杀人,莫 
知其数,昏瞀懊 ,十死八九,皆火之化也。次岁,疟 
病大作,侯王官吏,上下皆病,轻者旬月,甚者弥年。夫富贵之人,劳心役智,不可骤用砒石 
大毒之药,止宜先以白虎汤加人参小柴胡汤、五苓散之类,顿服立解。或不愈者,可服神佑 
丸减用神芎等。甚者可大、小承气汤下之,五、七行,或十余行,峻泄夏月积热暑毒之气。此 
药虽泄而无损于脏腑,乃所以安脏腑也。次以桂苓甘露散、石膏知母汤、大、小柴胡汤、人参柴 
胡饮子,量虚实加减而用之。此药皆能治寒热往来,日晡发作,与治伤寒,其法颇同。更不愈者。以 
常山散吐之,无不愈者。 
余尝用张长沙汗、下、吐三法,愈疟极多。大忌错作脾寒,用暴热 
之药治之。纵有愈者,后必发疮疽、下血之病,不死亦危。余自先世,授以医方,至于今日,五 
十余年,苟不谙练,岂敢如是决也!又尝观刺疟论五十 
九刺,一刺则衰,再刺则去,三刺则已。会陈下有病疟二年不愈者,止服温热之剂,渐至 
衰羸,命予药之。余见其羸,亦不敢便投寒凉之剂,乃取《内经·刺疟论》详之曰∶诸疟不 
已,刺十指间出血。正当发时,余刺其十指出血,血止而寒热立止。咸骇其神,余非炫术。窃 
见晚学之人,不考诰典,谬说鬼疾,妄求符 ,祈祷辟匿,法外旁寻,以致病患迁延危殆。 
疟病除 
岚瘴一、二发必死,其余五脏六腑疟皆不死,如有死者,皆方士误杀之也。或曰∶汝言疟因于 
暑者,春发之疟,亦伤暑乎?余曰∶此疟最深。何哉?暑伏于秋冬而不发,至春始发, 
此疟之深者。《内经·气交变大论》∶岁火太过,炎暑流行,金肺受邪。启玄子云∶火不以 
德,邪害于肺金也。故金肺先病,以金气不及,故为病。又《经》曰∶岁火太过,大热先发,故民病 
疟。少气咳喘,血溢,血注下,嗌燥,耳聋中热,肩背热。上应荧惑星,见则山泽燔燎,雨乃不降,烁 
石消金,涸泉焦草,火星大而明见。注曰∶火无德令,纵热害金,水复制心,故心火自病。 
荧惑见则酷法大,故疟常与酷吏之政并行。或酷政行于先,而疟气应于后;或疟气行于先 
,而酷政应于后。昔人有诗云∶大暑去酷吏。此言虽不为医设,亦于医巫之旨,有以暗相符 
者也。以前人论疟者,未尝及于此,故予发之。及知圣人立疟之名,必有所谓云。 

卷一
小儿疮丹瘾疹旧蔽记五
属性:儿之在母腹也,胞养十月,蕴蓄浊恶热毒之气,非一日,及岁年而后发,虽至贵 
与至贱,莫不皆然。轻者稀少,重者稠密,皆因胞胎时所感。浊恶热毒之气有轻重,非独人有此 
疾。凡胎生血气之属,皆有蕴蓄浊恶热毒之气。有一、二岁而发者,有三、五岁至七、八岁 
而作者,有年老而发丹 瘾疹者,亦有伤寒中温毒而发 
斑者,亦有阳毒发斑者。斑有大小,色有轻重。大者为阴,小者为阳,均是热也。但色重赤者,热 
深;色轻红者热浅。 
凡治者,轻者,因而扬之,重者,因而减之。《内经》曰∶少阳客 
胜则丹疹外发,及为丹 。手少阳者,三焦少阳相火也。启玄子 
云∶是五寅五申之岁,即少阳相火司天故也,他岁亦有之。但《内经》独明疮疹者,少阳相火 
之所为也。俗呼曰斑疹伤寒,此言却有理。为此证时,与伤寒相兼而行,必先发热恶寒,头项痛 
,腰脊强,从太阳传至四、五日, 疹始发,先从两胁 
下有之,出于胁肋,次及身表,渐及四肢,故凡小儿疮 、丹 
、瘾疹,皆少阳相火客气胜也。《内经》曰∶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岂有寒乎?故治疮 
,与治伤寒时气同法。初觉头痛,身热恶寒,此小儿初发疮 之候也。其脉息皆浮大而有力,亦 
与伤寒、时气、冒风、惊风、宿乳,一概难辨。 
宜先解之。有二法∶遇亢阳炎热之时,以辛 
凉解之;遇久寒凝冽之时,以辛温解之。辛凉之剂者,凉膈、通圣之类是也;辛温之剂者,升麻、葛 
根之类是也。此二法慎勿互用之。既用此二法之后,次以白虎汤加人参、冷服之,勿辍。盖防疮 
疹发喘。喘者,必死,人参止喘故也。或云∶立秋之后,不宜服白虎汤者,非也。假如秋深发 
疟,疟者,中暑而得之,白虎大解暑毒,既有白虎汤证,岂可间以秋冬乎?疮 、瘾疹、丹 
,皆是火之用也,是肺金之不及也。故曰∶白虎汤加人 
疮 
疹,或出不均,大小如豆黍,相亲见其不齐也。相天之寒温,以蝉壳烧灰,操半字或一字,以淡酒调少许,饮之。 
大人以淡酒温调之,不半日,则均齐。如或用百祥丸、紫草饮子,皆可服之。俗以酒醋熏之者,适足增其昏瞀 
耳。至六、七日, 疹出全,可调胃、凉膈下之,同调理伤寒法。或言疮疹,首尾俱不可下 
者,此朱奉议公之言也。适足使人战战兢兢,而不敢用药也。钱仲阳之用百祥丸,其间有大戟,岂 
奉议公独不见耶?自奉议公斯言一出,死者塞路矣! 
予家其亲属故旧小儿,有患疮 黑陷,腹内喘者,余以白虎汤加人参、凉膈散加当归、桔梗 
,连进数服,上灌下泄,昼夜不止,又使睡卧于寒凉之处,以新水灌其面目手足,脓水尽去。 
盖四肢者,诸阳之本也。儿方为疮 外燔,沃以寒水,使阴气循经而入,达于心肺,如醉得 
醒,是亦开昏破郁之端也。如此救活者,岂 
啻千数?夫疮 黑陷,喘而满者,十死八、九,若根据此法,尚能活其六、七,何世医与病家 
,至今犹未悟也? 
近年,予之庄邻沿蔡河来往之舟,常舣于此。一日,舟师偶见败蒲一束,沿 
流而下,渐迫舟次,似闻啼声而微。舟师疑其人也,探而出之,开视之,惊见一儿,四、五 
岁许,疮 周匝,密不容隙,两目皎然,饥而索食,因以粥饱。其舟师之妻怒曰∶自家儿女 
,多惹疮 传染,奈何私料此儿?沿蔡河来,其流缓,必 
不远。持儿一鞋,逆流而上,遍河之人,皆曰无此儿。行且二十里,至一村落,舟师高唱曰 
∶有儿年状如许,不知谁是疮 病死,弃之河中,今复活矣!闻酒邸中,饮者喧哗。有人出 
曰∶我某村某人也,儿四、五岁,死于疮 。舟师出其鞋以示之。其父泣曰∶真吾儿也。 
奔走来视,惊见儿活,大痛流涕。拜谢舟师,喜抱儿归,今二十余岁矣!此儿本死,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