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毛泽东瞩目的着名将帅(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围剿”。1932年8月,敌人第四次“围剿”开始了,这时张国焘从后方来到红4军驻地召开中央分局会议,提出“不能停止进攻”的方针,作出南下攻麻城的决定,而徐向前等人认为我军经过七八个月的连续作战,应当及时休整训练,但张国焘坚持自己意见,我军只得挥戈南下。当时提出动员口号是:攻下麻城、攻下宋埠、黄陂,打到武汉去!七月骄阳似火,部队急行军直趋麻城,先后歼敌第31师第93旅,继而荡平方圆百里的反动民团,然后重兵包围麻城县。敌军急从黄陂、武汉派兵驰援,途中被我击溃退至宋埠镇等地。8月8日,红4军部队再次向麻城展开进攻,受阻于陡坡山之敌,师长命令陈再道率第3营突击,拿下陡坡山。陈再道大声说道:“保证完成突击任务!”他右手一挥,带领全营战士猛扑向陡坡山。战斗中,陈再道不幸负伤,子弹从右臂上部射入,从后颈下穿出,他一时竟不知疼痛,仍不顾血流满身率领全营向前突击,最终突破敌人阵地,后续部队攻了上来,猛攻守敌,全歼敌一个团。战后,陈再道被送进了后方医院。不久因部队转移,他提前出院,随军转战至平汉线以西,离开了鄂豫皖根据地。
  在十倍于我军的国民党军队的第四次“围剿”中,红4军被迫长途转战,陈再道伤未痊愈,坚持随军东征西战,和敌人打了大小几十场仗,摆脱了敌军的围追堵截,向西北方向挺进。红4军沿途冲破敌人多层包围圈,进入陕西境内,与陕军杨虎城部交战,击溃敌军后,即刻撤出战斗,翻越白雪皑皑的秦岭,渡过汉水,再翻越巴山进入四川。在与四川军阀的战斗中,一个月内捷报频传,歼敌三个团,击溃敌八个团,最后立足通江、南江、巴中一带。陈再道伤愈参战,不久升为第31团团长。
  红4军在四川的胜利,使各路军阀闻风丧胆,红军乘机在川陕边界建立了根据地。1933年6月,部队召开了军事会议,总结了作战经验,决定改编红军,把四个师扩编为四个军,最高军事领导机构为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张国焘任主席,徐向前、陈昌浩任副主席。原红10师扩编为第4军,下辖第10师、11师、12师,陈再道任第11师师长。
  从1933年12月到1934年4月底,四川军阀刘湘秉承蒋介石旨意,对红军连续发动了三次总攻,均被粉粹,以伤亡3。7万余人而告退。不久,刘湘复仇之心大涨,又组织兵力围攻我军,于1934年7月发动了六路围攻,攻击红军驻地万源。陈再道率第11师坚守在巴水西岸的玄祖殿山上,面对敌人猛烈的炮火和波浪式的密集冲锋,英勇顽强地抗击攻山之敌。当刘湘所部又一次战败退回去之后,我军决定乘胜进行反攻,突破万源西南的青龙观。8月9日夜,夜袭青龙观的战斗开始了,红军很快撕开了敌人的防线,大军从左右两翼发动进攻,向敌人的纵深猛插。陈再道率第11师攻占了龙池山以西的五龙台、石寓场,迎战援敌陈兰亭师,痛歼敌军大部。最后我军打败了刘湘指挥的六路围攻,取得了巨大胜利。
  反六路围攻胜利后,红四方面军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整训,许世友调到红4军任军长,辖第10师、11师,陈再道仍在第11师任师长。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批评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错误,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军内的领导地位。会后中央红军北上,打算和四川的红四方面军会合。为了配合中央红军北上,打通北方之路,红四方面军于3月强渡嘉陵江,陈再道率第11师会同第10师负责掩护主力渡江,取得成功。渡江后,我军兵分三路,横扫沿江守敌,彻底摧毁敌人防线,控制了嘉陵江以西纵横二三百里的地区,部队也发展到8万多人。。   6月18日,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今小金)地区会师。由于川西地区多是高山险谷,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给养困难,不利于红军的生存和发展,而北方陕甘地区地域宽阔,居民较多,交通方便,物产较丰,又是国民党统治薄弱的地区,并且邻近华北,距华北抗日斗争的前线较近。于是中央决定红军继续北上,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但此时张国焘却加以反对,打算率部西进到新疆、青海等地。经过会议激烈讨论,张国焘勉强同意北上,而当红一方面军先行出发后,张国焘又按兵不动,反对北上。中央再次召开会议,批评张国焘,张国焘才不得不率部到毛儿盖集中。
  8月3日,红军总部决定把红一、四方面军混合编成右路军和左路军分别北上。红4军为右路军所辖,担任了右路军的后卫,掩护主力部队北上。至8月下旬,红4军完成钳制敌人任务后,踏上了茫茫无际的大草原。陈再道率军走进草地,一周后从死神统治的草地挣脱出来到达班佑地区。
  右路军在班佑未能等到左路军,至9月,张国焘背着中央密电右路军政委陈昌浩率部南下
,企图分裂中央。于是右路军一部奉命回兵川南,重新又踏进了一个月前走过的草地,再次回到四川与当时在党坝的左路军会合。毛泽东、周恩来等则先行率右路军中的红1、3军团和军委纵队迅速转移,北上至陕甘地区建立根据地。陈再道则在右路军红4军中率第11师回到川南。在川南,朱德、刘伯承、徐向前指挥部队对敌军守地进行多次进攻,先后克敌数城,但总的来说仍处于劣势。11月间,传来中央红军北上胜利的消息,朱德、刘伯承、徐向前劝张国焘北上,张国焘被迫取消原来打算另立中央的主张。1936年7月初,红二、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红军主力会师后,陈再道到红军大学学习,几个月后回到红4军,先后任副军长、军长。不久,红四方面军分三路纵队出发北上,历经千辛万苦,斩关夺隘,于10月10日在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的胜利会师,宣告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陈再道率红4军进入陕甘宁根据地,不久驻扎盐城池附近进行整训。
  1937年2月,中央决定组成援西军,为解除去年西渡黄河的西路军之危,在刘伯承司令员的率领下,陈再道率红4军日夜兼程向西疾进。当部队行至甘肃东部镇原时,突然接到命令停止前进,原地待命。原来刘伯承接到西路军弹尽粮绝,已经兵败祁连的电报,援西之举已无意义。大家听到此消息后,泣不成声。陈再道泪如雨下,想到一同战斗过的战友再也不能见面了,心情异常悲痛。
  “七七事变”之后,中国共产党经多方努力与国民党达成协议,国共再度合作,陕甘宁边区的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辖三个师及直属部队。红4军编为第129师第385旅,红31军改编为第386旅,陈赓为旅长,陈再道为副旅长。部队整编后,一部分部队留守陕北,129师师长刘伯承则率386旅等部准备开赴抗日前线。
  这时,陈再道从红4军调到386旅,心情十分沉重,他对红4军有极其深厚的感情,从一名战士成长为一名军长,整整10年,他曾与战友们朝夕相处,同甘共苦,一朝别离,也不免英雄落泪,心潮起伏。
  不久,部队整装出发,开赴晋东北抗日前线。10月22日,陈再道所在的第386旅在山西长生口与日军作战,毙伤日军300余人,首战告捷。其后,第386旅又在刘伯承亲自指挥下,伏击日军于七垣村、黄崖底多次,歼敌数百,大大鼓舞了当地军民的抗日情绪,也使八路军军威大振。
  1937年12月,抗日形势发生变化。129师决定抽调五个连组织一个东进纵队,陈再道任东进纵队司令,率部开往冀南创建抗日根据地。12月5日,陈再道率三个步兵连、一个机枪连、一个骑兵连约五百健儿下太行,开赴冀南,展开了抗日斗争。
  陈再道率部进入冀南后,依靠当地党组织和革命群众,迅速开展工作,打击反动武装,收编土匪和争取伪军反正,开办“抗日军政学校”,培训当地进步青年,并亲临讲课。很快,东进纵队力量迅速发展壮大,冀南地区抗日形势日益见好。
  为了加强冀南抗日根据地的领导,1938年4月,徐向前副师长率两个团和一个支队开赴冀南,并策划了进攻威县的战斗,给日军以沉重打击。陈再道则乘胜率东纵等部扩大战果,数次歼敌军于冀南周边的县镇,扩大了冀南根据地。几个月后,冀南地区南到成安、北到枣强、西至隆平、东至高唐的广大地区,均被我军占领,建立了巩固的抗日根据地。
  随着根据地的巩固,中共中央和北方局指示成立冀南行政公署和党委,为了加强地方武装,成立冀南军区,与东纵分开,陈再道仍任东纵司令。整编部队后,东纵辖有三个团。整编刚结束,陈再道接师部命令,率部发起了扫平漳河以南伪军和土匪的漳南战役。1938年8月30日夜,陈再道率东纵、青纵等主力向临漳守敌发起总攻,激战10天共歼敌4千余人,俘获伪军长李台及官兵共1100多人。战斗期间,日寇两次出动飞机轰炸我军,又派出汽车10余辆,满载日军200余人,对我骑兵团进攻,仍未能挽回伪军败局,反被重创,仓皇逃回安阳。之后,战斗向纵深发展,我军攻克滑县,最终歼敌7000多人,漳南战役取得重大胜利。
  1938年11月至1939年下半年,日伪军对冀南根据地进行了多次疯狂大扫荡,我军在冀南人民的支持配合下,狠狠地打击了日伪军,发起大小战斗四百余次,毙伤敌数万人,使日伪军不敢再入冀南根据地一步。
  1940年2月,我军在冀南开始了反击石友三的讨顽战役。石友三原为冯玉祥部下,曾任冀北保安司令,其部后被国民革命军改编为181师,石友三任师长,不久任扩编后的第69军军长、第10军团司令。他秉承蒋介石旨意,与我军对抗,制造摩擦,又发展到武装进攻,捕杀我游击队战士和抗日家属,同时与日寇勾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