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毛泽东瞩目的着名将帅(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秉承蒋介石旨意,与我军对抗,制造摩擦,又发展到武装进攻,捕杀我游击队战士和抗日家属,同时与日寇勾结,配合日军扫荡我抗日根据地。对于这个顽敌,129师决定发动讨顽战役,痛打石友三部,以巩固冀南根据地。当时在冀南地区的顽军共有17000多人,我军出动了20多个团分成5路分别进攻和钳制敌军各部。陈再道和刘志坚负责指挥左翼队伍共十个团兵力,担任主攻任务。战前陈再道作了动员报告,部署了各部作战任务,提出了要求。会上群情激愤,战士们斗志昂扬,誓死为战友报仇,讨伐石友三这个叛逆。石友三闻讯率部秘密南逃,陈再道命各部迅速追堵,沿途击溃守敌,直逼石友三至威县东南的下堡寺、摇鞍镇一带。我军立即包围顽军所在地区,经五天五夜激战,歼敌两千余人,石友三则乘雪夜率残部西逃。这天夜晚,陈再道心绪不宁,夜间冒雪出门,想四处走走消除连日的疲劳。忽然发现雪地上有大车驶过的痕迹,正从两个村子之间辗过,立即亲率百余名骑兵跟踪追击。至凌晨,发现顽军在曲周东北的南北龙堂正准备西渡滏阳河。由于敌众我寡,陈再道命令骑兵部队严密监视敌人,待后续部队到达后再发动攻击。中午时分,东纵的两个团赶到,猛攻顽军阵地,石友三拼命抵抗,下午四时许,石友三率残部南逃。这时周边日伪军出动两千余人,掩护石友三,双方激战之时,石友三渡过滏阳河,逃窜而去。三月初,我军开始了第二次讨顽作战,陈再道改率中央纵队,主攻石友三部。第一天首战告捷,攻占了六塔集等地,继而击溃顽军反击,并切断石友三部与高树勋部的联系。3月5日,石友三部溃散,陈再道命部队分路追击,自己则亲率骑兵团穷追顽军主力至东明海头集。至3月11日,石友三率部逃过了陇海线,我军遂奉命后撤,回师再歼他敌数百人。两次讨顽战斗,我军打跑了石友三等部顽军,歼敌65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我军伤亡也有两千多人,但最终取得了胜利,巩固了冀南、冀中以及鲁西、豫北地区的抗日根据地。
  1940年5月,129师决定将冀南军区和东纵合并,撤消东纵番号,划归军区领导,陈再道任军区司令员,宋任穷为政委,将所有部队改编成四个野战旅。整编后,冀南地区的部队达十三个主力团,转战各地,威震敌胆,成为冀南平原抗战的中流砥柱。
  1940年秋,我八路军在华北发动了一次举世瞩目的大规模的交通破袭战,参战部队多达105个团,20余万人,200多万民兵,历时三个半月,史称“百团大战”。陈再道奉命率冀南
部队参战。数月中冀南部队作战175次,毙伤日伪军1790余人,破坏敌人的铁路40余华里,公路1120余华里,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
  百团大战后,日军集中兵力对付八路军、新四军,从1941年春到1942年秋,先后对华北实行了五次“治安强化运动”,对抗日根据地实施残酷的报复,推行所谓蚕食政策、三光政策,企图摧毁抗日军民的生存条件,彻底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寇对冀南的大扫荡是从1941年3、4月间开始的,敌人采取分区进攻的战术,但很快被我军粉碎了。之后,陈再道指挥冀南部队对日军进行了破击战,又奇袭类子镇,炮轰敌据点,大灭了日伪汉奸的威风,大长了抗日群众的志气。
  1942年4月29日,日军对冀南出动重兵搞铁壁合围式的大扫荡,3万余日伪军分兵合围冀南部队各地驻军,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我各部将士分别突围,伤亡惨重。陈再道在“四二九”大合围中,正率部在外线作战,闻讯后急赶回军区,但部队已突围出来。他听到战士们英勇奋战、浴血拼搏、视死如归的消息,难抑悲痛之情,悲恨交加,决心誓报此仇!这次合围之后,日军组织了多次合围行动,使我军处于严重的困难境地。陈再道率部与敌巧周旋,开展了游击战,趁空偷袭敌伪据点,组织武工队深入敌占区开展活动。冀南地区的民兵则与敌人展开了地道战,配合正规部队打击了进犯之敌。
  1943年5月,陈再道被派往太行山北方局党校学习,10月又派往延安学习。1945年4月,党的七大在延安召开,陈再道作为冀南地区党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他聆听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的报告,对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道理有了更清楚更深刻的认识。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陈再道与刘伯承、邓小平、陈赓等人于8月25日乘飞机离开延安,回到了太行。此时,蒋介石迫不及待地调集大军,兵分三路向解放区扑来,第一战区胡宗南部两个军,经风陵渡进抵运城以南,第十战区李品仙部三个军,由皖北向徐洲推进,第十二战区傅作义部四个军攻占我集宁、丰镇后,向晋察冀边区首府张家口一带发动进攻。陈再道随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飞回太行前线,风尘未洗,就投入了反击国民党军的上党战役。是役,陈再道率冀南军区主力配合太行、太岳部队和地方兵团共计3。1万人,首先发起攻击长治的战斗。经过两天激战,刘邓部队基本肃清长治外围各城敌人,大军直逼长治城下。此时,阎锡山部第83军三个师约20000人从太原出动向南驰援,其先头四个团进至新店地区,有救援长治迹象。敌变我变,陈再道奉命率冀南纵队全部配合太岳纵队一部及地方部队,继续包围和佯攻长治,吸引敌83军向长治驰援。同时,刘邓部太岳纵队主力和太行纵队全部兼程北上打援,钳击来援敌军,逐步将敌合围于老爷岭、榆林、关上村、磨盘地区。后经侦察发现,被围困敌军并非只是从太原来援的三个师,当面之敌为敌第7集团军副总司令率领的第23、83军和消防军等八个师、两个炮兵团,共计2万余人,与我围城部队大体相等。为了加强兵力,刘邓当即决定调担任围城任务的冀南纵队投入打援作战。陈再道接到命令后立即率部直奔磨盘、老爷岭,将敌重围。经过数日激战,10月12日下午6时,我军围歼敌2万余人,敌军长史泽波及两个师长被活捉,我军取得了上党战役的全胜。
  捷报传到延安,宝塔山下一片欢腾。毛泽东在延安召开的干部会议上对上党战役作了精辟的分析,他说:“和平这一条写在协定上面,但是事实上没有实现。……太行山、太岳山、中条山的中间,有一个脚盆,就是上党区。在那个脚盆里,有鱼有肉,阎锡山派了十三个师去抢,我们的方针也是老早定了的,就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这一回,我们‘对’了,‘争’了,而且‘对’得很好,‘争’得很好。就是说,把他们的十三个师全部消灭。”
  参加上党战役后,陈再道率领晋冀鲁豫第2纵队(由冀南纵队改编)又在刘邓指挥下,配合兄弟部队投入了紧张的平汉战役。此时,刘邓根据敌人第30、40军、新8军沿平汉线北上,企图增援东北的动作,将主力集中在平汉线,除令陈赓所率第4纵队及太岳军区部队担任同蒲路方向阻敌北进外,集中第1、第2、第3纵队及太行、冀鲁豫、冀南三个军区的主力共6万人,并动员10万民兵、自卫队发起平汉战役。此战开始,第1纵队开至漳河一线,迟滞阻敌前进。
  10月24日,陈再道命第2纵队所属两个旅控制了邯郸及其以南之罗城头、张庄桥、张家桥、陈家岗地区。此时,我第3纵队集结于东骑关、光禄镇以西地区;独立支队和太行支队集结于磁县以西地区,对平汉路之敌形成了三面包围态势。战役进入合围阶段后,刘邓首长采取分而治之战法,一面派部队阻击从石家庄南下之敌;一面派部队牵制从安阳北上之敌;同时命所部袭击、割歼、疲惫当面之敌,在对敌实行军事打击之时,辅以政策攻心瓦解敌人,促动摇之敌起义。此时,国民党新8军军长高树勋经我党派进该部的共产党员王定南多次做工作,迫于我军威压之势,于10月30日在战场率部起义。随之,我军采取“围三阙一”战术,故意网开一面,诱敌突围,进入我军预设伏击圈。陈再道率第2纵队配合其他兄弟部队勇猛地向敌人发起冲击,打得国民党军溃不成军。此役,我军共歼敌孙连仲部两个军计2。3万余人,敌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40军军长马法五被俘。
  但是,敌人是不甘心失败的。蒋介石为实现其“三个月消灭共军”的狂妄计划,又从豫西、陕南抽调三个整编师,从淮北、徐州调来一个军、两个整编师,加上原在郑州、新乡、开封、商丘等地的七个整编师,共十四个整编师、三十二个旅计30万人,迅速集结,准备对我冀鲁豫军区腹地荷泽发动进攻。面对严竣的敌情,刘邓首长决定挟胜利之威发起定陶战役。发动此次战役时,我晋冀鲁豫部队仅有四个纵队,约5万人,在数量、装备上明显处于劣势。刘邓首长仔细研究了敌人的兵力部署,发现国民党军整编第3师系敌军主力,其与整编第
47师虽齐头并进,但有8至10公里间隙,便于我军分割围歼,于是果断决定将我第3、第6、第7纵队主力集结于定陶地区,调陈再道指挥的第2纵队至东明东南地区,组成两个集团;以第2纵队(欠第4旅)、第6纵队共五个旅组成右集团;以第3纵队(欠第9旅)、第7纵队共四个旅为左集团,共同担任歼灭敌整编第3师的任务。9月5日下午,敌整编第3师被我军诱至大小扬湖预设战场。午夜,我军突然向敌发起总攻,至6日上午,歼敌一个团。随后,陈再道率第2纵队配合第3纵队、第7纵队歼敌一部,使敌整编第3师遭受重创。敌师长赵锡田见势不妙,企图率部南逃,敌军刚刚离开工事,我军从四面八方冲上来将敌逐个分割,迅速全歼敌人,敌师长赵锡田也被我军活捉。围歼整编第3师一仗是一场恶仗、险仗。战斗中,敌军火力凶猛,固守阵地,死不投降。陈再道所部第2纵队及王近山所部第6纵队指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