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执宰大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千步廊,一间宽敞的廊房。
  杨士奇和胡滢等内阁阁员和六部堂官聚在一起进行着朝议前的最后商议,他们身为朝廷大员自然不可能坐视勋贵集团为了一己私利刻意挑起一场战争来,只不过如果勋贵集团说服了太皇太后的话那么事情可就糟糕了。
  归根结底,太皇太后是一名久居深宫的妇人,或许她能平衡好朝堂内各派势力之间的关系,但在对外战争这种的国家大事上却没有什么主见,很容易受到朝臣们的影响。
  而论道与太皇太后之间的关系,很显然勋贵集团要比文臣集团们更近一步,勋贵们的家眷时常会被太皇太后召进宫里陪伴,而文臣集团高官权贵的家眷则很少享受到这样的优待。
  可以说,在内政上太皇太后偏向于文臣集团,可面对外交事宜太皇太后就更信赖勋贵集团,形成了文臣主内而勋贵主外的局面。
  因此,如果文官集团不能说服太皇太后西域战事与大明无关,并且对西域用兵将劳民伤财,使得大明欣欣向荣的胜景受到破坏的话,那么在勋贵集团的“鼓动”下太皇太后十有**会同意出兵西域。
  “忠武王!”当李云天推开房门走进去时,屋子里的人都吃了一惊,李云天自从进封王爵后上朝时就在东千步廊廊房,还从未到西千步廊廊房来过。
  毕竟王爵太过尊贵,大明的文职没有能与其媲美者,故而李云天上朝时自然要与那些勋贵们待在一起。
  “各位大人。”李云天向现场众人拱了一下手,然后把手里的公文递给了杨士奇,沉声说道,“阁老,这是骁武军关西大营新近传来的西察合台汗国这次进攻东察合台汗国的兵力情报,还有西察合台汗国国内的一些动向。”
  “哦?”杨士奇闻言感到有些惊讶,意识到骁武军关西大营传来的这份情报一定非同小可,否则的话李云天也不会急匆匆地赶过来,于是打开公文翻阅起来。
  “什么?”只看了几行公文上的字,杨士奇就无比惊讶地望向了李云天,“西察合台这次进攻东察合台调集了五十万兵马!”
  “五十万!”听闻此言,现场的众人顿时惊呆了,谁也没有想到西察合台竟然拥有如此强大的军事力量,很多人甚至认为它只不过是西域一个小国而已。
  “这个数字应该不会错,是本王派往西察合台汗国的探子发来的。”李云天神情严肃地点了点头,“按照情报所示,这五十万人分为两批,第一批二十万人,率先进攻东察合台汗国,剩下的三十万等东察合台被攻下后再去与其会合。”
  “忠武王,小小的西察合台竟然会有如此多的兵力?”这时,一名身形消瘦的正三品文官有些难以相信地望着李云天,即便是大明一下子要想动员五十万兵力也并非易事,更何况只是一个西域小国。
  “刘大人,西察合台并不小,或许比咱们大明还要大上一些。”李云天望了那名身形消瘦的文官一眼,神情凝重地说道,“如果西察合台全力以赴的话,足以组织起百万大军!”
  “百万大军!”这一下,在场的人们不由得更加震惊了,他们实在想不到除了大明外还有国家拥有百万军队。
  “忠武王,你的意思是西察合台这次进攻东察合台的动机不简单?”杨士奇看完公文后随手递给了一旁的杨荣,不无惊讶地望向了李云天。
  很显然,如果西察合台只是单单吞并东察合台的话二十万兵力足够,没有必要准备三十万人的援军。
  “现在的西察合台称为帖木儿帝国更为合适,洪武年间帖木儿帝国的开国大汗帖木儿杀了与他情同手足的西察合台大汗后自立为大汗,经过多年的战争已经建成了一个疆土辽阔的帝国。”
  李云天向杨士奇点了点头,然后沉声说道,“太宗皇帝登基时,以成吉思汗后裔自居的帖木儿想要趁着大明战乱初定之际发动百万大军东征大明,可惜抵达西域的时候其因病而亡,随后其子争位使得百万东征大军不得不返回,大明因此而避免了一场战祸。”
  “这怎么可能?”
  “小小的西域藩国竟敢冒犯我大明天威!”
  “西察合台汗国不是一直对大明称臣吗?他们的使者说洪武皇帝曾经给他们的帖木儿大汗下过诏书。”
  “他们的使者这次前来可是向朝廷呈上了向大明称臣的国书,难道是在掩人耳目而已?”
  “简直匪夷所思,他们竟然想要攻打大明!”
  ……
  轰的一下,屋子里顿时骚动了起来,内阁阁老和各部院堂官们纷纷神色愕然地议论着帖木儿东征的事情,在他们的印象里自从大明立国后从来都是大明出兵教训别人,还从没有哪个国家敢打大明的主意。
  “各位大人,上朝的时辰到了。”就在这时,一名穿着七品官袍的男子走进了房间,开口向屋子里的众位大员说道。
  “本王先行一步,大殿上再向诸位解释。”李云天闻言从杨荣手上拿回了那份公文,冲着众人拱了一下手后快步离去,赶去东千步廊上朝的勋贵队列中列队。
  “咱们该如何做?”等李云天走后,胡滢不由得问向了眉关紧锁的杨士奇,很显然李云天的出现打乱了他们先前在朝堂上阻止大明出兵西域的事情,倘若李云天得到的情报是真的,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静观其变!”在现场众人关切的注视下,杨士奇沉吟了一下后面无表情地卡口说道,李云天的到来可谓给他出了一道难题,使得他一时间不知道是否应该阻止大明出兵西域,故而决定先在朝堂上看看李云天的表现后再做决定。


第997章 大殿朝议

  紫禁城,太和殿。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太皇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当张氏太皇太后牵着身穿龙袍的正统帝步进大殿时,大殿上的文武百官纷纷下跪行礼,口中高呼万岁和千岁。
  原本应该是孙太后领着正统帝上太和殿听政,不过,一来孙皇后的皇后之位来的有颇多争议,二来她也没有张氏太皇太后震慑群臣的威仪,故而自然由张氏太皇太后来太和殿听政。
  毕竟,辅政大臣们只是给正统帝提供解决事务的办法,最后还是要正统帝来拿主意,可是正统帝年幼这就需要他人来代劳,很显然这个代替正统帝拿主意的人就是张氏太皇太后。
  “诸卿家平身!”等正统帝在龙椅上坐下后,张氏太皇太后在一侧的座椅上落座,正统帝双手向前虚空一抬,有模有样地说道。
  “谢皇上!”跪在大殿上的群臣齐声谢恩,相继站起身来。
  李云天位于大殿右侧勋贵队列之首,其地位已经超过了站在他后面的张辅和周征等资历深厚的勋贵,毕竟大明的异姓王现在只有李云天一人,张辅和周征的资历再深厚也唯有排在他的后面,不能乱了等级森严官场的上下尊卑。
  “皇上有旨,有事起奏,无事退朝!”立在正统帝左前方的是御马监太监宋大山,先是向正统帝一躬身,随后甩了一下手里的拂尘,尖着嗓子抑扬顿挫地喊道。
  自从正统帝登基后,宋大山和王振作为正统帝自小的玩伴就得以升迁,宋大山成为了御马监太监,王振成为了御马监少监。
  随着正统帝年岁见长,宋大山和王振的行情也看涨,即便是司礼监的那些太监们见到两人也都客客气气的,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谁都知道宋大山和王振在不久的将来肯定会在正统帝的支持下入主司礼监。
  “启禀皇上……”随即,吏部的一名官员走出队列,来到殿前向正统帝沉声禀告着吏部的事务。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殿上的奏事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并不是谁想奏事就能上奏的,否则的话届时人人争抢,现场岂不是乱成一锅粥。
  以五府六部为例,五军都督府以前、后、中、左、右都督府的顺序奏事,六部以吏部、户部、吏部、刑部、工部和农部为顺序奏事。
  都察院、大理寺和通政使司位于六部之后,接下来才能轮到其他的小衙门。
  通常来说,五府六部等衙门的官员率先禀告的都是一些容易解决的日常事务,重大事务要由五府都督和六部堂官压轴禀告,这样做是避免耽误处理五府六部等衙门的日常事务。
  终于,京城个部院衙门逐一禀报完了各自部院的事务,太和殿上的气氛随之变得紧张和压抑,谁都知道接下来该轮到朝议是否出兵援助东察合台汗国一事了。
  “禀皇上,近来东察合台汗国和西察合台汗国皆向大明派来了使团,并递上了各自的国书,等着拜见皇上。”在众人关切的等待下,一名礼部的官员走出了队列,来到殿前高声奏禀道。
  由于察合台汗国在元末明初之际分裂成为了东察合台汗国和西察合台汗国,故而这个时候大明还是称呼帖木儿帝国为西察合台汗国,帖木儿帝国是后人的称呼,而帖木儿也是自称大汗而不是皇帝。
  见此情形,大殿上的众位官员不由得感到有些意外,按理来说这件事情应该由礼部的堂官来向宣德帝奏禀才对,可没想到竟然只是由礼部的官员奏禀,这显得有些不合常理。
  不过,能出现在太和殿的文武官员莫不是经历了官场多年的摸爬滚打,社会阅历丰富,很快从这一个反常的情节中立刻意识到内阁和六部的那些大员好像现在并不想介入是否出兵西域一事,这里面一定发生了什么不为人知的事情。
  由于事发突然,因此只有很少官员才知道李云天手中有一份来自帖木儿帝国的紧急军情,这使得内阁阁员和六部堂官不得不慎重对待,等弄清楚事由后再做决断。
  与之相对应,军阁阁员和五军都督府的都督们也知道了紧急公文的事情,既吃了一惊同时又大喜过望,这意味着他们这次可以名正言顺地出兵西域,只要能击败来势汹汹的帖木儿帝**队就能给卫所军正名。
  原本这些勋贵还在琢磨着该如何应对文官集团在出兵西域一事上的阻碍,不过既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