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执宰大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求情者与之同罪!”
  说着说着,情绪激动的洪熙帝再度咳嗽了起来,一旁的内侍连忙递过去一条手绢,洪熙帝将其捂在了嘴上。
  众臣闻言不由得面面相觑,他们终于见识到了洪熙帝凌厉的一面,尤其是“遇赦不赦”,着实表明了对李清正的痛恨,意味着李清正的家人将永世留在边疆,即使遇到朝廷大赦也不在赦免的范围内。
  “臣李清正叩谢皇恩!”面对着勃然大怒的洪熙帝,李清正丝毫没有胆怯,而是跪在了地上,给洪熙帝磕了一个头。
  常言道,雷霆雨露皆是皇恩,不仅皇帝的赏赐要谢恩,受到惩处后也要谢恩。
  “陛下,忠言逆耳,如果臣一死能令陛下警醒,臣死而无憾矣!”就在人们以为李清正会长跪不起时,不成想他随后抬起了头,大义凌然地望着洪熙帝,宏声说道。
  “来人,拖下去,拖下去,乱锤打死,乱锤打死!”洪熙帝见李清正不知悔改,竟然还以忠直谏臣自居,那岂不会意味着自己是昏君,脸色刹那间变得青紫,噌地从龙椅上站了起来,一边咳嗽着一边指着李清正咆哮道。
  面对着眼前的一幕,大殿之内的文武百官面面相觑,噤若寒蝉,谁都知道洪熙帝现在正在气头上,如果开口给李清正求情,无疑是自寻死路。
  于是,在众臣的注视下,两名大汉将军架起李清正的手臂,倒退着将其拖走。
  按照朝堂上的规矩,天子临朝,文武百官一律面向天子,向后走的时候只能倒退,倘若转身以背部对着天子,那就是大不敬之罪。
  李清正毫无惧色,文官重名,他认为今天自己的举动是忠义谏言,纵使一死也必将青史留名,成为大明文官的楷模。
  “陛下,臣都察院湖广道监察御史李云天弹劾翰林学士李清正不忠不义、尸位素餐,实乃沽名钓誉之徒。”眼见李清正就要被大汉将军拖出大殿,鸦雀无声的大殿上忽然传来了一个洪亮的声音。
  “恳请陛下待臣弹劾完后再将李学士法办,已尽微臣御史的职责!”随后,在店内众臣愕然的注视下,李云天走出了队列,大步来到了殿前,冲着洪熙帝说道。
  立在龙椅前高声咳嗽着的洪熙帝望了李云天一眼,见李云天神情严肃,又想到他刚才弹劾李清正“不忠不义、尸位素餐和沽名钓誉”,心中不由得感到一丝畅快,怒火随即平息了几分。
  “朕准你所奏。”沉吟了一下,洪熙帝坐下身,将手绢从嘴角移开,沉声向李云天说道,他倒要看看李云天如何来对付李清正这样以忠义之名来逼宫的谏官。
  李云天一直望着洪熙帝,他敏锐地注意到了一个细节,洪熙帝竟然没有将手中的手绢交给一旁的内侍,而是攥在了手里。
  随着洪熙帝的这句话,被大汉将军推倒在殿前的李清正也暂时得以幸免,否则的话周围的大汉将军将当着太和殿广场上数千名朝廷五品以上官员的面,将他用金瓜锤乱锤锤死,以儆效尤。
  不过,李清正并没有感到丝毫的庆幸和欣慰,而是坐在地上,皱着眉头,面无表情地望着殿里的李云天,他倒要看看李云天口中的“不忠不义、尸位素餐和沽名钓誉”从何而来。
  倘若李云天有半句妄言,他即使是拼死也要进殿反驳,以维护自己的清誉。
  对于李云天的突如其来的弹劾,太和殿内的文官、勋贵和皇族纷纷感到意外,自从李云天担任御史起,这还是他第一次上奏弹劾,而且还是弹劾李清正这个翰林学士。
  翰林学士是翰林院的最高职务,士大夫阶层的佼佼者,正五品的官衔,再往上的话就是各种大学士。
  对于士大夫们而言,忠义进谏而死是一种莫大的荣誉,更是一种流芳百世的清名,李云天竟然质疑这种忠义之举,在人们看来实乃不智,稍有不慎就会引发朝中文臣的围攻,也是在翰林院中树敌。一


第208章 激辩

  随着李云天出班弹劾,太和殿上静得出奇,不少人双目流露出了疑惑的神色,想要知道李云天接下来会有何“惊人之言”。讀蕶蕶尐說網
  “陛下,诗经有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臣以为,臣等既然食陛下的俸禄,那么自然就要替陛下分忧而不是泛泛其谈,又或者严于律人、宽于待己,又或者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以至陛下忧上加忧。”
  在众臣的注视下,李云天冲着洪熙帝一拱手,高声说道,“陛下,在臣看来,令陛下添忧,是为不忠不义,不能为陛下解忧,是为尸位素餐,有此两点而不自知者,是为沽名钓誉!”
  此言一出,大殿上众人皆惊,李云天不仅三言两语就将李清正贬得一无是处,而且有理有据,从给洪熙帝添忧与解忧的角度入手,精辟干练,难道洪熙帝给李清正俸禄就是为了让他给自己来添堵的?
  谁也没有想到李云天竟然下手会如此之重,实在是出乎文武百官的预料。
  洪熙帝闻言不由得感到一阵舒爽,他的口才有限,辩论起来岂是李清正这个翰林学士的对手。
  可李云天不一样,与李清正一样都出身科班,斗起嘴来自然是手到擒来,与李清正打擂台自然不落下风。
  洪熙帝脸上的神色随即缓和了许多,颇为赞许地看向了李云天,试问满朝文武中,有几个人真正考虑过给天子解忧的?每个人都抱着各自不可告人的目的,李云天刚才的那一番话无疑是扯掉了那些大臣的遮羞布。
  这意味着李云天身为翰林院的庶吉士,不仅将得罪翰林院的那些翰林,恐怕朝中的不少文臣也会暗中嫉恨于他。
  如此看来还是先帝目光如炬,在如此众多的近臣中选了李云天来传遗照,毫无疑问,李云天不仅是一名忠臣,而且还是一名维护皇权的忠臣,不同于朝堂之上的那些只知道为了各自的利益勾心斗角的文臣。
  “陛下,李御史所言乃强词夺理,臣据理谏言,岂是沽名钓誉?”就在这时,脸上涨得通红的李清正跪在殿门外,冲着洪熙帝高声说道,言语中充满了讽刺,“难道要臣向李御史一样,对危害大明江山的隐患视若无睹?”
  对于一名文臣来说,尤其是谏臣,沽名钓誉是最凌厉的打击,将被视为人生中最大的耻辱。
  “李学士,下官请问,陛下给先帝守孝之时可有逾越之举?倘若下官没有记错的话,去年先帝丧期完结后陛下依然以孝服临朝,当时诸多大臣恳请陛下换吉服,可直至先帝灵柩移到陵墓陛下这才脱下孝服,为天下人尽孝做了表率。”
  李云天知道李清正不服气,微微侧身向跪在殿门前的李清正一拱手,沉声说道,“既然陛下换上了吉服,那么何来大孝之期选取侍女之说?”
  “大孝者,非形式也,陛下殚精竭虑,振兴大明,对于先帝来说是最大的孝道,我等臣子同心合力辅佐陛下,给陛下分忧,是为最大的忠义。”
  停顿了一下后,李云天神情严肃地顶着李清正,“李学士,你觉得先前之举是否忠义?难道李学士认为陛下要像民间一样去先帝陵墓守孝三年?方公之事又当如何?”
  面对着李云天的质问,李清正一时间语塞,脸上涨得愈加通红,额头上也不由得渗出了细小的汗珠。
  洪熙帝向来尽孝,否则得话也不会在给永乐帝守孝二十七日后依旧着孝服临朝。
  而内阁里的阁员之一,文华殿大学士权谨,既不是洪熙帝的近臣,也不是各大部院的堂官,只是光禄寺的署丞而已,就因为他是个有名的孝子,故而得以进入内阁。
  故而,用孝道来抨击洪熙帝实在是不明智,要知道当时吕震与杨士奇等人争论洪熙帝是否脱下孝服换上吉服时,李清正并没有开口,无疑于默许洪熙帝换上吉服。
  洪熙帝乃天子,岂可像民间一样在父母陵前守孝三年,那么三年中大明的政务由谁来处理?毫无疑问,有这个心思的人其心可诛。
  如果洪熙帝不用像民间一样守孝三年,那么永乐帝的丧期过后,宫里选一些侍女也就无可厚非了。
  至于李云天口中的“方公”,自然指的是方孝孺。
  倘若洪熙帝真的守孝三年,那么方孝孺等人的案子也就断无平反的可能,因为等到三年后洪熙帝才能改变永乐帝的对方孝孺等人的判决,否则就是不孝。
  方孝孺是大明文臣的典范,也是李清正最为敬仰之人,岂敢说洪熙帝给方孝孺等人平反错了?
  可如果他承认了洪熙帝的做法是对的,那又有何大孝期间选取侍女的说法?
  因此李清正一时间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进退维谷,不知如何是好。
  大殿内的文武百官见李清正面红耳赤地跪在那里,私下里小声议论着李云天的话,李云天刚才可谓是句句实言,没有半丝恭维洪熙帝的意思,洪熙帝对永乐帝的孝道不言而喻。
  洪熙帝起伏不定的胸口逐渐平复了下来,冷冷地环视着大殿之上的众臣,刚才被李清正谏言的时候,除了李云天外,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站出来给他说话,这才使得他先前失态。
  “李学士,陛下登基,普天同庆,是我大明一等一的喜事,民间百姓遇到喜事尚会修整宅院以示喜庆,而陛下富有四海,不过是让人简单修葺了一下起居的宫殿而已,又有何值得惊讶之处?”
  李云天并没有放过李清正的打算,他决定逐条来驳斥李清正的谏言,不动声色地望着他问道,“敢问李学士,家中大小登科之时,可否用的是旧宅?我等是陛下的侍臣,陛下既然不应修整宫殿,我等又岂应该翻新旧宅?这不是僭越?”
  大登科指的是科举时候的金榜题名,小登科指的是娶亲时候的洞房花烛,李清正进士出身,连孙子都有了,自然大小登科都有。
  民间遇到喜事的时候谁会用旧宅?肯定会将其修葺一新,装饰得无比喜庆,李清正自然也不会例外。
  听到这里,李清正的心中不由得咯噔了一下,脸上的神情更加难看,他光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