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中期生活习俗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女家始相聘问。”满族婚姻程序大致是这样的:子女成年后,先由媒人 

通意两家。男家主妇到女家相亲,满意则赠如意或钗钏等,作为定礼, 

谓之“小定”。再择吉日,男家宗族亲友新婿,同赴女家定婚。改月择 

选吉日,男家下聘,用猪、酒、衣服诸物,名曰“过礼”。然后男家选 

好成婚日期,提前告以女方,名曰“问话”或“送日子”。婚期前一天, 

女方送嫁妆,新婿骑马回谢。“婚日,富女乘花轿,贫女乘喜轿,导以 

灯笼、喇叭各二。男家迎者曰 ‘娶亲奶奶’,女家送者曰‘送新奶奶’。 

女家赠点心与婿,谓之 ‘观茶’;设席宴新郎新妇,谓之‘观席’。男 

家会新亲,请其坐第一席。薄暮,新郎新妇登炕坐帐,食长寿面,开脸。 

明日,下地,行礼,序长幼。又明日,新郎新妇皆至女家,曰 ‘双回门’。 

抱保平符,符裹五谷、银戒指、天平等物,筵宴。”①有些满族人的婚 

礼更简单,“其居民之婚礼,无柬帖,无鼓乐,无男女傧相。” 

     第三,满族婚姻制度有许多落后、消极的成分,如逼迫妻妾、奴婢 

殉葬。“男子死,必有一妾殉。当殉者即于生前定之,不容辞,不容僭 

也。当殉,不哭,艳妆坐于炕上。主妇皆率下拜而享之。及时,以弓弦 

扣环而殒之。倘不肯殉,当群起而搤之死矣。”②这种逼迫妻妾、奴婢 

殉葬的酷习一直延续到康熙年间。满族婚姻还重民族差别,对汉人采取 

歧视政策。满族、蒙古族之间可男女通婚,但禁止满族妇女嫁与汉人, 

汉族妇女仅能为满人作妾。”满洲、蒙古之男女类皆自相配偶,间或娶 

汉族之女为妇。若以女嫁汉族者,则绝无仅有。”“光绪季年,德宗曾 

降旨,令满汉通婚。……满洲、汉军旗人之通婚,为门弟所限,而汉军 

旗女指婚于近支王公为福晋,郡主、公主下嫁于汉军旗者,从无所闻。” 

① 

     满洲贵族入主中原以后,满族婚俗逐渐受汉族的影响,婚礼由简趋 

繁,去朴尚奢。汉族婚俗重嫁妆与聘礼,“男计奁资,女索聘财”;相 

反,满族对嫁妆、聘礼却并不看重,议定的聘礼,往往因男方家境困难 

而减其半。然而,入关以后,满族婚俗开始重视聘礼。议婚时即由媒人 

与男方定下聘礼的数目,不得更改,有的人家因拿不起聘礼,娶不到妻 

子,有的人家因聘礼过重,交付不起,引起两亲家争吵,媒人被殴打。 

     满洲贵族对汉族婚俗不加干涉,但是在寡妇再嫁问题上却持双重标 

准。一方面允许本族妇女再嫁;另一方面鼓励汉族妇女夫死殉节、未婚 

守志,用封建礼教、名教禁锢汉族妇女,从而使汉族婚俗中的陋习部分 

发展到骇人听闻的程度。《清史稿·烈女传》及各地方志所收节妇烈女 

数,远远超过前代。清王朝和各级官府每年都要为节妇烈女立下大量贞 

节牌坊,颁发大量褒奖诏文。清代的家规、家训、家范特别多,最著名 

的是陆圻的《新妇谱》。陆圻字景轩,钱塘人,少负诗名,为西冷十子 

之冠。顺治十三年 (1656年),他在嫁女之前,作《新妇谱》以训之。 

该书不纯为训女而作,而是为所有新妇而作,内容多是重复阐发三从四 

德之道,教新妇怎样做人做事,语言通俗易懂,流传颇广,以后有人又 

作 《新妇谱补》。《新妇谱》说:“新妇之倚为天者,公、姑、丈夫三 


… Page 77…

人而已。故待三人。必须曲得其欢心,不可纤毫触恼。若公、姑不喜, 

丈夫不悦,则乡党谓之不贤,而奴婢皆得而欺凌我矣,从此说话没人听 

矣。故妇之善事公、姑、丈夫也,非止为贤与孝也,以远辱也。 

     新妇于公、姑未起前,先须早起梳洗,要快捷不可迟钝。俟公、姑 

一起身,即往问安万福,三餐须自手整理,不可高坐听众婢为之。至临 

行时,则须早立在旁,侍坐同吃,万不可要人呼唤。 

     妇女贤不贤,全在声音高低语言多寡中分。声低即是贤,高即不贤; 

言寡即是贤,多即不贤。就令训责己身婢仆,响亦不雅;说得有道理的 

话,多亦取厌。况其他耶? 

     丈夫说妻不是处,毕竟读书人明理,毕竟是夫之爱妻,难得难得。 

凡为妇人,岂可不虚心受教耶?须婉言谢之,速即改之。以后见丈夫辄 

云 ‘我有失否?千万教我’,彼自然尽言,德必日进。 

     风雅之人,又加血气未定,往往游意倡楼,置买婢妾。只要他会读 

书会做文章,便是才子举动,不足为累也。妇人所以妒者,恐有此辈便 

伉俪不笃,不知能容婢妾,宽待青楼,居家得纵意自如,出外不被人耻 

笑,丈夫感恩无地矣,其为胶漆,不又多乎?” 

     汉族妇女缠足之恶习始自五代,至清代达到高峰。清初诗人李渔为 

美人定了几条标准:肌肤白净;眼、眉细长;手柔指细;腕臀丰满;缠 

足;含媚态娇羞装,等等,其中缠足至关重要,而且要缠得“小瘦尖弯 

香软正”。清代以前,封建士大夫在谈到缠足之用途时,还不敢公开承 

认是为了满足男子畸形欣赏、淫欲的要求;只是强词夺理地宣称缠足是 

为了限制女性的活动范围,以防她们被人勾引,从而达到维护家庭安定 

的目的。而清代的士大夫们完全抛开了伪装,公开招认缠足之目的是“在 

目”欣赏,“在夜”淫乐,“瘦欲无形,越看越怜惜,此用之在目者也: 

柔若无骨,愈视愈奈抚挚,此用之在夜者也。”有一个名叫方绚的人, 

居然还为三寸金莲 (小脚)写了一本专著,即《香莲品藻》。在书中, 

他列香莲为“五式”、“三贵”、“九品”、“十八称”,以及“三上、 

三中、三下”等,还为小脚定了四条禁忌。在封建士大夫的提倡下,清 

代缠足之风盛行,不缠足的汉族妇女是找不到婆家的。男人对女人的小 

脚备加重视,女人亦以三寸金莲自夸。苏州有一首山歌,即 《缠金莲》 

反映了当时的崇尚和喜好。“佳人房内缠金莲,才郎移步喜连连:‘娘 

子阿!你的金莲长得好,宛如冬天断笋尖;又好象五月端阳三角粽,又 

是香来又是甜;又好比六月之中香佛手,还带玲珑还带尖。’佳人听, 

红了脸: ‘贪花恋色能个贱,今夜与你二头睡,还要请你尝尝断笋尖。” 

① 

     清代士大夫除了好金莲以外,还有“处女癖。”士大夫的“处女癖” 

对民间影响很大,寻常人家对此事亦看得很重,出现了结婚后新郎谓新 

娘不是处女而毁婚的风俗。俞樾的《右台仙馆笔记》有一条“永平弊俗” 

云:“直隶永平县某处,其地闺范极严,凡女子初嫁,母家必使侦探。 

成婚之次日,夫家鼓乐喧阗,贺客杂踏,则大喜;若是日■然,则女家 

为之丧气,女子留否,惟夫家为政,不敢与争矣。积习相传如此,虽其 

意固善,然亦弊俗也。”如果新娘子是处女,而男方故意毁婚,女方家 

庭可向官府提起诉讼,迫使男方完婚。俞樾记载道:“有王姓嫁女于李 

氏,却扇之夕,李以新妇貌陋嫌之。次日,托言非处子,不举乐,仍呼 


… Page 78…

媒妁送归母家。女幼失母,随其嫂以居,嫂知小姑无他,乃问咋夜洞房 

事,则固未合欢也。嫂曰: ‘然则安知其下不贞欤?力言于翁,使翁讼 

于官。官命騐之,果守礼谨严之处子也,乃判李姓仍以鼓乐迎归。“尽 

管明代对女子是否处女也看得很重,然而清代较明代更加严格,并形成 

了整个社会的一种风气,女性亦认此事为当然。 

     宋以前,下层平民通行的婚姻形式是一夫一妻制。明代对庶人纳妾 

作了规定,”庶人于年四十以上无子者,许选娶一妾”。清代对纳妾之 

事不作限制,纳妾遂成为颇为盛行的社会婚姻现象。妾亦有等级。一等 

是二房,二等称姨娘,三等是通房丫头。清代各家族在记载族谱、家谱 

时,必须以严格的措词来记载各种不同的婚姻关系,不能乱了嫡、庶次 

序,诸如:“妻生则书娶,死则书配;妾日侧室。明嫡、庶也。”“各 

公妻室,凡明媒正娶者书配,继室为继配,妾为侧室,其余来历未明及 

不以礼聘者均刷去。”“妾无出不载。”妾的地位很低,有些形同女佣、 

仆役,承担着极为繁重的家务劳动;有些不容于大妇,郁郁而死,或被 

迫远走高飞。《清稗类钞·风谷类》记载:“粤人好蓄妾,仅免饥寒者 

即置一姬,以备驱使。且以其出身率为侍婢,而烹调浣濯缝纫等事皆所 

惯习。一家既无多人,于是令其兼任梳头、烹饪二事,甚者洁除圊溷之 

役,亦令为之。自可不雇女佣,以节糜费。其小康者,则置二妾或三妾, 

一切役务,均委之若辈。诸妾亦承奉周至,不敢少懈。” 

     值得注意的是,清代有女性同性恋的现象,而且此风曾有越演越烈 

之势,野史、笔记对此有详细记载。诸晦香 《明斋小识》卷十二《二女 

同死》云:“海盐祝公,掌教上海书院,挚爱妾偕至;居相近,有待字 

之女,弱态盈盈,能诗善绣,为芳闺良友。未几女适人,唱随不笃,愿 

空房伴孤帐,谨守女箴,持斋礼佛;暇或诣祝,挑动款语,恒至雨夜, 

绵绵不寐。九月中,忽于人定后,启户齐出驱口,冥搜无迹,凌晨浮于 

河,两女犹紧相偎抱。”张心泰《粤游小志》亦有类似记载:“广州女 

子多以拜盟结姊妹,名为金兰会。女出嫁后,归宁恒不返夫家,至有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