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军统巨枭-毛人凤-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七全大会解决了新老交替的接班问题。随后,亲美势力又成为蒋氏父子必须扫
清的障碍,第一个目标选择了台省主席吴国祯。
    1952  年10  月30  日,是蒋介石的65  岁寿辰,因为倡导“战时生活运动”,
奉行节俭,老蒋携夫人跑到台北附近的一个别墅里“避寿”,临时打电话邀吴国祯
夫妇前来吃饭,当天还留他俩过了夜。翌日,吴国祯因台北有约会,婉言谢绝宋美
龄的再三挽留,告辞下山,突然发觉开车的司机不见了,派人找也没找到,只得从
老蒋的车队里借一个驾驶员救急。说来也巧,那天吴国祯的夫人黄卓群闹肚子,开
了几分钟,非要下车方便不可,司机便把车子停在一个老百姓的家门口,等到吴国
祯夫妇方便完回来时,发现那位司机脸色惨白,一问,才知有人在汽车前边的两个
车轮以及后边的一个车轮上动了手脚,如果不是车子停得早,开到前面的拐弯处,
车轮必然滑出无疑,届时,吴氏夫妇,连同司机便会掉下深渊,跌得粉身碎骨,而
看起来竟像是一次普普通通的“交通事故”。吴国祯当下醒悟,知道蒋氏父子向自
己下毒手了。
    1953  年1 月,美国政府易主,对台政策发生变化;2 月2 日美国总统艾森豪
威尔明确表示支持老蒋;3 月鉴于后台老板的变化,吴国祯自请辞去台湾省政府主
席以及“行政院”政务委员的职务。
    ①  六全大会时,中央执行委员有222 名,候补中央执行委员90  名,到1947 
年9 月实现党团合并时,由三青团中央干事转为中央执行委员的有蒋经国等58  名,
候补中央干事转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的有24  名。七全大会选出的中央委员只有32 
名,候补委员16  名,总数不足上一届的12%。
    蒋经国为什么首选吴国祯开刀呢?说来话长,早在大陆时期两人就结有疙瘩。
当年,小蒋到上海搞限制物价、金融管制和“打老虎”运动,吴国祯是上海市长,
没有很好地支持小蒋。运动失败后,小蒋对吴有怨言。到台湾后,吴国祯仗着美国
人的支持,占据台省主席的高位,客观上走到了与小蒋对立的前沿,两人经常发生
矛盾。比如,小蒋总揽全台特工,搞“保密防谍”,搞“整肃”,大抓“共谍”、
“共嫌”,弄得风声鹤唳。吴国祯时常以“民主政治”,强调“法制”为由加以阻
挠。1950  年的“王哲甫案件”就是一个例证。王哲甫是台湾火柴公司的经理,总
公司原设在上海,董事长姓吴。上海解放前夕,总公司迁往台北,但吴董事长没有
跟来,仍留在大陆,并制作了一部电影叫《民国四十年》,对蒋介石多有不恭之词。
对此,蒋氏父子十分愤怒,命毛人风调查。调查中,毛发现王哲甫与吴的关系密切,
便以通共罪把王抓了起来,交司法审判,拟准死刑。谁知,吴国祯知道后,出面阻
扰,并以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的名义下令放人。毛人凤不敢作主,请示蒋氏父子,
最后迫于美国人的背景,作出妥协,把死刑改成了七年有期徒刑。但这口气小蒋一
直梗在喉头,不吐不快。         到了1952  年,台湾进行第二次县市长选举,蒋经国为操纵选举,赶在投票前
抓人,其中有市县参议会的一些议员。吴国祯身为台省主席,挺身出面干涉,说话
很不客气,很可能这就是促使蒋经国早下决心的主要因素。
    在这个问题上,毛人凤表现出了鲜明的坚定性,毫不犹豫地站在小蒋一边,尽
管对吴国祯的谋杀事件内幕没有详尽的披露,但由蒋经国指使,毛人凤的保密局动
手似成公论。
    1953  年7 月27  日,美国被迫在板门店签字,朝鲜战争宣告结束。与此同时,
又把台湾纳入自己的战略体系,正酝酿要搞一个所谓的《中美共同防御条约》。1954 
年春,台湾即将召开“国民大会”,美国政府换汤不换药,依然在控制台湾政权上
作文章,示意老蒋多容纳一些亲美分子进入“政府”,其中包括允许“第三势力”
归队参政。老蒋表面上答应,暗地里却反其道而行之。
    不久,“第三势力”的代表梁寒操,经陈诚批准,抵达台北,住在招持所里。
第二天一早,发现衣服、书籍全被偷掉,十分狼狈。
    这件事是蒋经国指使毛人凤干的,目的是给“第三势力”一个警告——回台湾
来,莫要说性命,就连随身物品的安全也靠不住!
    为此,“总统府秘书长”王世杰跑到蒋介石面前大叫大嚷,一边骂“小人无耻”,
一边催老蒋赶快批准让顾孟余、张君励等来台湾参政,蒋介石本来就积怨在胸,怎
容得下王世杰如此嚣张,盛怒之际,把王世杰的秘书长职务撤了。
    王世杰是岛内亲美势力的代表之一,但从历史渊源上看,又属于新政学系,跟
张群一党。为此,张群、吴铁城等联袂去找老蒋说情,老蒋开始拒见,后来见了,
非但不宽恕王世杰,反而指着吴铁城骂,国家的事都坏在你们这班人(指政学系)
手里,一气之下还摔了一只茶杯,最后,几乎要把吴铁城赶出大门。吴铁城回家后,
情绪激烈,无法入睡,多吃了几片安眠药,居然一命呜呼!
    美国驻台大使见老蒋敢撤王世杰的职,马上呈文向华府报告,说这是小蒋干的
好事,如果由他任性下去,岂非第二个“铁托”①?美国政府本想趁“国大”召开
之机,进一步扩充台岛上的亲美势力,自然无法容忍这种势头发展下去,于是一边
对老蒋施加压力,让他履行让“第三势力”归队参政的承诺,一边又怂恿呆在美国
的吴国祯对蒋经国发动攻击。未几,吴便在美国发表电视演说,第一次公开了自己
辞职的原因(指谋杀事件),并指斥台湾没有民主,是一党专政。台湾方面毫不示
弱,由“立法院长”张道藩出面,列举吴国祯包庇贪污,营私舞弊,苟取巨额外汇
(清查王世杰的罪过时,发现王批过一笔巨额外汇给吴国祯)等罪状13  条。接着,
隔海对骂升级,吴国祯索性发表《上总统书》直指蒋经国大名,说他是台湾政治进
步的一大障碍,应该送到美国留学。同时又批抨蒋介石“自私之心较爱国之心为重,
且又固步自封,不予任何人以批评建议之机会”。
    吴国祯一闹,影响很大,引起了美国朝野对蒋氏父子的反感。老蒋怒不可遏,
厉斥吴国祯“在一个外国之庇护下空论及滥言民主与自由”。为此,还迁怒于宋美
龄(因为吴当初以赴美讲学的名义要离开台湾,老蒋不答应,美国方面施加了压力,
宋美龄同意放行),据说他把宋美龄叫到书房里,狠狠地煽了一记耳光,宋美龄又
惊又气,回身便走,老蒋跟在后面追赶,追了几步,见卫兵站在门口,才愤然作罢。
此后,宋美龄飞到美国一住就是半年。
    这就是轰动一时的所谓“吴国祯事件”。它暴露了台湾内部的政治斗争,也暴
露了美国与台湾当局的深刻矛盾。但这一次蒋介石没有退让,以总统令的形式,宣
布免去吴国祯的一切职务。国民党中央随之作出开除吴国祯党籍的决定。同时,暗
中还加快了扫除亲美排蒋势力的步伐,矛头直指孙立人。
    在这个过程中,毛人凤紧随“主流”,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①  铁托当年与斯大林闹翻,被美国政府认为是从共产主义阵营中分化出来的
“积极因素”给予支持,但铁托并非因此而听美国政府摆布。这里是指扶植台湾,
而不能控制台湾的意思。   





      郑介民“削藩”
    1954  年3 月下旬,“国民大会”在台湾召开,蒋介石当选为第二届“总统”,
“副总统”是陈诚,“太子派”的俞鸿钧为“行政院长”,唐纵兼任台湾省政府秘
书长。7 月,蒋介石下令组成“国防会议”,性质等同于“总统”的最高决策机构。
“国防会议”主席由老蒋自任,秘书长是周至柔,实质性负责的是副秘书长蒋经国。
“国防会议”下属的常任机构有“国家动员局”和“国家安全局”。“国家安全局”
的职能,翻版于原先的“总统府资料室”,按照老蒋的意愿,仍由蒋经国兼任局长。
这时,恰值宋美龄从美国回来,极力反对小蒋当“国安局”局长,并且搬出“后台
老板”,声称:美国人不赞成蒋经国总揽特工。那么,位归何主呢?宋美龄马上建
议,让郑介民干,同时强调,这也是美国人的意思。接着,便有了下面的一幕。1954 
年10  月某日,郑介民接到老蒋打来的电话,要他立即到总统的士林官邸来。郑介
民驱车前往,在官邪的客厅里,看见蒋介石、宋美龄、蒋经国在座,三人面色不悦,
好像刚刚发生过争论。蒋介石见郑介民来到,用手一指沙发,要郑坐下。郑坐定后,
宋美龄第一个发言:“总统要成立国家安全局,经国当局长,美国不同意,我认为
还是你任局长好。”郑介民连忙站起来推辞:“我身体不好,请总统另选别人。”
蒋介石说:“好,好,你任局长也好。”蒋经国板着脸,没有说话。郑介民告辞出
来,宋美龄送到门口,对郑说:“你作局长辛苦,我介绍一人帮你的忙,他是军统
老同志阮清源。”郑捣蒜般地点头称好。可是真到了人事安排的实质性阶段,蒋经
国利用“国防会议”的权力,指定亲信陈大庆当“国安局”副局长,郑介民无从抵
制,只好委屈阮清源,去“国安局”淡水训练班当了班主任。宋美龄很不高兴,结
果弄得郑介民“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国家安全局成立之后,局址设在
台北市圆山附近的剑潭,建制是一个办公厅、四个处以及人事、联络、预算、监察、
资料、技术、研究、总务八个室,外加一个电讯总台。郑介民新官上任,开山的第
一“斧”就是改制,即把保密局改名为国防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