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军统巨枭-毛人凤-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 月3 日,公安部为了保证代表的安全,特别通知有关的驻外人员,密切监视
美蒋方面的动静。4 月5 日晚,一位从香港返回广州的侦察人员专程赶到北京汇报,
说是台湾特工机构已在注视代表团的行踪,有可能会出现意料不到的情况。4 月6 
日凌晨3 时,情报传到周恩来手上,他立即把公安部的负责同志召来,要他们迅速
核实,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凌晨4 时,公安部派人飞赴广州再到香港进行核实,
结论认为:这宗情报绝非空穴来风。公安部经过慎重研究,觉得非常情况下,小题
大作要比大题小作好。于是,向中央提交了倾向于美蒋可能采取行动的报告。
    周恩来看了报告,问公安部的负责同志说:“如果你们明确下了这个判断,那
么美蒋特务最可能下手的地方是哪一处呢?”公安部负责人认为,香港是美蒋特务
活动的重要场所,特别是美国中央情报局人员在这一地区的势力很大。
    周恩来问:“你认为美国中央情报局会插手此事?”公安部负责人认为:“最
有可能的是他们提供情报,蒋介石的特务动手。”周恩来又问:“那他们(指美国
中央情报局)的目的是什么?”公安部负责人说:“一方面是破坏我们赴亚非会议,
起码是起到恐吓作用。另一方面他们很可能会利用这个机会制造国际纠纷,而这一
点特别符合美国方面的意愿。因为美国方面一直不满英国人承认我国政府。”周恩
来经过考虑,同意公安部的分析,并下令外交部研究此事,再与英国方面联系。他
对陈毅说:“公安部分析的情况很实在,如果美国要破坏中英关系,他们破坏阴谋
的地点,最理想的地方就是香港。”情况果然与公安部负责向志估计的那样。据时
任台湾“国防部情报局”侦防组组长的谷正文40  年后向记者披露——就在北京决
定包用“克什米尔公主”号不久,台湾的特工部门便获悉了这个情报,毛人凤一听
率团的是周恩来,十分兴奋,当即决定采取行动,“肇事”的地点就选择在香港。
目的除了体现反共宗旨外。 阻挠和破坏中共参加亚非会议,挑拨中英关系也在其中。
    未几,行动计划拟准,毛人凤责令保密局第一处处长赵斌成全权负责(在张平
宜的谷正文专访文章内,此人被写成“周斌成”,但在其他有关军统的史料中,均
为赵斌成,不知是音讹、笔误,还是化名?)。此人平时沉默寡言,极工心计,特
训班出身,曾是戴笠欣赏的学生,戴笠死后,赵追随毛人凤,当过香港站的站长,
对那里的情况相当熟悉。         根据掌握的情报,“克什米尔公主”号从曼谷飞抵香港,中间有一个多小时停
留在启德机场,补充燃料和检查引擎,这是唯一可利用的机会,因此,选择恰当的
行动员,放置定时炸弹是全部行动成败的关键。赵斌成仗着关系多,很快物色到一
个叫周驹的家伙。此人是启德机场的清洁工,20  来岁,未婚,有一个嗜赌如命的
老父亲,拉下一屁股“饥荒”(指债务),促使周驹极有逐利之心,是重金可买的
“勇夫”。于是,在60  万港币的悬赏下,周驹同意涉险。
    一切安排妥当后,赵斌成返回台湾向毛人凤汇报,毛听罢连称“大有可为”。
据谷正文自述,起初赵斌成还怕60  万元赏金数目定得太大,不敢向毛人凤开口,
特央请谷正文代述,毛人凤却说“值”,60  万元港币换周恩来一命,“真是太便
宜了”。
    4 月10  日,赵斌成拿着60  万元港币到香港,按照谷正文的指使,把周驹及
其父亲弄到宾馆,一边交钱,一边就把周老头子扣为人质。当天晚上,周在赵的调
教下,反复演练安置使用定时炸弹的全部细节,直到完全掌握为止。第二天(即4 
月11  日),周驹跟往常一样去启德机场上班,顺利地通过了例行检查。原来,赵
斌成交给周的炸药是美国的高科技产品,为了对付机场的安全检查,特制成牙膏的
模样。按照惯例,机场职工允许携带简易的盥洗用品,于是,炸药也就混进了启德
机场。
    中午,“克什米尔公主”号按时飞抵香港,乘客们下机后,机场负责加油和检
修的工人立即进入工作现场,有查看引擎的,有测量机油的,一辆米黄色的加油车
驶到飞机跟前,跳下几个穿戴整齐的中国工人,熟练地打开软管,给飞机加油,谁
也没有注意到一个瘦小的身影(周驹身材瘦小)闪进了机舱……
    一个多小时以后,全部地面工作完毕,乘客一个接一个回到机舱,引擎轰鸣,
“公主”号发着巨响,冲出跑道,直入云端,不久便在沙捞越上空爆炸,同机殉难
的有中国代表团成员石志昂、李肇基、钟步云、沈建国、黄作梅、杜宏、郝风格以
及越南官员王明芳、波兰记者斯塔列茨和奥地利记者弗·琼逊。所幸,敌方情报有
误,周恩来、陈毅不在机中。但毛人凤哪里知道,骤闻飞机被炸讯息,片刻间他屏
息呆立,竟跟痴了一般,那神情就像输惨的赌徒突然赢了大注,不敢相信是真的一
样。直到第二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以外交部长的身份致电世界气象组织
代理秘书长的新闻见诸报端,才知“公主”号失事是真,周恩来同机遇难是假,再
细想昨夜兴奋,辗转反侧的徒劳,顿觉索然无味。于是在向蒋介石汇报时,大降其
调,一边叙述谋杀行动的全部过程,一边对周恩来的幸免于难深表遗憾。蒋介石毫
无责备的意思,相反还觉得就此给大陆一个下马威,效果仍然不错,并且当场签下
一笔9000  美元的奖金,以示犒赏。
    然而,就是这么一桩人所共愤的罪恶勾当,有关方面却做了大量欲盖弥彰的报
道,其中尤以美国的新闻媒体为甚。事故发生不久,《纽约时报》记者从孟买发出
报道,声称是援引机上幸存的维修工程师卡尼克先生的声明,认为“这似乎更像是
一次普通事故,而不像是有意的破坏事件”。卡尼克先生看了类似的报道后,深表
不满,立即写信给《印度时报》编辑部称:“我否认曾在任何时候发表过类似的声
明。”一个月后,即5 月14  日,美国新闻社又从马尼拉发出类似的报道,称印度
尼西亚调查小组组长伊马旺博士否认了“克什米尔公主”号系被人破毁的指控。他
说迄今调查小组的调查结果证明“情况良好”,飞机坠毁是由于一次普通的事故。
对此,伊马旺博士通过新闻媒体对上述说法予以否认,并于5 月26  日以调查委员
会的名义正式作出结论,认为飞机失事是由一枚放在右翼尾轮升降道中的定时炸弹
爆炸造成的。
    为什么美国新闻媒体要对事实真象极尽掩盖之能事呢?维修工程师卡尼克的一
段回忆颇可玩味——卡尼克先生清楚地记得:这时,(指飞机在启德机场检修,机
务人员在用餐的这段时间),有个年轻人冲进餐厅,从外表上看像个西方人,带着
典型的美国口音发问:“你们要载中国代表团到万隆去吗?”大家皱起眉头没理这
个鲁莽的家伙,于是他冲着狄克希特机长道:“那些中国佬想保守秘密吧?大概他
们什么也没告诉你?”机长愤怒地说了句:“我不知道。”但这个令人讨厌的家伙
仍然问个没完:“你们一定要马上起飞了,是吧?”“你们什么时候到雅加达?”
就在这时,印度航空公司货运组的一个组员来通知机长说,飞机加油完毕,乘客的
行李已经送上飞机,准备起飞。“干得真快。”机长说了句。“他们都是外交人员,
不受海关检查哩。”货运组职员解释道。
    那个美国口音的年轻人听到这句话,立即把椅子往后一挪,冲出了餐厅。
    当时机组人员都猜测,这家伙是个爱管闲事的新闻记者。其实,正如我公安部
负责人对这次行动由美方“提供情报”,“蒋介石的特务动手”的判断,司马昭之
心,路人皆知矣!它的直接恶果,不仅使这一丧尽天良的罪行逃脱了国际公论的谴
责,而且还使“空难”血案成了“历史之谜”,整整推迟了40  年①,才被彻底揭
露。
    ①  “克什米尔公主”号遇难40  年之际,台湾《中国时报》(周刊)发表了
署名张平宜的采访文章,当时参与执行的“国防部情报局”侦防组组长谷正文在接
受采访时,披露了内幕,指出:这是一次蓄意的谋杀事件。   





      “孙立人事件”
    查处“孙立人事件”是毛人凤涉足“岛内工作”的一个“杰作”。
    1955  年8 月20  日,蒋介石发布“总统令”称:“总统府参军长陆军二级上
将孙立人因匪谍郭廷亮案引咎辞职并请查处,应予照准,着即免职。关于本案详情,
另请调查委员会秉公彻查,报候核办。”随后,中央成立了以陈诚为主任委员,王
宠惠、许世英、张群、何应钦、吴忠信、王云五、黄少谷、俞大维等为委员的九人
调查小组,负责对此案进行调查。两个月后,即1955  年10  月21  日,蒋介石又
发布“总统令”称:“以孙立人久历戎行,曾在对日抗战间作战立功,且于案发之
后,即能一再肫切陈述,自认咎责,深切痛悔,既须令准免去总统府参军长职务,
特准予自新,毋庸另行议处,由国防部随时察考,以视后效。”与此同时,媒体发
表了九人调查委员会的报告书,结论有二:第一,“郭廷亮为匪谍,并利用其与孙
立人将军之关系执行匪谍任务,阴谋制造变乱,其本人业已承认不讳”。第二,
“孙立人将军对于郭廷亮信任甚深,不仅未觉其为匪谍,且因孙将军企图利用郭廷
亮在军队中建立个人力量,乃至堕人郭廷亮匪谍活动而不自觉”。
    这就是所谓的“孙立人事件”,它由两个案子组成,二个是“郭廷亮案”,要
害在于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