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前期哲学思想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⑤ 

   “记住你是个神或者神的代表”。那么,为什么单单选中这两句话呢?因为 

                                                                      ⑥ 

   “头一句话约束他们的权力,后一句话控制他们的意志”。 

        论君王首先让君王记住“你是个人”,这说法颇不简直。又说君王是“神 

  的代表”,仿佛有些跑调,但那本意是说以此控制君王的意志,也可理解。 



① 《新工具》,商务印书馆1984 年版,第47—48 页。 

② 《培根论说文集》,商务印书馆1984 年版,第74 页。 

③ 同上。 

④ 同上。 

⑤ 同上。 

⑥ 同上。 


… Page 79…

  任何君王诚能如培根所言,他便不再是封建文化的代表,而会成为资本主义 

  文明的同路人。 

         培根不但有这样的观念,在现实生活中,例如在国王与议会的斗争中, 

  他也是站在议会一边的。 

         培根以哲学家而名闻于世,但他传播最为广泛的著作,却是他的《论说 

  文集》。这本书不能看成一本严格意义上的哲学著作,但确是一本记录了培 

  根思想、情感、心理和生活倾向的文化名作。因为这书立论新颖,见解独特, 

  才华横溢,文笔传神;虽小题偏能大作,纵宏论却用常言,无论那个阶层的 

  读者均能开卷有益,所以历来受到各国读者的欢迎。 

         这书初版于1597年,只收10篇文章,后来屡经增补,共收入58篇文章。 

  文章视野开阔,涉及范围广泛。有专家认为,其基本内容包括三大方面:(一) 

  人与世界及人群的关系, (二)人与自己的关系,(三)人与上帝的关系。 

  但他的论文本有一种国事家事天下事,人心我心世态心,上天入地,无所不 

  容的风格。这种风格或者古已有之,他却能以新的姿态、新的视角、新的精 

  神、新的风范,洋洋洒洒,写将开来,直有一股春风喜度玉门关的优美感受。 

  后人读之犹生击节之欲,时人一见,能无感奋之情。其惊其喜其风其采,虽 

  未亲见,可想而知。 

                                                                                           ① 

         书中妙语随处可见,如:“成人之怕死犹如儿童之怕入暗处”;如“妻 

                                                                         ② 

  子是青年人的情人,中年人的伴侣,老年人的看护”;如“游历在年轻人是 

                                                               ③ 

  教育的一部分,在年长的人是经验的一部分”;如“夫妻之爱,使人类蕃滋, 

                                                                                  ④ 

  朋友之爱使人完美;但是无度的淫爱则使人败坏并卑贱焉”;如:“居高位 

                                                                                            ⑤ 

   的人是三重的仆役:君主或国家的仆役;名声的仆役,事业的仆役”;如“蚂 

  蚁是一种为自己打算起来很聪明的动物,但是在一座果园或花园里它就是一 

                           ① 

  种有害的动物了”;如“财富的用处是消费,而消费的目的是为了光荣和善 

        ② 

  举” ;如“在学问上费时过多是偷懒;把学问过于用于装饰是虚假;完全依 

                                                    ③ 

   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如“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 

                                                       ④ 

  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如“一个人的天性不长成药草,就 

                                                                      ⑤ 

  长成莠草;所以他应当依时灌溉前者而芟除后者”;如“对于财富我叫不出 

                                                                   ⑥ 

  更好的名字来,只能把它叫做 ‘德性的行李’”;如“予人民以相当的自由 

  使其痛苦与不平得以发泄 (只要发泄的时候不要过于不逊和夸张)是一种安 

  全的方法。因为那压抑体液及使伤口的血倒流入内的人是将有恶疡及险疮的 



①  《培根论说文集》,商务印书馆1984 年版,第7 页。 

② 同上书,第27 页。 

③ 同上书,第63 页。 

④ 同上书,第36 页。 

⑤ 同上。 

① 同上书,第86 页。 

② 同上书,第103 页。 

③ 同上书,第179 页。 

④ 同上书,第180 页。 

⑤ 同上书,第143 页。 

⑥ 同上书,第126 页。 


… Page 80…

            ⑦ 

  危险的” 。 

       如此美文佳句,不爱又当何如? 

       但是,培根作为新时代第一位哲人,也有他的种种不足。总的来看,他 

  是一位不彻底的哲学家,也是一位善于和苦于调合的人。他对科学技术可谓 

  一往情深,然而,却又不能真的深入到科学技术中去。就此而论,他不仅比 

  不过他的许多同时代人,甚至比不过他的许多前辈。他相信并意识到数学的 

  重要,但他的数学知识却十分有限;他不但否定哥白尼的学说,而且对开普 

  勒的天文学同样外行;他大约根本没有弄明白近代解剖学究竟是怎么回事, 

  而对他的私人医生哈维的划时代工作也是茫然不知底里。他对上帝似乎不 

  敬,但又远不能称之为无神论者;他不让上帝参与尘世生活,却对占星术之 

  类兴趣盎然。凡此种种,都是和这位哲人的身份不相称的。但事实如此,尽 

  管您偏爱培根,也没办法。也正因为如此,或许加上他的哲学方法与欧洲哲 

  学的主流方式不合,西方的一些哲学史家才对他多有微词。以至认为他虽然 

  序齿在前,却不算西方近代哲学的真正开始者。 

       大体说来,培根的影响不同于紧随其后的笛卡尔或霍布斯。他的影响, 

  重在当时,他是一位颇新潮感的哲学家;他的著作自然也带有某种畅销书作 

  家的味道。他的少深思而多流畅、少古奥而多俏丽的写作风格,他的博学但 

  不求甚解的治学态度,他的务实但不喜抽象的宣传家作风,均使他对英国哲 

  学的影响更直接也更大些,而和笛卡尔所代表的大陆哲学比较起来,便显得 

  铺陈有余而深入不足。 

       论文必及论人,而培根的人品尤其争议颇多,或说对之贬损者居多。这 

  一点,稍后再讲。 



                                  2。培根的生平 



       弗兰西斯·培根1561年1月22日出生于英国伦敦一个新贵族家庭。他 

  父亲是英王的掌玺大臣,他母亲是加尔文教派的一名信徒。他的这种家庭背 

  景对他的成长显然有重要的影响。 

       培根幼年时身体状况不佳,但他十分聪慧,他在5个兄弟中排行最小, 

  也最受父母疼爱。他幼年的教育,是在他母亲的精心关怀下完成的。 

       培根智力早熟,12岁时就进入剑桥三一学院学习。在校4年,成绩优异, 

  颇得好评,不足15岁就通过学业。刚刚16岁便进入政界,第一个职位,就 

  是作为英国驻法大使的随员出使巴黎。从此之后,一直到他60岁时被开除出 

  政界,他一生活动都不曾离开英国的政治舞台。 

       培根追求名利,自幼而然。但他并非单纯的名利之徒。他对社会情况的 

  关心,确也不同寻常。这大约正是那个时代有为青年的一种共同倾向,不过 

  因为他后来成为哲学名家,显得更其令人瞩目罢了。 

       在法国期间,他显露出自己一生的生活特色:一方面留心法国和欧洲大 

  陆政界的种种情况,一方面又根据收集到的材料,写成一本《欧洲政情记》。 

  边从政,边著述,正是培根性格。这性格终他一生也未曾改变。《欧洲政情 

  记》不算培根的代表作,但书表现的主张信仰自由和政治统一的思想,却是 

  和他一生的主张相一致的。 



⑦ 同上书,第54 页。 


… Page 81…

     然而,正当此时——1579年,他18岁时,他父亲病故了。他父亲的去 

世对他这样一个一心追求仕途的青年自是沉重打击。因为他从小未曾受过多 

少挫折,平时生活奢华,本人对贵族生活方式又十分快意,这个打击就显得 

尤其沉重。 

     培根父亲虽然富有,但因为他既不是长子,又有同父异母兄弟5人,他 

得到的遗产也就十分有限。这种情况无疑更加激发了培根的仕途情绪。 

     此后的培根,去葛莱律师公会当了一段律师,但律师职业不能令他满足。 

两年后,他进入众议院,但他仍不满足。他为着自己的仕途辉煌,费尽心力 

寻找靠山。他先去求助于他姨父,虽经不懈努力,到底没有结果。1591年, 

他终于与伊丽莎白女王的宠臣埃塞克斯伯爵成为朋友。这位伯爵虽然不能算 

英国历史上的大人物,却是个十足的新闻人物。关于他和女王的关系,曾引 

起多少文人墨客的创作欲望。他小培根6岁,少年得志,皇宠在身。培根找 

到这样一位朋友可算如愿以偿。而他的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