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前期哲学思想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最赋天才的一代思想伟人。 

       如果仅从年龄上看,洛克其实还要比他年长14岁。而且去世也比他早。 

  但是按照一般哲学史的划分,总是将他列入17世纪哲学而将洛克写入启蒙主 

  义时代,即使并不以世纪划分哲学分期的罗素,也是先莱布尼茨后洛克,并 

  在二人之间加上一章“哲学的自由主义”,其中缘由,颇不简单,论其原因, 

  还在当事人的哲学内在特质上。这个,稍后我们还将提到。但就莱布尼茨的 

  学术成就而言,17世纪的西方哲学史以他来结束,也就够了。17世纪哲学开 

  始于培根,且以知识哲学实验哲学作为先导揭开历史的大幕,中经笛卡尔、 

  霍布斯、斯宾诺莎,可说一座大山连接一座大山,高山之下无巨树。然而, 

  莱布尼茨也不是巨树,他是一位更赋天才和学力的大智慧者,以他的哲学作 

  为17世纪的压卷之作,不仅是德国人的光荣,也是17世纪的光荣。 

       莱布尼茨一生多与巨人交流。但单以17世纪的思想人物而论,还是与斯 

  宾诺莎关系更多些。一是因为他们二人确有直接接触,二是因为莱布尼茨确 

  实从斯宾诺莎哲学中借鉴来许多思想。 

       然而,这两个人又是多么不同的两个类型。 

       斯宾诺莎有才亦有德,其才足称巨擘,其德足称楷模。两相比较,人品 

  犹在学识之上。以才论人,莱布尼茨不让先贤,或有过之。而以德论,莱布 

  尼茨不但无法与斯氏相提并论,甚至比不过千千万万平凡者流。莱布尼茨的 

  道德水准,充其量,可以和培根先生一论高下。培根既当法官,又收贿赂, 

  而且真诚地认为,受贿不影响判案的公正性。莱布尼茨则既向斯宾诺莎求知, 

  而且无论如何非要亲眼看一看斯氏尚未出版的《伦理学》手稿不可,并且确 

  实从中吸收到许多教益。但他不仅终生不提此事,连去拜访过斯宾诺莎,也 

  是轻描淡写。当斯宾诺莎遭旧势力围攻,处境困难之时,他还要助纣为虐, 

  全不顾自己和斯氏的真实关系,混水摸鱼,也从背后踢了一脚。 

       处在他们的时代,哲学家无法与政治疏远。斯宾诺莎虽不以政治学说见 

  长,但他却很有远见。他是主张民主体制的先驱性人物,虽意见有些粗疏, 

  但其主旨无疑是正确的。莱布尼茨则是自文艺复兴以来,最缺少政治革新精 

  神的思想家。他有政治才干,却没有革新意识。他甘愿充当德国王室的臣仆, 

  也不愿去构建自己的政治哲学和抱负——他其实也没有多大的抱负。他既不 

  想如托马斯·莫尔或者康帕内拉那样为未来的社会理想大声疾呼,又不想如 

  霍布斯和斯宾诺莎那样对政治学有浓厚兴趣,也不想如布鲁诺、伽里略那样 

  一生执著追求,虽忠于圣训更忠于真理。在社会理想方面,笛卡尔已经近乎 

  庸人,他则表现得尤其平庸。他一生喜好虚荣,又对金钱充满深情。为着得 



① 《莱布尼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年版,第1 页。 


… Page 131…

  到一份丰厚的报酬而不惜搁置最好的研究课题;而为着讨好权势者主要是政 

  界要人和宗教势力者的欢心,又不惜东奔西走,效犬马之劳。唯有在政治大 

  策略方面,他才显示出莱布尼茨式的智者本色。 

       然而,他是真有天才,而且真有大贡献。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全才,且 

  绝不是那种什么都知道一些,什么也知之不多的半瓶醋。他是既博大又精深, 

  因博大而精深,又因精深而更博大。他计划完成的项目,按他的传记作家估 

  计,非有1000年的生命才能勉强完成,而且如果他真有那悠长的生命,他一 

  定还要把他的计划扩大100倍,而且轻松愉快地成为十几个专业领域的一流 

  乃至超一流专家。而一些大学教授或所谓的专家学者,在他面前,不过是一 

  些平平庸庸的无聊之辈。或者可以这样评价他与斯宾诺莎:斯公德山有范, 

  莱氏智海无涯。 

       莱布尼茨的才能几乎面面俱到。他的才能类型,即所谓球型结构式,无 

  论我们从哪一个层次或哪一种视角观察,他都是一位智慧非凡而且成就非凡 

  的人物。他不是“信而好古”,也不是“述而不作”。文科理科的区分不须 

  讲了,因为他不但是一位大哲学家、大思想家,而且是一位对人类历史作出 

  巨大贡献的大数学家,还是一位著名的法学家,对医学、比较语言学、图书 

  分类学也都富有贡献。他不仅对理论研究饶有兴致且富于创见,而且在专业 

  技术的钻研制作方面也显示出超人的才华。他又是一位科学组织大家,不但 

  能一马当先,而且能统率全军。他是柏林科学院的首创者,也是该院第一任 

  院长,令人惊异不止的是,他同时还是一位富于行政与外交才能的高级政务 

  人才,他的战略思想,也比庸庸碌碌的官虫衙蠹强上百倍。他是十八般武器 

  样样精通,而且还不满足现状,还要创造新套路,制造新器械,还要综合利 

  用,推陈出新。他是哲学、政治、法律、历史、文学、逻辑、数学、物理、 

  行政、外交等几乎一切方面的专家,而且远远超过一般人所理解的专家水准。 

       他对人类科学事业的最大贡献,自然在数学方面。他和牛顿是微积分的 

  独立发明人。奇异的是,在他26岁之前,他“对他那个时代的数学还一无所 

       ① 

  知” 。但仅仅5年之后,1677年7月11日,他就公布了自己对微积分的发 

  现,而且后来还为此与牛顿展开一场关于微积分发明权的大争斗。历史证明, 

  这个伟大的发明,应该公公道道地分属于他们二位。虽然论在当时的影响, 

  他远远比不上牛顿,但论他对后来微积分的发展所起的作用,牛顿又不如他 

  了。伟人可以创造伟业,伟业也会造成历史,而新的历史则需要新的契机与 

  方式,就如同耗散结构理论所表现的那样,它往往会在周边区域或结合部上 

  找到自己的生长点。因为牛顿与莱布尼茨虽然做的是同一项发明,但使用的 

  表现方式却很是不同。牛顿的方法,用专业术语讲,是“流数的方法”,他 

  的具体运作方式是几何学的,他所使用的术语又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经院哲学 

  的用语上去。莱布尼茨的方法却是代数学的。他使用的语言新鲜而且专业化。 

   “他把这些术语编为诸如微分、积分、坐标以及函数等等。而且他的符号是 

  清 楚 且 讲 究 的 。 这 种 符 号 我 们 至 

                                                              dx 

  今还在使用。它是基于用d表示差分(如在微分的符号  中),用现代的 

                                                              dv 

                                        ① 

  长s(S)来表示 ‘和’或积分。” 



① 《数学精英》,商务印书馆1991 年版,第143 页。 

① 《莱布尼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年版,第50 页。 


… Page 132…

       当然,不管用什么方式,只要达到科学的结果,在数学上都是正确的。 

  然而在数学上的正确,并不等于在数学史上的正确。只是因为牛顿时代的英 

  国人太有荣誉感了,他们为着保卫牛顿的独立发明权而大发“牛脾气”,竟 

  然连莱布尼茨的科学方法也一同排斥,其结果,倒霉的还是英国人自己。“当 

  18世纪的大陆数学家们在微积分的理论上取得迅速进展,并且把它运用于牛 

  顿物理学时,英国人却由于对牛顿那种很不适用的流数方法的忠诚而止步不 

  前,而且在一片死气沉沉中停滞了一个多世纪。”② 

       不但如此,莱布尼茨对于“无穷小计算”的哲学家式的思考,至今仍有 

  理论价值。 

       莱布尼茨又是二进制的主要发明人之一。二进制或许古已有之,至少在 

  他之前,已有人提出过类似的设想。尽管如此,却没有人否定他是二进位制 

  的主要发明人。他不但发现了二进位制,而且慧眼独开,认为这种方式在中 

  国古已有之。他断定中国人肯定也知道它。在他看来,《易经》中分明已包 

  含二进位的思想在内。《易经》中是否有这样的数学意识,难于确证,但莱 

  布尼茨的这种作法却令我们许多国粹崇拜者好不兴奋。其实,即使伏羲或文 

  王或周公画八卦时真有这样的设想,作为炎黄子孙竟然没能使之变成新的创 

  造也不值得高兴和得意。 

       莱布尼茨对二进位制确有非常具体和系统的表述,而且他还是人类早期 

  计算机的发明者之一。他的计算机,不但可作加、减、乘、除四种运算,还 

  有作开方运算的能力,这在当时,已大大超过他的计算机前辈。只是他没能 

  将二进位制的想法与计算机的运算真正结合为一体,这实在也怨不得这位全 

  才,毕竟那个时代的科技能力有限,还无法满足二进位制对机器的需求,而 

  二进位制却非在机器运算中才能真正发挥优势。这证明,莱布尼茨不论在计 

  算机的发明方面,还是在运算方式的发现方面,都颇有些历史性超前之处。 

       莱布尼茨的另一巨大贡献,是他关于“普遍符号语言”的设想与尝试。 

  他的“普遍符号语言”,不但应用于微积分,而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