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前期哲学思想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是一种最为简洁的证明方法:人家都试过了,你还能不信吗?但对于伽里 

  略而言,却是一种不当的简化。伽里略自然十分重视实验,但作为一位科学 

  巨匠,他头脑中更应有一套完整的科学思维体系。因为有这个体系,他才能 

  对当时的种种正统理论,产生种种疑问。而这些疑问的提出,有时比一个具 

  体的实验更具创造价值。 

       关于自由落体定律,他曾有一个独特的理论推断,并以自己的推断有力 

  地驳斥了亚里士多德旧理论的谬误之处。按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自由落体因 

  各自的重量不同而速度不同。其落速之差,表现为“有较大动势的物体通过 

                                                                    ① 

  同一距离的速度也较大,并且速度的比等于这些物体量的比”。按照这理论, 

  两个重量相差10倍的球同时下落,则重球下落的速度比轻球应该快上10倍。 

  这未免令人惊异。然而在那个时代,凡正统学人,并不信以为真。 

       伽里略的推论是这样的:将两个不同重量的球体——一大一小,一轻一 

  重,中间联结上一根绳子。按照业氏的说法,大球落速快,小球落速慢,因 

  为两个球拴在一根绳上,那么,小球应该对大球产生滞后力,于是大球的落 

  速也相对变慢。但是,且慢下结论。同样因为大、小球之间联结着一根绳子, 

  既然联结一根绳子,那么,两个球就应该或为一个整体,而由大、小两个球 

  组成的一个整体,当然比一个球——无论小球还是大球的重量更重,于是悖 

  论出现了:两个联结在一起的球体究竟应该比其中一个大球的落速更快些还 

  是更慢些呢? 

       不用说,这是一个绝妙的推论,推论中暴露出的悖论里孕藏着一个真理, 

  这个真理就是伽里略发现的自由落体定律。 

       但他并非不重视实验,相反,他的许多科学结论正是直接源于实验结果。 

       伽里略做事谨慎,但他性格刚强。他对于已经确认的真理的忠诚可谓感 

  人至深。对于自由落体定律,在他报告了自己的见解之后,比萨的一位物理 

  学教授刚好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一个实验。这位教授想用实验的结果支持亚里 

  士多德的旧有学说。这教授甚至兴奋地看到“具有相同材料而重量不同的物 

                                    ① 

  体并非在同一时刻达到地面。”于是,教授认为自己胜利了——亚里士多德 

  胜利了。对此,伽里略回答得很洒脱:“亚里士多德说,一个一百磅的球从 

  一百腕尺的高度落到地面时,从同一高度落下的一磅的球才下落一腕尺。我 

  说它们将在同一时刻到达地面。通过做这个实验你发现大球超前小球两英 

  寸。现在你想要把亚里士多德的九十九腕尺的误差用两英寸掩盖起来,只强 



① 潘永祥: 《自然科学发展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 年版,第193—194 页。 

①  S·德雷克:《伽里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年版,第48—49 页。 


… Page 21…

  调我的微不足道的误差,而闭口不谈亚里士多德的重大错误。”            ① 

       在科学领域里,伽里略是一位伟人。但也正因为他是一位伟人,对他的 

  攻击和反对也是异乎寻常的,可是他并不屈服。他说:“那些反对改革的人 

  抓住我的哪怕最微不足道的错误攻击我,仿佛我犯了弥天大错。看起来与大 

  家一起坚持错误比一个人独立思考要好得多。但我要说,我情愿落在大家后 

  面坚持正确思想,而不愿站在别人前面不假思索地出尔反尔,自食其言。”② 

       真的,尽管“与大家一起坚持错误”的直接结果会美妙得多,但他还是 

  坚持了自己的意见,盲从与屈从绝不是伽里略的风格,在真理与上帝面前, 

  他宁愿拥抱真理。 

       据英国伽里略传记作家的研究,伽里略并非因为不相信宗教神学观念而 

  自觉向教会权威挑战的人。他是为着维护宗教的崇高权威,才去研究哥白尼 

  学说,或许应该说,他的本意恰恰是为了否定哥白尼的学说才去研究哥白尼 

  的日心说理论的。但他越是深入研究,越证明哥白尼的理论是正确的。于是, 

  他终于摆脱神学束缚,而进入科学境界。他从来不是一个打算与宗教彻底决 

  裂的科学家,直到他已经认定哥白尼学说的正确性之后,他依然试图用《圣 

  经》中的观点证明哥白尼学说的合理性。然而,事实证明,这样做是徒劳的。 

  他本人也日益遭到教会的迫害,直到强迫他认错为止。但他的心却自始至终 

  没有屈服。据说,当他被迫公开认错之后,他依然喃喃自语:“可是,地球 

  是在运动。”① 

       伽里略或许不是一位狭义上的哲学家,但他的哲学思想却是文艺复兴时 

  代人文主义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他的影响变得日益 

  强大。即使宣判他有罪的教会,也终于在1979年,即伽里略被迫害350年后, 

  给他恢复了名誉。 



                             4。个性生动,主旨鲜明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家们,差不多个个神采飞扬,个性生动, 

  可以说人人都有一段不凡的经历。他们一专多能,甚至多专多能。他们中有 

  文学家,有艺术家,有神学家,有科学家,有僧侣,也有杰出的外交人士, 

  更多的则是一身而兼数任,而且面面都有杰出表现。但他们并非形成了什么 

  集团或流派,他们好像更喜欢独往独来,各行其事。他们的人文主张,首先 

  便由自己的个性实践所体现。他们不屑于成帮搭伙,君子群而不党,他们甚 

  至连群都不去考虑。他们出身不同,经历不同,境遇不同,资产不同,最后 

  的结局也不同。他们中既有一生顺利的杰出的艺术家,也有备受磨难、贫困 

  潦倒的失意人;既有被烧死在火刑场上的烈士,也有一心求得当权者的青睐、 

  宁可委屈求全也要有所收益的政客。但是作为一种特定的历史性的追求,他 

  们的人生主旨是明确的,他们总的价值观念也是相近的。他们之间的个性、 

  经历、人品、风格固然千差万别,但在人文主义这一点上,却是大同小异。 

  人文主义是他们的主调。他们以完全自主但并非完全自觉的价值追求——人 

  文主义追求,达到了自己人生的最主要的价值目的。 



①  S·德雷克:《伽里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年版,第48—49 页。 

② 同上书,第51 页。 

① 亚·沃尔夫:《16、17 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85 年版,第45 页。 


… Page 22…

     这些杰出的人物之间常有矛盾,常有误解,常有恶语相加,也常有相互 

帮助。他们之间的矛盾,有的出于个性,如达·芬奇与米开朗基罗的不和睦, 

有的则超过个性范畴,如马丁·路德坚决反对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有的则 

既有个性因素又另有别的原因。即使同一营垒中的人物,如马丁·路德和加 

尔文,因为彼此的思想激进程度不同,虽然在旁人看来,他们的差别也不过 

是五十步笑百步的差异,而处在大变革的时代,纵然一步之差,也都有可能 

带来严重的后果,更何况要差到五十步呢? 

     在这些文艺复兴时代的大人物中,他们的个人认识固然如此不同,甚至 

如此对立,但是,就他们的历史宏观追求而言,这些分歧实在无关紧要,甚 

至可以说,正是这种不同和对立才形成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哲学思想的 

历史共鸣。事实上,人文主义哲学也同人类历史上一切大有作为的时代思想 

文化的成功一样,他们都是以不同声音的共鸣效应来达到最后的宏观发展目 

的的。不但文艺复兴而已,就是古希腊的思想文化和中国先秦时代的百家争 

鸣,其成功道路也莫不如是。只不过文艺复兴时期的这种共鸣,表现得更富 

于刺激,也更具有广延能力罢了。 

     总的讲,哲学的人文主义时代是一个具有强烈动态特征的时代。新的观 

点层出不穷,新的追求层出不穷,新的人物也层出不穷。艺术家当中,有达·芬 

奇,有米开朗基罗,又有丢勒;空想家中,有莫尔,又有康帕内拉;科学家 

中有哥白尼,又有开普勒,还有伽里略;文学家中有但丁,有塞万提斯,还 

有莎士比亚。伟大的人物一个接着一个,甚至一个比着一个更其伟大。真可 

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而且这山外之山,天外之天,也是瞬息万变,令人 

目不暇接,可谓一山未尽一山又至,一天未开一天又起。 

     在这样的大动荡时期,多少新的创见——尤其那些伟大的创见,本来可 

以延续100年都不失其现实意义的,但转眼之间就被新的发现所替代。如同 

塞尔维特超过了维萨里,而哈维很快又使塞尔维特的崭新发现成为陈年旧 

物。仿佛伽里略已经成为难以超越的历史伟人,而更其伟大的牛顿却很快又 

要登上历史舞台了。好像埃拉斯谟的讽刺文章已经令人惊叹莫名,而路德的 

实际行动尤其来得雄壮有力。但曾几何时,加尔文的改革却又风驰电掣般发 

展起来,把路德本人也挤到幕后去了。 

     在这样一个大时代中,没有个性,怎么生存?偏偏这些思想家硬是大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