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刺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张彝宪根本不敢将京城里面的切实情况,都告诉崇祯,他就说是述说了一些童谣罢了。要是他将真实的情况述说崇祯,只怕会吓到崇祯的。欺上瞒下,这基本的做官事理,张彝宪还是知道的。
    崇祯冷冷的说道:“那些刁民……”
    王承恩急忙顺着皇帝的口气说道:“就是一些刁民……”
    崇祯冷冷的说道:“你想个体例,看如何措置这些刁民。”
    王承恩马上为难起来。
    如何措置那些刁民?唯一的体例,就是将他们撵出城去。只要他们不在京城的里面,就随便们折腾了。可是,将这些难民都撵出京城,必须获得京师三大营的协助。没有足够的军力,那是绝对不成能的,万一和难民们产生冲突,就要血染京师了。
    恰在这时,曹化淳来了。作为京师三大营的提督太监,曹化淳每天进宫一趟,向皇上述说京城内外臣民的动态,甚至连臣民的家庭阴事也是他向宫中奏报的材料。因为这个缘故,张彝宪和曹化淳的关系也欠好,认为曹化淳有越权的嫌疑。
    崇祯随口问道:“曹伴伴,你最近听到京城里面有什么流言吗?”
    曹化淳也是伶俐人,进来的时候,就接收到王承恩的颜色了。他神色不动,规规矩矩的说道:“皇爷,奴婢不曾听到什么流言。”
    崇祯恼怒的说道:“你也来骗我”
    曹化淳急忙说道:“京师的苍生,都是明眼人。他们都知道陛下乃是饶舜禹汤之辈,眼前只是暂时的困难,只要跟着皇帝陛下,很快就会转好的。其实,那些童谣,都是张准派来的恶人,在人群里面散布的。只要将这些潜伏的细作抓起来,所有的童谣,自然就会消失无踪。”
    崇祯斜着眼睛,盯着曹化淳好久,好像是在判断曹化淳的话,究竟是真是假。曹化淳内心有些发毛,这些时候,却必须硬着头皮顶着,脸上尽可能的展现出坦然的神色来。
    报喜不报忧,历来都是为人臣子的基来源根基则,现在,京城的情况,很是的混乱,要是如实的述说给崇祯,那还得了?你要说了实话,他听了不高兴,马上就要挨板子。只有张彝宪这样的傻瓜,才会跟皇上说童谣的事情。
    崇祯其实感觉有些泄气。那些可恶的苍生,居然不体谅朝廷的难处。他们不体谅朝廷的难处,自己也没有需要体谅他们的难处了。该菩萨心肠的时候菩萨心肠,该使用霹雳手段的时候,就该使用霹雳手段。崇祯感觉,自己不克不及心软了。
    想了想,崇祯冷冷的问道:“曹化淳,京师还有几多难民?”
    曹化淳急忙回答:“十三四万人。”
    崇祯说道:“都撵出京城去。”
    曹化淳马上一惊。
    皇帝主子的这番话,还真是有点要命啊
    撵?
    往哪里撵?
    弄欠好,又是一场风波。
    曹化淳不怕杀人,更不怕杀所谓的难民。可是,风波闹大了,万一自己镇不住,搞出更大的事情来,崇祯又要借自己的脑袋来平息民众的怨气了。这样的事情,是有过无数的先例的。崇祯历来都不会主动的承担过错的,所有的过错,都是下面的人造成的。
    就好像当初的李国瑞一案。崇祯一心想要强逼李国瑞掏银子出来,弥补国库,结果李国瑞死都不肯,托人四处求情,最后还出动了懿安皇后。崇祯很恼火,黑暗让锦衣卫脱手,给李国瑞一点颜色看看。
    结果,锦衣卫真的脱手了以后,事情泄露出去,一众的皇亲国戚,纷繁向崇祯责难,崇祯马上就矢口否认是自己的意思,指责是锦衣卫不听上谕,擅自脱手,伤害皇亲国戚,结果骆养性和吴孟明都挨了板子。现在两人都还被罚俸呢。
    幸好大明朝的官员,历来不靠俸禄过日子,否则,两个锦衣卫指挥使大人,伸冤都没有处所。作为崇祯身边的老人,曹化淳对崇祯的脾气,真的是太熟悉了,他可不想酿成下一个的骆养性和吴孟明。
    曹化淳勉强说道:“皇爷的意思……”
    崇祯不耐烦的说道:“只要不在京师就好。”
    曹化淳还是无奈的说道:“那……将他们都撵到天津卫去?”
    崇祯随意的说道:“你自己看着办吧”
    曹化淳才算是稍稍安心。
    将那些难民,用个什么借口,输送到天津卫去,将这些烫手的热山芋,交给吴三桂措置,却是个好体例。至于吴三桂他们如何措置,曹化淳就不管了。
    【祝大家端五节快乐】
    '  '
第734章 冤,比窦娥还冤……
    (0第二更送到!,忽然间,王德化悄悄的在外面冒出一个头来。似乎感觉到崇祯周围的紧张气氛,他立刻悄悄的转身,想要退回去,等崇祯的怒气消失了再来。不料,崇祯刚好抬头,就看到了他的鬼鬼祟祟的身影。
    崇祯马上怒声叫道:“进来!”
    王德化急忙连滚带爬的进来。
    崇祯冷冷的问道:“你,鬼鬼祟祟的做什么?”
    王德化急忙说道:“皇爷,刘宗周上了一份奏章……”
    崇祯皱眉说道:“刘宗周?”
    这个老头子不是去了南京了吗?还上什么奏章?难道那天在午门产生的事情,刘宗周居然也知道了?北京和南京距离这么远,南京那边居然也知道了?看来此事的影响还不小啊!都是该死的骖养性,都是该死的吴孟明,这么一件小事,都要闹得沸沸扬扬的。
    对刘宗周,崇祯还是有几分的欣赏的,这人在理学方面,是一等一的大师,门下门生众多,影响力很广。为了皇帝的名声着想,只要刘宗周不是太过分,崇祯一般都不为己甚。甚至,在商讨国事的时候,还让只是工部侍郎身份的刘宗周加入。
    可是,在迁都的问题上,刘宗周显然是倾向于南京的,这让崇祯有些心烦。崇祯自己是不肯意迁都的。他总是觉得,一旦自己迁都,就好像是显得自己害怕了鞑子一样。尽管朝廷的军队总不是鞑子的敌手,屡战屡败”可是在崇祯的内心里”他感觉自己是绝对不会害怕鞑子的。都是下面的人无能,才会一败再败。
    在眼不见为净的思想指导下,崇祯决定将刘宗周流放到南京去担负兵部尚书”别让他在自己的面前转悠。可是,刘宗周去了南京以后,还老是上奏章,崇祯就有点不舒服了。叫你不要管这么多事,你偏要管!你安心养老不是很好吗?
    刘宗周的奏疏,肯定没有什么好事,这是必定的。这人是所谓的清流,既不是阉党,也不是东林党,什么事情都看不惯,什么事情都要横挑鼻子竖挑眼的,奏章里面更是极尽夸张之能事。
    看这人的奏章,一定要有个好心情,以免自己失态。因此”崇祯平息了一下自己的心情,缓缓的说道:“念吧!”
    王德化结结巴巴的说道:“奴婢不敢,“”
    崇祯没好气的说道:“既然不敢念,你拿奏章过来做什么?不念?不念就到外面跪着去,一天禁绝起来。”
    王德化大骇,急忙将奏章摊开”勉力打醒精神,断断续续的念道:“痛愤时艰疏…………陛下锐意求治,而圣王治天下之道却未及讲求,行政举措多未得要领………
    只是念了几句,王德化就悄悄地观察崇祯的消息,发现崇祯没有生气”脸色也没有什么转变,才敢继续念下去:“……己巳之役,群臣一无良策,朝廷于是有轻漫士大夫之意。自此以内臣为线人心腹,为国家干城。治理国家只重刑罚”朝中大政归于琐细,天下大事日趋废弛而无法挽救“……”
    “咳咳!”
    王承恩忽然忍不住咳嗽两声。
    王德化一惊,急忙闭嘴,脸色*情不自禁的有些惨白。
    刘宗周这份奏疏,他起来,简直是心惊胆战。字里行间,几乎全部都是在指责崇祯的不是。以王承恩和王德化对崇祯皇帝的了解,他肯定是承受不住这样的指责的。果然,崇祯的脸色,已经相鼻的不悦了。
    前面几句还好,崇祯还能忍受,轻慢士大夫,重用太监,都是另外大臣攻击过很多的,崇祯已经习惯了。可是,后面的两句,他却是无法忍受。朝中大政归于琐细,就是在说他管得太宽,管得太细,手太长,不该管的事情,都全部管了。结果,又没有管好,反而弄得国家大事一团糟。简单的说来,就是说崇祯皇帝做事不分轻重缓急,没有条理。
    原本,崇祯一直都认为自己很勤劳,他恨不得将臣子的工作,都全部揽过去。他认为自己这样做,是励精图治。他在乾清宫,在德政殿,在含章殿,都贴上这四个字,用来勉励自己。他宁愿自己睡得少点,也要将每天的事情,都措置完毕。可是,刘宗周这分明是在说他这样做,分明是本末倒置,就算累死,也没有人同悄如此尖锐的语句,崇祯简直无法忍受。难道这国运昏暗,居然是我太积极了?要是我像万历皇帝,嘉靖皇帝那样,国运反而可以兴盛?这根本不是在说他的不是,根本是人身攻击了。好吧,崇祯皇帝其实不知道人身攻击是什么,可是,他能感觉到,刘宗周的奏疏,简直像剜他的肉一样的难受。
    “胡闹!”
    崇祯愤愤的说道。
    他简直是感觉自己受到委屈了。
    我这是励精图治,励精图治啊!什么叫励精图治,你刘宗周懂不懂?你这个死老头子,每天钻研理学,都钻研到了一些什么?像我这么勤奋的皇帝,你居然不夸赞我,居然说我这是白忙活!天底下,有这么没有良心的臣子吗?太可恶了!比卢象升还可恶!
    “皇爷,这些疯言疯语,听来无益………
    王承恩低声的说道。
    他很担忧崇祯受到刺激,不知道又要闹出什么事情来。之前午门的血案,已经让京师一片的沸沸扬扬,令人心寒,底下有很多的暗潮在涌动。有些暗潮,还和张准有关,这更让王承恩感觉到不妙。要是刘宗周再失事,崇祯只怕承受的压力会更大。王承恩是真心为了崇祯好,真的不想崇祯继续折腾了,尤其是不要折腾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