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混在东吴吃软饭-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残存的蜀军,以益阳为屏障抵御东吴的骑兵,东吴的骑兵虽然气势汹汹,但是对于攻城,却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因此,近卫军识时务的退走了。

而此时的蜀军,早已经闻风丧胆了,他们害怕一旦出城,就会遭到东吴这支凶悍的部队的追杀,于是只能一直待在益阳城中。

近卫军在大杀四方之后,便立即与东吴的军队汇合,而程普在知道了近卫军竟然将刘备的十万大军杀得落花流水之后,也颇为兴奋。

刘备军卑鄙无耻,竟然假意签订和约,却击其暮归,此仇不报,实在枉为人。

于是程普并没有让军队继续撤军,而是让自己的本部人马与近卫军汇合,数万之人,一同奔至益阳,将益阳城团团包围。

刘备军胆怯,不敢出城御敌,而益阳城城小,粮草也不多,并非可以久居之地,破城只是迟早之事。

不过吴军并没有立即攻城,而是围而不攻,因为吴军知道,现在刘备军已经是强弩之末,根本不需要虚耗兵力去攻打益阳,只要等时候一久,益阳城便会不攻自破。

在益阳城外,程普遥遥的看着已经被围得滴水不漏的城池,谓杨林道:“杨大人,最初你说,要以一万近卫军去击破刘备的十万大军,我本是不相信的,但是今日一见,杨大人所言非虚,这近卫军的战力果然不同凡响,令我叹为观止!”

事到如今,程普除了赞叹之外,已经别无其它言语了。

刘备假意议和,并且偷袭吴军的后翼,像这样的事情。杨林这绝顶聪明的人竟然会置之不理,作为三军统帅的程普,自然对杨林颇有微词。

东吴军士的死伤,与杨林的不作为有极大的关系,但是杨林却说,要以近卫军去抵挡刘备的大军。

于是程普便认为,这或许正是孙仁主公的意思,这场战争为了取得想要的战果,必须要牺牲一部分的士兵。

程普对于杨林让区区一万人的近卫军去抵挡蜀军的事,并没有加以劝告。而是放任其所作所为,而程普的心中也有些担心,如若近卫军也失败了,那么东吴的军队,将会全线崩溃。

不过,现在战局已定,无论怎么样,也没有办法改变东吴军队胜利的事实,因此对于之前的事情。程普已经不太在意了。

反倒是对于近卫军的战法,程普非常感兴趣,这支骑兵部队,以非常独特的作战方式。几乎全歼了蜀军的部队,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面对程普的褒奖,杨林并没有太过于骄傲,而是说道:“这支近卫军。虽然是在下一手训练出来的,但是挑选他们和鼓舞他们的人,却是主公自己。正是因为主公的重视和这支军队对主公的忠诚,使得近卫军的战斗力,是别的军队所没有办法比拟的。”

杨林将功劳全推到了孙仁身上,至于程普最想要知道的近卫军究竟是以何种战术在作战,杨林却只字未提。

当然,程普并无意从杨林的口中套知太多的东西,所幸的是,这支所向披靡的骑兵部队,是隶属于东吴的,强大的部队,当你不与他为敌的时候,只是作为同伴,是最令人放心不过的。

吴军包围益阳,却连军事会议也省去了,总之,当下军队最主要的任务,便是将刘备围困住,不让刘备逃走,只要他被困在益阳一天,蜀中一带的局势就更加严重一天!

而情况正如东吴方面所料想的益阳,刘备不顾蜀中一带的蝗灾,毅然出兵东吴,将粮草用于前线,使得蜀中一带的民众饿死无数。

百姓们没了粮草,都觉得活不下去了,他们就只能铤而走险,去抢、去夺。

在刘备率军出征东吴之后,蜀中一带,多地爆发了饥民的暴动,若是一次两次的话,官府还能够镇压下来,但是次数多了,官府的精力也是有限的。

许多地方的官府,已经被饥民们攻占了,使得蜀中一带,顿时陷入了混乱的状态。

诸葛亮坐镇成都城内,处理突发事件,但是纵然是诸葛亮有过人的本事,也没有办法将蜀中一带的所有危机平息。

最关键的一点,是蜀中的百姓们无粮可食,吃不饱饭、饿着肚子的蜀中百姓们的暴乱,如果没有粮食的支援,只怕会继续下去。

如果刘备率军成功攻破了东吴,那么将会是另一番局面,东吴粮食充足,以东吴的粮草,定能够解蜀中的燃眉之急的。

但是事与愿违,刘备出兵东吴,却大败而归,而且不仅大败,还被吴军围困在益阳,根本没有办法脱身。

蜀军兵败的消息传到蜀中各地,饥民们的暴动变本加厉,多个地方的官府根本就没有办法平息暴动,地方官逃命去了,城镇也就失控了。

更有甚者,云南孟获见刘备大势已去,便立即宣布自立,不再听成都城内的号令,自立为王。

现在的蜀中,已经乱成一锅粥了,若刘备再不出面调停,只怕蜀中将成为人间地狱,诸葛亮虽然是能臣,但毕竟不是蜀中的主公,因此对于蜀中一带的乱象,他实在是无能为力……

建安十八年,十二月。

年关将近,天寒地冻,荆州一带的日子,并不好过。

因为预见到天气会很寒冷,因此程普早已命人做好了过冬的打算,军士们的保暖棉衣,从柴桑城内一件又一件的送来,军士们靠着棉衣,抵御寒冬。

城外的东吴军士有棉衣的待遇,但是城内的蜀军士兵,却没有那么好命了。

益阳城内物资贫乏,别说是棉衣棉裤了,就连粮食,也快要吃完了。

因此城内军士,饿死的饿死,冻死的冻死。城内惨象,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能够感受得到。

守城的士兵们,都认为东吴军队会一直等到城内的人全都饿死,因此人心惶惶,而刘备命法正来激励军士们,不让军士们哗变。

益阳城内的局势,杨林可是非常清楚的,如果在此时攻城的话,不需要耗费太大的精力。就能够将益阳城拿下,生擒刘备,刘备手下的诸位猛将,也会被一锅端。

但是杨林却并没有下达进军攻城的命令,反倒是在益阳城外组织军士们玩起了雪。

东吴的军士们兵强马壮、其乐融融,和城内的蜀军士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又过了几日,一辆马车来到了东吴军队的营寨外,马车上的人。递给了杨林一张名帖,杨林见了名帖,便邀请那人到自己的营帐里坐。

来人正是诸葛亮,由于蜀中一带的局势危急。诸葛亮早已坐不住了,他在成都城内伪造了一个自己依旧在主政的假象,而自己,却乔装改扮。来到了位于益阳城外的东吴营寨。

杨林一见诸葛亮,顿时倍感亲切,道:“自从荆州一别。一过已是数年,诸葛先生依旧神采不减当年,实在令在下佩服,遥想在下与诸葛先生在赤壁共商破敌之计、在华容道上共赏曹操仓皇北逃,就犹如是昨日之事。”

杨林对诸葛亮叙旧,只说好听的话。

但是诸葛亮自己也知道,自己和杨林是敌非友,因此不管杨林说再多的好话,诸葛亮也听得颇为刺耳。

蜀中最大的敌人,不是孙仁,也不是曹操,而是眼前的这名颇为年轻的东吴长史,虽然诸葛亮明知道这一点,却还是让最不愿意发生的事情发生了,如今蜀中一带已经乱了套了,除非东吴肯手下留情,不然的话,只怕刘备的政权即将覆灭。

于是诸葛亮说道:“杨大人,亮此次来,是为了主公求情的,昔日我主刘皇叔,的确做了许多不道义的事情,赤壁之战中,东吴冒着灭国的危险,赶走了曹操的大军,但是东吴,却对于荆州没有半点渴求,反倒是刘皇叔以讯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兵,侵占了荆州的领地。

此是刘皇叔的过失,因此遭来恶报,望东吴不计前嫌,与刘皇叔重归于好,两家共同抗曹!”

总的来说,孙刘两家的矛盾,皆出自于荆州,诸葛亮自己心中也很清楚,正是因为刘备强夺了荆州之地,才遭来东吴的记恨,而东吴的记恨,其报复的手段却是非常的,东吴谋划了许久,终于得逞了。

若是东吴的计策没有成功,那么诸葛亮自然不会如此低三下气,但是现如今,形势逼人,诸葛亮也不得不向杨林求情。

杨林笑道:“诸葛先生,我东吴以举国之兵,拒曹操于赤壁,此时保护了刘皇叔,可是赤壁之战中,诸葛先生却干扰我军追击曹军,这实在是有违盟友之名。”

诸葛亮惭愧道:“此是亮的主意,与主公无关,曹操新败,若战死于赤壁,那么东吴必将趁势进攻,豪取江北之地,那么刘皇叔想要兴复汉室,必将难上加难,因此亮才建议主公出兵帮助曹操脱身。”

杨林又道:“是你们率先背叛盟友的,因此,你也别怪我在蜀中一带用麻雀作诱饵,促成了蜀中的蝗灾,如今,蜀中一带颗粒无收,刘皇叔的益州牧之名,已经名存实亡了。”

既然是在诸葛亮的面前,杨林也并不隐瞒是自己促成了蜀中的蝗灾,诸葛亮在听到“蝗灾”二字之后,不由得心中一颤。

这两个字,是蜀中衰败的根源,而现如今,局面已经无法挽回了……

诸葛亮也颇为佩服杨林的胆色,竟然敢当面承认曾经干过如此丧尽天良的事情,他年纪轻轻,怎么会有如此的心机?

他知道蜀中的虫灾会死多少人吗?他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已经违背了基本的人伦之道了吗?

当然,无论诸葛亮如何诅咒杨林,却也无法改变失败的结局,这是因为诸葛亮本人的失察,怨不得别人。

诸葛亮叹了一口气,道:“若是当初亮能够从麻雀入手,而不是从麻药入手,那么说不定还有挽回的余地,可是主公又命亮为三军军师。出兵汉中,才致使今日之不利局面。”

杨林笑道:“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战争哪有不死人的?在乱世中,为求目的不择手段,才是生存下来的根本,妇人之仁,只会将人带入毁灭!”

既然自己是胜利者,那么杨林自然说什么都可以,诸葛亮也无话可说……

见诸葛亮沉默不语,杨林又道:“诸葛先生。还记得在赤壁的时候我对你所说的话吗?”

诸葛亮也是聪明之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