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混在东吴吃软饭-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而回,而且他所带回来的军队,其数量已数倍于护卫军,倘若真交起手来,只怕护卫军不是对手。”

对于周瑜率军而回的做法,周瑜的解释是,军士们思念主公,想见主公最后一面,这才率领着军士们一同回来的。

孙仁原本认为无甚大碍,但经杨林这么一说,她竟开始后怕起来。

“杨林,如若他真的率军攻城,该如何是好?要不趁他孤身一人在城中,将他杀了?”

在杨林的教导下,孙仁已经不再是曾经的那位心慈手软的小姑娘了,作为东吴新主,孙仁已经尝到了心狠手辣的甜头,因此,在该下手的时候,孙仁是绝不会手软的。

不过这一次,杨林却并不认同孙仁的说法。

“主公,周将军虽在军中颇有威信,但军队并非没有周将军则不行,若没有充分的准备,周将军也不会只身一人进城来,如果我们真的杀了他,只怕会落人口舌,到时候,民心尽失,又如何去统领江东?”

孙仁问道:“如若不能杀他,但他有了军队撑腰,有恃无恐,在柴桑城内横行无忌,那又如何是好?”

杨林道:“主公还请放心,虽然周将军虎视眈眈,但是主公的身边有不才在,不才甘为主公鞍前马后,为保主公坐稳江东之主的位子,不才早已准备好了与周将军一较高下!”

有了杨林这句话,孙仁才稍稍的放下心来。

第四十六章争辩

即使孙仁有了充足的思想准备,第二天的朝堂,却依然令她不得安宁,令她不安宁的原因,自然就是昨天才回到柴桑城的周瑜。

周瑜毫不隐晦,直言不讳道:“末将虽没有亲见主公如何遇刺身亡,但听其他臣工之言,犹然知道,其中有诸多可疑之处!第一,行宫守卫森严,贼人是怎么进来的,他不仅进来了,还以毒匕首刺死了主公,最后逍遥而去,护卫军竟找不到任何的线索。第二,末将听闻主公被毒匕首刺中之时,舞女们正好围作一团,如此密不透风,这匕首究竟是从何处飞来的,末将怀疑,主公中毒之地,并非在于后背的毒匕首,而在别处!”

周瑜才短短的两句话,就将孙仁惊出一身冷汗。

朝堂之上,列位臣工都在,文官们自然都已经认同了孙仁作为东吴的新主,但以周瑜为首的武将们,似乎并不认账。

杨林站于臣工们的末端,不过即便如此,他也在细心观察。

事发之时,周瑜并不在场,因此,他不可能分析得如此仔细,一定是有人将当晚之事告知周瑜,并且也将疑点注意分析,周瑜则是在那人的基础上,再加上了自己的判断。

纵观列位臣工,杨林看到了诸葛瑾,看来,正是他将当晚发生之事原原本本的告知了周瑜,诸葛瑾心思缜密,凡事观察入围,杨林也颇为敬重他,不过这一次,诸葛瑾却是在与己方为难。

见周瑜虎视眈眈,孙仁稍稍整理了一下心绪,道:“周将军所说的疑点,也正是孤所想到的疑点,兄长身死,的确有不少难以想象之处,孤在此问周将军一声,依你之见,应当如何找到凶手?”

周瑜径直道:“仁公主,末将希望重新查一下当时主公所坐之处,以及主公所弹的瑶琴,除此之外,再开棺验尸,虽然对死去的主公大为不敬,但为了找到凶手,非这么办不可!”

周瑜言之凿凿,列位臣工却多不认同。

若只是再验一下当时所用之物,倒是无可厚非,但若将已然入殓的孙权的尸体拿出来检验,只怕是对死者的大不敬!

吴夫人也参与了此次的朝议,便道:“周将军,权儿已死,如若开棺验尸,只怕权儿死不瞑目,以老身看,就免了吧。”

吴夫人开口求情,但是周瑜却置若罔闻,道:“老夫人,末将为江东基业,不得不如此,末将认为,刺死主公之人,并非什么外来的贼子,而是当时宴会上的一人,如若不将此人找到,只怕江东危矣!”

见周瑜心意已决,吴夫人也无可奈何,因此不再说话。

孙仁道:“周将军,所谓人死为大,兄长既已入殓,开棺验尸之事,断然不可,如若惊动兄长魂魄,只怕会折了江东的气运。”

孙仁可不希望周瑜开棺验尸,刚才周瑜所说的两个疑点,每一点都指向自己,她不想周瑜察觉到什么。

孙仁以兄长的魂魄为托辞,不许周瑜开棺验尸,但是周瑜可是软硬不吃,道:“仁公主,请恕末将无礼,如若不许末将查验主公尸体,那末将只好用强了,城外数万军士,还等着末将的交代!”

“你……”

孙仁气得咬牙,周瑜说话间竟然将城外的军队扯了进来,言下之意,岂不是说倘若不许他开棺验尸,他就会率领军队打进来?

作为东吴主公的孙仁被周瑜气得说不出话来,朝堂上的情势异常的紧张,臣工们面面相觑,真不知道支持哪方为好?

正焦灼间,突然有人说道:“周将军,你之前所说的两个疑点,在不才看来,其实并非如此。”

众人一瞧,说话之人,正是位于臣工末位的杨林。

周瑜没见过杨林,便问道:“你是何人?官居何职?”

杨林向周瑜行礼道:“周将军,不才姓杨名林,官拜门下书佐。”

周瑜嗤笑道:“这么一个小官儿,竟然敢在朝堂上大放厥词,还不给我滚下去!”

周瑜呵斥杨林离开,但是杨林却不退反进,一步一步的来到了周瑜的面前。

“周将军,不才只是一名小官,你又何必跟不才一般见识?这朝堂之上,原本没有不才说话的地方,但不才对周将军刚才所说不敢苟同,因此才斗胆进言的。”

孙仁见杨林出面了,心中稍稍平静下来,而众臣见杨林开口了,便也洗耳恭听。

周瑜见赶不走杨林,便道:“既然如此,你倒是说说,我之前所说的两个疑点,究竟是什么地方不对了?如若你说错了半句,我定让你人头落地!”

周瑜以性命威胁杨林,杨林却不为所动,缓缓说道:“不才只是说说,若入得了周将军的两耳则好,若入不了,周将军也不必要不才的命……周将军刚才所说,行宫守卫森严,贼人难以入内,此话其实不然。护卫军看似人多,实则漏洞百出,在前任主公遇刺之前不久,行宫里曾经有人潜入,在众守卫的眼皮子底下,进入了偏殿,并且一把火将偏殿里的嫁妆全都烧了。周将军,贼人既能火烧偏殿,相信在宴席上刺杀前任主公,也并非难事。”

听了杨林所言,周瑜不由得看了诸葛瑾一眼,因为有关偏殿起火一事,他正是听诸葛瑾说的。

按诸葛瑾的说法,贼人心思缜密、筹谋已久,利用守卫的半点松懈,便潜入进了偏殿,实在是非人力所能为。

既然有前车之鉴,那么孙权遇刺之事,便也说得通了。

“那么,我所说的第二个疑点呢?”

周瑜径直询问杨林,从他的口吻中,众臣听得出来,他多多少少承认了杨林刚才的说法。

杨林又道:“周将军刚才说,前任主公中匕首之时,舞女们围作一团,贼人无法用匕首刺中前任主公,其实也不然,周将军只是以常理来推断,不才曾在外游历,也见过不少稀奇之物,南中之地有一种树,树上产汁,将树汁至于锅中蒸煮,便能炼出一种胶,此种胶的韧性十倍于牛筋,用此种胶做成的弓弩,能射杀数十丈之外的猎物!”

第四十七章通牒

列位臣工之中,对孙权之死抱有怀疑的人不在少数,周瑜在朝堂上所说的一番话,倒是引起了他们的共鸣,臣工们也想知道,孙仁会如何应答。

而杨林突然闯入话题,倒是出乎众臣预料,按理说,杨林官居末席,应当自知身份,在朝堂上不会轻易发言,但这一次,杨林这个小官竟当场与东吴的最高军事统帅周瑜争辩了起来。

听了杨林的一番解释,周瑜恨恨道:“你的这些话,只不过是故弄玄虚罢了,你所说的那种胶,天底下是没有的!”

杨林笑着说道:“周将军这么说,未免有些掩耳盗铃!若是周将军未听闻过的物事都可视为没有,那天底下没有的东西可多了!这正如士兵们手中的兵器,看似锋利,却并非是最厉害的,不才听闻道家有一种**,只消一石,便能将一座山头夷为平地!”

周瑜骂道:“你这小儿休要信口胡说,本将军带兵这么多年,从未听说过**这种东西!”

周瑜虽也懂一些道家之术,但对道家的火药一事,却一无所知,尤其是杨林形容只需一石的**就能夷平一座山头,更是无法相信。

不过站在周瑜身旁的诸葛瑾却说道:“周将军,道家的**,微臣却是听说过的,威力惊人,和刚才杨先生所说的并无二致……”

诸葛瑾原本是站在周瑜一方的,但他心性耿直,对是非曲直看得很重,因此才会在朝堂上当场揭周瑜的短。

周瑜一惊,道:“此话当真!?”

诸葛瑾道:“千真万确。”

既有诸葛瑾如此说,众臣对于周瑜的印象,立即打了折扣,杨林却有一些失望,没想到只是短短几句话,周瑜就遭了自己的道,周瑜虽有经世之才,但易怒易急,难怪诸葛亮能气死他。

杨林又道:“周将军,不才刚才说这么多,只是为了告诉将军莫做井底之蛙,将军以常理来推断,但将军的常理,却只在方寸之间,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前任主公遇刺身亡,凶手所用之手段,诡奇异常,正是在周将军的常理之外!”

杨林的一番话,说得周瑜哑口无言。

周瑜万万没想到,自己竟会在和这位黄口小儿的争辩中完败,这家伙究竟是什么人,自己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他?

见周瑜语塞了,孙仁立即说道:“周将军,杨林已然将话说明,兄长之死,虽然玄怪离奇,但也并非人力不可为,凶手狡猾多端,当务之急,并非是再次查验兄长的尸身,而是加紧追查凶手,令兄长死得瞑目,至于开棺验尸之说,还是免了吧。”

孙仁说得苦口婆心、有理有据,众臣们尽皆信服。

之前列位臣工们中还有人支持周瑜的说法,但是经杨林这么一闹,周瑜当场出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