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前期艺术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蟆,身宽体阔,浑身有花斑,呈正在蹬起跳跃的姿态。另外还有团缩起来的 

陶龟、昂首视物的羊头等,这些小型圆雕,在造型上已能抓住对象的主要特 

征,显得质朴生动。 

     陶器的浅刻纹饰也挺美观。在一件器座形陶器的外壁上,刻有两条龙蛇 

纹。其中一条线条很细,巨眼利爪,周身有鳞。另一条刻得道劲有力,一头 

二身,眼珠外凸,身上还仰卧着一只四足朝天的小兔。这两条龙蛇刻划得十 

分生动,眼眶里还涂成翠绿色,线纹内涂有朱砂。此外,在一平底盆的内侧 

所刻的鱼纹也很逼真,两条鱼前后尾随,浮水欲进。 

     玉雕艺术品在二里头遗址也有发现。有一件玉柄形饰物,长17。1厘米, 

厚1。5—1。8厘米,其外形颇象后世的多节鞭。其节节均有纹饰。有的是凸弦 

纹,有的是单线和双线兽面纹,有的则是花瓣纹。几种纹饰规则地交替出现, 

末端还以浅刻和浮雕法琢成兽头形。整个器物雕刻工整,刻划流畅,堪称当 

时艺术的珍品。 

      (4)乐、舞 


… Page 99…

     由于这方面能够提供的史实和文物极少,只好从零散的文献记载与文物 

中去发现它们的蛛丝马迹。音乐方面,二里头遗址出土了一件铜铃,铃的一 

侧带扉,形似钟,但比钟小。另外在东下冯和二里头也发现石磬,这是我国 

发掘出来的最早的石磬。在山西襄汾陶寺夏文化遗址还出土了鱓鼓一类的乐 

器。 

    作为乐舞有《大夏》,它以歌颂夏王朝开国君主大禹的治水功绩为内容。 

 《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述了该乐舞的产生: 

     “禹立,勤劳天下,日夜不懈,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降通漻水以 

导河,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于是命皋陶作《夏龠》九成,以 

昭其功。”禹让皋陶作乐以显示其功绩,这正是此后礼乐最重要的一种功能 

的表现。据古籍记载,表演《大夏》时,演员围着白麻布的裙子,亦裸着上 

身,头上戴着兽皮做的帽子。 



                               3。商代艺术 



      (1)建筑 

     已发掘的商代城和宫殿建筑有3座:河南郑州市、湖北黄陂县的盘龙城 

和著名的安阳殷墟,其中前两者比殷墟在时间上要早,大概是前期的商代城, 

而殷墟则是后期的商代城。郑州的商代城是一座颇具规模的古代城垣,城的 

周长约7公里,整个城墙是用土分层夯筑起来的。现存城墙最高约9米,最 

低约一米,一部分露在地面上,而大部分则埋于地下。因此城墙原有的高度 

尚不十分清楚。从横截面看,城墙呈梯形,这是由城墙的筑法决定的。城墙 

由“主城墙”和“护城坡”两部分组成。“主城墙”是城墙的中坚部分,“护 

城坡”则是梯形的两腰,前者是水平夯筑的,后者则向两侧倾斜。城墙墙基 

宽度从6米到17米不等(城墙)。在城内东北部的60000多平方米的范围内, 

发现了几处大面积的夯土台基和大型房基,在台基周围有不少玉簪、青铜替 

及玉器被发掘出来,这在奴隶以至平民居住地是不可能见到的。另外在西城 

外约300米处,还发现了两件大铜方鼎,从而说明这里应当是奴隶主居住区 

或商代的宫殿遗址。 

    湖北黄陂盘龙城的遗址,比起郑州商代城要晚些,城址除北接山岗外, 

三面皆临湖。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全城基本呈方形,随地势略有变化,城 

垣南北约290米,东西约260米,总面积只相当于郑州商代城的1/25,看来 

为当时的一个小方国所在地。宫殿遗址位于城内东北部高地上,面积在6000 

平方米以上,也仅相当于郑州宫殿的十分之一,夯筑台基高一米左右。建筑 

物的四周有回廊,中为4室的大型寝殿。房基外围绕43个大柱洞,东西两端 

各5个,柱础置于圆形或方形的础洞中,础石较大,没有砖瓦痕迹,由此推 

断,这是一个在回廊外侧阶下设有散水的茅茨其顶的“重檐四阿”建筑。 

    殷都遗址——殷墟在安阳市西北,横跨洹河的南北两岸,其范围在 24 

平方公里以上。都城的中心区,在洹河南岸的小屯村和它周围附近的地方, 

那里集中分布着许多规模宏大的宫殿,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在发现的大小 

56座房基中,有方形的、凹形的和长方形几种不同的形状。小的不过3米宽、 

5米长,而最大的(大概是王室的宫殿遗址)长达40米,宽至10米,房基 

以长方形为最多。“各个独立的房子间,大抵采用东西南北屋、两两相对, 


… Page 100…

                                                                  ① 

  中为广庭的四合组织。这种四合院的房基已发现有四组。”可见我国古老的 

  四合院形式在这时已初步形成了。 

        (2)工艺 

       ①陶瓷工艺。商周时期,青铜工艺虽达到鼎盛阶段,但来源有限的铜仍 

  然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即便是贵族也不得不辅之以陶器,对于广大平民百 

  姓来说,陶器仍为主要生活用品,所以,制陶仍是当时一门重要的手工业。 

  在这种情况下,商代的制陶工艺又有了新的发展,最主要的成就就是刻纹白 

  陶和原始青瓷的出现。 

       所谓白陶是指器胎的表里都呈白色的一种陶器。它与用粘土烧造的质地 

  较为疏松的灰陶在原料的选用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具有根本区别。据测定, 

  白陶胎土的化学组成及其主要矿物组成都与烧制瓷器的主要原料高岭土非常 

  接近,但由于它烧成温度相对较低,器表不施釉,易污染,具有一定的吸水 

  性,所以仍属陶器而非瓷器。 

       早在新石器晚期,白陶就已出现,如大汶口文化时期的陶器都是素面, 

  不加纹饰。商代的白陶,已远非新石器时代的白陶可比,不但在原料上的淘 

  洗更为精细,烧成后更洁白细腻,更突出的是它吸收了当时青铜工艺装饰的 

  特点,刻划的纹饰繁缛瑰丽,镂刻也十分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在世界各地,陶器都是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而瓷器则是 

  我国古代人民的独特创造,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对世界物质文明的一项重大贡 

  献。瓷器的出现,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以高岭土或瓷土作胎;经过摄氏 

  一千二百度以上的高温烧成;器表施有高温烧成的釉。这样的成品,胎体烧 

                                                         ① 

  结致密,不渗水,叩之发出金属般的清脆声音。” 1955年,郑州商城遗址 

  出土了青瓷器的碎片,经化验表明是用瓷土作坯烧成,烧结程度较好,釉与 

  胎结合相当牢固,击之发出清脆的金石声,具备了早期瓷器的特征。特别是 

  在西城墙外一座墓内出土的原始青釉瓷尊,是用高岭土作胎烧制而成,火候 

  高,质地坚硬,内外遍涂有黄绿色釉,击之声音响亮清脆。此后,在湖北黄 

  陂盘龙城的早商墓中也有瓷尊出土。这些说明我国的瓷器早在商代就已萌 

  芽,从而把我国瓷器发明的时间推到3500年前,这在当时的世界上也是首屈 

  一指的成就。 

       ②青铜工艺。商代600年间是青铜器大发展时期。商代前期,即自汤建 

  国至盘庚迁殷的300年中,青铜器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铸造技术、造 

  型及纹饰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这一时期,主要以河南郑州二里头、辉县 

  琉璃阁和湖北黄陂盘龙城出土的铜器为代表。1974年9月,在郑州商代城西 

  墙外 (今郑州市杜岭土岗)出土了两件大型铜方鼎,其中一个高100厘米, 

  重80。25公斤;另一个87厘米,重64。25公斤。二鼎皆立耳方腹,圆柱形空 

  足,腹部饰以饕餮与乳钉纹,其造型大方,制作精美,形制浑厚,是我国迄 

  今发现的商代前期青铜器中罕见的重器,在冶铸技术上也达到一定的高度。 

  冶炼成合格的合金,既要会合理配料,又要达到一定的高温,否则是无法成 

  功的。“为此,人们使用了能承受高温的容器坩锅。这种坩锅,有的用陶土 

  作胎,内外糊上一层草拌泥,有的全用草拌泥制成。为了避免热量散失,人 



① 郭宝钧:《中国青铜时代》,第134 页。 

① 王伯敏主编:《中国美术通史》第一卷。 


… Page 101…

                               ① 

  们把坩锅放在地炉里……”同时,还发明了硬模铸造法,这使得铸造较为精 

  细的图案纹饰成为可能。这种方法在当时是很先进的,即使在现代金属铸造 

  中,也还常常见到。从青铜器的形制来说,当时已有钁、斧、刀、锥、钩等 

  生产工具;戈、矛、镞等兵器;鼎、鬲、斝、爵、罍、壶等容器。总的说来, 

  前期的青铜器各方面都有了较大发展,但并非最高阶段。“从其冶铸术来说, 

  只能用通体浑铸法,一范一器,器体粗糙,薄而易碎。花纹不多,动物纹以 

  兽面 (饕餮)为主,兼有夔、龙;几何纹以雷纹为主,兼有三角、弦、涡、 

  云目、圆点等纹。花纹也只有单层,简朴而粗疏。这些特点都说明还没有达 

  到最成熟的阶段,但它是最辉煌时代必不可少的基础。”② 

       商代后期,即自盘庚迁殷之后的273年间,是青铜工艺发展的极盛时期, 

  无论在品种、装饰上,还是在制作技术上都达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