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书屋2005-01-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这位学者死后出版文集时,家属不愿把此等书信编入。”吴先生还将鲁迅与之对比:“而鲁迅的书信,虽说也间有应酬之作,却并无这种大而无当的颂语,不要说对旁人的评论毫不客气,就是对收信人的人品和作品,也是有好说好,有坏说坏,何所赞成,何所反对,了了分明,绝不虚美,绝不漫夸,这才是率真之语,从中才能看出事物的本相。”用这种眼光来看钱锺书信中的赞语,倒真让人觉得钱先生此举是因为他老于世故,滑稽玩世。
  钱钟书在西南联大的学生许渊冲和王仲英对钱先生信中的赞语另有见解——或者说另有读法:1976年初,报上发表了毛泽东《井冈山》和《鸟儿问答》,许渊冲寄去了自己这两首词的英文译稿给钱先生征求意见,钱钟书回信道:“渊冲同志:惠书奉悉,尊译敬读甚佩,已转有关当局。我年来衰病不常出门,承命参与定稿,并非草创之人。来书云云,想风闻之误耳。草复即致敬礼!钱钟书。”得到钱先生回信后,许渊冲告诉了王仲英(西南联大外文系1946年毕业生),他说:“敬读甚佩”是客气话,不可当真。钱先生为了省事,总说上几句好话,免得人家麻烦,就像威克裴牧师一样,借点东西给人,人家不肯归还,从此不再上门,牧师也乐得清静。可以说,这是钱钟书信中赞语的另一种读法。
  当然了,钱钟书在信中对晚辈后生说些好话,也许还有激励后辈,使其产生“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动力的用意。
  总之,我们对钱钟书——也包括一切人——信中对我们的赞许必须会读,否则,可就会闹拿着鸡毛当令箭的笑话。

  足本《浮生六记》作伪真相

  
  ? 陈 创
  清人沈三白的《浮生六记》,闺房记乐,乐而不淫;坎坷记愁,愁而不怨;审美视角独特,文笔轻清秀丽,在文学史上别树一帜。光绪三年(1877年),独悟庵居士杨引传在苏州护龙街旧书肆上发现它时,还是一本手稿,“六记已缺其二”,五、六两记遗失了。杨引传对这份手稿珍爱有加,遂托他在上海申报馆工作的妹夫王紫钰,收入自己的《独悟庵丛钞》,这是残本《浮生六记》的首次出版。后来,又在东吴大学《雁来红丛刊》发表,才使这本书流传开来。
  既然手稿残缺,六记失二,足本《浮生六记》又是从何而来?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8月第二版的《浮生六记·重印说明》称:“五、六两记据考证,系伪作,仅附于四记后,供参阅。”罗宗阳先生在《校点后记》中也说:“《浮生六记》五、六两记原阙,此处印出的系据1935年《美化文学名著丛刊》点校排印……这两卷从种种迹象看,当是伪作。”看来世人对于五、六两记的作伪,早有认识,但究竟如何作伪,还知之不确。在我偶读第五记《中山记历》时,发觉文中语句内容,似曾相识,十分眼熟,猛然想起因拟赴日本探亲,近日翻阅的《使琉球记》,遂将两本书加以对照,发现《中山记历》中的几乎所有文句,都可以从《使琉球记》中找到出处。《中山记历》之伪,原形毕露矣!
  《使琉球记》是清人李鼎元所撰,共六卷。嘉庆五年(1800年),作为副使的李鼎元,奉诏随正使赵介山赴琉球册封琉球中山王。这是他此行所写的日记,从嘉庆五年二月二十八日离京记起,至十一月初三从琉球完旨返闽归国,逐日记录其所见所闻、所历所思,语焉甚详,文采飞扬。该书最早为嘉庆七年师竹斋刻本,光绪年间收入上海《申报馆丛书》及《小方壶斋舆地丛钞》。伪作《中山记历》的捉刀者除大段抄录该书原文外,因为篇幅所限,只好采取删节归纳、拼凑粘贴、杜撰篡改等手法。开篇即见——
  《中山记历》:“嘉庆四年,岁在己未,琉球国中山王尚穆薨。世子尚哲,先七年卒。世孙尚温,表请袭封。”
  《使琉球记》卷一:“乾隆五十有九年甲寅四月八日,琉球国中山王尚穆薨,世子尚哲先七年卒。世孙尚温取具通国臣民结状,于嘉庆三年戊午八月遣正使耳目官向国垣、副使正议大夫曾谟进例贡,表请袭封。”
  《中山记历》第二段只有八十九个字,除首尾用以串场的三十一个字外,其余五十八个字系剽窃杨芳灿为《使琉球记》所作的序言。从第三段起至全文结束,都是从《使琉球记》卷三至卷六抄得,或东拼西凑,或颠三倒四,往往一段之文,从数卷中的数处摘来,粘接到一起。如此文抄公,亦算是用心良苦了。然而这样的伪作,究竟是怎样出笼的?
  光绪末年,江苏吴兴的王均卿,为将《浮生六记》收入他的《香艳丛书》,苦心搜寻两记佚稿,遍访吴中,终不可得。直到他临终前一年(1934年),竟然宣称被他找着了,于是轰动一时。王均卿故世后,五、六两记经人考证,力言其真,才于1935年8月由上海世界书局以《美化文学名著丛刊》,出了《浮生六记》足本。足本出后,质疑不断,近六十年。要揭开其作伪之谜,端赖个中之人。
  文史掌故专家郑逸梅在其《清娱漫笔》一书中披露,王均卿死前一年,曾约他伪作两记,并谓《养生记道》随便写写无妨,《中山记历》却不可无有根据,他藏有赵介山出使琉球的日记可资参考。1992年5月26日,郑逸梅又在《中国旅游报》发表《王均卿的“辛臼簃”》一文,再次披露:“某日,他(王均卿)提出要我摹仿沈三白的文笔,伪作此‘二记’,由他送世界书局出版。因为我的文体,在当时有不少人认为和沈三白有些相像,秀丽轻清……我当时很拘谨,也不愿作伪,所以婉拒了。”至于两记伪作出于何人之手,郑逸梅认为,世界书局,当有知者。后来,果由原大东书局的同仁爆出真相:足本《浮生六记》五、六两记,系由寒士黄楚香炮制。王均卿与黄楚香约定,由王提供使琉球资料,书成后付稿费二百大洋。
  据信,嘉庆五年(1800年)清廷遣使册封琉球王,正使赵介山并未留下相关资料,倒是副使李鼎元撰写了《使琉球记》,王均卿提供给黄楚生的,正是这本日记。琉球,据《辞源》释:“古国名,即今琉球群岛,在我国台湾省东北,日本国南面海上。隋时建国,自大业以来,即与我国频有往来。清光绪五年(1879年),日本侵占琉球,俘其国王尚泰归,改为冲绳县。”就在独悟庵居士杨引传发现残本《浮生六记》手稿的两年之后,这个中国的古属国,就这样被日本吞并了。
  事有凑巧。我手中的这册《使琉球记》,是李鼎元出使琉球二百年后的公元2000年,我在福建泉州的一家小书铺偶然得之的,系《中琉关系史籍丛书》之一种,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4月第一版,总共才印了八百册,竟有一册落到我手里,给了我这样一个发现,不亦快哉!

  成吉思汗的勇士及其他

  
  ? 章 明
  有一件事情令我一直纳闷,为什么烂书可以乱出,而像《马可·波罗游记》那样的好书长期得不到再版?此书早已有了中译本(在模糊的印象中,我接触到的好像是中华书局出的大字精印版),译笔极好,注释详尽,读来饶有兴味。我在年轻的时候曾经从某图书馆借到此书阅读一过,至今还记得书中的一些片段。
  马可·波罗(1254—1324)是意大利旅行家,生于威尼斯一个商人家庭。十七岁就随同长辈由陆路长途跋涉来到东方,在元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之东)见到元世祖忽必烈,受到后者的宠信,在元充当客卿达十七年。1295年回到故乡,三年后不幸在一场战争中成为俘虏。他在狱中讲述东方见闻,由同狱难友、民间小说家鲁斯梯切洛笔录成《马可·波罗游记》一书。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他入主中原建立元朝的时间距离成吉思汗逝世(1227年)并不太久,因此马可·波罗的书中有少量篇幅记载了“一代天骄”征战事业的一些奇闻轶事,其中有一个片段尤其荒诞而极为有趣。它说到成吉思汗为何能够以十万蒙古铁骑为骨干力量统一草原各部,建立大蒙古国,进而横扫中亚,侵入俄罗斯?主要原因固然是蒙古勇士的骠悍善战和成吉思汗非凡的指挥艺术,但其中还可能另有秘密。蒙古军队中不时有人经历过“畅游天国”的奇遇:一个战士分明身在行伍,忽然恍兮惚兮发现自己已经来到了一个美妙无比的地方,到处琼花玉树,金塔宝帐,一大群仪态万方的仙女跑来跪着迎接他,口称:“我的主人,您来到天国了。您可以在这里尽情地玩乐,尽量地享受!”仙女们安排这位战士香汤沐浴,换上华贵的绣袍,参加丰盛的饮宴,晚上又有仙女侍寝。战士每天除了吃喝玩乐,别的什么也不用做。欢娱嫌日短,不知不觉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这天,仙女们悲戚地告诉他:“我的主人,分别的时刻来到了。按照天国的法则,您只能在这里住满一个月。”战士听了自然不愿意,要求继续留下。仙女们回答他:“这也不难,只要您在杀敌时勇敢地战死,您就会成为天国永久的主人,而且可以娶三十个处女为妻……”当晚这位战士喝得酩酊大醉,醒来时,又恍兮惚兮发现自己穿着原来的服装睡在军营的帐篷里。他认为自己是做了一场大梦,但是伙伴们都证实:你已经失踪了整整一个月。就算是做梦吧,你梦见了什么?以后,某战士畅游天国的故事就传遍了军营,这对于鼓舞士气当然大有好处。人人奋勇作战,争相赴死,为的是死后能够进入天国。
  这段记述是够荒诞的了。从前我以为这无疑是“民间小说家”鲁斯梯切洛添油加醋的杰作,现在看法改变了。历代枭雄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没有不鼓励他的部下轻生乐死的(但是他自己却从不轻生乐死)。像马可·波罗说的故事至今还在世界某些地方不断上演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