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中期宗教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终无力回天。 

       天海僧正(约1513—1643年)也属天台宗。他受到德川家康的宠爱,在 

  东部开创日光山,并作为统摄天台宗全宗的本山,从此,天台宗的势力在关 

  东地区重新建立起来。以后,德川家族又命在江户东北的忍冈建东睿山寺, 

  自第三代住侍起,都由亲王任住持,号“转王寺宫”,统领天台宗。 

       德川时期,天台宗内部曾发生革新与复古之争。日本天台宗源自中国的 

                                                                          ① 

  天台宗,但又与之不同,是“在印度、中国都没有见到过的盛宗”。它是在 

  中国天台宗的基础上吸收密宗、禅宗和菩萨圆戒,合四宗成一宗。为了确立 

  天台宗的地位,日本天台宗传教大师最澄(767—822年)在佛法戒律方面标 

  新立异,主张废弃小乘戒 (要得到三师七证,经过四羯磨手续个别接受二百 

  五十戒),实行大乘戒(由一师授戒,经过一次羯磨手续完成十重戒四十八 

  轻戒),并发誓为行大乘戒,不惜身命。后来,大乘戒得到天皇的敕许,作 

  为天台宗定法。另外,天台宗虽是四宗融合而成,但重密轻显,重道行实践, 

  轻教义研究。这些规定虽然对确立天台宗的地位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后来产 

  生负面的影响也不少。因为只重“事密”口传,轻视“理密”教相,有的僧 

  侣借口授秘诀,散布邪说,遂使僧风日渐紊乱。一向大乘的圆戒也成了堕落 

  僧用来掩护暴劣行为的口实,进而使天台宗的颓废达到顶点。 

       借此之际,天台宗律僧妙立(1637—1690年)和灵空和尚(1652—1739 

  年)决心革新宗风。他们力主改变传教大师最澄立下的只行一向大乘戒的宗 

  规,再行小乘戒律。他们解释说:“一向大乘戒是授予初受业者的一往相持 

                                                             ② 

  戒;假受小乘戒,是久修业者应当受的绝好的妙戒。”经妙立、灵空二僧的 

  努力,天台僧众大都改受小乘戒,而将日本天台宗传教祖师的规定丢掉一边 



① 参见村上专精《日本佛教史纲》,杨曾文译,商务印书馆1981 年版,第54 页。 

② 同上书,第248 页。 


… Page 106…

了。律僧圆耳(生卒不详)与显道和尚(1743—1795年)对此很是不满,力 

倡“复兴古道”,即要坚持传教大师定下的一向大乘戒的宗规,斥妙立、灵 

空等人为“山家奸贼”。 

     上述双方对立的主张,靠教理的辩论很难决定胜负。经由天台宗管领轮 

王寺宫的裁定,复古派曾一时占上风,而随轮王寺宫的更迭,妙立、灵空派 

终又获胜。以后,灵空等人事业后继有人,门流愈加繁盛,到上世纪末时, 

日本天台宗学者和律僧,大多都是妙立的法裔。 

     真言宗真言宗即密宗,源于印度,唐朝传入中国,随之由弘法大师空海 

 (774—835年)传入日本。江户幕府时期,真言宗内部纠纷不断。真言宗大 

的门派系统分为事相(重宗教实践)和教相 (重学理研究),事相系统的各 

个本山都由亲王统领,权力很大。教相系统又分新义派和古义派,两派内部 

又分有不同的派别。古义派内部三支 (学侣方、行人方、圣方)为了争地位 

相互倾轧,多次由幕府调停,终未奏效。新义派内分为丰山和智山两支,它 

们在幕府“奖励学问”政策影响下,在学术上有很大成就,长于因明学和性 

相之学,成了后来诸宗学问的中心。 

     禅宗日本的禅宗有临济宗、曹洞宗、黄檗宗三家。临济宗于12世纪传入 

日本,到江户幕府初期,其势力已经很微弱。幕府曾颁布禅宗各寺的法度, 

规定它的组织制度和礼仪,外观上看有些起色,但实质上仍不景气。白隐禅 

师(1685—1768年)被称为“临济宗的中兴组”。经过他的努力,扭转了临 

济宗的颓势,使临济宗在日本流传下来。 

     曹洞宗于13世纪由中国传入日本,不久即普及到日本各地,成为禅宗时 

代一个突出的地方势力。战国之乱以后,曹洞宗逐渐衰落,内部腐败之风很 

盛。由于一时得势,受到信徒的优厚待遇,僧侣们追逐名利,明显堕落。在 

选择传法大师时,不是根据学德,只看各寺院的贪富和地位高低。德川幕府 

初期,为了整顿曹洞宗,制定了曹洞宗法度五条,规定总宁寺、龙隐寺、大 

中寺为全宗总僧录,统辖全国的曹洞宗,被称为“关三寺”,又称“关刹”。 

规定江户的总泉寺、青松寺、泉岳寺为驻江户的“触头”。同时规定了各级 

僧侣的服饰和僧侣升迁程序,并在经济上给予照顾。这样,曹洞宗就被置于 

幕府的控制之下,表面上也呈复甦趋势。然而,实质上,并未从根本上改变 

其腐化堕落的宗风。直到宗内的月舟和卍山师徒二人专事整顿,改革旧弊, 

才使曹洞宗逐渐恢复兴隆的局面。 

     月舟(1618—1696年)和他的门徒卍山(1635—1734年)都是著名禅师。 

月舟圆寂后,卍山继承师志,顽强地为革除曹洞宗的腐化堕落风气而努力。 

他依靠江户幕府的支持,全力改变依寺院地位和贫富选择传承法师,及由别 

人代替付法当作面授付法的流弊。1704年,幕府制定《洞门龟鉴》20条,采 

纳卍山的建议,规定寺院住持的交替除了要有师徒当面授受的嗣书外,还要 

授受寺院宗谱,这称为“伽蓝法”。与此相比,由嗣师面授嗣书,被称为“人 

法”。自此,人法和伽蓝法分开,抑制了曹洞宗嗣传上的流弊。 

     黄檗宗是日本特有的禅宗,创始人是中国明代福州人隐元禅师(1592— 

1673年),俗姓林氏,29岁出家为僧,承临济宗杨歧派,1654年应日僧和 

在长崎的华僧请邀到日本,在德川家纲支持下在京都建“黄檗山万福寺”。 

他主张“禅净一致”,宣传净土宗信仰,与日本其他禅宗不尽一致。同时又 

认为“万法唯心,心外别无法”,“己身弥陀,唯心净土”,又与一般净土 

宗有别。黄檗宗在日本的影响力很大,信徒众多,加上德川幕府的扶植,势 


… Page 107…

  力扩展很快,但一直保有中国文化的影响,用汉音诵经,在法会和修行方式 

  上仍有许多明代的风格。 

       日本禅宗除上述三家外,还有一个普化宗,也属禅宗支脉。该宗认中国 

  唐代镇州的普化和尚为始祖。据传说,有一个叫朗庵的人崇拜临济宗第四祖 

  的禅风,常吹洞箫,建圆音寺,由此兴起普化宗。普化宗开始虽然也规定了 

  僧侣的衣服制式,但并无宗名和完整的制度,只是作为一种佛教流俗存在, 

  集中了一批流浪之徒。德川氏掌权之后,为了收容各地流浪武士,便让普化 

  宗作为一个禅宗派别存在,为其制定了各种法度,以当作“勇士浪人之隐家, 

  武人修行之宗门”,禁止非武士加入此宗。幕府相应地规定了普化宗的组织 

  系统,任命了“触头”、“本寺”之类,制定了僧侣的衣服规格,定出等级 

  秩序,允许本宗人携木刀、护身剑等,于是,普化禅宗正式成立。 

       普化宗的基本信仰是“坐断明暗两头,通彻明暗不到之处,然后方可以 

  一枝竹箫,得转大法轮”。寺院本堂都安置阿弥陀佛像,早晚必须读经,有 

  天盖 (一种僧帽)、挂络(短袈裟)、竹箫作为必需品。箫的作用对普化宗 

  非同小可,有规定禁止宗外人持箫。持箫看来成了普化宗僧的一个标志。但 

  后来此条规定被滥用,作为谋取钱财的手段。一些寺院以向普通人授与普化 

  宗经义为名,使一些农民、商人也可得到本寺许可持箫吹奏。从此,普化宗 

                                                                             ① 

  逐渐堕落,变成像演艺团体一样的组织。到明治时代,普化宗就消亡了 。 

       净土宗净土宗教义源于印度的马鸣,东汉和三国时传入中国,唐代正式 

  创宗,以《大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和《往生净土论》 

  作为教义基础。12世纪,由法然上人源空(1133—1214年)传入日本,融合 

  三论宗,天台、真言诸宗,创日本净土宗。净土宗认为人世间是秽世,世风 

  浑浊,只有阿弥陀佛所在的西方极乐世界为净土。靠“自力”难以摆脱秽世, 

  要靠“他力”(乘“佛愿力”)才能往生安乐国土。所谓“他力”,是说只 

  要心意真诚,专心念阿弥陀佛名号,就能达到极乐世界。净土宗传到日本, 

  极受欢迎,一时间从贵族、官僚到村野之人,纷纷皈依。 

       江户时代,净土宗与德川家族结交很深,皇室也很看重它,声势很盛。 

       净土宗很重视教义教理研究,学术风气浓厚。净土宗大寺建有檀林 (学 

  术研究机构)、学黉或学寮。定有严格的修习程序,僧位的升迁也规定得很 

  严,一般要修学15年才许可传授本宗血脉,20年才许可得到玺书。如此浓 

  厚的学术风气,造就的佛教学者之多,是日本其他各宗无与伦比的。 

       净土宗在德川时代因教义引起多次纷争,这在日本佛教界不多见。佛教 

  各宗的纠纷,各个朝代都有,但多是起因于寺院的规格、地位、权力,有时 

  甚至兵戎相见。所以,在日本佛教史上,净土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