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中期宗教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各宗的纠纷,各个朝代都有,但多是起因于寺院的规格、地位、权力,有时 

  甚至兵戎相见。所以,在日本佛教史上,净土宗的教义纠纷都很受重视。净 

  土宗的教义纠纷中,比较重要的有两次。一次是关于“三业归命”和“一心 

  归命”之争,一次是关于“机深心”是“自力”还是“他力”之争。 

        “归命”即皈依弥陀的意思。日本净土真宗的始祖亲鸾圣人(1173—1262 

  年)主张“一念归命”。它认为凡人脱离秽世,往生乐土的程序是:依据陈 

  述弥陀名号的《大无量寿经》的教理,听闻关于弥陀名号的“起行”由来之 

  后,就对净土产生了深深的信仰。而后,就必然得到往生成佛的证果。这就 

  叫“教行信证”。“三业归命”说认为,三业(身、口、意)中的“意”既 

  然已经信赖弥陀,愿往生净土,那么,就应有敬礼的“身业”和称名念佛的 



① 参见村上专精《日本佛教史纲》,杨曾文译,商务印书馆1981 年版,第295 页。 


… Page 108…

 “口业。”所以,应是“三业归命”。这违背了亲鸾的祖规,被称为“邪义”。 

两种教义争论不休,并有利用僧职之便互相压迫对方的事情发生,最后只能 

由幕府裁决。 

     第二次争论也是由幕府出面裁决的。“机深心”,也叫“机深信”。“机 

信”,是佛教所说的“机根”,即成佛的“因种”。正统净土宗主张,个人 

的身、口、意“三业”属自力,但作为深信弥陀的“信机”是“他力”,它 

是往生净土的决定因素。另有主张“机深心”是“自力”的,也被称为“邪 

义”。受到幕府的制裁。 

    德川时期还发生净土宗和净土真宗关于宗名的争端。为禁止天主教,德 

川幕府曾实行“改变宗门”制度,由佛教来管理户籍,登记每户每人的宗教 

信仰。由此,就必然涉及到宗门的名称问题。净土真宗由亲鸾创立。他本是 

净土宗始祖法然上人的门徒,对佛教各宗的关系有自己的解释。亲鸾将佛教 

分为大乘和小乘,大乘中又分顿教和渐教两支,顿教中又分圣道门和净土门 

两支,前者包括禅、真言、天台、华严等宗,后者是净土真宗。渐教也分为 

圣道门和净土门,前者是法相宗,后者叫净土假宗。由此有“净土真宗”的 

名称。而原来的净土宗不同意这个称谓。他们认为,所谓净土宗,就是真宗, 

没必要再在名称上标明。倘若承认这个名称,那么实际上就将原来的净土宗 

放在“净土假宗”的名下了。这个争端交由幕府裁决。而幕府则答复说此事 

难以从速解决,只能暂时按旧例办事,等待幕府命令。实际上,幕府的所谓 

 “等待命令”一直没有下文,直到1872年明治维新以后,才正式使用“净土 

真宗”的名称。 

     日莲宗日莲宗又名“法华宗”,13世纪由日莲(1222—1282年)所创, 

江户时代初,曾出现兴旺景象。后来,有人倡“不受不施”,即主张不接受 

非日莲宗信徒的施者,也不向“不信谤法者”(日莲宗视“法华经”为经典, 

口唱“妙法莲华经”五字即表明皈依此宗,所谓“不信谤法者”,指非日莲 

宗信徒)施舍说法,在宗内引起争端。德川幕府对“不受不施”派很反感, 

诘难它们说,寺院的领地和田园都属于幕府的“供养田”即施舍。对此,“不 

受不施”派辩解,说寺院的领地、田园是国王的“仁恩”,并非施舍。宗内 

也有人反对“不受不施”,主“受而不施”的。“不受不施”派坚持自己的 

主张,无视同门的反对,也不买幕府的账,遂被幕府镇压下去,直到 1876 

年,明治政府才承认“不受不施”派的名称及其存在。 


… Page 109…

                                    2。儒教(学) 



       儒学虽然很早就传入日本,但在明治时代以前,一直依附于佛教,常被 

  称为儒教。在日本,教与学的界线本不太严格。明治时期,就曾将神道视为 

  非宗教,到二战结束后,才重新把它作为宗教。佛教也曾作为学问、知识, 

  或者是作为传播知识的媒体。日本的儒教也并没有那么强烈的意识形态性, 

  被看重的是它的实践作用——施政的思想依据、道德教育的素材、各种实用 

  知识的总汇。一般所谓博学者,都是和汉相通,佛儒并融。 

       江户时期,日本思想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学问独立。儒教逐渐从佛教的 

  华盖下解脱出来,日本学问从中国学问中独立出来,人民、学者的学问从贵 

  族、僧侣的学问中解放出来。其他,又有国学、兰学、洋学等等,各种思想、 

  学说都很活跃,可称得上是个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为日本步入近现代社会 

  打下了思想基础。 

       日本的儒学大致有朱子学、阳明学、古学、独立学派、心学等派别。其 

  中朱子学是德川幕府的官学(幕府支持其思想,它的学堂为培养贵族和幕臣 

  子弟的官方学堂,其他派别的讲堂相当于私塾,为私学。)朱子学的著名学 

  派有京学派、南学派、海西学派、水户学派、大阪学派等。 



       (1)朱子学 

       在日本,朱子学是指由程朱理学为代表的新儒学,13世纪由佛教的玄慧 

  法师(1269—1350年)传入日本,被称为宋学,以区别以五经为中心的汉唐 

  经学。宋学后来在日本禅僧中继续传承,到江户时代成为独立的朱子学。 

       京师朱子学的开山鼻祖是藤原惺窝(1561—1615年)。他原是佛教禅僧, 

  后蓄发还俗,专工朱子学,所以有这个转变,按他自己的说法,是因为原来 

  虽“从事于释氏,然有疑于心”,后来,读了儒学著作,竟信而不疑,以为 

   “道果在兹,岂人伦哉!”认为佛教“既绝人种,又灭义理,是所以为异端 

        ① 

  也。”藤原惺窝尊程朱,但不排斥陆王,认为两家“其言似异而入处不别。” 

  其次,他主张神儒合一。他说:“日本之神道,亦以正我心,怜万民、施慈 

  悲为奥妙。尧舜之道亦以此为奥妙也。唐土曰儒道,日本曰神道,名变而心 

  一也。”藤原惺窝的思想是使儒教摆脱佛教,使之成为独立的儒学的开始。 

  朱子所讲的纲常名教思想被德川幕府看作是加强其统治的精神支柱,因而朱 

  子学受到德川氏的大力支持,藤原惺窝,其高足林罗山及林罗山的儿子都被 

  委以重任,主持幕府的教化工作。林罗山被任命为“大学头”,让他在汤岛 

  建圣堂,祭祀孔子,他办的私塾也迁到这里,成为官学。林罗山研究朱子学 

  重在实践。他曾任幕府的顾问,幕府的许多文教和外交政策都出自他的谋划。 

  林罗山师从藤原,又与其师说有异。他专尊朱子,力排佛老,也排斥陆王。 

  尤其重视忠孝合一,认为忠即是孝,孝即是忠,孝子之门必出忠臣。如若忠 

  孝不可兼得,他主张只能取忠舍孝。他还认为,神儒是合一的。神道即儒道, 

  儒道即神道,神道的“道”,就是朱子讲的“理”。 

       从藤原惺窝和林罗山的思想来看,他们都以儒拒佛,使儒脱离佛而独立, 

  这一步是完成了。他们又都主张神儒一致,表现了借儒学的权威来提携神道 

  的倾向,最后要确立以神道为基础的社会政治伦理学说。这一步朱子学的京 



① 参见中国文化书院编《日本文化概论》,第28 页。 


… Page 110…

  学派并没有完成。 

       南学派朱子学的著名代表人物是山崎闇斋(1618—1682年)。他原先也 

  是禅僧,后弃佛入儒,视朱子学为宗教,认为朱子学外别无学,有即异端邪 

  说。他对朱子学确有宗教教徒般的虔诚,不但力排佛老陆王,即使朱子学派 

  中的著述,若有改动朱子原话的,也被他列为排斥之列,只信朱子原著。 

       山崎闇斋的最大特色是用朱子学说附会神道,创立所谓“垂加神道”。 

  日本平安末期成书的《神道五部书》中有:“神垂以祈祷为先,冥加以口直 

  为本。”山崎闇斋以此为依据,用阴阳五行配天神七代(天皇的七代神祖), 

  旨在构成一套天皇的神统。日本学者对此不以为然,但强调山崎闇斋的功绩 

  在于“尊重学问自立,提倡日本对于中国的自主性,修身实践之学对于博闻 

  强记的自主性。”① 

       水户学派继承南学派将儒学日本化的方向。水户学派的著名学者是会泽 

  正志 (1782—1863年)。他特别强调忠孝建国、尚武、重民,认为这是日本 

  国体的特征,宣扬尊皇攘夷思想。这个学派前期的活动以修《大日本史》为 

  中心,吸收儒学思想,用儒学来描述日本的社会历史。后期的主要活动是办 

  教育,设弘道馆。在《弘道馆记》中申明了该派的学术宗旨。文中称:“我 

  国中人民,夙夜不懈,出入斯馆,奉神州之道(指神道),资西土之教(指 

  中国的儒学),忠孝不二,文武无歧,学问事业,其效不殊,敬神崇儒,无 

                                                       ① 

  有偏觉,集众思,宜群力,以报国家无穷之恩。”所谓文武无歧,也是日本 

  儒学的一个特色,儒不仅是书生,也是武士必修的,或者把习武也作为儒学 

  的一个内容。该派认为,文武之于国家,犹如天地之有阴阳。文之弊在弱, 

  可以武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