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中期宗教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有天主教堂的开端。 

       1559年,加斯帕·维莱拉到京都,获准传教。稍后,他与路易斯·弗洛 

  依斯一起谒见将军,希望在京畿地方传教,时值战国之乱,传教活动遭禁止, 

  传教士们只得离开京都。 

       织田信长结束了战国之乱,完成了统一全国的愿望。他采取一系列措施 

  消除战乱的影响,其中之一就是保护基督教。织田信长亲自会见被迫离开京 

  都的弗洛依斯等人,允许他们在京教传教,并建教堂。得到这个方便,基督 

  教发展很快。到1582年,教徒已达15万人,有大小教堂200多处,传教士 

                                                ① 

  75人,各地还出现不少神学校、修道院等 。就在这一年,成为基督教徒的 

  诸侯大村纯忠、大友宗麟、有马晴信三家在传教士瓦利纳尼的建议下,向罗 



① 参见信夫清三郎《日本政治史》第1 卷,周启乾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 年版。 

① 参见坂本太郎《日本史概说》,汪向荣等译,商务印书馆1992 年版。 


… Page 121…

马教廷派出4名使节,正式谒见教皇格历高利十三世。1590年,这4名最早 

访问欧洲的日本使节回国。 

     继承织田信长霸业的丰臣秀吉开始对天主教也取保护态度。不过,在他 

征讨九州地方时,天主教的活跃对他是个刺激,觉察到这是一股难以驾驭的 

力量,于是,便转而开始禁教,驱逐天主教传教士。另一方面,为了尽快恢 

复遭到战乱破坏的经济,丰臣秀吉又不想割断与国外的贸易联系。在传教通 

商一体化的情况下,他的禁教令也就不可能彻底执行。并且,对教士们的迫 

害反而提高了信徒们的信教热情,新的受洗入教者也大有人在。 

     短短几十年时间,伴随基督教而来的,许多西方的文化因素传入日本。 

为印刷基督教经书,从葡萄牙引进了活字印刷机,为了画圣像,油画艺术也 

传入了日本。 

     江户时期,德川家康对基督教一直无好感。但是,迫于贸易上的需要, 

似乎也拿它没什么办法,基督教的影响还是不断扩大。虽然各地方屡有禁教 

事件发生,仍有不少传教士隐藏下来,并有新来的传教士着日本服装,留日 

本男人的半月式头饰,潜入进来。到各地的传教士,不仅有耶稣会的,也有 

圣方济各会、多明我会和奥古斯丁会的。有些地方领主为了扩张自己的经济 

实力,也私下与天主教传教士们有接触。东北地方的实力人物伊达政宗为开 

展与墨西哥的直接贸易,就曾在方济各会士路易斯·索泰洛建议下,派出使 

节,前往谒见西班牙国王和罗马教皇,要求派遣传教士和通商贸易。到1605 

年时,日本的基督教徒已达70万之众。 

    基督教势力的膨胀,引起德川幕府的恐慌。佛教势力和儒教势力也出面 

攻击基督教。稍晚来到日本的荷兰人和美国人出于与葡萄牙和西班牙争夺贸 

易利益的需要,极力中伤依附葡西两国的天主教势力。这时,日本的天主教 

徒内部也发生内讧,暴露出德川家康身边竟有几十名天主教徒。德川家康此 

时则不惜牺牲贸易利益,生出禁教念头。  1612年,首先在德川家康的直辖 

领地内发布了幕府最早的禁教令。第二年,禁教令推广到全国,随之开始了 

大规模的驱逐教士、毁坏教堂、强迫改宗的运动。此次禁教,德川幕府的决 

心很大,因为它已经把损害贸易的顾虑抛到一边了。幕府想依据日本作为一 

个岛国的地理特点,通过海禁断绝一切与外部的联系,希望能把基督教关在 

国门之外。  1633年,幕府规定进出日本的船只必须携有经批准的许可证, 

称为朱印船。朱印船以外的船只不准出海,在海外居留5年以上的日本人不 

准再回国。1635年,又规定禁止一切日本船、日本人航行海外,不准侨居海 

外的日本人回国,违者处死。对于外国船只和人员,规定英荷两国只许到平 

户、长骑进行有限制的贸易活动;中国的船只只许到长崎;在长崎港辟出一 

小块地方,由葡萄牙商人居住,他们的子女则一律驱逐出境;对于西班牙, 

幕府曾打算远征吕宋,以便根绝基督教传教士来日本的基地,并已要求荷兰 

借用军舰,准备实施该计划。只是因为发生了岛原事件,事情才被搁下。 

     1637年,岛原半岛知天草岛的基督教徒发动起义。这次起义以基督教徒 

反迫害为旗号,实则带有农民起义的性质。两地原来的领主有马晴信和小西 

行长都是基督教徒。按德川幕府的藩主轮换制度,换为新领主松仓重政和寺 

泽广高。这两个人都是禁教派人士,开始大肆镇压基督教,激起两地基督教 

徒 (主要是农民)的强烈反抗。幕府派特使纠集临近各藩兵力,到第二年, 

才将起义镇压下去。这次起义对幕府的震动很大,决心采取更严厉的禁教措 

施,包括在前面提到的“踏绘”、“寺请证文”等,同时开始全面的“锁国” 


… Page 122…

  政策。由此开始直到19世纪中叶的200年间,是为日本近代史上的锁国时期。 

  日本之所以实行锁国,除为了扼杀基督教外,也是幕府要削弱地方藩主的势 

  力,由幕府垄断全国贸易。因为,各地方藩主一直没有放弃积蓄自己力量的 

  机会,特别是西日本的大名们,通过对外贸易而逐渐强大起来,他们为了贸 

  易的顺利进行,不少成为基督教徒。所以,禁基督教,一是针对地方诸侯的, 

  二是针对农民的。总之,是为了强化幕府的集权统治。然而,禁教也好,全 

  面的锁国也好,都不可能彻底地根绝天主教的影响,各地仍有天主教徒在活 

  动。 

       19世纪50年代,在西方国家的压力下,日本国内政界和知识界的思想 

  发生了变化,开始松动锁国政策,并逐渐转为所谓开国。1854年3月,日美 

  两国签定亲善条约(神奈川条约);1854年10月,日本与英国签定“约定”; 

  1855年2月,日俄签定友好条约;1856年1月,日本与荷兰也签定了条约。 

  这是经200年的锁国,西方国家敲开日本国门的开始。不久之后的1858年, 

  日本先后又与美、俄、英、荷、法五国签订了友好通商条约。这些条约的基 

  本内容大体相同,主要包括:第一,相互承认外交使节驻于首都和领事、总 

  领事驻于开放的港口;第二,同意开放日本的5个港口 (箱馆、神奈川、长 

  崎、新潟、兵库)和2座城市 (江户、大阪)进行贸易;第三,承认自由贸 

  易原则,不允许日本独立决定关税,5国享有最惠国待遇和治外法权;第四, 

                                                        ① 

  允许为居住日本的外国人建立教堂,废止“踏绘”。条约中关于基督教的条 

  款还算不上解除禁教令 (正式解除禁教令是明治时期的1872年,1889年制 

  定帝国宪法,承认宗教信仰自由),在日本人中间传教仍然受到压制。但是, 

  基督教在日本国土上必竟已成为合法的事情,基督教新教各派也开始进入日 

  本,俄国人则带进了东正教。这些教徒按条约规定只能在规定的地域内活动, 

  但是,他们带来的经书还是流传到日本社会上。日本的新教史学者小泽三郎 

  写到:“锁国被解除,长崎的会所贸易被破坏,各港口自由贸易的出现,从 

  根本上破坏了作为禁教政策的命根子——对舶来书籍的检查制度,……这 

  样,关着的大门被打开,在华耶稣教传教士的著译源源流入日本,这对维新 

                                                 ① 

  前后的日本文化带来了十分深刻的影响。”这些中译本的《圣经》、《圣经 

  选》以及其他的西方科学和学术著作,培养了完全不同于日本传统观念的新 

  一代日本人,新岛襄(1843—1890年)就是他们中著名的一个。他不认为日 

  本与5国的通商条约规定的开港开市就是开国,而是怀着追求自由的愿望, 

  于1864年冒险偷渡离开日本,前往美国学习神学,重回日本后,曾创建同志 

  社和同志社大学,从事育英传道工作,作为日本人基督教会的创始人。 

       在明治维新以前的日本近代史上,基督教的传播过程大体如上所述。 

                                   ※ ※ ※ ※ 

       在世界史研究中,不少人喜欢对中日两国做比较研究,直到现在,我们 

  国内也常见到运用这种方法的情况。如果将两国应答基督教的历史比较一 

  下,确能发现不少有益的东西。 

       表面上看,中日两国对基督教的反应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传入的时间大 

  体同时,将基督教最先带入两国的传教士都是那个耶稣会的沙勿略。随之, 

  两国都实行了严厉的禁教政策。 



① 参见信夫清三郎《日本政治史》第1 卷,周启乾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 年版,第266—267 页。 

① 信夫清三郎: 《日本政治史》第1 卷,周启乾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 年版,第538 页。 


… Page 123…

     实际上,两国对待基督教的心态是完全不同的,围绕基督教而对西方文 

明的态度也不一样,因而后果也就大不相同,这到中日甲午战争时已明白无 

误地显示出来。 

     从接受基督教的社会基础上看,在日本,最先接受基督教的是地方诸侯 

和农民。后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