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后期文化教育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变革过程在大工业基础上自然发展起来的一个要素;职业学校是另 

     一个要素,在这种学校里,工人的子女受到一些有关工艺和各种生产工 

     具的实际操作的教育。如果说,工厂法从资本家那里争取来的最初的微 

     小让步,只是把初等教育同工厂劳动结合起来,那么毫无疑问,工人阶 

    级在不可避免地夺取政权之后,将使理论的和实践的工艺教育在工人学 

     校中占据应有的位置。”② 

          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学说,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客观规 

    律的科学理论基础上的。这一学说强调生产劳动同智育、体育相结合, 

      “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也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 

     法”。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没有把德育和美育放在与 

     智育、体育及综合技术教育并重的地位,没有给予系统的阐述,是有其 

     客观原因的。因为在当时工人阶级没有掌握政权的历史条件下,考虑到 

      “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无产阶级的道 

    德观念不可能处于支配地位。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在 《共产党宣言》中 

     强调的是使教育“摆脱统治阶级的影响”,而不是实施德育,也就是说,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不应要求资产阶级向自己的子女灌输资产 

     阶级道德原则,在资产阶级学校里实施无产阶级的道德教育也是不现实 

     的。 

          马克思恩格斯对美育也涉及很少,原因也在于无产阶级没有掌握政 

    权和生产资料,基本的生活条件都没有保证,也就无法谈到美育。但是, 

     他们已经注意到美育的范畴。 



                            6。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应当采取的社会措施 

     之一就是“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恩格斯指出:“在社会主义 

    社会中,劳动将和教育相结合,从而保证多方面的技术训练和科学教育 

                      ① 

     的实践基础。” 又说:“所有的儿童,从能够离开母亲照顾的时候起, 

     由国家机关公费教育。把教育和工厂劳动结合起来。”② 

          马克思恩格斯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看作近代大工业生产发展的 

     必然趋势。马克思以英国为重点,考察了资本主义大工业形成前后分工 

     和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论证了在机器大工业生产以前,独立的农民和手 

     工业者的劳动过程是和教育分离的。18世纪工业革命后,机器大工业代 

     替了工场手工业,科技在生产上得到广泛的应用,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 卷,第218 页。 

② 同上书,第23 卷,第535 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第360 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 卷,第368 页。 


… Page 80…

    展,大机器工业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 

    前提。机器大工业生产成为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历史条 

    件。 

         随着科学技术的新发明,生产过程不断重新组合。大工业的本性决 

    定了劳动的变换、职业的更动和工人的全面流动性;而生产的主体又由 

    人变成了机器,生产的发展不再靠人的手工技艺,而是科学的进步和机 

    器体系的不断革新。在这种情况下,社会要求一种全面发展的人,他们 

     能了解机器生产的一般科学原理,掌握大工业生产的基本技能,能够适 

    应劳动的变换和职业的更动。这样就提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客 

    观需要。但是马克思又认为,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使科学、巨大的自 

    然力、社会的群众性劳动都体现在机器体系中,并同机器体系一道构成 

     “主人”的权力,科学知识变成奴役工人的力量。这是资本主义私有制 

     同社会化大生产矛盾的反映,它又破坏了机器大生产为教育与生产劳动 

    相结合提供的客观基础。只有在工人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全社会的教育 

     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才能得到彻底实现。 

         1847年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和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 

    产党宣言》中都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纲领性要求提出来,足见 

    这一思想在他们的理论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这一要求的提出又与 

     当时使用童工直接有关。童工问题是当时工人运动面临的重大问题之 



    一。 



         19世纪在西欧资本主义国家使用童工已非常普遍。尽管在工人阶级 

     的压力下,各国公布了一些童工法,但“法律所规定的”儿童和少年的 

    工作日仍然太长,一般在8小时至12小时,工厂法规定的教育要求也只 

    是能初步读写,没有提出进一步受教育的要求。 

         马克思辩证地看待童工问题,一方面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使用童工带 

    有令人极其厌恶的形式,但原则上年幼一代参加社会生产是合乎规律 

     的、合适的。他说:“现代工业吸引男女儿童来参加伟大的社会生产事 

    业,是一种进步的、健康的和合乎规律的趋势,虽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 

                   ① 

    是畸形的。” 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使用童工必须注意两点: 

    第一是限制工作日,第二是新生一代的劳动必须与教育结合起来。这两 

    个目标的实现不可能靠资本家的恩赐,只能依靠工人阶级的斗争。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可能是“一种最必要 

     的抗毒素”,以抵制把工人降低为积累资本的简单工具,抑制那些为贫 

     困所迫的父母变成出卖亲生儿女的奴隶主的那种社会制度的各种趋势。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也会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更为重要的是,它是培 

    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手段。马克思说:“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 

    毒的伟大的消毒剂。”② 

         马克思还认为,使智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互相调剂,学习的效果会更 

    好。一个从清晨就坐在学校里的儿童,特别是在暑天,不可能同一个从 

     劳动中来的活泼愉快的儿童相比。马克思认为:“把有报酬的生产劳动、 

    智育、体育和综合技术教育结合起来,就会把工人阶级提高到比贵族和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 卷,第216 页。 

② 同上书,第31 卷,第538 页。 


… Page 81…

    资产阶级高得多的水平。”     ③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是 

    马克思主义革命学说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是一种社 

    会现象。有了人类,就有了教育。教育学的基本问题是人的发展问题, 

    它涉及到个人发展与遗传、教育内部与外部环境以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 

    展的关系等等。这些问题也是各个时代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以及 

    经济学家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但是,直到18世纪,在教育学中占主导 

    地位的一直是唯心主义观点。马克思恩格斯以人类积累起来的知识为基 

    础,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广泛领域进行了根本性研究, 

      从而使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达到了以往教育理论所不可企及的高度。 

                                  八、中国教育 



                      1。1840—1862年间满清王朝的教育 



         1840年的中英鸦片战争,英帝国主义者用洋枪洋炮轰开了中国闭关 

     自守的大门。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 

    平等条约,帝国主义列强不断加强对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侵略,中 

    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在教育上,满清王朝在这个时期依 

    然沿袭封建专制的教育制度,日趋反动和腐朽。与此同时,社会上一些 

    有识之士逐渐觉醒,睁眼向外看世界,主张向西方学习,改革之风渐起。 

    他们对腐朽空疏的封建教育制度进行了揭露和抨击,要求学习西方的先 

    进技术,主张学以致用,提倡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1)腐朽空疏的封建专制主义教育 

         清代的教育基本上沿袭了明代的教育制度。国子监是设于中央的官 

    学,它既是全国的最高学府,又是管理全国教育的机关。同时,还设有 

    等级森严的旗学、宗学和觉罗学。旗学是八旗子弟学校的总称;宗学是 

    皇族子弟的学校;觉罗学是专为皇家爱新觉罗氏子孙设立的学校。在地 

    方上,官学设有府、州、县的儒家学校,还设有社学和很多官立书院, 

    民间还有许多义学和私塾。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变化,但清朝统治者仍然顽固 

    地推行老一套的封建专制教育制度。在地方学校中,比较有实际作用的 

    是社学和义学。社学是元明清三代的一种地方学校。元代曾劝农立社, 

    以50家为社,立学一所,择通晓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