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书屋2005-03-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一辈子神仙似的飘逸或曰糊涂。辛词也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那一路的,但他既有才学,又有一腔豪气,有这两棵大柱子撑着,大多时候不致于塌台,能做到东坡说的“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不过,过度自信常会使人玩火玩过头,衣服包不住身子,从前看不出的毛病一下子全部暴露出来,辛词成就固然伟大,集中总有十之一二可以归为胡扯。毛泽东《念奴娇·鸟儿问答》中的“不须放屁”常为评家诟病或惋惜,实是少见多怪。
  再说李商隐。李的特点是纤柔娇弱,深沉隐晦。李商隐最拿手的是律诗,毛的作品中丝毫看不出玉溪生诗的任何影响。《七律·答友人》(“九嶷山上白云飞”)是毛泽东放下领袖身段所作的最平易近人的一首诗,虽然有硬伤,却是毛诗中难得的甚有韵致的作品,但就是此诗,风格偏于明净华丽,也与李诗迥然不同,倒和与李商隐齐名的小杜更接近。
  毛的情感中其实有很缠绵悱恻的一面,读其一九二三年的那首《贺新郎》可知,该篇文辞虽然稍嫌浅俗,意思还是表达出来了。由于毛泽东的特殊身份,男女方面的情感被刻意压制,此后更在残酷的政治斗争岁月中被消磨。毛读李商隐,像是午夜梦回时的感情自赎,一种非常个人的私行为,又似恶战后的舔伤自疗,不无痛悔,同时为将来的回合积蓄勇气。喜欢李贺几乎找不出很强的理由,然而毛的喜欢是实实在在的,他两次完整引用古人成句,引的全是昌谷诗。值得注意的是,这两次的引用,命意和李贺原诗几乎相反,更一变李贺的哀婉绝望为欢快豪迈,气魄境界胜李百倍。
  我想,毛从李贺那里找到共鸣的,也许是对时间的敏感,这可能是他喜欢李贺的一部分理由吧。李贺多病早逝,他对时间的变迁敏感到了病态的程度。伤春悲秋,早已是文学中的母题,其中的感叹,是以季节,或者说,以年为单位的。李贺则不然:“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从日到夜,自夜至天明,都能让他触目惊心。毛所借用的另一句诗,“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所写不过一夜之间,所谓“夜闻马嘶晓无迹”,便感觉天都可老,何况凡人?
  毛活到八十多岁,比起感叹人生七十古来稀,只享龄五十余的杜甫,算是很高寿了,然而他总觉得自己的事业一直没完,革命是个无穷无尽的过程,与革命的过程相比,人的一生未免太短暂。记得安德列·马尔罗的《反回忆录》中对此有生动的描写。毛的时间紧迫感,自始至终是他诗词中的一个主导动机,最典型的就是那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三
  提到《沁园春·雪》,还得提到另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大金国的第四任皇帝,后被贬称海陵王的完颜亮。
  中国历代帝王,雄才大略而同时又能文采风流的,按照毛泽东自己的认定,大概只有魏武帝曹操一人。这个意思,他在《沁园春·雪》的下阕表达得一清二楚。汉武帝刘彻和唐太宗李世民文才都不错,尤其是汉武帝,即使与专业文人比,也算得上当时的优秀作家,但毛泽东显然觉得这还不够。
  曹操是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流诗人,毛泽东是颇以这位曹孟德自许的。曹操是成功者,成功的人,他所有的一切都会被放大,正像失败者原有的一切都会被缩小一样。完颜亮很不幸,他以谋杀篡位起家,以被谋杀篡位告终,死后再遭贬封,做了十三年皇帝,连个帝号都没有。
  完颜亮夙怀大志,一早的诗便表现出指点江山的抱负。他做藩王时给人题写扇面:“大柄若在手,清风满天下”;他咏瓶中木樨花:“绿叶枝头金缕装,秋深自有别般香;一朝扬汝名天下,也学君王著赭黄。”词意虽浅俗,那股子霸气和野心还是咄咄逼人的。大业未成时的咏怀,无论气度如何雄浑,还只能用虚拟语气,虽然写的人和读到的人都为之激动,心里到底不十分踏实,有时候还会流于轻薄或粗俗。毛在《沁园春·长沙》里注意了分寸,只轻轻问一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格调高出完颜亮一大截。格调高是高,说谦虚却不成。“问”的谦虚历来都是表面文章,答案早已在那里了,不需要任何人来回答。
  完颜亮的小家子气在一朝龙飞九五之后得以蛹化蝶,《喜迁莺》词气势豪迈,读之很可以激励军心:“金印如斗,独在功名取。断锁机谋,垂鞭方略,人事本无今古。试展卧龙韬韫,果见功成朝暮。”“人事本无今古”一句意思尤其好。
  南北宋之交的传奇故事中每每少不了完颜亮,柳永的《望海潮》词曾经感动过他,激起他的“狼子野心”,他在《南征至维扬望江左》中投鞭言志:“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查唐圭璋《全金元词》,完颜亮词流传下来的只有寥寥几首,可能被继任者清洗打扫过,不过留下来的几首都不坏,足以奠定他在金词中的地位。无可否认,毛对他非常熟悉。完颜亮的《鹊桥仙》写中秋:“停杯不举,停歌不发,等候银蟾出海。不知何处片云来,做许大、通天障碍。虬髯捻断,星眸睁裂,唯恨剑锋不快。一挥截断紫云腰,仔细看、嫦娥体态。”
  词的意境和用词都可以使人想起毛的作品:“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完颜亮最著名的一首词是《念奴娇》,也是咏雪的,全词如下:“天丁震怒,掀翻银海,散乱珠箔。六出奇花飞滚滚,平填了、山中丘壑。皓虎颠狂,素麟猖獗,掣断真珠索。玉龙酣战,鳞甲满天飘落。
  谁念万里关山,征夫僵立,缟带占旗脚。色映戈矛,光摇剑戟,杀气横戎幕。貔虎豪雄,偏裨真勇,非与谈兵略。须共一醉,看取碧空寥廓。”
  金人初学南朝文化,遣词造句上不十分雅驯,但清新刚健,已经形成自己的风格。我们且来看他们的相似之处:以“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的典故咏雪,也是毛在《念奴娇·昆仑》里用过的。奇怪得很,用此典故的人不多,大概是嫌它有点野,有点俗。
  “皓虎颠狂,素麟猖獗”以两种动物形容漫天雪景,毛泽东笔下的则有“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完颜词中有“天丁”,毛词中有“天公”。完颜亮下阙全是论兵,毛泽东下阙专写历代风流帝王的风骨,其实都是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写法,是所处地位使然,和普通文士的感慨大不相同。像“貔虎豪雄”、“寥廓”这类词语,毛泽东也爱反复使用。
  毛泽东写《沁园春·雪》,脱不开苏、辛的影子,可作为心中蓝本的,则是完颜亮的这首《念奴娇》?!
  四
  对于自己的诗词,毛泽东看得很清楚,不像过去那些大评论家那样“揣着明白装糊涂”。他在致陈毅的信中谈到,律诗“还未入门”,“写过几首七律,没有一首是我自己满意的”。这是很诚恳的自我评价。毛对自己的词作比较自信,谦称“对于长短句的词学稍懂一点”。两首《沁园春》之外,《菩萨蛮·黄鹤楼》、《采桑子·重阳》,《忆秦娥·娄山关》、《念奴娇·昆仑》、《浪淘沙·北戴河》,都是意象浑成之作,不像他的诗,只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答友人》和《登庐山》三首七律,不计较格律,算是完整之作。纵然如此,《登庐山》中间二联全部写景,诗意停滞,致使结尾极好的两句,“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孤零零地悬在那里,上下都无着落。
  毛词中最无懈可击的是《忆秦娥·娄山关》,其中的名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令人想起李白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苍凉悠远,“如幽燕老将”,自有一股高贵的气韵。“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豪迈旷达,乐观自信,最能显出毛泽东天纵英才的奇崛风格。
  读毛泽东诗词者,意不在此而专骛旁顾,岂不正是元好问所笑话的:“少陵自有连城璧,争耐微之识碔砆!”

  万点星子齐明时

  
  ——沈从文的大连印象
  ? 周立民
  文学大师沈从文虽自称“乡下人”,但一生却跑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并凭借着手中的一支锦绣之笔,写下了许多观感。与郁达夫的那种游记大为不同,沈从文的观感常常是以书信的方式来记录的,像著名的《湘行散记》,其初稿就是沈从文回乡的一路上写给妻子张兆和的书简。还有并不准备发表的书信,同样是生动活泼的好文章。到底是小说家,他每到一地,都能以自己敏锐的眼睛观察当地的人和事,既能够抓住地域特征,又网住时代风云,有意无意中给一个地方画出一幅极好的速写。尤其是在1949年以后,他被迫离开了文艺界,从事历史文物研究,不像一个职业作家什么都见诸报刊,写信成了他的另外一种写作和表达,没有发表的约束,下笔自然不太顾忌,他笔下所记反倒比那些公开发表的大唱赞歌的文字更真实更有价值。
  要不是新出版的《沈从文全集》中收有四封沈从文致妻子和儿子的信,我还真不知道沈从文来过大连。那是1962年7、8月间和1964年8月的事情。两次都住在秀月街连捷巷的一家疗养院中,“住处离‘老虎滩’海边倒只三站电车路”,“我们住区似乎是‘新区’,日本人当时辟来吸引下野军阀和其他逃亡官僚,地主资本家的……部分或属军事机关,部分属疗养所,部分属平民住宅”。前一次原因不详,似乎是某个部门组织专家、学者来大连疗养,后一次是全国政协组织的疗养,他还利用这次机会审校了《中国工艺美术简史》的书稿。第一次共留下三封信(1962年7月29日致沈虎雏、1962年8月1日和8月3日致张兆和),第二次有一封信(1964年8月4日致张兆和),总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