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穆修等人缓缓跪下,穆修从怀中掏出一本奏疏,双手相持庄重的递给赵祯道:“启奏官家,司农寺少卿刘郜已经为国捐躯,为了照顾这些农务,他没日没夜照料,不敢有一丝懈怠,加之在海上漂泊久了,淡水不够,他便把自己的淡水分浇到土里给这些农物,最后……最后竟活活的被渴死……”

    听了穆修的话,赵祯一时戚动,这是怎样的臣子啊!居然为了这些植物把自己生命的水源给灌溉了出去,这些植物是长好了,可一条鲜活的生命却消失了。

    但接下来的事情却让赵祯更加的愤怒与感动,整支船队的两千余人只活下来了三百,剩下的都死去了,而原因居然和刘郜一模一样,都是为了保护穿上的这些植物,刘郜向所有人说明了这些植物的重要性,也说明了它们能为大宋带来怎样的未来,于是这些忠诚的士兵,把海上最为宝贵的淡水给贡献了出来。

    赵祯气急,破口大骂:“愚蠢!为何要因为这些植物折损我大宋的忠勇?实在不行每样保留一株便可,何必种植这么多?难道人命还不如这些东西值钱?一次不行就再来一次,何必…………何必如此?!”

    赵祯骂着骂着便哽咽起来,这是他少有被古人坚持与信仰所感动的地方,这个刘郜,以及那千余逝去的生命让他感动,让他哭泣,因为任何言语已经不能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赵祯是真的被眼前的这一幕所震撼了。

    剩余的人们跟着哽咽,一路上亲手送走每一个逝去的人都没有哭泣的穆修嚎啕大哭,他的心中挤压着的感情终于能得到释放:“官家,刘郜是担心这些珍贵的农物不好养活,只留下少许万一有什么闪失,便愧对大宋,为保万全,所以才会如此大面积的种植!官家……我等致死效王命!”

    这是用生命在维护自己的诺言,当初他们离开的时候就是对自己说这样的话,赵祯心中的悲痛无比,这样的臣子,每牺牲一个都是大宋的损失,这样的军人没牺牲一个都是国家的损失。

    轻轻的蹲了下来,赵祯用双手小心翼翼的捧起一把船上的泥土:“三才用玻璃瓶装起来,放在朕的御书房,朕要每日观瞧,这些都是我大宋忠勇之臣用生命换来的,后世之君亦不可忘。”

    三才小心的捧过一个锦盒把泥土装在里面,待回宫之后再把这些泥土放入玻璃瓶中,这一把看似普通的泥土在官家眼中却比什么金银财宝都贵重。

    望着远处一望无际的大海,水天一色的景象让赵祯心中舒畅了一点再次开口吩咐道:“命将作监派遣能工巧匠在港口上修建一座灯塔,朕要为这些逝去的,活着的勇士树碑立传!”

    “谢陛下!”

    穆修带着剩余的人前往驿站休息,辛苦这么多年的他们也该享受一下人世间的快乐,对于他们来说,吃一顿饱饱的饭便是快乐,大口大口的喝水便是快乐,安安稳稳的水上一觉便是快乐……

    司农寺的人紧赶慢赶的出现在口岸上,这是赵祯派人传唤来的,在得知刘郜因为这些农物渴死在海上之后,他们便把这些农物当成刘郜的孩子来伺候。

    所有的农物都是整体搬迁,连甲板都锯了下来,用特制的马车运送会北平府的皇庄,他们只能在那里种植这些植物,并由禁军日夜看守,戒备的像是一座军营,大宋唯独这里与火器营有这种等级的戒备。

    赵祯本想拿几个土豆洋葱西红柿之类的回宫,但看到司农寺官员可怜巴巴的眼神,心中一软,甩了甩手便离开了,反正自己看到了希望看到的东西,晚一点吃到也是无所谓的。

    土豆,玉米,地瓜,洋葱,西红柿,哪一种不是赵祯最为熟悉的,但这些在大宋却没有,现在出现了难免控制不住自己的味蕾,当然不光有这些东西,甚至还有西洋参和辣椒,花生以及向日葵,多亏了那些美洲土著的帮助,大宋将士在帮助了他们的同时,他们也帮助了大宋。

    粮食决定了一个国家的人口,中国古代的人口和后世相比少了太多,即便是繁荣如斯的大宋,也不过才一亿人左右,这个数字还有收到天灾**的影响,一旦发生战争,部分地区的人口便会锐减。

    但在世人看来,现在大宋的人口可比盛唐还要多得多,天宝十四年繁荣的大唐才不过八千多万的人口,而现在的大宋经过赵祯登基以来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以及医疗,商业,农业的发展,人口产生了爆炸式的增长。

    大宋的人口基数本来就大,这是一种可怕的复利因素,就像是滚雪球,雪球越滚越大,越大的雪球粘连的雪就越多,从此反复下去,在这个时代人口就是一个国家的一切。

    大宋的朝臣已经有人看到了人口带来的红利,这一点连赵祯都惊讶无比,古人对经济并非一窍不通,人口带来的红利有利于大宋的经济发展,也有利于国家的发展,最重要的一点,人多了意味着一个国家的国力强盛,可战之兵的人数众多。

    在不少朝臣的眼中,大宋只要按照这种规模发展下去,人口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什么西夏,什么辽朝,都将是不堪一击的存在,大宋用人口便可把这些国家彻底压倒……

    而这些从美洲弄回来的农作物便是打破人口天花板的利器。

第七百九十八章更大的舞台() 
    

    赵祯身为一国之君,他早已研究过人口与国家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等之类的关系,这是一个领导者的永恒课题,即便是如今强大繁荣的大宋,赵祯也依然不会放松。

    就像太唐宗所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赵祯自己承认自己没有多少天马行空的治理能力以及卓越到轻而易举掌控群臣的手段。

    在位这么多年来,他只着重于对人才的挑选以及培养,这是一个非常聪明又非常笨的法子,赵祯不会制定法律,他只是让手中的臣子去完善大宋的宪法,利用这个时代的进步去改变这个时代。

    他所拥有的只不过是更多的见识,就像一个站在棋盘外的人一样,他永远看的比别人清楚,也更加领先一步,但就这一点已经让他成为同时代统治者不可匹敌的地方,赵祯兴办教育,推进格物,促进医疗发展,甚至大兴商贾之道,这些无一例外都是后世人通过不断总觉得出的东西,而赵祯信手拈来,原因无他……见识过而已。

    其实要论他的统治能力,甚至比不上他的父皇真宗皇帝,一个能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并且抵御住了外族入侵的皇帝,怎么说都是一个合格的皇帝,最少他是通过自己的所学达成的,这已经很了不起了。

    要不然怎么许多国家的百姓都说赵祯是天上的星宿下凡呢?他确实是这个时代的神,因为他脑子里装着的东西不是这个时代人所能拥有的,许多话连他这样身为皇帝的人都不敢说,比如大地是圆的,天空是无限浩瀚的,人类可以在空中飞翔,甚至登上月亮,但有一个改变不了,这些都是真理!

    自从脑袋里的系统消失不见之后,赵祯仿佛新生,并非是他有了超人的能力,只不过脑子变得更加清晰,考虑问题和从脑子里发现曾经的记忆非常快速,仅此而已。

    大宋想要发展就必须要打破一个束缚在中国历代王朝身上的一个重要枷锁,粮食产量问题,即便是引用了产量最高的占城稻,大宋的稻米产量依然不是很理想,这稻米不是亩产一千多斤的杂交水稻,大宋在这方面还是在摸索的阶段,赵祯虽然有着灵敏的大脑,但却不能无中生有,他不是科学家,也不可能把时间耗费在研究上。

    他只不过是个引导者,引到他的格物学家在这些方向上探索,大宋还是大宋,只不过在赵祯的带领下偏离了历史的轨道而已,赵祯一直都不想承认,但却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大宋被他改造的面目全非。2yt

    既然如此,那就怎么有利怎么来吧!现在连土豆和番薯都出现了,还怕有什么更加神奇的事情吗?

    谁能想到这些全新的农作物会成为大宋打破人口天花板的锤子,只要大规模种植,大宋基本上不会出现饿死人的情况,因为这些东西即便是不经过人工干预,也会亩产惊人!

    赵祯要让大宋的版图恢复盛唐的气象,但他要的是稳固的版图,不是今天巨大无比,明天就瞬间垮塌的积木!要想让这些版图成为大宋的一部分,让他们自己成为自己是华夏的一部分,那么最好的办法便是当地变成汉人的地盘,世代为汉人所有!

    人口是华夏的一件重要武器,这也是为何在历史长河中所谓的文明古国都没落或是消失,唯有华夏存留的原因,因为华夏的血脉永不断绝,即便是融合了外族的血统,但华夏的血脉依然留存了下来。

    大宋的敌人看似是党项,辽朝,其实却是人口,只要有了足够的人口,大宋国内的生存压力便会驱使着大宋向外开始征伐的脚步,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在自己的乾坤独断之下向辽朝发动进攻夺取燕云。

    即便赵祯赢得了战争的胜利,朝中有关用兵的流言蜚语一直没有停过,这还是压力不够大所造成的,这些美妙的农作物亩产惊人,到时大宋的人口一定疯长,人口的膨胀会使得大宋对土地的要求便高,这是一个无法规避的问题。

    朝臣的政治手段再高明也无法便面这个必须要通过实际手段去解决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无人能说克己复礼这样的蠢话,这个世界的黑暗便会毫无保留的展现出来。

    而游牧民族却先一步比农耕民族了解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们不断的进去,不断的挑起战争,也不断的牺牲人口,维持草原上的平衡,每一个稳定的游牧民族在繁荣过后便是萧条和战争,因为他们要处理多出来的人口,要么在中原获得土地,要么在中原失去人口。

    但农耕民族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