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李天命的思考艺术-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倘若对方制敌机先;如上所言;一早点破了你下一步的诡辩;那又该当如何应付呢?这时你更可以趁机呼冤了:「太不公平了呀!谁见过天下间有这么霸道的辩论的吗?一开始就把人家的答辩堵死;在我还未提出答辩之前就已将我的答辩判定为诡辩;实在太不公平了呀!”其他人听你这么说;就很容易会忽略你原初的诡辩本来已被击溃;忽略「为诡辩而再辩;常是进一步的诡辩”这个道理;结果反会同情你起来;于是你
 就得其所哉了。
 b.诉诸感性诡辩本属口舌之事;但有的诡辩者被驳斥得瞠目结舌时;却会用「不喜作口舌之争”这句话来下台;然后引一两句似乎很有感性的「诗”或「哲理”;赖以回避对方的论点;同时表示那就等于恰当地回应了批驳。这种转移视线的伎俩;对于某些特重「感性”的观众或读者来说;是颇为见效的。
 c.表演高尚情操性格弱的人;纵然只是论战的旁观者;也会害怕锐利的辞锋的。虽然那辞锋所针对的并不是他们;而且他们也说不出辞锋锐利有什么不妥;但他们就是对此起反感。他们只会注意那辞锋是不是「太尖锐了;太咄咄逼人了”;却不去分辨是非对错;不去考虑「被批驳者是否由于诡辩而被批驳?”之类的问题。碰到这些人;你若表现得伟大深情(譬如自称「肩负文化千斤担;为民族的苦难而痛哭流涕;立志做圣人。。。。。。”);那么;就算内中只是虚伪矫情;还是能令那些人同情你的。只要先讲一番大而无当的漂亮话;跟着装作已经回应了敌人的批判;最后还宣布要为敌人祈祷:「愿上帝宽恕魔鬼。”这样做就会很动人的了。你甚至可以表演更高一级的宽恕之道呢;你不妨宣称:「敌人的飞刀刺盲了我的左眼;我就主动让右眼也给他刺盲。”两眼俱盲;自然更有助于盲辩了。
 
 (D ) 得失寸心知
 以上讲「诡辩要诀”的用意;当然不是想叫人诡辩;而是想叫人认清诡辩能认清诡辩;那是思考方法的一个重要关节;又是思辩技巧中的一门基本功。
 「但纵使我们能认清诡辩;如果别人硬要诡辩;以至无休止地盲辩;这时我们怎样才能克敌制胜呢?”不少人会问这样的问题;底子里仍是希望找到辩论的必胜之道。
 可惜的是;虽在前述「胜”字的第一个意思下有必胜之道;但在前述第二个意思下却是没有必胜之道的。我们也许会因此感到不安;尤其当我们想到世间常有颠倒黑白的言论;想到没有必胜之道能够清除诡辩时;我们更会感到悲哀、无奈。
 不过我们可不要忘记;诡辩是骗不了明眼人的;诡辩只能骗倒愚人;特别是某些「心灵空虚”的愚人;即令把一堆废物抛进其空虚的心灵里;他们也会有一种填满的充实感的问题是:
 纵能骗得全世界的愚夫愚妇相信;却为识者所笑;且将自己的灵魂卖给了魔鬼;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再者;我们也可以把刚才对必胜之道的分析换个次序来讲;那就是:虽在第二个意思下没有必胜之道;但在第一个意思下则是有必胜之道的固然;没有任何说法是所有人都接受的说法包括这个说法本身在内;然而一种说法是否正确;跟别人是否接受它是无关的'注'15一个精神病患者可能宣称他不接受任何物理学理论;但不能由此推论说物理学的理论不正确在辩论时;我们的立论只须确当;据第一个意思;我们就是胜方。愚人看不出来;适足以显露其愚蠢吧了。「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品的高下之分该是如此;论辩的是非之分亦是如此。是非高下既分;愚人不晓得又有什么关系呢?明眼人能看得出来的明眼人的人数不多又有什么关系呢?历史终会知道的。我不是说历史会记载我们;我的意思只是说:如果我们的立论确当;尽管往昔屡有是非颠倒的时期;尽管现世常有黑白混淆的诡辩;但只要人类基本上是讲理的;只要人类的发展过程虽有曲折但大体上还是朝着理性的方向迈进;那么;终有一天;人类所知的真理或确当的论断就会包括我们的
 立论在内;要是人类不会在那天之前已经灭亡了的话。
 其实;就算历史不知道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上帝存在;上帝定会知道的。但就算上帝不存在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我们有理性;我们应能知道的。我们能知道、能思考、能分辨是非高下;这种能力便是我们的理性。我们的理性正是我们最可珍贵的「自己的核心”或「核心的自己”。那就是我们的「裁判者上帝”;也就是「得失寸心知”的「寸心”或「寸心上帝”人的生命在升进的历程中;第一阶段面对朦胧的自己;第二阶段面对家人;第三阶段面对朋友;第四阶段面对社会;第五阶段面对当代;第六阶段面对历史;在最后也是最高的阶段;人面对裁判者上帝;即面对寸心上帝;亦即面对自己的核心、核心的自己。再没有任何隽语比Francoy Bahamonde 说过的一句话(不管其原意指什么)所透出的识见、自信、以及顶天立地的胸襟和气概更能令我震撼;更能令我抖擞;同时又更能令我深深感动;更能触及我那最最核心的自己的了那句话就是:
 「我只对上帝和历史负责。”
 
 注:
 '注'1 见台湾宇宙光出版社出版之《哲客侠情》(1986 年版)第34 页:「上帝存在的证据在哲学上及科学上都丰富得很;请到智慧世界一游!”(有点像广告标语:「海滩上的阳光和热情都丰富得很;请到曼谷芭堤雅一游吧)此书适合用做分析批判的反面教材;下文即取其中几页作例子。按:照BBranshard、W.W.Fearnside、WBHolther 等人沿用的惯例;当一段文字仅用做分析批判的反面教材时;其作者之名可以从略。
 '注'2 当中八百名投票评定胜负。按:上文对「不太公平”的分析;只是为免有些人望文生义而作。
 '注'3 《明报》(1997.9.26 )之《问到底》说「研究逻辑的人;都会知道;大前提是非常重要的。大前提必须正确;不可怀疑;否则;以后一切推论;都不能成立。研究逻辑的人都会知道;此说每点皆非。(一)大前提无所谓「非常重要”。(二)大前提不正确;并不涵蕴「以后一切推论都不能成立(见「所有狗都是人”之例)。(三)把推论能否成立同大前提是否「不可怀疑”扯上关系;属胡扯。按:用「研究逻辑的人都会知道。。。。。。”这种句式来发言;切忌外行。
 '注'4 就是注(1)提到的《哲客侠情》。以下除非另外注明;否则凡页码皆指该书之页码。
 '注'5 第30页。
 '注'6 第34页。
 '注'7 这样说只是就事论事;对白痴并无不敬之意。后文提到一种叫「大搜索”的游戏时;也不是要对精神病人表不敬之意。按:在西方学术传统中;幽默讽刺可在最严肃的学术讨论里出现;且甚受欢迎。
 '注'8 若说这些词语用来述及上帝时就不再是经验词语;则「搬起”亦然。
 '注'9 第30页。又:关于本节可参考《天国之旅》注(11)。
 '注'10第32 至33 页。按:此段所含几个胡混推理之中的第一个〔见下文(1)〕;以条件句的论断形式来表述。
 '注'11 三角论者说:「X 仍可以无限地造出任何重量的石头;而Y 以其无限能力;全都搬得起。”(同上)三角论者就是看不见这个关键:X 总是造不出一块令Y 搬不起的石头。我们可设想X 与Y 对话;X 说:「由于你能搬起任何重量的石头;所以我无法造出一块你搬不起的石头。Y说:「正是由于你造不出来;所以你不能自称能力无限。”值得留意的是;「造出任何重量的石头”这种提法;把人们的注意力向「重量”方面引导(或误导);但问题不在于X 能否造出任何「重量”的石头;而在于X 能否造出一块「令Y 搬不起”的石头。(全能者应有能力造出块轻如鹅毛但我们硬是搬不起的石头的;是不是?)
 '注'12 本章并非旨在论断「‘上帝是全能的’有矛盾”;而只是要破斥三角论的盲辩;以展示思考方法的具体运用。附笔「智者道”的一个主要条件就是充分掌握思考方法的具体运用。哲学的健康取向;在于采取赋能进路(Aptitude Approach);以「智者道”为主;「学者道”为辅。
 '注'13 注意下列四点
 (一)借小说的对话形式;把自己所持的观点透过主角之口说出来;再加上美化的形容(例如「在风中温和地微笑〔说〕”;第21 页);同时把自己反对的观点透过歹角之口说出来;并予以丑化的形容(例如「皮笑肉不笑地说”;第15 页);这种手法容易造成偏差引导。
 (二)考虑一下「仲尼弟子陷绝境”(第199 页)、「禅僧道‘。。。。。。忘象悟主爱;破执见神恩。’”(第294 页)、「释迦道完美者特有的救赎工作;非我能为了。’”(第258 页)、「释迦微笑道:‘功求十架血成溪。’”(同上)这一类的说法;有没有歪曲强枉之嫌?倘有儒者或佛教徒这样写「耶稣门徒陷绝境。约翰、彼得等人齐说:‘祈祷就会悟到没有上帝;读《圣经》就知道我佛慈悲。’耶稣说:‘穿起袈裟弃十架。佛陀特有的普渡工作;非我能为了。’这时恐怕某类基督徒就要提出强烈抗议了。
 (三)别人认为佛教境界最高;就成为「迷信俗网”(第272页);自己认定基督教境界最高;则是「慎信”。有没有给出任何站得住的理据来支持这样的「判教”呢?没有。唯靠安排一些小说情节;把儒家子弟、佛门子弟都说成被「原罪震波”通统击倒在地;只有一基督徒手持十字架才能胜「原罪震波”(令人想起电影《吸血僵尸》的桥段)。这种手法藏有误导性;会引导读者以为已在道理上说明了基督教境界最高;但其实那不过是一厢情愿的「Q 式说明”。
 (四)被揭出充斥着盲辩、歪曲、武断的言论时;不能赖「只是小说”一语去搪塞;因为那「不只是”小说;说的形式只是包装。设使一本用小说的对话形式来写的数学书被指出错谬百出;其作者显然不能以「只是小说”作为辩护的理由。
 '注'14 「。。。。。。将上帝一推。。。。。。”这种滑稽的说法;见于(虽非源出于;但被肯定于)香港天道书楼1980 年出版之《苦罪悬谜》第122页。
 '注'15 这是大体而论;此处无须理会「大家都接受我正在说的这句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