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督察院设左右都御史分别为正、从二品、左右副都御史均为正三品、左右佥都御史则是正四品,再加上了分管各地的御史,所以再设立十三道监察御史共一百余人,这些人都为正七品。
除此之外,督察院还设有经历司内有经历一人,正六品;都事一人,正七品;司务厅内有司务二人,从九品;照磨所;其中照磨为正八品,检校,正九品;司狱司下设司狱,从九品。
这里的相关人等,均是从现有的六部中抽调人手过来,其中,还有十几人是从翰林院中调入的,可以说目前这督察院里头的大小官员们,年龄都是趋于年轻化的。
督察院设立在了东侧,与大理寺相隔不足二里地。
如今的人们不会想到,日后,这督察院将会与大理寺、刑部并称为三大法司,从而重案要案都有了三司会审的不成文规矩。
皇上要设立督察院一事,早就已经传遍了朝堂内外。
而且外头那间威严的衙门,也早已经有人开始整理打扫,只等着皇上圣旨一下,便开始挂上牌匾,正式成为大兴朝的法司衙门了。
督察院设左右御史,这其中,以左御史为上,右御史为次之。
一般左御史,则是直接被称呼为督御史,而随着皇上的旨意以及督察院的权力能力都让大家见识过之后,这督御史便与六部平行,合称七卿。
皇上在早朝上宣布了督察院的设立,并且也直接表明了其职责所在:主掌监察、弹劾及建议。
“圣上有旨:督察院长官为左、右督御史,下设副督御史、佥督御史。又依十三道,分设监察御史,巡按州县,专事官吏的考察、举劾。督察院不仅可以对各地府衙进行监督,大事奏裁、小事立断,为最高监察。督察院肩负重担,今特命柳承恩为首任督御史,刘进文为右督御史。钦此!”
柳承恩和刘进文同时跪地接旨,可是问题来了。
刘进文倒还好说,原本是礼部侍郎,早在前天就已经被免除了这个职位,今天直接进入督察院,好像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可是柳承恩身上还兼着户部尚书呢!
当然,这督察御史的官职可是正二品,而刘进文是右御史,是从二品。
不说这官阶高了,最主要的是,如果按皇上的设想而来,那么督察院将成为大兴朝最高的监察衙门,也就是说,他们将拥有着最高的实权。
这种实权,主要还是针对于百官的。
虽然听起来不及内阁大臣们威风,可是实际上,真正能挟制百官的,恰恰就是督察院!
第816章 不合谁的规矩(四更)
问题来了,柳承恩这户部尚书怎么办?
皇上的旨意上没说,内阁的几位大人们也没提,所以大家都有点儿懵圈。
总不能又跟上次似的,让柳承恩身兼两职吧?
直到梁大人在朝堂上提出异议,这件事情才算是被人给摆到了明面儿上来。
“税制改革迫在眉睫,正是用人之际,柳承恩原就是户部尚书,他对于这一块比较熟悉,而且税制改革也离不了督察院的协助,如此,便由他兼任户部尚书一职,直至税制推行完毕之后,再择他人替代柳承恩的尚书之位。”
“是,皇上。”
当然,不甘心的,大有人在。
总有人觉得自己能力强,不比柳承恩差。
可是朝堂上皇上轻飘飘地甩出来两个问题之后,就再也没有哪一个人敢出来多嘴了。
“税制改革的根本是为了解决部分的吏治问题,你可知道一个七品县令在任上能肆意征收多少的不义之财?”
“我大兴去年的税收几何?税制改革之后,又能达到什么程度?市税、关税当如何抽取?”
这都是较为专业的问题,除了柳承恩,便是他手底下的侍郎都不敢说自己一定能回答地上来。
更何况是其它人了?
皇上冷笑一声,暗道你这么能,那你知道这税制改革推行中必然是要有流血牺牲的吗?
一项重大制度的变革,怎么可能会真地风平浪静地就过渡了?
连这些基本问题都没弄明白,就胆敢来跟他要官职了,哪儿来的胆子?
税制改革是件大事,而且还是件耗费时日的大事。
这可不是一两个月就能弄完的。
短则一年,长则三五年。
也就是说,这税制改革一日不结束,这柳承恩就一日是户部尚书兼任督察院御史。
这似乎是极其地不合规矩。
可是没有人敢去御前说。
不合谁的规矩?
这旨意是皇上下的,说句不好听的,这大兴朝的规矩都是皇上定的,谁敢说个不字?
便是内阁的几位大人都老老实实地没吭声,你一个四五品的小官儿,还敢满地蹦跶?
柳承恩其实是有些为难的。
他更想把户部尚书的位子让出来。
可是皇上不让呀!
在皇上眼里头,这柳承恩就等于是他的招财猫呀。
自打柳承恩当了户部尚书之后,这国库也日渐充足了,便是连皇上自己的私库都是一天比一天富裕。
不管是自己想修个行宫,还是想要弄个园子的,压根儿就不必看那些大臣们的脸色。
为什么?
因为他花的是自己的银子呀!
又没动用国库里一文一两,哪个敢多嘴?
皇上不乐意让柳承恩离开户部,可是也知道让他身兼二职,的确是有些难了。
主要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衙门,这就更让人费心了。
思来想去,还是把柳承恩叫过来了。
“朕听说苏瑾轩近来做的不错?”
柳承恩神色一动,“回皇上,苏大人一直兢兢业业,恪守本分。”
“嗯,你也不必如此小心,苏瑾轩如何,朕心中有数。他比你晚入朝几年,说起来,虽不及你能力卓绝,可比起其它人来,还是很优秀的。”
“皇上谬赞了。”
“朕有心让他入户部,你以为如何?”
柳承恩愣了愣,先前为了避嫌,关于苏瑾轩的事情,他只是关注,并不曾插手。
如今听着皇上的意思,是想要大力培养这位大舅兄?
“回皇上,苏大人为人谨慎,而且为人正直清廉,他入户部,自然是没有问题的。”
皇上微微点头,似乎是对于这个回答十分满意。
“朕还听说,你那个二弟亦是才华非凡,承恩呐,这里没有外人,你同朕说说,你家那位七郎比之与你,才华如何?”
柳承恩笑了笑,“回皇上,若是论及策论,微臣稍胜之,可若是论及诗词之功,微臣逊之。”
皇上闻言大笑。
“走吧,今日天气不错,陪朕出去走走。”
“微臣遵旨。”
君臣二人,一路上慢慢悠悠地,一会儿聊到了苏二郎,一会儿又聊起了税制改革,天马行空,倒是无所不谈了。
“爱卿呀!朕真是恨不得再多活上几十年呐!若是朕能早日得到你这样的良臣,那我大兴国力必然是更加强盛,十几年前的战乱,也就不会发生了。”
这可是极高的评价了。
柳承恩连忙道:“皇上过誉了。微臣之才比之皇上登基后的不世功勋,差之远矣。”
皇上摇摇头,一脸期待道:“你也不必自谦。你入朝不过十年,可是你立下的功绩却是无人能及。柳爱卿,朕封你为太子少师,你可明白朕的心意?”
突然提及太子之位,柳承恩的脸色立马就肃正了许多。
“回皇上,微臣愿意为皇上效犬马之劳。”
皇上深吸一口气,突然又笑道:“你也不必如此紧张。你可知朕属意何人继承大统?”
“微臣不敢妄加揣测帝心。”
柳承恩吓得扑通一下子就跪在那儿了,啧,膝盖还真有些疼,跪地太快,太实诚了。
皇上皱眉,随即又是一乐,难得看到一向稳重的柳大人能在如此一面呀!
“你呀,起来吧,像什么样子!不知道的还以为朕为难你了。”
柳承恩抬袖抹汗,您没为难吗?
这等立太子的大事,您张口就来,这还不叫为难,那什么叫为难?
“行了,上书房那边若是没空就可以不去了。若是老幺有什么不懂的,朕会让他出宫去柳府讨教的。”
这一瞬间,柳承恩自然就什么都懂了。
前一刻才说了立太子之事,接下来就提到了小殿下。
还有什么是比这个暗示地更明显的吗?
“微臣遵旨。”
“走吧,再陪朕去上书房看看,难得今日空闲,正好看看这些孩子们的功课如何了。”
柳承恩心中暗暗叫苦,空闲的是您好吧?我这个身兼两职之人,忙的很呐!
可是没法子,皇上开口了,他敢不去吗?
不敢!
所以还是乖乖地跟上去了。
毫不意外地,皇上在上书房又考校了几位皇子皇孙的功课之后,十分满意地回去了。
次日,苏瑾轩被调入户部任右侍郎,一时间又轰动了朝堂。
第817章 这会动摇国本(五更)
户部右侍郎为正四品的官职,而且是手中握有实权。
特别是在柳承恩这个尚书不常常在户部的情况下,那么左、右侍郎自然就是户部真正的主事者了。
前任右侍郎被调到了督察院任左佥督御史,同样是正四品,不同的是,人家现在成了专门监察百官的御史了,品级虽然相同,可是对方的权势,明显是要优于六部的四品官的。
换个意思讲,就是等于升职了。
柳承恩这个督察御史那叫一个忙呀。
随着新税法的拟定完毕,他真正要忙的时日才算是正式来临了。
新税法,前期将在四个州府试行。
京城、北安州、江宁府、西宁府。
之所以选择这四地,一来是因为考虑到了南北的分布,二来则是因为这四地在上一次的推行方亩均田制时,便很是顺利。
所以,这一次,还是选择了这四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