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朕的确有事情让你去办,办好了,朕不但不杀你,还给你加官进爵,你看如何?”
吴国贵万万没想到,机会来的这么突然,他激动道:“但请陛下吩咐!”
“朕要你去陕西,去兰州,给朕拉一支8000人的队伍起来,你敢不敢?”
“陛下,这……”
“你不敢?”
“臣只是有一事不明。”
“你说。”
“臣协助吴三桂,窃取朝廷机密,陛下不但不杀臣,还对臣委以重任,毕竟为何如此信任臣,难道陛下就不怕……”
吴国贵顿了顿,没有说下去,他不敢说下去。
这话他本来可以不说,只需要满口答应皇帝,就万事大吉了。
但是他还是忍不住说出来,这倒是让崇祯对他另眼相看。
“朕当然不怕你叛乱,你叛乱能做什么呢?你的背后有多少人?10万?”崇祯语气平静,目光中却有着说不出的从容和自信,“还是百万?”
“就算你有百万,而朕有两亿大明的子民,反叛对你有什么好处?”
吴国贵更没有想到皇帝说话如此直接了当,这反倒让他放心下来。
崇祯顿了顿,又道:“你有没有思考过,吴三桂为何而死?”
“因为他背叛了大明,背叛了陛下,陛下必杀他。”
“你只说对了最浅层的原因,这的确是他该死的原因。但是,他真的的死因,是无知和傲慢。”
崇祯站起来,走到地图前,整个人看起来都非常的平静。
平静的语气,平静的面色,平静的目光,在地图上慢慢地扫过。
“弱小不是生存的障碍,无知和傲慢才是。”
“你记住了,吴三桂并不知道现在的大明朝到底有多强大,过分的认为自己很聪明,这才是他真正死因。”
皇帝一席话,震撼了吴国贵的内心。
“臣定铭记陛下圣训,永生不忘。”
“朕给你一个军长的职务,朕会跟郑崇俭说的,你的人你自己好好练。”
“臣领旨谢恩!”
“下去吧。”
“臣告退。”
离开乾清宫后,吴国贵这才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许多。
他仔细回忆刚才和皇帝短暂的对话。
皇帝的声音很平和,但这种平和之中,却蕴藏着一股无比庞大的力量。
皇帝很坦诚。
这种坦诚和平静,来源于他真正的自信和从容。
不需要掩饰,不需要给你画饼。
你老老实实去做,朕已经提醒你了,只要你智商正常,就应该知道你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吴国贵心中仍然有些翻江倒海:现在的大明,到底有多强大?
吴国贵离开之后,崇祯依然盯着地图看。
历史上的吴三桂麾下有诸多人才,吴国贵就是其中之一。
如何消化吴三桂的那些人?
调到各地,分散开,将他们的家人都留在北京。
定期让他们回北京述职,严格遵从新军政的管理。
这个世界上,天才永远只有极少一部分。
大部分人之所以碌碌无为,是因为缺乏机会和在昏聩的制度环境中。
任何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还是渴望实现自我价值的。
那为何现在要突然派一个去兰州?
因为西北要布局了。
就目前的局势,皇太极已经开始想办法联络西北蒙古,双方的角逐从辽东已经向其他地方全面拉开。
而西北的未来,是路上丝绸之路的复兴,不可不做长远规划。
那为什么一定是兰州呢?
因为在未来往西的第一步战略就是要彻底打通青海!
西北的丝绸之路有两条,一条就是沿着青海往西北走,一条是从河套走。
有一点很重要:打通青海,就意味着西北商路被打通,大大增加陕西的财政收入。
接下来的这一段时间,倒是再也没有人弹劾郑芝龙了。
但没有人知道,那个曾经告发郑芝龙的商人,已经被人控制下来,并且秘密带回了北京,就关押在锦衣卫的大牢里。
几天后,皇帝再次召见了郑芝龙,郑芝龙也慢慢定下心来。
他能感受到皇帝是真的很器重自己。
但他并不知道,伴君如伴虎,皇帝内心真实的想法。
辽东风波,也随着祖大寿的家人陆陆续续到北京,慢慢平息。
八月三十日,卢象升回到北京。
他将吴三桂秘密盗取的所有图纸全部送回北京。
军委会也陆陆续续发出文书,对吴三桂原部下进行大规模调动。
这件事才真正的顺利解决。
同样是八月三十日,崇祯访问了北京制造局火器局。
在他面前,摆放着20000颗红夷大炮的炮弹和1000门红夷大炮。
自从遵化的铁矿全部收回后,北京制造局的钢铁得到了大量的补充。
这20000颗炮弹和1000门红夷大炮,要全部运输到登州,配置给天武军。
因为皇帝已经在军委会最新的一次战略会议上提出了今年收复台湾的战略目标。
只有在今年收复台湾,彻底清除荷兰人的势力,才能安心对郑芝龙的势力动手。
只有分解了郑家,朝廷的船才能将大量的粮食从安南国运回来,缓解国内的通货膨胀。
崇祯的时间不多,今年必须拿下台湾,控制海域运输权。
九月五日这一天,军委会提报上来,清江督造船厂又有20艘战列舰抵达了登州,交付给海军总府衙门。
等配置完这20艘战列舰后,会再次调度到杭州湾。
到九月末的时候,所有战列舰已经调度完毕。
这个时候,皇帝想要收复台湾的意图,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军委会也开始大张旗鼓的准备。
一封封军委会的信件被送到福建的巡抚衙门。
从九月开始,熊文灿就没有闲下来过了。
他要做的事情非常多。
例如准备开始在沿海一带征集老百姓。
为什么要征集老百姓?
因为朝廷收复台湾后,就必然会移民一部分人过去开发台湾,这样的收复才有意义。
就像朝廷移民大量的人口去元上都城和北府一样。
熊文灿就承担着这样一个重任。
因为台湾的行政暂时是划给福建省来辖制的,也就是说,台湾的行政归熊文灿管。
不仅如此,熊文灿还有另一个任务,就是筹备后勤。
第422章 处置荷兰俘虏(第一更)
当然,九月底的北京城,也发生了几件大事。
一、张凤翔和赵海彦被夷族。
由于北京城的大力发展,原本的刑场菜市口已经没用了,新的刑场换到了郊区。
那里杀得是人头滚滚。
当然,这还没有完。
最主要的是,反叛者周可言在那里被凌迟处死,据说被剐了三千刀。
二、朝堂上出现了一些争议,是关于100个荷兰俘虏的。
当时郑芝龙俘虏了100名荷兰人,朝廷要求将这100名俘虏押送到北京。
在郑芝龙的劝说下,郑芝虎等人照办了。
还顺便送来了一封信,是荷兰人的信。
荷兰人在信里说,希望大明朝能够放人。
只要大明朝放人,他们保证以后再也不攻打沿海了。
这个保证立刻戳中了朝堂一大群人的嗨点,这好啊,陛下,放人吧,咱是天朝上国,没必要跟这些红夷人一般见识,只要他们不在沿海搞破坏,随他们去吧。
陛下,咱们还是要多把精力放在大明朝两京十三省啊!
民生问题!
对对对,还有辽东和草原。
建奴和鞑子不得不防!
于是,接下来就有大堆人就此事拿出来廷议。
表示依然红夷人都已经知道天朝不可冒犯了,咱也没必要跟他们一般见识。
最后议论的结果就是:放人,然后让他们乖乖交出台湾来。
没错!陛下,您看,都不必在出兵了。
这叫兵不血刃啊!
多好!多妙!
陛下快来夸我们!
崇祯什么态度?
他看完荷兰人的信之后,只说了一句话:全是放屁!
他深刻地知道,大航海时代,西方人全部都是狼子野心!
这不过是荷兰人的缓兵之计。
如果他们真的愿意交出来,不再染指大明朝,那一定是有一天他们被彻底打怕了。
正统历史上,就是郑成功教他们做的人。
大争之世,想不通过军事战争换来和平?
这可能吗?
这不可能!
后世的新中国建国之后,在虎狼环绕的世界,那也是通过两代人的鲜血,才彻底稳住了周边安全,给未来崛起创造最基本的环境。
国境线都无法保障,谈何崛起?
为了让某些大臣彻底死了这条心,崇祯转身下令,将那100个荷兰俘虏拖到刑场排队砍脑袋!
彻底断绝某些谈和派的念想。
就在九月三十日的这一天,郊外的刑场,就围满了人。
100个荷兰人,被拖到了刑场。
这些荷兰人一直都在期盼汉斯能够与明朝和谈,救他们回去。
当他们被送到刑场的时候,还不知道自己要被砍脑袋。
他们以为只是单纯的示众,还相互在议论。
“这些东方人是要做什么?”
“他们大概是没有见过世面,没有见过我们这样的人。”
“也不知道汉斯阁下何事来救我们,我实在受够了!”
“这些东方人看起来很奇怪啊!”
“你说他们会怎么对我们?”
“当然是放了我们,他们不敢惩罚我们,更不敢杀了我们,我们的舰队是这些明朝人根本无法想象的,这一次只不过是准备仓促而已……”
“没错,过不了几天,他们就会乖乖将我们送回去……”
正在他们议论的时候,刽子手提着刀走了上来。
当刽子手上场的时候,气氛就有些变化了。
当第一颗脑袋落地的时候,其余人脸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