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愣严经通议-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十六字乃其义者:谓此一心具有体、相、用三大义故;一者体大、二者相大、三者用大。题称大佛顶等乃示三大义也!所言大者:谓此心体广博包含,极法界量,大而无外,体绝名言,强名大也!佛顶者:乃约喻以明相大也!谓佛乃至极之圣,顶乃最尊无上之顶,佛相好中名为无见顶相,故曰:初生亲捧持,谛观不见顶。以此至极无相之顶以喻广大无外之心,无相而不可以见见,故为相大也!

 

如来密因等者:以明用大,谓一切诸佛乘此一心以跻极果,究竟无余,故云:了义。一切菩萨乘此一心到如来地,故云:万行。以此一心具上三义,故为大定之总名。

 

向下阿难约义而请三观,佛答直指一心,是知全经所演修证因果,总之不出三观,究竟不离一心;若以此心而照万法,则法法全真,故云:一切事究竟坚固。若了一题则全经之旨思过半矣!

 

一名中印度那兰陀大道场经于灌顶部录出别行议曰:此别目也!印度:具云印特伽,此云月邦。印度有五,此当其一,西域之大国也!那兰陀:此云施无厌,即龙名也!《西域记》云:庵没罗国有池,池中有龙名施无厌,寺近彼池,故以为名。

 

大道场者:西域诸寺独此最大,五天竺国王同共崇奉,集性相二宗大德沙门居之,佛法多积于此;昔玄奘初至西域,先至此寺从戒贤论师习唯识宗,即其处也!

 

灌顶部者:华藏界中有五方佛,所说之法各有一部,中央毗卢遮那佛为主,所说之法名灌顶部;显此经通为报佛所说,故以此名。既标那兰陀大道场经,则集者可知。按长水疏存此题,亦云此经非一时说。

 

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于广州制止道场译

 

议曰:此译人名也!天竺:亦名乾竺、亦名身毒、亦名印度,西域国名,梵音楚夏耳!般剌密谛:此云极量,译师名也!

 

此经西域国王最所宝重,严禁不许出境,般剌三藏欲传震旦,屡窃而来皆被获回必不能得;后以微妙细毯书之,乃破臂藏于皮中,遂航海而达广州。唐神龙元年乙丑五月二十三日适遇宰相房融知南铨在广,安三藏于制止寺翻译而笔授之,此经来之难也!

 

既而翻译才毕,以三藏潜来,彼国边境被责,三藏为解此难遂回。及房公入奏,又遇中宗初嗣,国方多事,未暇宣布;时,神秀禅师入内道场,见而抄写,遂流北地。大通在内,亲遇奏经,又写归荆州度门寺;有魏北馆陶沙门慧振常慕此经,于度门寺得之;后悫师于故相房融家得其译本,因而遂传,此经流通之难也!昔天台智者大师作止观成,遇一梵师,以止观示之,梵师曰:此与西域首楞严经三观大旨相同。大师日夜西望拜求愿见而未及见,是见此经之难也!今幸古今解者十余家,义疏阐幽,发明殆尽,方今缁白入此法门者不少,而学者暨视为等闲,岂知佛法之难遇哉?

 

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

 

议曰:乌苌:此云苑,国名也!弥伽释迦:此云能降伏。翻梵为华故云译语。

 

菩萨戒弟子前正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笔授

 

议曰:菩萨戒弟子者:乃宰官而受菩萨大乘戒者也!戒经云:欲受国王位时,乃至百官受位时,应先受菩萨戒,一切鬼神救护王身、百官之身也!

 

此经十卷,准常有三分:谓一序分:序说法之因由故;二正宗分:正示一经之宗体故;三流通分:冀流传于终古故。

 

入经先列序分:初通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毗尼弘范三界,应身无量度脱众生,拔济未来越诸尘累;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此云鹫子】、摩诃目犍连【此云采菽氏】、摩诃拘絺罗【此云大膝】、富楼那弥多罗尼子【此云满慈子】、须菩提【此云空生】、优波尼沙陀【此云尘性空】等而为上首,复有无量辟支无学并其初心同来佛所。

 

议曰:此通序法会之由也!世尊说法之常仪乃佛遗制,诸经通有,故为通序。所言六种成就及叹德、列众、弟子氏族,准常多解,此不重出。

 

二别序:

 

属诸比丘休夏自恣,十方菩萨咨决心疑,钦奉慈严将求密义,即时如来敷座宴安,为诸会中宣示深奥,法筵清众得未曾有,迦陵仙音遍十方界,恒沙菩萨来聚道场,文殊师利而为上首。

 

时,波斯匿王为其父王讳日营斋,请佛宫掖,自迎如来,广设珍羞无上妙味,兼复亲延诸大菩萨;城中复有长者、居士同时饭僧,伫佛来应,佛敕文殊分领菩萨及阿罗汉应诸斋主;唯有阿难先受别请,远游未还,不遑僧次,既无上座及阿阇黎,途中独归,其日无供。

 

即时阿难执持应器,于所游城次第循乞,心中初求最后檀越以为斋主,无问净秽、刹利尊姓及旃陀罗,方行等慈,不择微贱,发意圆成一切众生无量功德。阿难已知如来世尊诃须菩提及大迦叶为阿罗汉心不均平,钦仰如来开阐无遮,度诸疑谤;经彼城隍,徐步郭门,严整威仪,肃恭斋法。

 

尔时,阿难因乞食次,经历淫室,遭大幻术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罗先梵天咒摄入淫席,淫躬抚摸将毁戒体;如来知彼淫术所加,斋毕旋归,王及大臣、长者、居士俱来随佛,愿闻法要。

 

于时,世尊顶放百宝无畏光明,光中出生千叶宝莲,有佛化身结跏趺坐,宣说神咒;敕文殊师利将咒往护,恶咒销灭,提奖阿难及摩登伽归来佛所。

 

议曰:此别序发起此经之由致也!休夏自恣乃佛律制,比丘当初夏时即结制,名为护生,亦名坐腊,九旬禁足,无由见佛,夏满之日同诣佛所,自有过失恣任僧举,佛为作法忏悔,名为羯摩。

 

又云:于坐夏中各为腊人随身,若有何根犯戒即坏其根则不算腊,若全不犯者乃成一腊;如世俗之一岁,故出家以腊不以年。而此经以休夏自恣为开端者:以卢舍那佛说梵网经金刚宝戒,命释迦化佛宣布十方,是知释迦四十九年单演戒法,意在出家修行出生死法,以戒为基本也!

 

问曰:此经理开藏性,行依大定,教属顿圆,而以阿难示堕淫室浅近之事发之者,何耶?答曰:此如来说法有深意也!经云: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所谓一大事乃一真法界如来藏清净真心,此心乃诸佛、众生均赋而同秉者也!以众生迷之,故如来特因此出世,开示众生令其悟入,故此实最大一事也!

 

然众生既秉此心,所以常寝生死、久溺轮回永劫不得出离者,皆由爱欲牵缠故也!以其生死界中独与真为对者,亦唯此一事为大耳!是为生死根本也!故曰: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

 

今欲返妄归真,必须先拔生死根本,故梵网戒经以断杀为先,此经以断淫为首,以此患最深,非大定不足以破之;故阿难示堕淫室以发端,及归来见佛先以大定为请也!而开口便言欲气粗浊,向下世尊历历数其过患;至于三种相续,则曰:想爱同结,爱不能离,则诸世间父母子孙相生不断,经百千劫长在缠缚,唯杀盗淫三为根本。

 

又曰:爱镜中头,无故狂走。又曰:称汝多闻,何不能免摩登伽难?待神咒力,淫火顿灭,爱河干枯,令汝解脱。

 

又曰:汝虽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不如一日修无漏业,远离世间憎爱二苦。

 

又曰:摩伽、耶输同悟宿因,贪爱为苦。及安立道场,首即告曰: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禅定必落魔道;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砂作饭,百劫难成;淫身修行,纵得妙悟皆归淫根,根本成淫,三途难出,必使淫机身心永断。

 

至坐道场,则曰:心灭贪淫,持佛净戒。至于证果之初,则曰:除其助因,刳其正性,违其现业。又曰:当观淫欲犹如毒蛇。又曰:永断淫心,先则执身不行,次则执心不起。又曰:心无贪淫,于外六尘不多流逸,尘既不缘,根无所偶,身心快然,是人即得无生法忍,从是渐修安立圣位,欲习初干,则与如来法流水接等。

 

由是观之,则世出世间、生与无生,尽在淫心断与不断耳!至若七趣由情想以取升沉,三途因淫习而招剧苦,及夫修禅之士以性欲而坏定心,破法王而成魔属。毒哉此欲!生死牢关,长羁三界之囹圄,永坏涅槃之安宅者,无尚此矣!茍非密严利器付之勇猛丈夫,又何以拔之哉?

 

由此欲习最极幽深,故世尊先放顶光以照之,无为化佛秘密心咒以破之,文殊大智以拔之;斯则往救之由以示全经大定之体矣!由是观之,因爱欲为生死之根,大定为成佛之本;意谓非大觉不足以破大梦,非大法不足以除大患,斯实真妄两途觌体无二者矣!故于正示观相文中偈云:如世巧幻师,幻作诸男女,虽见诸根动,要以一机抽,息机归寂然,诸幻成无性。又曰:静寂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摩登伽在梦,谁能留汝形。谛观全经的指唯此一事,故知发启之由,则见吾佛说之本意也!

 

二正宗分:大科分二:初大开修证之门[从此起至第八卷中问结经名止]二曲示迷悟差别[从精研七趣详辩魔阴终止]

 

初开修证门中通分四科:初开三种如来藏以显三观之体[此从初卷起至四卷中尚留观听止]二示三观之相[从请入华屋起至第七卷中作如是愿止]三显三观之用[从问四十四心起至第八卷中名邪观止]四结三观之名[文殊问结名止]

 

已上四科通属大开修证之门初开空如来藏示空观之体[文有三卷,分为二科]初约生灭门中决择真妄以显本觉真心[经至二卷半]二约不生不灭会妄归真以显真空藏性[从会五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