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名著诞生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处,就是他的小说发表以后,总有人来跟小说里的人物对号。奇怪的是,
这些人总是跟小说中的反面人物对号,而不和正面人物对号。这种自动来对
号的人,如果是作者的下级,还好解释;如果是同级就不大好办了;如果是
上级那就了不得了。业余作者有个固走的工作单位,不像专业作家那么超脱。
很容易因为一篇小说得罪人、惹麻烦,甚至穿小鞋,连涨工资、分房子的份
都没了。因此,在谈到小说素材的来源、人物模特儿时,一律用“某某厂”
或“某某人”,恕我不能实话实说。

首先到我脑子里来报到的是冀申。

我认识一位十一级干部,文化大革命以前他混得不错(恕我大不恭地用
了这个“混”字)。文化大革命中一派批他,一派保他,批他的是多数派,
保他的是少数派。他对批判想不通,可是亮相却亮到批他的那一边去,于是
他立刻被结合起用,开始吃香了。他官复原职后的第一个行动就是把上山下
乡的孩子全部弄回城里。这几个孩子中学毕业时,他曾为了表示自己的积极
性,把孩子都赶下农村。他说:“我要是倒了台,你们留在城里也没有好处;
我要不倒台,你们还愁回不了城吗?”多有远见!“四人帮”倒台了,这位
干部不但丝毫没受影响,反而更吃香了。

某厂一位革委会主任,在一九七七年底搞了一场大会战,突击完成了任
务,事迹登了报,工人得到很多奖金,他也高升了。可是,一九七八年这个
厂可苦了!整个第一季度,他们干的就是把去年突击完成的产品全部拆开,
重新装配,有的还要重新加工。整个季度他们没有出一台新产品。

某位十九级干部,在于校时当“鬼”队队长,对一位老干部额外照顾了
一下,以后这个老干部复职时,立刻提拔他当了一个千人以上大厂的党委书
记。

还有种种现象:某些老干部想上哪儿去就准能去得成。某些单位一开会
在主席台上就座的正副厂长足有一打以上。抓生产的副长厂,按理说应该坐
第一副厂长的位子,却变成了第十副厂长、第十三副厂长。哪一个单位大概
都有一两个只会做官不会做事的干部,搞起事业来劲头不足,办法不多,搞
起自己的事情来,却劲头十足,神通大得很。他们办公事老是说研究研究,
办私事却敢拍板,敢做主。这些人织成了一个庞大的蜘蛛网。这个网的线是
用他们的权力、地位和个人欲望织成的。他们是这个网上的蜘蛛,在这个网
上四通八达,往来自如,哪条线一动,他们立刻爬过去,把好处抓到手。这
些人自己不干,还不许别人干,他们嫉贤妒能,打击一切可能危害他们权力
和地位的人。破坏国家的经济管理,利用一切权力来为自己服务。我敢说,
他们爱自己肯定胜过爱党、爱国、爱民。

这些现象,这些人和事在我脑子里飞旋,忽而是一团乱丝,忽而又很清


晰,渐渐地形成了一个大蜘蛛网。我捕捉到一个形象鲜明的大蜘蛛,这就是
冀申。我认为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决不可低估“只会做官,不会做事”的冀
申们的阻力。

“四人帮”倒台了,冀申们打着反“四人帮”的旗号,而搞的还是“四
人帮”那一套。他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党和国家必然有更大的危害。

这就是我想通过冀申这个人物所要揭示的。

第二个来报到的人物是石敢。

在我们厂施工的一个建筑工人,有一回正在高空喊着话,一脚踩空从脚
手架上掉下来,腿脚都没有摔伤,却把舌头咬去了半截。这件事给我的印象
很深。

还有一位我很敬重的局党委书记,他参加革命近四十年,自己总结说:
第一个十年,是黄金时代,满腔热血,生死不惧;第二个十年,也还可以,
刚进城时对拿工资、按时上下班的制度很反感;第三个十年,还没有学会领
导和组织工业生产,就一个接一个地搞起了政治斗争,汽车越坐越小,房子
越住越大,思想开始变化了;第四个十年,受了“触及”,灰心丧气了,搞
了一辈子革命,对革命的前途动摇了,还不如刚参加革命时的热情高了。

在这位局党委书记身上,我找到了石敢的思想脉络和性格特征,但是,
用什么样的细节来描画这个人物呢?我忽然想到“舌头是多余的肉”这句话,
就把那个建筑工人咬掉半截舌头的情节拿过来,去表现石敢那种缺乏信心和
锐气的精神状态,这样,石敢在笔下就活了。

第三个来报到的人物,也是我花心血最大的人物就是乔光朴。

乔光朴在这篇小说里要唱重头戏。我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心,对未来
的信心很大一部分要在他身上体现。但是又没有一个现成的模特儿供我借
鉴。我不得不动用我材料库里的全部“干部档案”。我进工厂二十多年,先
后接触过十几个厂长。我在住党校、出差、开会的时候又结识了不少厂级干
部。我在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把这些人都过了一遍,然后,又把这些人放在
一块进行比较。比来比去,有这么一个厂长引起了我的兴趣。他也是一个大
企业的厂长,身上总是穿得干干净净,谈吐诙谐多智,干什么事都不着急,
不上火,脑瓜聪明,搞生产也有办法,太邪门歪道的事自己不干,别人干他
见了也不生气,很有点玩世不恭、看破红尘的味道。他把工厂搞的也还不错。
他是那种会生活,会工作,会处理关系的领导干部。这时我想就以他的特征
作为乔光朴的基本性格特征。而且这个人物的个性和霍大道的个性差异很
大,放到一块写容易形成对比,相得益彰。

但是,我进一步结构故事的时候,问题出来了,我发现这个厂长根本不
会和冀申发生冲突,更不可能拉上石敢去上任。现实生活告诉我,现在固然
需要诙谐多智、会生活、会处关系、会工作的干部:但更需要大刀阔斧,敢
负责,敢于冲破人为的蜘蛛网的干部。现在企业里最缺少的不是不敢讲民主
的厂长,而是不敢集中的厂长。可是,我现在设想的乔光朴,根本不是这样
的人,他没有敢想、敢干、敢抓、敢管的气魄,不会大刀阔斧地采取行动。
现实生活和创作规律都逼使我不得不重新琢磨乔光朴的性格特征。

这时,另一个我跟过他多年的厂长在我心里活动起来了(到现在我也很
奇怪,他为什么不早来报到,害得我走了一小段弯路)。这个厂长批评干部
相当狠,尤其是对老同志,对青年干部则好得多。当时,哪个车间出了问题,
车间主任拍挨批,都叫青年干部去汇报。他每天上班来,必定到各主要车间


去转一圈,从他嘴里听不到“研究”、”商量”一类的词,他说了的事就非
得办不可,什么问题反映到他那儿就算到头了。有时供应科搞不来材料,他
就亲自出马去搞材料。有一次把这位厂长激怒了,他竟找到了周总理,请总
理给批条子。

有一回,车间里需要高压无缝钢管,厂长告诉了供应科长,供应科长派
了一个采购员到上海去买。这个采购员办事不干脆,去了一个星期还没有买
来。在生产调度会上,车间里又提出钢管问题,厂长马上问供应科长,科长
不敢说别的,只好当面撒谎,说钢管已经买来了,车间可以去领。说完以后,
供应科长借去厕所的机会溜号了,一口气跑到车站登上火车就去了上海,第
二天他从上海打电话给车间,说钢管已经发货。他若是买不来钢管,又没有
正当的理由,简直就不能再见厂长的面了。还有一件事,有一年六月底,厂
里要安装一台重要设备,技术人员和工人经过商量,认为至少需要十天的时
间。厂长却指示必须三天拿下来,七月一日的早晨必须试车投产。布置完任
务以后,他就搬把椅子往现场一坐,不说话,也不跟着干,更不干扰工人干
活,整整三天三夜没见他打过盹,没见他打过哈欠,也没见过他吃饭或者是
上厕所。只是在工人吃饭前的半小时,他到食堂去转一圈,嘱咐食堂把饭菜
搞好,他自己也可能就是抓这个时间吃点饭。等到工人们吃完饭回来,他早
已经坐在现场等着了。因为他坐在现场,总工程师和技术科室的头头也都围
着现场转,结果三天三夜真把设备安装好了。工人们都觉得从来没有干过那
么漂亮的活。厂长当即宣布,每人回家好好睡上两天两夜。他说:“打仗的
时候,如果这个山头有战略意义,就一定要拿下来,死人也要拿下来。搞生
产也是这个道理,该下决心的就得下决心。如果我手一软,你们说是十天完
成任务,过了‘七·一’一晃荡,半个月也完不成。”

他当厂长,就是全厂的第一把手,要求党委书记保证他的工作。他和老
党委书记合作得很好。后来书记换了人,同新书记两个人搭不好班子,厂长
找到市里,把书记硬给调走了。他就是这样一个厂长,身上有明显的优点,
也有用显的缺点。

在他身上还有许多这样的故事,全在我眼前活起来了。我感到我把乔光
朴这个人物的内核抓住了,什么“下山”呀,“上任”呀,当“主角”呀,
所有的情节也跟着都活了。我的任务就是让笔尖跟着乔光朴走就行了,人物
完全可以按照他自己的意志行事了。我只是提醒自己,不要阻拦他,不要让
他干出不符合他的性格的事。

我在郗望北这个人物身上也是费了周折的。在我写《乔厂长上任记》之
前,许多作品都已描写过王洪文、张铁生类型的造反派头头。我如果再把郑
望北也写成那种类型的人物,就毫无意思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有一个人人
皆知的规律:人民群众和社会都不满足于文艺已经达到的、已经出现的东西。
艺术必须追求新的东西,从内容到形式都要不断突破,不断前进。俗话说:
好话说三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