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市的股票开始爆炒,天歌27元、长钢18元、金顶30元,连一些内部股权证也被炒到30元以上。
在“红庙子”的带动下,1994年,四川乐山的产权交易所绕开证券监督机构,将国有企业的产权搬上柜台进行交易。很快,乐山大街上到处在卖“国企股票”,被人们称为“小红庙市场”。有意思的是,由于这种所谓的股票买卖频繁,那些代表股票的纸质凭证被人们象装萝卜白菜一样的装在箩筐里去出售,一伸手就可以抓出一大把。于是,这个市场就有了另外一个更为形象、更为贴切的名字,叫着“箩筐交易市场”。
汉柜市场
1992年4月成立的武汉证券交易中心被简称为“汉柜市场”,最活跃时有26只股票和12只基金上柜交易。武汉市开办股票柜台交易后,“武汉中商”、“六渡桥”等8只股票同时在武汉证券交易中心试点挂牌。
在这里,出现了一批知名的炒家,艾群策就是其中一个。艾群策炒作一级半市场是从内部职工股开始的。柜台交易本身算是内部职工股的一个退出机制,但艾群策投资柜台交易的股票,是为了赌它能上市,可以从股价暴涨中获利。艾群策这段时间几乎把在武汉柜台上交易的股票都炒了一遍。他知道国家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公司,因此,炒这些带有历史遗留问题公司的股票稳赚不赔。当时老艾买进内部职工股价格都是一块多,几年中不断送、配,实际成本只有几毛钱,短短几年就赚了1000万。一时间,一级半市场在全国遍地开花,演绎着一个又一个财富神话。德隆的创始人唐万新就是靠一级半市场发家的又一个典型。
3产权市场:十年磨剑迎接国资进场(9)
在早期的一级半市场,基本上沿袭了这样一种炒作模式,即风传某公司即将上市,股价开始上扬,人们搏弈的只是对新股上市的预期,一旦上市成功,一块钱就可能变成十块、二十块甚至更多,持股人就可能一夜暴富。正是这个原因使得人们趋之若骛。当时,人们以为买到了这些票证就等于赚到了大钱,但事实上,许多投资者购买了高价的“一级半”票证,当发行票证的企业最终不能上市的时候,当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欺诈手段让“虚假”股票流入市场的时候,血本无归就成为必然的结果。缺乏规范的“一级半市场”注定将为市场风险承担责任。
ZBSTAQ自动报价系统
在全国迅速发展起来的多个地方性股权交易市场之中,被简称为“淄博报价系统”的山东省淄博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又是比较特别的一个,英文缩写为“ZBSTAQ”。
由于淄博市周村区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改革走在全省和全国的前列,国务院于1988年确定周村区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1992年11月,五家全国性和地方性金融机构发起设立了“淄博乡镇企业投资基金”,以短期契约方式对淄博市的一批正在实行股份制改造的企业进行投资,并直接购买这些企业改制后发行的股权证。到1993年底,淄博市共有87家乡镇企业完成规范化的股份制改制,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近9亿人民币。
成批的乡镇企业完成了规范化的股份制改制,社会公众持股人数和持股金额达到一定数量之后,股权的市场流通问题就提上了日程。事实上,由于市场需求强烈,在淄博市场正式开市之前,“黑市”股权交易已经在淄博城乡活跃起来。在国家证监会、体改委、人行总行等中央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和专家的关心下,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办公室和淄博市政府邀请“中国证券市场设计中心(联办)”等单位,在研究发达国家场外市场演变趋势和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按照“电脑联网、终端委托、集中竞价、分级清算、无场化交易”的原则,设计了“淄博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1993年9月在淄博正式开通“场外交易”,已经超越了在证券商柜台上从事分散和零星股权交易的水平,直接瞄住美国70年代后发展起来的NASDAQ体系,采取了较为市场化的交易方式。
淄博的股权交易市场自1993年开市以来,借鉴国际场外交易市场的经验,参考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做法,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章程、规则和管理细则,制定并修订了比较完备的企业挂牌标准、申报批准程序、信息披露标准和披露程序,先后组建了系统的会员大会、上市审批委员会和上市专家委员会等机构,保证报价系统运行的公开、公平和公正,为我国发展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建立现代化的场外交易市场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到1997年,已有55家企业在淄博报价系统挂牌交易,股本总额16。5亿元,流通股本7。9亿元,1997年10月底的股票市值达到了50亿元;共有8家绩优企业通过配股,筹资1。8亿元。据1996年年度统计,在“淄博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挂牌转让的企业股本总额平均增长25%,总资产平均增长30%。四年间,该系统联网会员单位发展到21家,联网席位54个,分布到省内7个地市、江苏4个地市和其他六个大中城市;系统的注册股民达到50万人,并以本地的散户为主,交易总额达到了90亿元人民币。
STAQ与NET
1990年12月5日,“全国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正式开始运行,并简称为“STAQ系统”。这个系统是一个基于计算机网络进行有价证券交易的综合性场外交易市场,中心设在北京,连接国内证券交易比较活跃的大中城市,交易机制上普遍采用了做市商制度,为会员公司提供有价证券的买卖价格信息以及结算等方面的服务。
1993年4月28日,由中国证券交易系统有限公司开发设计的“NET系统”投入试运行,利用覆盖全国100多个城市的卫星数据通讯网络连接起来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提供证券的集中交易及报价、清算、交割、登记、托管、咨询等服务。STAQ和NET被业界统称为“两网”,在众多投资者的追逐之下,1993年,“两网”单日成交量曾接近20亿,其中STAQ法人股市值甚至达到了680亿元。STAQ和NET与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一起,构成了中国证券市场“两所两网”的市场格局。
3产权市场:十年磨剑迎接国资进场(10)
然而,不规范的运作模式成为两大系统的致命伤。大量个人投资者以各种方式假借法人的名义参与市场交易,一度造成了市场资金的流向混乱。1993年6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暂停新股审批上市”的公告,STAQ和NET两大系统面临生存和发展的重大压力,17家挂牌企业成为最后的纪念,股价从1993年下半年开始不停下跌,机构投资者逐渐减少,大量被套的是个人投资者。1997年,NET更名为“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司”,主营业务中取消了“股票交易”的内容;1998年,国家整顿场外非法交易市场,这两个系统也在其中;1999年2月,法人股市场将择期关闭的消息不胫而走,STAQ股指暴跌,所有挂牌公司相继跌破面值,有的股票市场价格甚至不到每股净资产值的十分之一,而且还有行无市。1999年9月9日与10日,STAQ与NET分别以“国庆彩排交通管制”和“设备检修”为由“暂停交易”至今。
为了解决STAQ与NET系统遗留下来的挂牌企业流通股的流转问题,2002年,中国证券业协会组建“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五年以后的今天,适应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迫切需求,代办系统重新成为热点,并有望成为全国性的场外股票交易市场。因此,也可以说,是STAQ与NET系统催生了中国全国性的场外股票交易市场的雏形。
然而,中央政府于1998年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的场外股票交易市场整顿工作,其影响远不限于STAQ和NET系统。事实上,绝大多数的产权交易机构在这次清理整顿过程中被关闭。到1999年前后,全国只留下了北京、上海、天津、湖北、江苏等地的三十多家产权交易机构,这些机构成为中国产权市场的火种。
四、技术交易-推动产权市场再度崛起
1。 科技成果产业化呼唤技术产权的高效流动
历史的车轮并不会因为整顿市场秩序而停止转动,时间以其固有的从容姿态,稳步地跨入了21世纪。
在新的世纪里,人们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已成为整个社会的共同认识。在这国际贸易自由化和越来越强调国际竞争力的年代,技术作为决定各国经济增长前景的因素,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然而,对于任何一项高新技术而言,只有当它真正落脚到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的时候,才能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作用。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一个重要的标志是技术成果流向生产领域,转变成现实的产品。这就需要进行技术转移,需要一个围绕科技创新、科技成果产业化进行资源有效配置的“场所”。
就社会来说,技术转移是技术进步、生产率提高的重要途径。技术的首创只能提高单个企业的生产率,技术的转移才能提高行业乃至国家的生产率。从这个角度看,技术转移比技术首创具有更为重要的经济意义。挪威的学者-费格伯格-曾经对25个工业化、半工业化国家和地区1960…1985年经济增长因素进行了分析,技术创新与技术转移扩散贡献之比,1960…1968年为1:2。4,1968…1973年为1:5。0,1973…1979年为1:18,1979…1985年为1:5。7,其中,半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技术转移扩散的贡献更为显著。这也在相当程度了印证了,技术转移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来说,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早在1984年10月26日,我们的国家主要领导人就提出了“技术市场”的概念。随后,在政府科技管理部门的推动下,技术市场在全国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