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四书集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居〔8〕,立天下之正位〔9〕,行天下之大道〔10〕。得志,与民由之〔11〕; 
不得志,独行其道 〔12〕。富贵不能淫〔13〕,贫贱不能移〔14〕,威武不 
能屈 〔15〕。此之谓大丈夫。”〔16〕 

        〔1〕景春,人姓名。 〔2〕公孙衍、张仪,皆魏人。怒则说诸侯使相攻伐,故诸侯惧也。 〔3〕 

       焉,於虔反。 〔4〕冠,去声。加冠于首曰冠。 〔5〕“女家”之女,音汝。女家,夫家也。 

…  65…

      妇人内夫家,以嫁为归也。 〔6〕夫子,夫也。〔7〕女子从人,以顺为正道也。盖言二子阿谀 

      苟容,窃取权势,乃妾妇顺从之道耳,非丈夫之事也。 〔8〕广居,仁也。 〔9〕正位,礼也。 

        〔10〕大道,义也。〔11〕与民由之,推其所得干人也。 〔12〕独行其道,守其所得于己也。 

        〔13〕淫,荡其心也。〔14〕移,变其节也。 〔15〕屈,挫其志也。 〔16〕何叔京曰:“战 

       国之时,圣贤道否,天下不复见其德业之盛。但见好巧之徒得志横行,气焰可畏,遂以为大丈 

      夫。不知由君子观上,是乃妾妇之道耳,何足道哉?” 

周霄 〔1〕问曰:“古之君子仕乎?”孟子曰:“仕。《传》〔2〕曰: ‘孔 
子三月无君 〔3〕,则皇皇〔4〕如也。出疆必载质〔5〕。’公明仪曰:‘古 
之人三月无君则吊。’”“三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6〕”曰:“士之失 
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 《礼》曰:‘诸侯耕助,以供粢盛。夫人蚕缫, 
以为衣服。牺牲不成,粢盛不洁,衣服不备,不敢以祭。’ ‘惟士无田,则 
亦不祭。〔7〕,牲杀〔8〕、器皿〔9〕、衣服不备,不敢以祭,则不敢以宴, 
亦不足吊乎?”“出疆必载质,何也?〔10〕”曰:“士之仕也,犹农夫之 
耕也。农夫岂为 〔11〕出疆舍〔12〕其耒耜哉?”曰:“晋国亦仕国也,未 
尝闻仕如此其急。仕如此其急也,君子之难仕,何也? 〔13〕”曰:“丈夫 
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 〔14〕。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 
父母之命、媒的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古之 
人未尝不欲仕也,又恶不由其道。不由其道而往者,与钻穴隙之“类也。〔15〕” 

        〔1〕周霄,魏人。〔2〕传,宜恋反。〔3〕无君,谓不得仕而事君也。〔4〕皇皇,如有求而 

      弗得之意。 〔5〕出疆,谓失位而去国也。质:与赞同,下同,所执以见人者。如士则执雉也。 

       出疆载之者,将以见所適国之君而事之也。 〔6〕周霄问也。以,已,通;太也。后章放此。 

        〔7〕黍稷曰粢。盛,音成。在器曰盛,缫,素刀反。《礼》曰:“诸侯为藉百亩,冕而青纮, 

      躬秉耒以耕,而庶人助以终亩。收而藏之御廪,以供宗庙之粢盛。使世妇蚕于公桑蚕室,奉茧 

       以示于君,遂献于夫人。夫人副袆受之,缫三盆手,遂布于三宫世妇,使绰以为黼黻文章,而 

      服以祀先王先公。”又曰:”士有田则祭,无田则荐。” 〔8〕牲杀,牲必特杀也。 〔9〕皿, 

      武永反,所以覆器者。  〔10〕周霄问也。 〔11〕为,去声。 

        〔12〕舍,上声。〔13〕晋国,解见首篇。仕国,谓君子游宦之国。霄意以孟子不见诸侯为难 

      仕,故先问古之君子仕否,然后言此以凤切之也。〔14〕为,去声。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 

        〔15〕的,音酌,亦媒也。隙,去逆反。恶,去声。言为父母者,非不愿其男女之有室家,而 

      亦恶其不由道。盖君子虽不洁身以乱伦,而亦不徇利而忘义也。 

彭更 〔1〕问曰:“后车数十乘,从〔2〕者数百人,以传〔3〕食于诸侯,不 
以泰 〔4〕乎?”孟子曰:“非其道,则一箪食〔5〕不可受于人。如其道, 
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子以为泰乎?”曰:“否。士无事而食,不可 
也。 〔6〕”曰:“子不通功易事〔7〕、以羡〔8〕补不足,则农有徐〔9〕 
粟,女有馀布。子如通之,则梓、匠、轮、舆 〔10〕皆得食于子。于此有人 
焉,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以待后之学者,而不得食于子。子何尊 
梓、匠、轮、舆,而轻为仁义者哉?”曰:“梓、匠、轮、舆,其志将以求 
食也。君子之为道也,其志亦将以求食与 〔11〕?”曰:“子何以其志为哉: 
其有功于子,可食而食之矣 〔12〕。且子食志乎?食功〔l3〕乎?”曰:” 
食志。”曰:“有人于此,毁瓦画墁〔14〕其志将以求食也,则子食〔15〕 
之乎?”曰:“否。”曰:“然则子非食志也,食功也。〔16〕” 

        〔1〕更,平声。彭更,孟子弟子也。〔2〕乘、从,皆去声。〔3〕传,直恋反。〔4〕泰,侈 

…  66…

       也, 〔5〕革。音丹。食,耷嗣。〔6〕言不以舜为泰,但谓今之士无功而食人之食,则不可也。 

        〔7〕通功易事,谓通人之功而交易其事。〔8〕羡,延面反,馀也。 〔9〕有馀,言无所贸易 

       而积于无用也。 〔10〕梓人、匠人,木工也。轮人、舆人,车工也。 〔11〕与,平声。〔12〕 

       孟子言:自我而言,固不求食,自彼而言,凡有功者则当食之。〔13〕“可食而食”、“食志”、 

        “食功”之食,皆音嗣,下同。〔14〕墁,武安反,墙壁之饰也。毁瓦画但,言无功而有害也。 

        〔15〕“子食”之食,亦音嗣。〔16〕既曰“食功”,则以上为“无事而食”者,真尊梓、匠、 

       轮、舆而轻为仁义者矣。 

万章 〔1〕问曰:“宋,小国也,今将行王政,齐、楚恶而伐之〔2〕,则如 
之何?”孟子曰:“汤居毫,与葛〔3〕为邻。葛伯放而不祀〔4〕,汤使人 
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牺牲也。’汤使遗〔5〕之牛羊,葛伯 
食之;又不以祀。汤又使人间之曰: ‘何为不祀?’曰: ‘无以供粢盛〔6〕 
也。’汤使毫众〔7〕往为〔8〕之耕,老弱馈食。葛伯率其民〔9〕,要〔10〕 
其有酒食 〔11〕黍稻者夺之,不授〔12〕者杀之。有童予以黍肉饷〔13〕, 
杀而夺之。《书》〔14〕曰: ‘葛伯仇饷〔15〕。’此之谓也。为〔16〕其 
杀是童于而征之,四海之内皆曰: ‘非富天下〔17〕*也,为匹夫匹妇复仇 
也。’汤始征,自葛载。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 
征,北狄怨。曰:‘奚为後我?’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雨也。归市者弗止, 
芸者不变。诛其君,吊其民,如时而降,民大悦。《书》曰:‘徯我后,后 
来其无罚。 〔18〕’ ‘有攸不惟臣,东征,绥厥士女。匪厥玄黄,绍我周王 
见休,惟臣附于大邑周。’其君子实玄黄于匪,以迎其君子;其小人箪食壶 
浆,以迎其小人。救民于水火之中,取其残而已矣〔19〕。《太誓》曰:‘我 
武惟扬,侵于之疆,则取于残,杀伐用张,于汤有光。 〔20〕’不行王政云 
尔;苟行王政,四海之内皆举首而望之,欲以为君。齐、楚虽大,何畏焉? 
  〔21〕” 

        〔1〕万章,孟子弟子。 〔2〕恶,去声。宋王偃尝灭滕伐薛,败齐、楚、魏之兵,欲霸天下, 

       疑即此时也。 〔3〕葛。 

       国名,  〔4〕伯,爵也。放而不祀,放纵无道,不祀先祖也。 

        〔5〕遗,唯季反。  〔6〕盛,音成。  〔7〕毫众,汤之民。 〔8〕”往为”之为,去声。 

        〔9〕其民,葛民也。 

        〔10〕要,平声。〔11〕“馈食”、“酒食”之食,音嗣。〔12〕授,与也。 〔13〕饷,式 

       亮反,亦馈也。 〔14〕《书》,《商书·仲虺之诰》也。〔15〕仇饷,言与钠者为仇也。 〔16〕 

       为,去声。  〔17〕非富天下,言汤之心非以天下为富而欲得之也。 〔18〕载,亦始也。十 

       一征,所征十一国也。馀已见前篇。  〔19〕按《周书·武成篇》载武王之言,孟子约其文如 

       此。然其辞时与令《书》文不类,今姑依此文解之。有所不惟臣,谓助纣为恶而不为周臣者。 

       匪,与篚同。玄黄,币也。绍,继也,犹言事也。言其士女以匪盛玄黄之币,迎武王而事之也。 

       商人而曰”我周王”,犹《商书》所谓“我后”也。休,美也。言武王能顺天休命,而事之看 

       皆见休也。臣附,归服也。孟子又释其意,言商人闻周师之来,各以其类相迎者,以武王能救 

       民于水火之中,取其残民者诛之,而不为暴虐耳。君子,谓在位主人。小人,谓细民也。食, 

       音嗣。 〔20〕《太誓》,周书也。今《书》文亦小异。言武王威武奋扬,侵彼纣之疆界,取其 

       残贼,而杀伐之功因以张大,比于汤之伐桀,又有光焉。引此以证上文“取其残”主义。〔21〕 

       未实不能行王政,后果为齐所灭,王偃走死。尹氏曰:“为国者能自治而得民心,则天下皆将 

       归往之,恨其征伐之不早也,尚何强国之足畏哉?苟不自治,而以强弱之势言之,是可畏而已 

       矣。” 

…  67…

孟子谓戴不胜 〔1〕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2〕?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 
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 
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 
庄岳之间数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