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名冢揽胜  杨国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珠为日月星辰,下面以水银为江河湖海;埋藏有许多珍奇的动物及物品。为防盗墓者,在门口制作了机关暗箭,一旦有人走近,便会射出箭来。在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他50 岁的时候,李斯向他汇报,说已经挖得很深,连火也点不着了。他听后,下令他再“旁行三百丈乃止”。可见秦始皇陵这座历时39 年修成的地下建筑其工程浩繁之一斑了。古代的其他文献,如《汉书·刘向传》、《水经·渭水注》、《三秦记》、《三辅故事》等,有关秦始皇陵的记载大体与《史记》同。千百年来,人们除了依靠这些文字来了解秦始皇陵,就凭借丰富的想象力了。传说项羽入关后曾挖掘过秦陵,从陵内墓室飞出了一些金雁。到三国吴国宝鼎元年(266),张善在日南(今越南广治省广治河与甘露河交汇处)做太守时,有人把得到的金雁给他。张善根据金雁上的铭文,推断出是秦始皇陵内的随葬品。还有传说,秦始皇在陵区内设置了地市。生动丰富的传说,无疑加重了笼罩在秦陵上的神秘色彩。历史上第一次以实物做为参照物,真正揭开秦陵神秘面纱的,还是从发现秦始皇陵大型兵马俑坑开始的。
  1974 年3 月,在距秦始皇陵园东约1 公里的晏寨公社下河大队西杨生产队,为解决生产、生活需要,决定打八口水井。在第5 眼水井刚挖到1 米深时,发现了硬的红色土,再挖发现了陶头,当挖到3~4 米深时,不仅挖出了一个已经被碎的陶俑,还发现了秦砖。当地村民并不以为然,在当地或因挖井,或因埋葬过世的人,挖出陶俑是常事。有的视若神明,焚香叩头,呼之“瓦瓦爷”;有的视若鬼妖,鞭笞火烤,借以避邪。从没人想到地下还藏着一支浩浩荡荡的陶质兵马俑“部队”,那些被挖出的仅仅是些“散兵游勇”。就连历史上车载斗量的典籍中,也从没留下任何蛛丝马迹。这些旷世珍宝默默地在地下“沉寂”了二千多年。好在时代变了,在过去那些视若神明或鬼妖的村民中,许多人已经不信了。前来检查打井工作的公社水保员报告县文化馆,馆里派人将碎片带回修复。正巧中国新闻社记者蔺安稳回乡探亲得知此事,写了篇《秦始皇陵出现一批秦代武士陶俑》通讯,发表在《人民日报》内参上,引起中央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高度重视,派来以袁仲一为队长的专业考古工作队进行科学钻探和发掘。经过几年努力,一个震惊世界的奇迹被昭告天下:这是一组范围很大、规模宏伟、前所未知的大型兵马俑坑!
  这座大型兵马俑坑由4 个组成。1 号俑坑呈长方形,面积约12600 平方米。2 号、3 号俑坑在1 号俑坑北侧,分别靠近1 号俑坑的东、西两端。2 号俑坑平面略呈曲尺形,面积约6000 平方米;3 号俑坑平面呈■形,面积520平方米。4 号坑尚未建成是个废坑。整个兵马俑坑合计有武士俑约7368 件,车马约540 匹,战车约130 乘,鞍马约100 匹。陶俑陶马等其它文物不仅数量巨大,制作精美绝伦,而且所有陶俑陶马呈秦代军队编制状况。其中1 号坑以车兵为主,辅以步兵,是支车兵、步兵联合编队,主体面朝东,呈矩形方阵。2 号坑由车兵、步兵、骑兵三个兵种组成。东部是一个步兵方阵,在这个方阵之后的南边,是庞大的车兵方阵。车兵方阵以北,是又一种车兵组成的矩形方阵。接着是车兵与骑兵组成的矩形方阵,骑士在前,鞍马在后。3号坑是秦俑坑中最小的一个,地位却显得重要,是秦俑坑的统帅部。据考古学家考证:1 号俑坑是右军,2 号俑坑是左军,未建成的废坑4 号坑是中军,3 号坑是统帅部。宏大的兵马俑坑,反映了当时秦始皇用武力统一中国的一个侧影。
  秦陵兵马俑的发现,就目前已知,创造了许多令世人震惊的奇迹:用实例(而不是用文字、图解)布阵,留下了秦军编制、阵容格局及各兵种的关系,是一部罕见的“形象兵书”,那些不带头盔,不执盾牌,边军甚至不穿盔甲的兵俑,生动地再现了秦时“科头徒锡”勇士崇尚武力的风采。以大量兵马俑作陪葬,对后来殡葬礼制(特别是汉代,如陕西咸阳杨家湾汉墓、江苏徐州汉墓等)产生极大影响;围绕一个主题——直接表现社会政治生活和军事组织的艺术群雕,数量之巨、个体之大、雕塑之精、场面之壮伟,产生的艺术冲击力之强烈,在世界上绝无仅有。。
  早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建成之前,慕名而来的中外人士纷沓而至,络绎不绝。1978 年9 月,法国总理希拉克参观秦俑坑后,兴奋地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随着1979 年10 月1 日兵马俑博物馆建成开馆后,前来观赏、研究的游客及专家的剧增,“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桂冠已渐被世人所承认。
  秦兵马俑坑虽已昭告天下,但仍留下了大量的未解之谜:箭镞的三个面经过锉磨,放大投影20 倍后观察,锉磨的纹路不仅很细、很规则,而且同一镞的三面之间误差不大于0。15 毫米,不同镞的三个面,误差不大于0。2 毫米,这是何等先进的精密加工?!秦俑的兵刃出土后,仍然光亮无比,寒气逼人,经科学检测,上面镀了一层厚约10 微米的含铬氧化层。可是镀铬工艺是1937年在美国发明的,德国人在50 年代申请专利。秦代的镀铬工艺是怎么回事?!一柄被数百公斤重的陶俑压弯的剑,当发掘者小心搬开俑后,弯剑竟慢慢挺直了。二千多年前秦代工匠,是采取什么工艺铸出这柄千年弹性不变的剑?!秦俑坑顶的棚木,周长粗60 厘米,成千上万根的粗大棚木,全是终南山的红松,是采用何种运输方法运来的?!发掘出的秦俑均系彩绘,颜料均系天然矿物质,唯紫色在自然界中从未发现,直到本世纪80 年代才由人工合成。秦代的紫色是从哪里弄来的?!。。这些未解之谜,无论将来能否解开,其本身的文化价值之丰富,是无须赘言的。
  1983 年以来,有关部门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一历史奇迹,展示祖国文化遗产,精心组织了“秦代兵马俑全国巡展”,以各种形式分头漫游世界,先后已到过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在日本展出时,预售的四百万张票,立即被抢购一空,日本观众说:“这不但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东亚人的骄傲。”在瑞典展出时,《瑞典日报》诙谐地写道:“当中国人创造这些奇迹时,我们的祖先大概还在树上。”秦俑无疑被国际友人看作是文化的使者。它不仅走出了中国,走出了亚洲,还走向了世界。它本身巨大的文物、文化价值,不但在国内受到普遍重视,在世界上也得到强烈反应。国外友人看了秦兵马俑展览后,激动地说:“这是人类最伟大的文化遗产。”“是二十世纪世界考古史上最重大的发现。”如果说一个发掘了二十多年,还需发掘几十年的秦始皇的兵马俑坑,就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那么到秦陵全部发掘后的那一天,将会产生何种惊天动地的轰动效应呢?

  马王堆墓葬揭秘——轪侯利苍夫妇墓

  湖南长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春秋战国时期,已成楚地,经济文化得以繁荣;秦时,这里设置了长沙郡;到了汉代,刘邦封功臣吴芮为长沙王。长沙的经济文化在汉时得到长足发展,加之汉代对墓制提倡“厚葬”,所以,在长沙一带,不仅留下大量的汉时贵族墓葬,而且墓中随葬品也较丰富。
  在长沙市东郊五里牌,有一座方圆半里的大土堆,高约10 余米,呈马鞍形。据北宋《太平寰宇记》载:马王堆是西汉长沙王刘发(前155 年—前129年在位)之母程氏(养母)、唐氏(生母)的“双女冢”、“二姬墓”。到了清代说法开始混乱,清代《光绪通志》承上一种观点;而《长沙县志》、《善化县志》却认为是五代时楚王马殷父子的墓地。更有一说,这土堆形似马鞍故原名“马鞍堆”,后演绎成“马王堆”。
  千百年来,马王堆究竟是谁的墓地?地下究竟埋藏了哪些东西?谁也不知,谁也无暇顾及这堆土。1971 年底,当地政府看中这块风光优美的地方,在此兴建马王堆疗养院。不料,从钻孔处意外喷出可燃气体,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于次年初,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马王堆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一个惊世骇俗的奇迹诞生了——墓中不仅埋藏了丰富的珍贵文物,而且还有一具距今二千余年恍若新葬的女尸!
  经过三个多月的发掘,原来马王堆有三座墓。二号墓是墓主西汉早期的长沙国相、第一代轪侯利苍(?—前186),一号墓是墓主利苍之妻辛追,被一号墓封土所压的三号墓是墓主之子。据《史记》、《汉书》记载:利苍以军功任相,被封为第一代轪侯,食邑七百户。吕后执政第二年(前186),曾为137 位列侯排座次。轪侯为第一百二十位。同年利苍卒。从其子三号墓出土的一块木牍上,得知三号墓主的入葬年代为汉文帝十二年(前168)二月二十四日。一号墓建于三号墓之上,参照随葬器物,利苍之妻辛追约葬于公元前166 年。这三座汉墓规模相当宏大。仅以一号墓为例,墓坑南北长19。5米,东西宽16。8 米,墓口到墓底深16 米。从墓口向下有四层台阶,每层向内收缩1 米。台阶以下,是一个上大下小的斗型坑壁,一直到墓底。墓室的南北长7。6 米,东西宽6。7 米。椁有三层,棺有四棺。七层棺椁套叠,置于三根垫木上面,四周填塞木炭,木炭外是白膏泥层,再外是五花土和黄泥封土。正因为如此,整个墓室完全隔绝于外界的空气与湿气,故女尸保存完好。当时考古工作者打开棺椁是分开进行的。三层椁是在当地揭开的,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