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余杰杂文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快乐和“成功”。道光朝,大臣曹振镛担任首辅。他一身历任要津,一直以恭谨为
宗旨,厌恶后生躁妄之风。门生后辈有担任御史监察之类职务的,前去拜见老师时
,他便告诫说:“毋多言,豪意兴。”于是,这些部门全都循默守位,长久便成为
风气。曹氏晚年恩礼益隆,身名俱泰。有一个门生向他请教个中原因,曹振镛告诉
他说:“没有别的原因,多磕头,少开口罢了。”后人感叹说:“道光、咸丰之后
,仕途波靡,风骨消沉,滥觞于此。”(况周颐《眉庐丛话》)就曹振镛的一生,
有无名氏赋《一剪梅》加以描述── 

其一:仕途钻刺要精工,京信常通,炭敬常丰。莫谈时事逞英雄,一味圆融,
一味谦恭。 大臣经济在从容,莫显奇功,莫说精忠。万般人事要朦胧,驳也无庸,
议也无庸。 

其二:八方无事岁年丰,国运方隆,官运方通。大家襄赞要和衷,好也弥缝,
歹也弥缝。 无灾无难到三公,妻受封荣,子荫郎中。流芳身后更无穷,不谥文忠,
便谥文恭。 

由此可见,曹振镛是一个典型的“戴着面具生活的人”。他顺应了中国传统政
治文化中“做戏”的原则,面具给他带来尊荣、名望和财富,他也就心甘情愿地成
为面具的附庸。不是他在使用面具,而是面具在左右他。曹氏所云“多磕头、少开
口”,堪称中国历代官场的“六字箴言”,谁能够将其运用到“厚黑无形”(李宗
吾《厚黑学》)的地步,谁就能够飞黄腾达、青云直上。在金碧辉煌的宫廷里,那
些三跪九叩的大臣和奴才,早已不再是活生生的“人”,而是如同行尸走肉般的“
面具”。正如卡内提所揭示的那样:“面具清楚明了的效果就在于它将其背后的一
切隐藏起来。面具的完美是基于它的专门存在以及它背后的一切无法辨认。面具本
身越是清晰,它背后的一切就越是模糊。没有人知道面具后面会突然出现什幺。外
表的呆板与背后的秘密之间的紧张对立可以达到极高的程度,这就是面具的威胁性
的根本原因。‘我就是你看到的这个样子,面具说,‘而你所惧怕的一切都在我后
面。’面具吸引着人,同时又强迫拉开距离。没有人敢于侵占它,若有别人将它撕
下,就被判处死刑。在它运作期间,它是不可触摸,不可侵犯的,是神圣的。面具
的确定性,即它的清晰性负载着不确定性。面具! 的力量就基于人们很了解它,却
无法知道它所包含的内容。”在我们的二十六史中,密密麻麻地挤满了像曹振镛这
样被面具控制的人。恍惚之间,他们宛如秦陵兵马俑中那一排排没有边际的泥俑。
那些如同冰冻的河流般的兵马俑确实是中国文化最辉煌的“代表”。 

关于优孟

所谓“优孟”,其实就是依赖于面具生活的人。关于“优孟”的记载,很早就
出现在中国古代的各种典籍之中。“优孟”一词,最早是特指春秋战国时期楚庄王
身边的一个滑稽艺人。一代霸主楚庄王性情暴戾,很少有大臣敢于在他面前表达不
同的意见。有一次,楚庄王的一匹爱马病死了,他要以大夫之礼厚葬之。他知道大
臣们不会同意,便宣布:“有敢以马谏者,杀无赦!” 

众大臣噤若寒蝉。这时,身高八尺、相貌堂堂的优孟走进宫门,仰天大哭,如
丧考妣。楚庄王惊问其故,优孟回答说:“我听说大王的爱马死了,心里很伤心。
又听说大王准备以大夫的礼节来埋葬它,觉得实在是太简易了,我们应当用国王的
礼节来给它办丧事啊!” 

楚庄王没有想到优孟支持自己的举措,而且简直想到了自己的心坎上。他心花
怒放挠行巳さ刈肺实溃骸澳闳衔獬≡崂窀迷蹒郯炷兀俊?
优孟建议说:“我们要用雕花玉石和名贵木材来做棺材,要让各国使者参与祭
祀活动,要盖一个大庙来纪念,还要挑选一个万户的大县来供奉香火。我相信,各
国听说此事之后,肯定会赞扬大王爱马胜过爱人的行动!” 

听到这里,楚庄王这才猛然惊醒,瞠目结舌。他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荒唐想法
。 
汉民族是一个非常早熟的民族,优孟的智慧就是这种早熟的体现。在优孟与楚
庄王的对话中,蕴含了多少语言学、修辞学、心理学、逻辑学的知识啊!这种早熟
的智慧,哪个民族比得上呢?这难道不是又一个能让我们自豪的“世界之最”吗?
然而,这个故事也从反面说明:从先秦时代开始,中国就进入了严酷的专制主义统
治。帝王拥有生杀予夺的绝对权威,士大夫和老百姓却丧失了基本的言论自由。在
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没有任何可以互相沟通信息和意愿的渠道,即便在帝王与
高级官僚之间也是如此。于是,值此“非常时刻”,只好让本来只承担宫廷娱乐活
动的滑稽艺人来充当半个“谏官”的角色。同时,优孟也只能说“反话”而不能说
“正话”,而楚庄王也只能听“反话”而无不能“正话”──当交流只能以一种扭
曲的方式进行的时候,“正话反说”是一种多幺可怜的“聪明”啊! 

有了帝王,有了统治者,就有了他们迫切需要的、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
于是,“优孟”就越来越多。后来,人们推而广之地用“优孟”来指称宫廷里为帝
王提供日常娱乐服务的特殊阶层,“优孟”便由“这一个”变成了“这一类”。在
上古时代,与“优孟”含义相似的说法还有“倡优”、“优伶”、“伶倡”、“俳
优”等等。如《左传·襄公廿八年》中记载说:“且观优至于鱼里。”杜预注曰:
“优为俳优。”《管子·四称》中记载说:“昔者,无道之君进其谀优,繁其钟娱
,流于博塞,戏其工瞽,诛其良臣,敖其妇女,驰骋无度,戏谑笑语”,“国适有
患,则优倡、侏儒起而议国事矣,是驱国而损之也。”而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
中则分析说:“《列女传》云:‘夏桀既弃礼义,求倡优、侏儒、狎徒能为奇伟之
戏。’此汉人所记,或不足信。其可信者,则晋之优施、楚之优孟,皆在春秋之世
。”在中国的历代帝王及统治者中,许多人都宠幸优孟、酷爱戏剧,最为突出的有
汉武帝、唐明皇、后唐庄宗、宋徽宗、明武宗、乾隆、慈禧太后等人。唐明皇被当
作梨园始祖,他那美妙的霓裳舞曲是被安禄山的叛军打断的。后唐庄宗因宠幸优孟
而导致国亡身死,欧阳修在《五代伶官传序》中! 有过冷峻的评说。优孟以其独特
的方式参与着国家的政治生活。 

上有所好,下必效之。每个皇帝都需要优孟来排解深宫中的寂寞与恐惧,优孟
阶层便成为冷酷森严的专制制度的“润滑剂”。随着西汉君主专制体制的建立和牢
固,优孟便开始在宫廷中“长袖善舞”。我们在《史记·滑稽列传》中可以看到许
多有趣的场景,昭示出帝王与优孟之间微妙的关系,正如学者闵定庆所指出的那样
:“俳优日夜近侍在帝王身旁,谐官浑臣调笑戏弄,悦愉天颜。帝王对俳优的宠幸
,是基于一种感官娱乐的偏嗜。宠幸成了人格的桎梏,导致了更深的心理焦虑,政
治信仰、宗教崇拜也因之失去了应有的神性。于是,介入帝王生活的俳优对于政治
的觊觎全赖于社会良心和政治直觉的导引。”(《俳优人格》)一般而言,在优孟
的身上并不存在所谓的“良心”,因为良心通常都与生存互相对立。为了生存而放
弃良心,是优孟们普遍的选择。“理直气壮”地说谎、“毫不脸红”地献媚,是优
孟们普遍的作为。在《汉书·东方朔传》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汉武帝与东方朔之间有
趣的对话: 

上以朔口谐辞给,好作问之。尝问朔曰:“先生视朕如何主也?”朔对曰:“
自唐、虞之隆,成、康之际,未足以喻当世。臣伏观陛下功德陈五帝之上,在三王
之右。非若如此而已,诚得天下贤士,公卿在位咸得其人矣。譬若以周、邵为丞相
,孔丘为御史大夫,太公为将军……”上乃大笑。 

在“朕即天下”的帝国之内,皇帝的权力是无限的。汉文帝时,贾山在《至言
》中说:“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者;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今人主之威,非
特雷霆也,势重非特万钧也。”随着皇帝权力的膨胀,外廷的监察机构逐渐形同虚
设,优孟的话语空间也日渐蹇逼。他们只有让自己越来越“丑”,才能够博得皇帝
的一“笑”。而皇帝笑了,也就意味着优孟安全了。当然,也有少数的优孟还能在
一百句假话中夹杂一两句真话──即便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也没有必要为优孟的
“忠心耿耿”而感动,因为正如闵定庆所说:“政治制度之于俳优以娱乐为务的本
质特徵的规定,实际上舍弃了这个艺术群落的社会责任,一旦出现俳优讽谏乃至‘
台官不如伶官’的现象,只能说明政治流弊已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俳优人
格》)因此,优孟的“表达自由”并不能否定“万马齐喑”的事实,优孟灵光乍现
的“勇敢”并不能掩盖专制制度下人们全面的奴化。在晚清恰好有一个非常生动的
例证──近人张江裁在《燕都名伶传》记载: 

刘杆三既以艺着,升平署总管招为供奉。一日,慈禧后命演《十八扯》,位?帝。
临入座,忽吊场曰:“汝看,吾为假皇帝,尚能坐,彼真皇帝日日侍立,又何
曾得坐耶?”缘慈禧与德宗结怨,待德宗极苛,每观剧,慈禧后坐堂中,而令德宗
侍立于侧,视同仆妾,故赶三为之鸣不平也。慈禧为掩众口,自是赐德宗坐焉。 
可怜的光绪皇帝要靠一个优孟的笑话才能得到慈禧赏赐的座位。从反面可以想
象慈禧的独裁到了怎样的程度,而慈禧周围的奴才的恐惧又到了怎样的程度。当“
不正常”的情形成为“正常”的情形的时候,一个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