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462-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基础过关20-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6 试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的理论,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7 试析人的价值,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关系。    
    8 根据“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关资料,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    
    9试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依据。    
    10 论述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11 试析社会发展与以人为本的关系。    
    12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应该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以人为本、协调、全面、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13 试析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    
    14在文明发展的问题上,如何认识下列不同的观点:    
    材料1    
    美国学者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认为21世纪是文明冲突的世纪,文明的冲突将代替经济、政治的冲突,成为冲突的主要形式。特别是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文明会发生冲突,如果伊斯兰文明与儒家文明联合起来,西方基督教文明将会有灭顶之灾。    
    材料2    
    美国“9·11”恐怖事件后,有些人将这一事件看作是文明冲突的开始。站在基督教文明立场上的,主张十字军远征;站在伊斯兰文明立场上的,主张圣战。两方面立场对立。    
    材料3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应该承认世界多样化的现实,“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材料4    
    世界文明发展的历史表明,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文明的形式不可能是单一的。    
    请回答:    
    (1)分析材料1、2,说明文明冲突论的实质是什么。    
    (2)比较材料3与材料1、2,说明二者观点的区别。    
    (3)运用材料3、4的观点,说明文明发展的基本特征。    
    15下面是有关自由观的材料    
    材料1    
    霍尔巴赫认为,“人的任何行为举止都是不自由的”,自由是“一种纯粹的幻想”。“人在他生存的每一瞬间,都是在必然性掌握之中的一个被动的工具”,“人在他的一生中没有一刻是自由的”,只能服从必然性和“定命”的摆布。    
    ——摘自霍尔巴赫《自然的体系》上卷    
    材料2    
    萨特认为,自由是人的存在方式,自由与人不可分。自由就是“选择的自主”,“这个选择永远是无条件的”,不“附属于”“任何必然性”,“不受因果关系制约”,无任何根据和是非标准。因此,“人是绝对自由的,人就是自由”。    
    ——摘自萨特《存在与虚无》和《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材料3    
    恩格斯指出:“自由不在于在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又说:“自由是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界;因此,它必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请回答:    
    (1)材料1所表述的自由观及其错误。    
    (2)材料2所表述的自由观及其错误。    
    (3)结合材料3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基本观点。    
    16关于人的本性问题,我国古代思想家作过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    
    材料1    
    孟子认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一个人如果没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就不能说是个人。恻隐之心是仁的萌芽,羞恶之心是义的萌芽,辞让之心是礼的萌芽,是非之心是智的萌芽。有这四种萌芽,懂得并把它们扩充起来,便足以安定天下;假如不扩充,便连赡养父母都不行。    
    材料2    
    荀子认为,人的本性,生而好利,顺其发展,争夺生而辞让亡;生而有疾恶(排他性),顺其发展,残贼生而忠信亡;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顺其发展,礼义、礼法亡。如果放纵人的本性,顺其人的情欲,就必然产生争夺、破坏礼义,天下大乱。因此,圣人就用法规礼义教化引导人的本性,这样,才能出现辞让、符合礼义的行为,使天下得以治理。    
    材料3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请回答:    
    (1)比较材料1、2、3,分别指出其不同观点。    
    (2)材料1、2的合理的积极的因素。    
    (3)试指出材料1、2的共同缺陷。    
    17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1    
    自由就是从事一切对别人没有害处的活动。    
    参见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    
    意识自由只是借助于对事物的认识来做出决定的那种能力。    
    参见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人不是自由逃避某种事物的消极力量,而是由于有表现本身的真正个性的积极力量才得到自由。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    
    自由见之于活动恰恰就是劳动。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    
    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自由是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界。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材料2    
     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参见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下册    
    自由必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最初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是和动物本身一样不自由的;但是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第一步。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材料3    
    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表现为人们周围的、至今统治着人们的生活的,现在却受到人们的支配和控制,人们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要,因为他们已经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了。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这些直到现在都如同异已的、统治着人们的自然规律一样而与人们相对立的规律,那时就将被人们熟练地运用起来,因而将服从他们的统治。    
    请回答:根据以上材料,分析自由的内涵与特点。    
    18 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1    
    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    
     ——参见《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    
    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    
    材料2    
    当一个人专为自己打算的时候,他追求幸福的欲望只有在非常罕见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满足,而且绝不是对己对人都有利。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一个人的真正价值首先决定于他在什么程度上和在什么意义上从自我解放出来。    
    ——参见《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    
    请回答:根据以上材料,分析人的价值的内涵及其对社会进步的意义。    
    一、选择题Ⅰ    
    1D【解析】人的本质有两个出发点,当说到人与动物的区别时人的本质是劳动,当说到人与人的区别时,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即“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本题选D。    
    2B【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区别以及人的才能本质上都是后天实践的产物,当然与人的主观努力有一定的关系,但人的主观努力只有在实践条件的基础上才会发生作用,所以根本的原因仍是后天实践。    
    3D【解析】命题A,不能说明“统治”的原因,动物和人类一样必须依赖自然界,但动物不能“统治”自然,所以依赖自然不是统治自然的原因,故而不选。B命题是同语反复,我们不能把人类能征服和改造自然作为原因。至于命题C,当然很重要,但还不是人类能够“统治”自然的原因。    
    4A【解析】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上,必然是自由的根据,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世界的改造。依据自由与必然的关系,本题应该选择命题A。至于其他命题并没有本题的题意,故而不选。    
    5B【解析】人的本质就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本题选B。至于命题A,讲的是人的属性,不是人的本质问题。C、D命题与人的本质问题也不合,故而都不选。    
    6D【解析】人的价值是创造价值的价值,这也就是说,人的价值不同于物的价值。物的价值是一种被创造的价值。人的价值又分为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依据辩证唯物主义的价值观,本题选命题D。命题A完全不问人的社会价值,因而是不全面的。命题B、C,强调个人的价值,以至要求摆脱社会的制约,这些观点都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价值观,因此都不选。    
    7D【解析】关于人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本题“人性自私”违背了这一论断,脱离了社会生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