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蛟龙出水--台湾成功企业管理模式-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车及零件、

    配件生产成本高,价格高昂;岛内汽车市场发展缓慢,汽车制造业饱受压力,
存货增加,设备利用率低,盈利率大不如前。这是裕隆集团存在和面临的重要问
题。

    一位周先生在台湾买了一辆裕隆“飞羚”新车,刚开四五千公里,不知道是
因为装配不当还是零件有问题,前左轮叶子板内部变形,以致于内胎严重磨损,
有一天开在高速公路上,突然发生爆胎。

    这只是裕隆汽车质量问题的一个小例子。裕隆汽车的质量长久以来一直未能
在台湾岛人心中建立信心;台湾汽车界早已怨声四起。过去,台湾政府在政策上
以高关税削弱外国进口汽车在台岛市场上的竞争力,保护了裕隆汽车的生存及发
展的空间,然而先天虽足,却因后天失调,裕隆汽车的质量始终未能被肯定。而
政策的保护伞也只能使裕隆汽车在台湾岛内市场,侵蚀消费者以同等价位选购的
权利而已。

    虽然台湾官方大力宣传过岛产小汽车打入国际市场的美好前景,台湾“经建
会”最近的调查报告却表明,台湾生产的小汽车目前出厂价格比日本同类车价格
贵1。8 倍,比欧洲车贵1。 4倍。

    最近台湾经济部在检讨报告中也承认,台湾汽车工业还有很多弱点,包括汽
车制造厂不符经济生产规模、外销能力低、内销市场窄、零组件原材料工业基础
薄弱、缺乏自行设计能力等,因而建议以发展零件工业作为发展汽车工业的先导。

    “经建会”调查报告还指出,台湾汽车生产成本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
是生产规模小。以车身的铸模为例,因产量低,台湾车制造商转嫁给消费者的机
器设备折旧费用远高于国外的制造业者;二是主要零组件要靠进口,必须交纳关
税,因此成本大增。

    在日方提供资金、引进技术后,裕隆汽车公司汽车的质量的确比以往更好,
价钱更合理。但是,“裕隆工程中心”主任朱信却悲伤地说:“这种现象再继续
发展下去的话,大概在两三年之后,我们就没有台湾自己的汽车工业了。”

    由于台湾经济开放政策,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裕隆汽车公司将面临进口车的
强大冲击与挑战,倘若他们仍一味地躲在国民党政府保护的背后,不能及时把握
现在有利环境,在技术上继续上档次,同时在经营上摆脱个人主义色彩,加强企
业化和质量管理,对裕隆汽车将不只是台岛内消费者个人信心产生危机而已。

    严庆龄在掌权时对内员工彼此工作的协调和对外关系的开展维持都有着相当
圆通的手腕。进入吴舜文掌权阶段,则决策者的霸气展现无遗。吴舜文一手当家,
经营方式全凭个人好恶,于是“裕隆”内部出现了一些拍马逢迎者,形成“裕隆”
的隐忧。据了解她的人分析,吴舜文做事冲劲较大,而且往往是不考虑长远后果,
看得到的成果、听得到的喝采就算数,所以,“裕隆”生产的飞羚汽车,有着美
丽的外表,但新车却会在高速公路上发生故障,这也就没什么稀罕了。

    赵耀东接任台湾经济部部长时,就发现了“裕隆”的种种瓶颈,难求进步,
曾要求裕隆汽车公司配合台湾政府的汽车工业政策,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由
台湾经济部聘请专家学者从事管理经营。但因为“裕隆”的“大家长”吴舜文坚
持“裕隆”是她的家族企业,不肯让出经营权,所以同赵耀东发生过一场针锋相
对的争执。吴舜文至今,仍完全地掌握着“裕隆”的决策

    大权。

    吴舜文也一度认真考虑,交出总经理一职,原已决定由中华汽车公司总经理
徐庚九接任。徐庚九是吴舜文心腹,向来对她恭顺。但其后又传出消息,吴舜文
又打消了这个念头,自己仍继续担任总经理,仅提升两名“亲美派”

    大将朱信(前台湾教育部长任汇森之子)及张哲伟为左右手。

    “裕隆”重用“亲美派”是有其原因的。当初靠日本起家的“裕隆”,近年
来正逐步摆脱日本的影响,向美国靠拢将是大势所趋。

    □未来之路尽管裕隆集团有不少问题,但它仍是带动台湾岛内汽车工业起飞
的主力,是岛内近10年以来成长最为迅速的集团企业之一。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先看各个子公司,裕隆汽车制造公司目前实际年产量仅65000 辆左右,设备利用
率仅50%,因此该公司正尽全力设法降低生产成本,希望能造出物美价廉的汽车。
为了打开产销瓶颈,裕隆的研究发展费用已大幅增加,研究中心有员工60余名,
在1985年推出第一辆由台岛人自行设计车型的轿车,并计划大量外销,当前该公
司已有外销速利1。2 的记录,可惜产品质量欠佳,无法与日本竞争。如果岛内市
场状况好转,且能降低生产成本,则该公司仍是大有发展前途的。最值得注意的
是,该公司自力更生,坚持发展真正的国产车,除该公司外,其余汽车厂都缺乏
这种魄力。

    近七八年来中华汽车工业公司因受经济不景气影响,小货车质量不佳,产销
量增长趋于缓慢。他们一边添购新式设备,如机器人喷漆,节省人力成本,提高
质量;同时也努力增加产品系列的广度,增产介于3。4 ~15吨之间的中型货车,
并于1985年起生产800cc 小轿车,以提高产品附加价值,并提高该公司在社会上
的形象。在小型货车上,中华汽车已高居台湾同业第一把交椅,但福特六和也已
开始进入l000cc以下小货车市场,而且不久羽田机械公司与日本“大发”进行技
术合作生产的850cc 级小货车也已进入该市场,市场争夺将远比过去激烈,所以
中华汽车的既有市场将可能会被其它公司夺去,经营将更为艰难。如果其小轿车
有改进,又敢于同大陆进行交流,促进与中国大陆合作,开辟新市场,将可缓和
经营上的压力。

    目前中华台亚公司已成为高居岛内传动轴、托架等产品领导地位的公司,过
去该公司为配合华同重车厂的设产,曾投资增添新设备,因“华同”

    经营不善,并且1983年岛内汽车市场不景气,因此该公司营业状况不佳。因
为目前国瑞重车厂已开始转入其他行业,对重车零件需求量将大为增加;该公司
已与英国GKN 及日本NTN 合资设立新公司,生产岛内尚未有其它公司生产的精密
汽车零件——等速接头,年生产能力可达30万个,供应内、外销;此外还与工业
技术研究院机械工业研究所合作,规划设置弹性制造系统,可应付岛内多样少量
汽车零件的开发,将可降低生产成本。对未来的形势进行预测,不仅中华台亚产
品总销售值可望大幅增加,而且单位生产成本也可降低,所以即使汽车自制率降
低,也不会降低该公司产品在价格上的竞争力。

    这几年来台文针织公司营业额以每年 5~10%的速度增长,主要原因是外销
市场拓展成功。现在该公司产品有90%外销,且比率仍在上升。展望未来,加工
收入可望增加,针织布市场销售状况将不理想,而成衣方面前景仍然十分看好。

    裕器、裕盛工业公司的产品以内销为主,这两年因为受汽车市场不振景气影
响,营业情况不佳,但此两家公司已在加强管理,以期降低生产成本,

    并拓展外销市场。裕盛工业公司新开发的汽车用局部强化玻璃已正式上市,
受到各汽车厂的普遍欢迎,此品是岛内第一家产制,为该公司开辟了新的市场。

    中国铸管及裕元开发公司的经营状况与营造业的整个形势联系密切,营业情
况好转恐怕还要一段时间。

    综观裕隆集团,产品主要是交通工具业,纺织次之,营造所占分量不重。

    交通工具业已经被台湾国民党当局明确定为策略性工业,从业者可获得各种
奖励辅导,而且台湾当局原拟建年产30万辆小汽车厂计划中止,对裕隆、中华汽
车及其他零件卫星工厂无疑是一项喜讯,因此销售值将稳定增长。纺织业被某些
人称为夕阳工业,但台元及台文公司已有固定客户,而且不断开发新产品,如能
开放与大陆合作,则在同业中将占重要地位。

    因为商场竞争日益激烈,盈利情形难以乐观,裕隆集团对各投资事业的监督
愈来愈严,不盲目扩充,“重点发展,精兵主义”将是其未来方针,而汽车工业
更是裕隆集团发展的重点。

    三、巨大机械——两轮飞驰的轻骑兵

    在台湾谈到“巨大机械”,或许有些人会感到陌生,但提起“捷安特”,人
人皆知。尤其是对青年、青少年甚至小学生而言,“捷安特”似乎已成自行车的
代名词。

    近10年来,台湾自行车工业蓬勃发展,每年外销总量已突破600 万辆,虽然
在国外市场大有收获,但鲜有人愿意以企业化经营方式拓展岛内市场,直到1981
年“捷安特”的上市,才引起岛内的自行车热潮。台湾产自行车终于受到台湾重
视,“捷安特”功不可没,而“捷安特GIANT ”就是巨大机械公司的产品。

    巨大机械创立时间仅13年,而目前年产量已可达75万辆,仅次于日本石桥,
而为亚洲第二大自行车专业制造厂,在台湾市场的知名度也最高,其成功并非偶
然。

    □走专业化、企业化之路一般企业经营者基于风险分散的理由,当原来的产
品在市场上稳住阵脚后,大多数会想到投资其它事业,采取多元化方式经营,尤
其是自行车被许多人视为夕阳工业。一般人认为,交通工具的三部曲是自行车—
—机车——轿车,现在机车都已饱和,轿车当道,自行车还有甚么前途?因此岛
内较具规模的自行车厂商,都兼制其它产品,而且多将自行车当副业,如过去的
美利达工业同时生产轻型机车,功学社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