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寂寞的王朝:东汉帝国往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天,刘秀问戴凭:“戴凭,你如今做了侍中了。就应该出言进谏,匡补国政,勿有隐情!”戴凭当场道:“陛下持法太严。”刘秀不悦:“朕用法何严?”戴凭昂然奏道:“臣伏见前任太尉府西曹掾蒋遵,清亮忠孝,学通古今,陛下听信一些肤浅之讥责控诉,就将其革职治罪,禁锢于家,永不叙用。通过此事,世人都认为陛下持法严酷。”刘秀大怒:“你这汝南的臭小子!难道与蒋遵是同党吗?” 戴凭不再说话,默然而出,自己到廷尉狱自首。稍后,刘秀传诏将戴凭之罪赦免,不予追究。
  几天后,戴凭谒见刘秀之时,当面谢罪说:“臣无謇谔之节,而有狂瞽之言,不能以尸伏谏,偷生苟活,诚谤圣朝!”刘秀知其还是为了蒋遵,于是,下诏解除对蒋遵的禁锢,又令戴凭以侍中身份,兼领虎贲中郎将,予以拔擢重用。
  有一年,在元旦(大年初一)例行的朝贺完毕之后,群贤毕至,百僚云集。刘秀看时间还早,这么早就散朝回家也没什么意思。刘秀下令群臣当廷展开辩论比赛,让这些满腹经纶的大才子们一展风采。刘秀令人在殿堂的中央只设置一个席位,相互嗟难,凡是被人问住或是义理不通之时,则被驱赶下去。也就是说,他们是采取打擂台的形式决定谁坐在这里。这些精通儒学的学者们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唇枪舌剑,异彩纷呈。戴凭出场之后,技惊四座。他一人连胜五十多场,于是连做了五十多席。众人叹服戴凭的高深学问,也钦佩他的临场表现能力。此后,京城洛阳流传着这样一举谚语:“解经不穷戴侍中!”



  刘秀虽然在学术上主张百花齐放,但是有一个问题他绝不允许任何人对之有非议,那就是―――图谶。而尹敏却是少数几个敢于当面劝谏刘秀,让其不要过于迷恋图谶的人之一。
  尹敏字幼季,是南阳郡堵阳县人。这人年少之时,是个县里的儒生。起初,他学的是“欧阳氏尚书”,此后又改学“古文尚书”。尹敏多才多艺,涉猎很广,他不仅擅长《尚书》,而且兼长于《毛诗》﹑《谷梁春秋》、《左氏春秋》。
  建武二年,尹敏以天下灾害四起,以《尚书。洪范》之义理为主要理论依据,撰写了奏章,提出了消灾灭害之策。当时,天下草创,到处都在打仗,尹敏提出的这些策略根本来不及实行。不过,刘秀觉得尹敏的才能卓著,征辟到大司空府,任命为郎中。
  由于尹敏博学强记,精通图谶之道。刘秀令尹敏校对数百年来流传在当时的图谶之书中的错误。还特别提出:“新莽大臣崔发言之谶记,皆是私下杜撰的伪谶,必须除去!”尹敏奏道:“谶书并非圣人所作,其中有很多错别字,还有民间流行的俗体字。这些市井俚语,粗鄙不堪,臣恐其流传下去会贻误子孙万代!”尹敏的这些忠言,对于深信图谶的刘秀来说,自然是毫无效力。刘秀严令尹敏:“不得违旨,好好校对!”尹敏无奈,只好采取了特殊的办法劝谏。
  他也私造了一个谶记,增加在谶书的阙文中:“君无口,为汉辅。” “君无口”是“尹”,意思是:“尹敏应该做宰相!”刘秀看了觉得很奇怪:“尹卿,你这是何意?”尹敏道:“臣见前人都是这样对前代流传下来的谶书加以增减,如今臣也自不量力,也增加了这么一条!”
  刘秀对此非常不满,虽然不怪罪他,却对尹敏有了成见。从此之后,刘秀逐渐疏远了尹敏,不再重用他。不过,尹敏也并不在意,继续研究他的学问。他与班彪结为莫逆之交,关系之好,如同当年的钟子期与伯牙一般,相互引为知音。
  总体来看,刘秀在弘扬儒学方面,是在历史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的。在他去世的前一年,也就是建武中元元年(西元五十六年),他下诏兴建用于朝会及祭祀大典的明堂、皇家观测天象的灵台、太学辟雍,并向天下公布预言吉凶的谶书。他的这些举措,对于此后的二百多年的政治、文化格局,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七)怀柔之策

  自西周以来,对中原最大的外患莫不来自北边。匈奴骑兵的剽悍勇猛,给中原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他们风驰电掣,来去如风,不时地南下侵扰,给中原民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西汉时,汉武帝奋戈北征,屡破匈奴,经昭、宣、元、成诸世之后,由于接连遭到天灾、人祸及汉军的打击,匈奴日衰,逐渐走上了下坡路。
  汉宣帝五鳯元年(西元前五十七年),匈奴爆发了内乱,五单于并立,相互残杀。最终,盛极一时的草原帝国四分五裂。甘露元年(西元前五十三年),在内战中惨败的呼韩邪单于率众归汉,南徙阴山附近,成为南匈奴。而留居漠北故地的部分,则称为北匈奴,他们袭杀汉朝派往西域的使者、商队,威胁西域各国,继续与汉朝为敌。建昭三年(西元前三十六年) 西域都护府校尉甘延寿、副校尉陈汤奋起一战,在康居(今新疆北境至俄中亚)都赖水边大破北匈奴主力,砍下了郅支单于的头颅,彰示了“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决心。这次胜利,结束了西汉与匈奴的百年战争,为遇难受辱的汉使报仇雪恨,提高了汉朝在西域各国的威信。由于哀、平及新莽时期中原内乱,长城以北的匈奴各部逐渐重新统一。他们的实力恢复的很快,甚至在雁门、云中一带扶植起了卢芳伪政权,觊觎中原。
  而到东汉初年,特别是建武十六年以后,东汉的北部边境问题日益严重。对于刘秀来说,他的头绪很多,对手不止一个。在刘秀的正北方是虎视眈眈的,东北方是朝气蓬勃的鲜卑、乌桓势力。在西部,还有剽悍雄勇的羌人。在南方,还有善战不羁的越人、苗人。匈奴、鲜卑、乌桓、西羌、苗人、越人,这些桀骜不逊的少数民族势力,实在是令刘秀头疼不已。
  此刻,匈奴的势力虽然复振,却无法与冒顿单于时代相提并论。汉军虽然实力不济,只要把守好雁门、云中一带的要隘,匈奴人无法对中原形成致命的威胁。匈奴一家不足为虑,真正可怕的是匈奴与羌人、鲜卑、乌桓等新兴势力联合起来向中原发动进攻!建武十六年卢芳集团垮台以后,匈奴、鲜卑、乌桓三部以及羌人联合起来,向汉朝不断发动攻势。
  由于天下初定,疮痍未平。对于北方西方边患,与当年的文、景时期一样,由于实力不足,刘秀只好采取战略防御,只能是隐忍待机。
  建武十七年,匈奴、鲜卑、赤山乌桓多次组成联军入塞南下,屠杀官吏百姓,大肆掠夺。刘秀下诏任命前征虏将军祭遵之堂弟、襄贲令祭肜为辽东太守。
  在西线,羌人在湟水流域的持续骚扰,对关中三辅地区的威胁极大。建武二十年春,匈奴入侵上党郡、天水郡,到达扶风进犯。这年十二月,匈奴入侵天水、扶风、上党。同年,鲜卑、乌桓则仗恃着马快刀沉,不断对渔阳、辽东诸郡侵扰。建武二十年之后,鲜卑、乌桓的南侵逐步深入,竟然渗透到渔阳、辽东腹地!其中,乌桓势力相对更大。他们世居上谷郡塞外白山之中,最为强悍富庶,代郡以东受其侵害尤为严重。乌桓部落地近边塞,朝发夕至,烧杀抢掠,沿边五郡大震,屡屡举烽示警。人民惊恐,无法安居。几年下来,边境五郡一片萧条,几乎不见人烟。
  建武二十一年八月,刘秀派马援及谒者分别修筑城堡要塞,逐渐恢复郡县,在有些地方虚设太守、县令,招集百姓返回故乡。马援率领三千名骑兵袭击,不能取胜而返回。
  不久,鲜卑部落一万余骑兵侵犯辽东郡。辽东太守祭肜率领数千人迎击。祭肜为人质朴敦厚,沉着坚毅。他的性格勇猛有力,擅以恩信招抚外族,外族敬畏,皆愿拼死效力。每当蛮族侵犯边境,他总是身先士卒,多次打败击退来犯者。面对来犯之敌,他顶盔贯甲,亲自上阵冲杀。一交手,鲜卑骑兵大败,被汉军杀的人仰马翻,狼狈而逃,落水而死的超过一半,祭肜穷追不舍,一直将其逐至塞外。鲜卑人在急迫中,全都抛弃武器,赤身裸体四散逃命。以后,鲜卑人震恐畏惧,不敢再窥伺边塞。这年冬天,匈奴再次进犯上谷、中山,官军无力围剿,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匈奴人在境内大肆抢掠而去。



  建武二十二年,匈奴单于舆死了,其子左贤王乌达侯继位,很快却又死了。乌达候之弟左贤王蒲奴继位。此时,由于匈奴地区连年发生旱灾、蝗灾,赤地千里,人畜饥疫流行,死亡大半。蒲奴担心汉军乘机来攻,赶紧派使者到渔阳郡请求和亲,刘秀也不想打,就遣中郎将李茂为使者回报:“大汉忠信立国,岂能趁人之危!”蒲奴见汉使前来安抚,心中宽慰。不料,他的盟友乌桓却要落井下石!他们趁着匈奴疲弱,大举来攻。匈奴打败,死伤累累。蒲奴无奈,只好率部撤出漠南,向北迁徙数千里,漠南地空。刘秀见北边诸夷自相攻伐,料定必无大事,用金钱和绢帛招降乌桓部落,以为分化、瓦解之策。为了休养生息,他下诏裁撤沿边各郡亭候及边防官兵。
  按照西汉旧制,对于西域各国的管辖是由安西都护府来完成。由于疮痍初复,国力不足,对西域各国刘秀根本是鞭长莫及,无力驾驭:连自己的家门口都不安全,哪里有心思拓取边功?恢复安西都护府一事,自然成了遥遥无期之事了!
  此刻,刘秀只能将西域各国充当人质的王子暂留在敦煌。这些异国王子,由于长期滞留内地而不能返回家乡,心中异常惆怅。他们思乡心切,情知洛阳朝廷无力西向,失望之极,纷纷逃回本国。
  面对匈奴的大兵压境,莎车王贤畏惧不已。知道洛阳朝廷不会派都护来,于是出兵击败附庸匈奴的鄯善、击杀龟兹国王以自卫。情急之下,他不得不上奏洛阳:“臣贤愿再派王子到洛阳为质,恳请朝廷派都护抚慰西域。如若大汉不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