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二谛与三性-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那些是耽误工夫的事儿。这都是偏差。




净慧法师办的这个生活禅夏令营,我从第一届就参加了。那么这些年我到过全国



各地的很多寺庙,碰到一些大和尚都问我:你说句心里话,净慧法师办的生活禅



夏令营可取不可取,值得不值得效仿?我都斩钉截铁地告诉他们,那是非常值得



学习的。这些大和尚也在掂量,说那些学生到寺里住七天有什么意义呀?我说有



意义。如果讲佛教哲学,我在大学里边一样可以讲。但是在这里讲有什么不同呢?



我们到寺院里是来看看什么是真正的宗教的生活,什么是真正的宗教的情怀,这



个是在大学里感受不到的。“宗教”在中国人心目当中,现在似乎是个很丑陋的



名词,一谈宗教好象就跟迷信和愚昧联系在一起。其实自古以来,宗教这个概念



都是最神圣的。宗教里面,特别是佛教,包含了是人类最高深的智慧和最崇高的



思想境界。所以到寺院里是来体验宗教的生活,增加宗教的感情。寺里这么多事



情,大家要多做一些。把二谛圆融,把“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当下就贯注在我



们现实的生活之中。不愿意行堂的明天抓紧多行堂,厕所没人打扫的抓紧打扫,



这就是修福德资粮,就是修行。当然修禅定,或者灌顶之后念个咒子,那种克期



修证也是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生起坚固的出离心,发起广大的菩提心。在当



下的现实生活当中,去觉悟人生、奉献人生。这就是真正的修行。




讲觉悟人生、奉献人生,总是不离人生。有人说佛法不是出世间法吗,不是要跳



出三界吗?怎么老是谈人生,老是谈当下?那我怎么跳呢?这就是误会了。跳出



三界不是跳三堵墙,你要真是跳过三堵墙,那有没有第四堵呀?跳出第四堵还有



第五堵呢。现在有一个叫清海无上师的人,她就说佛陀只看到三界,其实还有一



界佛没看见。她把三界当成三堵墙了。整个儿是彻头彻尾的外行话。所谓跳出三



界,所谓解脱,是不是从一个地方跑到另一个地方去了?大家要思考。什么是佛



陀?佛陀是觉悟的人。在哪儿觉悟?就在当下觉悟。所以太虚大师提倡人生佛教,



净慧法师提倡人间佛教。人间佛教才是佛教的正义。这个在佛教的理论上是有根



据的,就是下面要讲的三性。




当时在印度,中观跟瑜伽两派对于二谛与三性是有争论的,两者圆融不起来。后



来玄奘大师到印度留学求法,写了一篇论文——《会宗论》,把二谛与三性圆通



起来了。他是用梵文写的,可惜没有翻译成汉文,而梵文本子也失传了。现在只



能从其它的一些零星的文献中知道有这么一篇东西,晓得其中的一星半点的观点。



当然二谛与三性并不矛盾,但它们在理解上首先出发点是不一样的。二谛、二谛



圆融是从凡夫的角度来说的。一切法因缘所生,一切法自性本空。“有”,要如



实地有,“无”,要如实地无,这才是世界的真实景象。我们恰恰是背离了这样



一个真实于是生死轮转,只有觉悟了这个真实我们才能得到究竟的解脱。而讲三



性,是从佛的角度、从究竟解脱的圣者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的。




讲三性就是讲三种真实。




第一条就是依他起性。诸法因缘所生就是依他起性。依他起——不是自己生起自



己,自己决定自己,一切的事物都是依他而起,因缘而生。依他起性就是缘生性。



第二条叫遍计所执性,就是在依他起性上执著有一个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的自



性,也就是在依他起的这个法上,执著那个能取与所取、能认识与所认识的两个



自性,这在佛教里叫二种我见(认为有一个不变的能认识世界的这种能取性叫人



我见;执著于有一个被我们所认识的绝对真实的、有独立自性的客观世界叫法我



见)我们在本来是依他起的法上生起的二种我见就叫遍计所执性。第三条叫圆成



实性。圆成实性是圣者、是佛陀所亲证的境界,是二无我所显的诸法真实性。二



种我见障碍着我们凡夫对世界的真实的认识,而佛陀是二种我见彻底破除了的人,



他亲证了诸法的真实性。这种诸法的真实性就是圆成实性。




弥勒菩萨有一篇《辩中边颂》,其中的第一个颂子就概括了佛法的纲领:“虚妄



分别有,于此二都无,此中唯有空,于彼亦有此。”这个颂子就是讲三性。所谓



“虚妄分别有”是什么呢?是依他起性。比如我梦见老虎来吃我,哪儿有老虎啊,



这是虚妄的。虽然根本没有老虎来吃我,但这个梦确确实实是有。所以佛教说



“虚妄分别”的“有”,是如梦如幻的“有”,它是假有,可它毕竟是有。假有



才是如实有!这是佛教非常重要的精神哪。你不要以为在假有之外有一个真有。



佛教不是让我们破假我求真我,破小我求大我。佛教要观诸法本来无我、无自性,



有的仅仅是如梦如幻的因缘合和的假我。你要这样如实地观照世界,这是佛陀的



正见。你观来观去,把假有观破了观出一个真有——外道!可能你当时会觉得很



舒心,你看看,还是有个常一不变的吧。其实这种欢心恰恰跟你无始劫来的无明



相应!所以忠言逆耳啊。佛陀的这种真正的不共的教法你听起来首先是逆耳,别



扭。假如今天你听这么多话都不别扭,肯定是我讲错了,跟各位的无明相应了。



别扭才好。如果今天能成为别扭的开始,学佛使上路子了,那就永远别扭下去,



早晚有一天亲证了圆成实性,成就了。所以缘起法是无有自性的。“于此二都



无”,在这个虚妄分别的“有”上“二都无”,哪两个都没有呢?就是那种人我



执与法我执,那种你执著的能取与所取,有一个我、一个我所能认识的世界,这



两者根本没有!那是你的妄执、增益。“于此二都无”,二我见决定没有!遍计



所执性所执的境界决定没有!这是破自性见。“此中唯有空”,这是讲圆成实性。



这里的空应该理解为空性。我们汉传佛教里“空”跟“空性”不分,而藏传佛教



这两个词是分开的。什么叫空?“空”它类似一个动词。空什么?空二种我见,



空自性见。你把错误认识空掉之后,这个世界的真实性才显现,就是佛陀、圣者



所亲证的境界。这种真实的境界是圆成实性,是真如,是法性,对有情来讲是佛



性,都是一件事。同时还有一个名字,叫空性。“空性”是个名词。空掉了二种



我见所显现的诸法真实性叫空性。为什么这样叫呢?因为世界的这种真实性是由



于空掉了二种我见之后所显的,虽然那个东西本来没有,仅仅是你觉得有。但是



正是因为你觉得有,佛陀说你要把它空掉。空性是不是没有呢?空性不是没有。



“有”自性空啊,不过这个“有”是圣者所亲证的“有”。第四句话是“于彼亦



有此”。前面讲了两个“有”,一个是“虚妄分别”的“有”,一个是“此中唯



有空”的空性“有”。虚妄分别的依他起有跟诸法真实性的真实有,这两者之间



是“于彼亦有此”,相互为条件的。是有了这个才有那个,有了那个才有这个。




佛教讲三法印,第一法印叫诸行无常。“行”是迁流、变化意,指一切有为法。



第二法印是诸法无我,注意不是诸行无我。“法”比“行”要宽泛,“法”是有



为法与无为法的总和。“行”只是有为法,是我们凡夫所测度的境界;无为法是



佛陀、是圣者所亲证的境界。这两者都是无我的,相辅相成的。缘起法有三种特



征,其中第三种叫“有依空立”,即一切的有为法都是因无为法的空性而立。如



果一切法的真实景象,本然不是自性空,个个都有一个不变的东西,那么相互作



用起来就象物理学中质点与质点的碰撞、刚体与刚体的碰撞一样。其实不是这样,



诸法是不断地交流,不断地融合,是相互为条件的。诸法的缘起有与世界万法的



真实性的空性,是有此即有彼,有彼即有此,两者是相依的。佛陀所亲证的圆成



实性、真如法性,它不是在有为法之外的一个实在的、恒常不变的东西。如果以



我们的凡夫心去测度圣者所证得的圆成实性,就要堕真常见,违背了第四句话,



依然是错误的。很多人二谛与三性圆融不起来,就是他没有理解二谛是从凡夫的



境界,三性是从圣者的境界来谈的。所以“此中唯有空”的空性是有,但这个有



是离了我们凡夫所测度的境界的,是圣者所亲证的境界,这一点是不能损减的。



因此讲空,空的是二种我见,真常见,自性见。当把我们的错误见解空掉,宇宙



人生的真实相就显现了,这就叫作空性,也叫圆成实性。所以用凡夫的那种常与



断、有与无的相待的概念去讨论常或非常,就落于凡夫境界。如果你这样来认识



圆成实性,认识真如,甚至还有人把真如就理解为衍生万物的一个本体,一个真



实,那便堕真常见。佛教不讲本体,佛教只讲一切法空。你承认有一个本体,一



个自在,它能够产生万物,万物归结为它,那是什么观点呀?道教就是这种观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