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毛泽东瞩目的着名将帅(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俞、李被免去职务,只得匆忙逃回南宁。俞、李失败的消息在教导总队中引起了一场大骚动,许多学员闹着要离开去投靠蒋介石。张云逸和其他负责人采取紧急措施,稳定学员情绪,消除他们的顾虑。结果,执意要走的学员只有一百人左右,教导总队得以稳定。
  此时,张云逸果断地利用警备司令的职权,打开军械库,得步枪五六千枝,还有大炮、电台和大量弹药。邓小平令人早已备好十余艘汽轮和木船,从水路沿右江而上,运走军械和弹药。张云逸则率领教导总队与警备第4大队步行向百色撤退。
  部队到达百色后,党组织派人到上海向党中央汇报与请示,党中央决定于1929年12月11日广州暴动两周年纪念日,在百色命名红7军,举行百色起义。起义当天,5千多人汇聚百色
东门广场,举行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成立典礼。大会庄严宣告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成立,公开了红7军及三个纵队领导人的名单。中央任命张云逸为红7军军长,邓小平为政治委员,陈豪人为政治部主任,龚鹤村为参谋长。这样,又一支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诞生了。
  1930年2月1日,龙州起义举行,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8军和右江革命委员会,俞作豫任红8军军长,邓小平任政治委员,李明瑞任红7军、红8军总指挥。红7、红8军的诞生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创了广西革命斗争的新局面。
  四、严明红七军 横渡乐昌河
  张云逸和邓小平领导的红7军军纪严明,深受人民群众爱戴和称赞。1930年4月初,红7军攻下宜山县怀远镇时,军风甚好,被人民群众称为“好军队”。进入苗山时,红7军部队尊重苗胞的风俗习惯,不乱鸣枪,不拿群众东西,用银元同他们平等交易,受到了苗胞的热烈欢迎。红7军进抵广东连州城南门外,住不到祠堂或公房的连队便露宿于民房屋檐下,数九寒天也不进老百姓家去扰民。战士讨水喝也是站在门口等待主人端水出来。一天深夜,有位贫民小贩陈贤信看见哨兵冻得发抖,他便烧了堆柴火给哨兵取暖。政治部知道此事后便派人把钱送给他,他很感动地说:“自盘古开天地,从来未见过如此好的军队啊!”连州城内的反动派放火烧城外民房,想驱赶红7军,战士们冒火为民救出药材、布匹和火油等。群众感慨万千:“国民党杀人放火,共产党灭火救人!”红7军忍饥受寒也不犯群众秋毫,部队冒风雪向湖南江华进军中,由于饥寒交迫死了80多人。
  1931年2月5日,张云逸军长率领红7军从梅花村到达杨溪渡口,准备从这里横渡乐昌河,然后去江西与中央红军会合。经过观察,决定邓小平、李明瑞率第55团先过河,张云逸率第58团及军直属队作掩护。当时只有两只船,在第55团和第58团一部分部队过了河以后,大批敌军从韶关赶来,直扑乐昌河,过河的红军与敌军展开激战。由于敌军不断增加,第55团被迫北退,与未过河的部队失去联系。情况非常危急,张云逸当机立断另觅蹊径突围。他探路归来,沉着地与叶季壮等同志研究后,决定组织未过河的600余人后撤30余里,并当众表示一定会战胜困难。部队连夜赶了30多里路,在一个小山村宿营。又累又饿的战士们一倒头便睡熟了。张云逸也已经两三夜未合眼了,但为了部队的安全,他与叶季壮及共产党员和干部负责放哨巡逻,让大家睡个好觉。第二天,部队终于绕过乐昌城到达乐昌河上游的坪石一带,在地方党组织和群众的帮助下,利用几只船顺利地渡过了乐昌河。
  五、黄挪潭歼敌 桥头镇会师
  红7军58团横渡乐昌河后进入湘南,张云逸军长带领部队向江西苏区前进。1931年2月中旬,部队到达湖南酃县黄挪潭的平湖、上洞一带。不久,汝城土豪恶霸、民团团总胡凤璋带领1000多人的地主武装进犯黄挪潭。在张云逸军长的统一指挥下,红7军58团和酃县赤卫队、黄挪潭区赤卫队密切配合痛击敌人。红7军充分利用黄挪潭险要的地理条件,在当地人民的掩护下,隐藏在有利于伏击敌人的半山腰。当敌人进入山沟时,突然向敌人发起猛攻。当敌人退到下坪松田埂时,又遭到我军迂回部队的阻击。结果,敌人在红7军正面追击部队和迂回部队的夹击下,被打得溃不成军,落荒而逃。红7军打了个漂亮的歼灭战,这次战斗的胜利鼓舞了我军和黄挪潭人民的斗志。
  1931年3月下旬,红7军58团和独立师第3团到达湘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永新城,同独立1师和红20军会合。中共湘赣省委决定成立总指挥部,统一指挥各路红军,由张云逸任总指挥,红20军政委曾炳春任政治委员。4月初,蒋介石发动第二次反革命“围剿”。张云逸等指挥红7军、独立1师和红20军进攻敌人盘踞的永阳镇。张云逸在前线指挥战斗,敌军向他的指挥所扑来时,他带领身边的一个排同他们展开激战,打退了敌人的多次冲锋。后莫文骅带领战士与独立师一起配合打垮了敌军主力。永阳战斗后,张云逸带领红7军58团南下寻找横渡乐昌河时失散的55团。4月,红7军55团和58团在永新县的天河重新会合。随后,红7军、红20军和独立1师在张云逸、李明瑞人的领导下,攻打安福县,取得重大胜利。接着,红7军又与其他部队配合,接连攻克茶陵、安仁、酃县、遂川等县。
  1931年7月11日,红7军奉命从良口渡过赣江,进入中央苏区,22日,与中央红军在桥头镇会师。从此,红7军成为中央红军的一部分。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对红7军的战绩和革命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特授予“转战千里”的锦旗。
  六、路西反摩擦 组织大反攻
  1935年,由于党内左倾路线及李德的错误干扰,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利,被迫长征。红军主力长征后,张云逸奉命留在江南开展游击战争。
  1937年“七七事变”后,张云逸根据党中央和毛主席、朱德通电抗日的精神,发动广西各团体一致同意通电抗日,敦促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1938年1月,新四军军部在武汉正式成立,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张云逸任参谋长。1939年5月5日,新四军江北指
挥部成立,张云逸任总指挥。11月,在蒋介石的策划下,国民党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张云逸在江北指挥部领导了我军反对桂系顽固派制造摩擦的斗争。
  当时,桂系的李品仙任国民党安徽省政府主席,是积极反共的代表人物。他先是以“捉人”为名对我军寻衅,继而发展成对我新四军第4支队和江北指挥部的进攻。1940年1月,李品仙召开反共会议,然后接二连三地在皖东挑起了一系列反共摩擦和对我军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妄图把新四军江北部队完全消灭,切断新四军与八路军的联系。张云逸临危不惧,沉着指挥,取得了定远、半塔集等反对桂系顽固派的重大胜利,还在定远建立了华中第一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
  张云逸在反对桂系顽固派制造的摩擦中,成功地运用了党中央所制定的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策略,得到毛主席的肯定与赞扬。毛主席在代表中共中央写给东南局的指示中说:“实行针锋相对的政策,我们是有理由的。凡一切有理之事,不但我党中央应该提出,我军的任何部分均应该提出。例如,张云逸对李品仙,李先念对李宗仁,均是下级向上级提出强硬的抗议,就是好例。”
  经过八年的艰苦抗战,日寇的力量逐渐削弱。1945年8月9日,毛主席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召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军队对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实行广泛的进攻。从8月9日到22日,华中军民在张云逸的部署和指挥下,解放县城17座,重要市镇200个,歼灭日伪军12000余人,取得了战略反攻的初步胜利。之后,张云逸根据中央指示,领导华中军民进一步展开了对日伪的进攻,从8月22日至9月2日,又解放了县城15座,重要市镇200余个,歼灭日、伪军12000余人,取得了战略反攻的决定性胜利。
  在战略反攻中,华中军民在张云逸主持的新四军军部的领导下,坚决执行了党中央、延安总部的命令,取得了重大的胜利。我军占领了南京、太湖、天目山之间的广大乡村和许多县城,并把苏中、苏北,淮南、淮北解放区连成一片。
  七、支援解放战争 主持广西工作
  在解放战争中,张云逸在领导解放区军民进行土改、整党、整军、巩固后方和支援战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特别是他领导的山东支前工作做得相当出色,对于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在张云逸和华东局、华东军区、山东省人民政府负责同志的共同领导下,山东人民在解放战争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47年,为解决我军转入外线作战部队的棉衣问题,他们全力以赴,发动群众日夜赶制,不到两个月便提前完成了任务。在淮海战役中,山东军民积极支援前线粮食,每天平均运出原粮300万斤,总数占各解放区支援总数的一半以上。1949年1月初,张云逸又及早做了支援我军渡江南下的准备工作,所以出现了山东人民“推着小车下江南”的热闹场面,为解放南京、上海等地作出了很大贡献。
  随着人民解放军向华南大进军,广西即将解放,中央决定以张云逸为首组建广西的领导班子。1949年12月,张云逸带领一批干部由广州进入梧州,后到达南宁。1949年底至1950年2月,广西党政军领导机构正式建立,张云逸任中共广西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广西省军区司令员与政委、广西省政协主席。
  当时,蒋介石配合美国侵略朝鲜,在广西有计划有组织地制造土匪暴乱,残杀人民解放军与革命干部,局势较为混乱。张云逸针锋相对,采用部队进剿与政治瓦解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派出部队进山剿匪,一方面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